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部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员摹酥痢韵残摹陨嵝钠环蕉≈缡牵诙健⑷健⑺姆健⑸稀⑾隆⒑帷⑵磺写Α⑷澜纾怨愦蟆⒐悴⑽蘖俊⑽揄!⑽藓χ嵝钠≈
  彼知:“此是存在、此是卑贱、此是高贵、超越此想之处有出离。”彼如是知、如是见,从欲漏心得解脱、从有漏心得解脱、从无明漏心得解脱,“于解脱者有解脱”之智存,彼知“'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更受此存在之状态。”此为比丘应以内心之洗浴而洗浴也。”
  尔时,婆罗门孙陀利伽.巴罗多瓦奢(Sundarika…bharadvaja)在世尊附近而坐,此婆罗门孙陀利伽.巴罗多瓦奢白世尊曰:“卿瞿昙!去巴富加(Bahuka)河行沐浴耶?”'世尊答曰:'“婆罗门!巴富加河究竟为何河?巴富加河究竟有何用耶?”'婆罗门曰:'“卿瞿昙众人均以为巴富加河实为得解脱之道,与众人福德,而于巴富加河中'洗浴',因其可为众人洗除恶业也。”于是,世尊对婆罗门孙陀利伽.巴罗多瓦奢以偈说曰: 
  巴富阿帝伽 伽耶孙陀利
  萨罗娑缚底 或是巴耶伽
  及波富摩底 愚人常浸入
  黑业不得净 孙陀利伽及
  巴耶巴富加 敌意有罪过
  不净深恶业 浮着常春斋
  净者常布萨 净者净白业
  常得清净行 梵志如是浴
  生类皆安稳 若汝不妄语
  又若不杀生 不与则不取
  树信不贪欲 何为行伽耶
  伽耶于贵公 不过是水糟
  如是说时,婆罗门孙陀利伽.巴罗多瓦奢白世尊曰:“伟哉!卿瞿昙!伟哉!卿瞿昙!恰如使倒者立起,如使覆盖者露现,如迷者教以道,如闇中持来油灯,使有眼者见诸色。如是,卿瞿昙以种种方便说法,我今归依卿瞿昙,归依法及僧伽,愿得卿瞿昙之许可,进入我出家。”于是,婆罗门孙陀利.伽巴罗多瓦奢得世尊之许可,而得出家。于此处,新出家之尊者巴罗多瓦奢孤独、别住、不放逸、勇猛、精进而住。不久,'此'世间之善男子从在家成为出家行者,修满无上之梵行,于现法自知、'自'作证、逮得,如“'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更受此存在之状态。”于此,尊者巴罗多瓦奢即成为一阿罗汉。

第八 削减经

  北传 中阿九一、周那问见经(大正藏一、五七三页。)本经最初对长老大周那之言,舍离诸见,以示根本法。其次以五部门,说明应削减诸恶欲,以至究竟涅槃的方法。其五门者:第一削减;第二、对于善法发心:第三、恶欲法之回避:第四、升高善处之法;第五、达究竟涅槃之法。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大周那晡时从静坐起,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大周那白世尊言:“世尊!于世,生此等种种之见,即关于我论或关于世界论者也。以此等为初思念之比丘,已如是舍此等之诸见,如是离此等之诸见耶?”'世尊曰:'
  “周那!于世,生此等种种之见,即关于我论或关于世界论者也,而生此等见之处、住此等见之处,于此等见之现行处;对此以如实正慧而观者,即:“此非我所有,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舍如是此等之见、离如是此等之见。若于此,今有比丘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而住。而彼思念:“予以1削减而住。”然而,周那!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现法乐住。又,若有一比丘,已息寻、伺,于内清净,心成一向,无寻、无伺,定生喜乐,成就第二禅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周那!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现法乐住。又,若有一比丘,不染于喜,而住于舍,正念、正智,以身正受乐,即圣者之所谓成就“舍念乐住,”成就第三禅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周那!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律称为现法乐住。又,若有一比丘舍乐、舍苦,先已以灭喜忧,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成就第四禅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周那!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现法乐住。又,若有一比丘,超越一切色想,消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故“为虚空无边”,成就空无边处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周那!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寂静。又,若有一比丘,超越一切虚空无边处,并“为识无边处”,成就识无边处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周那!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寂静。又,若有一比丘,超越一切识无边处,“为无何之存在”,成就无所有处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周那!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寂静。又,若有一比丘,超越一切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而往。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周那!此等于
  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寂静。
  于此,周那!汝等应作如是削减。即:“其他之人为害之作者,但我等不为害之作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杀生者,但我等为离杀生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不与而取者,但我等为离不与而取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非梵行者,但我等为行梵行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妄语者,但我等为离妄语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两舌者,但我等为离两舌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粗恶语者,但我等为离粗恶语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绮语者,但我等为离绮语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贪欲者,但我等不为贪欲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嗔恚心者,但我等为离嗔恚心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抱邪见者,但我等为正见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邪思惟者,但我等为正思惟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邪语者,但我等为正语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作邪业者,但我等为作正业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邪命者,但我等为正命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邪精进者,但我等为正精进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