《中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部经-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作已作,更无到此存在之状态。”诸比丘!犹如清澄幽静之山顶有湖,于某处具眼者立于岸,见诸贝壳、砂砾、鱼群或静或动。彼作是之念:“此湖清澄、幽静、于此等见诸壳、砂砾、鱼群之游或静或动。”诸比丘!如是比丘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漏灭之道。”彼如是知、如是见,从爱欲漏心解脱,从存在之漏心解脱,从无明漏心解脱,于解脱知“解脱。”知“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作,更无到此存在之状态。”
  诸比丘!此比丘言:“沙门也,”亦言:“婆罗门也。”又,是“洗浴者、”“明者、”“通圣典2者、”“是圣者、”是“应供。”诸比丘!云何比丘是沙门?曰:彼于恶不善法、秽污而后起存在,以持苦痛,有苦报,于未来有生老死者,皆使息止矣。诸比丘!如是者是比丘沙门也。诸比丘!云何比丘为婆罗门?曰:彼于恶不善法,秽污而后起存在,持苦痛、有苦报,于未来有生老死者,皆使远离矣。诸比丘!如是者比丘是婆罗门也。诸比丘!云何比丘是洗浴者也,曰:彼于恶不善法,秽污而后起存在,持苦痛,有苦报,于未来有生老死者,皆使洗净矣。诸比丘!如是者,比丘是洗浴者也。诸比丘!云何比丘是明者?曰:彼于恶不善法,秽污而后起存在,持苦痛,有苦报,于未来有生老死者,皆知之矣。诸比丘!如是者比丘是明者。诸比丘!云何比丘是通圣典者?曰:彼于恶不善法、秽污而后起存在,持苦痛,有苦报,于未来有生老死者,皆消失矣。诸比丘!如是者比丘是通圣典者。诸比丘!云何比丘是圣者?曰:彼于恶不善法、秽污而后起存在,持苦痛,有苦报,于未来有生老死者,皆隔离矣。诸比丘!如是者比丘是圣者也。诸比丘!云何比丘是应供?曰:彼于恶不善法、秽污而后起存在,持苦痛,有苦报、于未来有生老死者,皆隔离矣。诸比丘!如是者比丘是应供也。”
  世尊如是说已,彼等比丘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第四十 马邑小经

  北传 中阿一八三、马邑经(大正藏一、七二五页。)本经亦同前经于马邑说法,对于沙门之正道。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往鸯伽国名阿沙普罗(马邑)一聚落。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乃曰:
  “诸比丘!世人知汝等为“沙门、沙门”。当汝等亦被问:“汝等何为”耶?自称“我等是沙门。”诸比丘!汝等如是名、如是自认时:“彼沙门有正道,我等顺其道,如是此实我等之真名也,应自认是实也。我等于任何人从此人所受用衣、食、床座、医药资具,对其彼等,此等之行为于我等有大果报、大功德,且我等此出家非无功,应有果,有报。”如是,诸比丘!汝等实应学之。
  诸比丘!云何比丘不顺沙门之正道,曰:凡比丘有贪欲者而不舍贪欲,有嗔恚者而不舍嗔恚,有忿怒者而不舍忿怒,以怀恨者而不舍恨,盖覆者不舍盖覆,恼害者而不舍恼害心,嫉者而不舍嫉,悭者而不舍悭,诳者而不舍诳,诈瞒者而不舍诈瞒,恶欲者而不舍恶欲,邪见者而不舍邪见。诸比丘!予对此等沙门之垢、沙门之瑕瑾、沙门之过失、趣于恶生,以未舍受恶趣因,说不顺沙门之正道。诸比丘!犹如致命之武器摩达奢1两面有刃如滴水,如覆于大衣。比丘等!予说此比丘之出家。
  诸比丘!予对持大衣者,不谓唯持大衣为沙门。诸比丘!予对裸形行者,不谓唯裸形为沙门。诸比丘!予对涂尘泥者,不谓唯涂尘泥为沙门。诸比丘!予对沐浴行者,不谓唯沐浴为沙门。诸比丘!予对树下坐行者,不谓唯树下生为沙门。诸比丘!予对露天坐行者,不谓唯露天生为沙门。诸比丘!予对常立行者,不谓唯常立为沙门。诸比丘!予对定期食行者,不谓唯定期食为沙门。诸比丘!予对诵咒者,不谓唯诵咒为沙门。诸比丘!予对编发者,不谓唯持编发为沙门。诸比丘“若持大衣者唯持大衣为因,于有贪欲者舍贪欲、于有嗔恚心者舍嗔恚、于忿怒者舍忿怒,于怀恨者舍恨,于覆者舍覆,于恼害者舍恼害心,于嫉者舍嫉,于悭者舍悭,于诳者舍诳,于诈瞒者舍诈瞒,于恶欲者舍恶欲,于邪见者舍邪见者,友人、同僚、亲戚、血缘,令彼为持大衣者,应催促其持大衣说:“贤儿!汝当为持大衣者,只要因持大衣者,唯以持大衣,汝贪欲者令舍贪欲,有嗔恚心者舍嗔恚,有忿怒者舍忿怒,有怀恨者舍恨,有覆者舍覆,有恼害者舍恼害心,有嫉者舍嫉,有悭者舍悭,有诳者舍诳,有诈瞒者舍诈瞒,有恶欲者舍恶欲,有邪见者舍邪见。”诸比丘!予见此或持大衣者,有贪欲、嗔恚、忿怒、恨、覆、恼害、嫉、悭、诳、诈瞒、恶欲、邪见,是故,予对持大衣者,不谓唯持大衣者为沙门也。诸比丘:若于裸形行者……唯裸形为因……于涂尘泥者唯涂尘泥……于沐浴者……唯沐浴……于树下坐行者……唯树下坐……于露天坐行者……唯露天坐……于常立行者……唯常立非座……于定期食行者……唯定期食……于诵咒者……唯诵咒……于编发者唯持编发,有贪欲者令舍贪欲,有嗔恚心者舍嗔恚……乃至……有邪见者舍邪见者,彼生其儿,友人,同僚、亲戚、血缘,令彼为编发者,摧促其持编发:“贤儿!汝当为持编发者,因只要是持编发者,唯持编发即汝于有贪欲者舍贪欲,有嗔恚心者舍嗔恚……乃至……有邪见者舍邪见。”诸比丘!但予见此或编发行者有贪欲、嗔恚、忿怒、恨、覆、恼害、嫉、悭、诳、诈瞒、恶欲、邪见。是故,予于编发行者不谓唯持编发者为沙门。 
  诸比丘!云何比丘顺沙门之正道,曰:凡比丘于有贪欲者舍贪欲,有嗔恚心者舍嗔恚,有忿怒者舍忿怒,有怀恨者舍怀恨,有覆者舍覆,有恼害者舍恼害,有嫉者舍嫉,有悭者舍悭,有诳者舍诳,有诈瞒者舍诈瞒,有恶欲者舍恶欲,有邪见者舍邪见。诸比丘!予对此等沙门之垢、沙门之瑕、沙门之过。以舍受趣恶生、恶趣之因,谓顺沙门道。彼以自随观净化一切此等恶不善法,以自随观令解脱。于彼以自随观净化一切此等恶不善法,以自随观令解脱,生欢喜,有欢喜者,生喜悦,有喜悦者,身为轻安,身有轻安者为受乐,有乐者心为得定。彼以慈俱之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二方、如是三方、如是四方上、下,傍一切处,广大全世界,与广博、无量、无恚、无害慈俱之心,偏满而往。与悲俱之心……乃至……偏满而住。与喜俱之……乃至……偏满而住。与舍俱之心以偏满一方而住,如是二方、如是三方、如是四方、上、下、傍一切处,广大全世界与广博、无量、无恚、无害舍俱之心偏满而住。诸比丘!譬如于此有一莲池,水澄彻、清冷、皎皎善筑堤坡,诚可爱乐。有人从东方来为炎暑所苦、炎暑所恼,疲、燥、渴,彼至其莲池而治渴,应除炎暑苦恼。若有人自西方、或北方、或南方来。或自任何处来,为炎暑所苦、炎暑所恼、疲、燥、渴之人来此,彼至其莲池应治渴,除炎暑之苦恼。诸比丘!如是,若有王族者由在家为行者,彼至如来所教之法、律,如是修习慈、悲、喜、舍,内得寂静。以持内得寂静,予谓顺沙门正道。若有婆罗门者……乃至……庶民族者……奴隶旅者……或任何之旅者,亦由在家为出家行者,彼至如来所教之法、律,如是修习慈、悲、喜、舍,内得寂静。以内得寂静,予谓顺沙门之正道。王族者若由在家为出家行者,彼灭尽漏,于现法自知、自证,到达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在由漏之灭尽是沙门。婆罗门旅者……庶民族者……奴隶旅者……任何之旅者,亦由在家为出家行者,彼灭尽漏,于现法中自知、自证、逮达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在由漏之灭尽是沙门也。” 
  世尊如是说已。彼等比丘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第三十一
1 “爱自我者而住”(attakamarupa viharanti)
2 残食容器(avakkarapati)行乞所得食,食后尚余者入于此。
3 “见送”(送行)“彼等执世尊之衣钵而少行。”汉有送世尊随其远近。故原语译之。