邪念者,但我等为正念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邪定者,但我等为正定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邪智者,但我等为正智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邪解脱者,但我等为正解脱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缠于惛沈、睡眠者,但我等为离惛沈、睡眠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掉举者,但我等不为掉举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怀疑者,但我等为离怀疑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忿怒者,但我等不为忿怒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抱怨恨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覆伪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恼害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嫉妒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悭贪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诈诳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诈瞒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顽迷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过慢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难说者,但我等为易说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恶友,但我等为善友。”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散逸者,但我等为不放逸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不信者,但我等为有信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无惭者,但我等为知惭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无愧者,但我等为知愧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寡闻者,但我等为多闻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懈怠者,但我等为发心精进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忘失正念者,但我等为确立正念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为无智慧者,但我等为成就智慧者。”应作削减。又“其他之人染于世俗,固执自见,为难舍牲者,但我等不染于世俗,不执自见,为善舍者。”应作削减。” 
  周那!对善法发心;予谓益多,何况以身口而随此耶?是故,周那!“他为作害者,但我等不为作害者。”而应发心。又“他为杀生者,但我等为离杀生者。”而应发心。……乃至……“他染世俗,固执自见,为难舍性,但我等不染世俗,不固执自见,为善舍者。”而应发心。”
  周那!譬若有恶道,为回避之,应行其他平坦之道。又,若有恶渡'船'场,为回避之,应至其他良渡'船'场。如是,周那!为回避为害者,而不为作害。为回避杀生者,而禁杀生。为回避不与而敬者,而禁不与取。为回避非梵行者,而有梵行。为回避妄语者,而有禁妄语。为回避两舌者,而有禁两舌。为回避粗恶语者,而有禁粗恶语。为回避绮语者,而有禁绮语。为回避贪欲者,而有不贪欲。为回避嗔恚心,而有不嗔恚。为回避邪见者,而有正见。为回避邪思惟者,而有正思惟。为回避邪语者,而有正语。为回避邪业者,而有正业。为回避邪命者,而有正命。为回避邪精进者,而有正精进。为回避邪念者,而有正念。为回避邪定者,而有正定。为回避邪智者,而有正智。为回避邪解脱者,而有正解脱。为回避缠于惛沈、睡眠,而离惛沈、睡眠。为回避掉举者,而有不掉举。为回避怀疑者,而有超越怀疑。为回避忿怒者,而有不为忿怒。为回避怨恨者,而有不为怨恨。为回避覆伪者,而有不覆伪。为回避恼害者,而有去恼害意。为回避嫉妒者,而有不嫉妒。为回避悭贪者,而有不悭贪。为回避诈诳者,而有不诈诳。为回避诈瞒者,而有不诈瞒。为回避顽迷者,而有不顽迷。为回避过慢者,而有不过慢。为回避难说者,而有易说。为回避恶友,而有善友。为回避放逸者,而有不放逸。为回避不信者,而有信心。为回避无惭者,而有惭。为回避无愧者,而有愧。为回避寡闻者、而有多闻。为回避懈怠者,而发心精进。为回避失念者,而有确立正念。为回避无智慧者,而有智慧之成就。为回避染于世俗,固执自说,为难舍者;而有不染于世俗,不固执自说,为善舍者。
  周那!恰如一切不善法应趣于卑劣之存在,一切善法应趣于高贵之存在。如是,作害者为升于高贵之存在、而有不害,杀生者为升高贵之存在,而有禁杀生。不与而取者,为升于高贵之存在,而有禁不与取。……乃至……染于世俗,固执自说,为难舍者,为升高贵之存在,而有不染于世俗,不固执自说,而有善舍也。 
  周那!自陷没于泥泞,而欲救他人出泥泞者,是不可能也。自不陷没于泥泞,而欲救他人出泥泞者,有是理也。自常被调御、不善教导,而又不自般涅槃者,而欲调御他人B教导他人,使人般涅槃者,当不可能。自善调御、善教导,又自般涅槃者,而欲调御他人、教导他人、使般涅槃者,有是理也。如是,周那!作害者欲般涅槃,应先为不害者。杀生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杀生。不与而取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不与取。非梵行者欲般涅槃,应先守梵行。妄语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妄语。两舌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两舌。粗恶语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粗恶语。绮语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绮语。贪欲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贪欲。嗔恚心者欲般涅槃,应先不嗔恚。邪见者欲般涅槃,应先立正见。邪思惟者欲般涅槃,应先正思惟。邪语者欲般涅槃,应先正语。邪业者欲般涅槃,应先作正业。邪命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命。邪精进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精进。邪念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念。邪定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定。邪智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智。邪解脱者欲般涅槃,应先正解脱。缠于惛沈、睡眠者欲般涅槃、应先离惛沈、睡眠。掉举者欲般涅槃,应先不掉举。怀疑者欲般涅槃,应先超越怀疑。忿怒者欲般涅槃,应先不忿怒。怨恨者欲般涅槃,应先去怨恨。覆伪者欲般涅槃,应先不覆伪。恼害意者欲般涅槃,应先去恼害意。嫉妒者欲般涅槃,应先不嫉妒。悭贪者欲般涅槃,应先不悭贪。诈诳者欲般涅槃,应先不作诈诳。诈瞒者欲般涅槃,应先不作诈瞒。顽迷者欲般涅槃,应先不顽迷。过慢者欲般涅槃,应先不过慢。难说者欲般涅槃,应先为易说者。恶友者欲般涅槃,应先为善友。放逸者欲般涅槃,应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