第三十二
1 随眠,见第九之注1
2 流畅(appabaddha)(少结缚)无结滞,得解为连续。

第三十三
1 十一支,见增支部第十一之一八。
2 阿含(agama)圣典之意,虽可译为圣典,古来中国皆以音译为阿含而延传下来,此亦音译之。犹此 处北传杂阿含有作“修多罗”。
3 智母(matika)简单以集教义之精要,后来阿毗达磨论的先驱,犹此处汉译杂阿含有“阿毗昙”。

第三十五
1 僧伽是伽那,见第三十注1
2 漉酒人 原文虽为Sapdikadhutto,见为sondikadhdto而译之。
3 洗麻(sapadhovika)象游于水中之一种游戏。
4 心材,见第十八之注1
5 施与者(dayaka)食之施与者,此皆指梨车人。

第三十六
1 参照第七十六经。
2 对以下之苦行,参照第十二经。
3 阿须提加草、伽拉草,见第十二注14 15。

第三十七
1 药叉(yakkha)梵语yaksa,汉字由梵音写为药叉,此指普通第二流以下之鬼神,此处指帝释天。

第三十八
1 食(ahara)对此于第九经之初及见本经之次段。
2 筏喻,见第二十二经中。
3 康达婆(Gandhabba)司受胎,天之乐人。

第三十九
1 洗浴者(nahataka)谓修行终了之婆罗门。
2 “通圣典者”sottiya之译。

第四十 
1 摩达奢(mataja)依佛音注,以锐利铁片于肉中,令苍鹭食之鸟死,破其腹取出铁片,再混肉中给苍鹭鹫食及七回,其铁片造武器。由死鸟而生(mata…sakupato jatatta)故名摩达奢(mataja死生,)依注释mat。a即mata也。然者,今原文之形,不能不看为t转t。,(那不是不可能的。)然注者尚不知实物,于吾等之语源的说明,能以右注之以上者是甚困难的。

第四十一 萨罗村婆罗门经

  北传 没有此经。
  本经乃萨罗村之婆罗门居士众,问世尊,死后生于恶趣、善趣之差别有何因?世尊以答此,详细地说,因其为非法行、非正道行,或为法行、正道行也。

第五品  双小品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游行于拘萨罗国,与大比丘众俱行,至名为拘萨罗之婆罗门村。萨罗村之婆罗门居士众如是闻:“实释迦族子!由释迦族出家之沙门瞿昙,游行于拘萨罗国,与大比丘众俱行,至萨罗村。彼世尊瞿昙有如是大名闻:“如是,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也。”彼包含此天、魔、梵天世界,及沙门、婆罗门、天人之世界,自知,自证已而教化。彼说法为初善、中善、终善、有义、有文,显示完全具足清净之梵行。若见如是应供者为幸也。”所以,萨罗村之婆罗门居士众,诣世尊处。诣已,有人向世尊敬礼,坐于一面;有人向世尊问讯,交换友谊礼让之语,坐于一面;有人向世尊合掌而坐于一面;有人于世尊之面前报出姓名,坐于一面;有人默然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萨罗村婆罗门居士众白世尊曰:“卿瞿昙!以阿因、何缘,于此有一类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耶?又,卿瞿昙!以阿因、何缘,于此有一类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耶?”世尊曰:“居士等!因非法行、非正行,如是此有一类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居士等!因法行、正行,如是于此有一类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也。”彼等曰:“我等依卿瞿昙之略说,不能详细分别理解其意义。如是卿瞿昙能为我等说法则甚幸也,
  我等则依瞿昙之略说,得详细分别理解其意义。”世尊曰:“居士等!若然,
  汝等谛听、善思惟之,予将说之。”萨罗村之婆罗门居士众应诺世尊:“卿!愿乐欲闻”世尊言曰:
  “居士等!依身有三种非法行、非正行,依口有四种非法行、非正行;依意有三种非法行、非正行。居士等!云阿依身有三种非法行、非正行?于此有一类杀生者:残忍、手涂血,专事杀戮、对于生类无慈悲心。又有不与取者:凡他人之财物,或在村里、或在森林,不与而盗取者也。又有爱欲邪行者:凡为母所护,为父所护,为父母所护,为兄弟所护,为姊妹所护,为亲族所护,有夫之女人,有杖罚所护之女人,乃至饰有华鬘璎珞之女人,与如是等之女人交媾者也。居士等!如是为依身之三种非法行、非正行也。居士等!云何依自有四种非法行、非正行?此有一类妄语者:或至集会处,或至众会,或至亲族间,或至公会中,或至王族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