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非得与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是与非得与失-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一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竟令人不可思议地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    
    后来是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原来,那次有个重要的人士到场,是一场十分重要的表演,他在赛前不断地说:“我一定不能失败,我一定要成功。”然而就在他“一定要成功”的念叨中,他没有获得成功。    
    卡尔·华伦达的技艺不可谓不精,但在关键时刻,他的头脑被“一定要成功”的心理主宰着,无法发挥到“自然”的境界,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汲汲于成功,因为这样的心思会游离于    
    技艺的发挥与成功的追求两者之间,因为不专一而导致失败,我们应当放平心态,放弃对心外之物的追恋。    
    生活中遇到的紧张状况,会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会使血压升高,进而影响心脏和脾胃,所以我们必须尽力保持心理的正常和谐,改善紧张的心理。可能的话,去度个假吧!将你的手表暂时摘下来,在生活中寻找并建立和平的小岛,    
    学着储存一些能够放松自己的能量。如果你实在抛不开紧张的生活,要学会说:“请等一下。”这句话可以使心灵充满安宁,头脑保持冷静。避免匆忙地完成目标,学会后退计划,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目标。    
    总之,生活中,我们应该凡事先了解、先准备,而且不急于求功,这样才能把握机会,也才能应付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这是最踏实、稳健的做事态度,这样也许成功来得比较慢,但你却可以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其实和农民种庄稼很相似,要浇水、施肥、除草、防虫、防病,不可能今天播种,明天收获。现在时代发展了,教育水平提高了,社会的变化加快了,传媒发达了,个人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有些人很聪明,把事情    
    一下子想到结果去了,只求速成,缺少施肥和浇水的过程和耐心,他们省去了除草的过程,有些人甚至连种子都没有撒就拎着镰刀准备收获。    
    缺少积累,缺少耕耘,一切都只能是浮躁的空想。所以人生的路上我们应该不躁进,按部就班,稳扎稳打,这样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最后的成功。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柳生说:“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呢?”    
    宫本回答:“至少要10年。”    
    柳生一听10年太久,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    
    宫本回答:“20年。”    
    柳生一听还以为自己努力不够,就说:“如果我夜以继日一刻不停地练,多久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回答:“如果这样的话,你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不知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的剑客。    
    宫本不愧为一流剑客,言之凿凿,字字珠玑,让柳生茅塞顿开。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剑术之道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当我们在人生路上不停地跋涉、拼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留一只眼睛”去辨别前进的方向,确保我们的脚步不会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同时还能使我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不会错过沿途的美好风景。    
    


心态篇19、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

    失足固然是痛苦的,令人悲伤的,但更痛苦的是失足之后的束手无策,是失足后的不能警醒。对于失足,人们经常先从客观上找理由,古人经常归咎于上天不公或自己的命不济,现代人经常归之于运气不好,但实际上这多半是托词,    
    是借口。一个人的失足更多的时候在于自己,是自己亲手造成的,或者说绝大多数失足都与自己有关,与自己的个性或失误有关。不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心理、意志等方面存在缺陷,就是因为方法不当,措施不力,再不就是因为自己    
    的判断失误或误入歧途。即使有种种客观因素在内,但自己仍然不能推卸责任,最起码是自己没有看清形势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造成的。    
    不能正视失足,不能找出失足的真正原因,失足就永远是失足,而决不能转化为成功。实际上失足并不可怕,跌倒了爬起来就是了,怕的是被失足打倒;怕的是失足后一蹶不振;怕的是在失足中越发沉沦;怕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    
    井绳;怕的是从此成了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怕的是失足后千方百计推卸责任,不能很好地反思总结失足的教训。    
    因此,面对失足,正确的做法就是:首先要勇于正视失足,其次是找出失足的真正的原因,并改正它,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同时还要树立重获新生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从失足的泥潭中挣扎出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战国策》说:“智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失足既可以成为埋葬一切的坟墓,也可以成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起点。实际上,失足并不意味着你不可能成功,不过表明你也许要变换一下方向;失足也并不意味着    
    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不过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公元前497年,越国国君允常死后,他的儿子勾践即位。这时已到春秋末年,诸侯争霸,到处是争战不休。吴王阖闾想趁勾践尚未坐稳江山之机兴师伐越。勾践急忙组成了一支敢死队,与吴军展开了肉搏战,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这支敢死队在吴军中呼号了一阵,就都自杀了。吴军兵士正莫名惊诧之时,越国大军突然袭来,大败措手不及的吴军,吴王阖闾也中箭身亡,其子夫差即位。     
    公元前495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正日夜操练兵马,扬言要报杀父之仇,便想先发制人,主动对吴用兵。大臣范蠡劝谏说:“用兵打仗,会劳民伤财,是一件不得人心的事情,主上万万不可主动挑起战争。”勾践怒道:“本王主意已定,你不必多言。”于是发兵攻打吴国。    
    吴王夫差得知这个消息后,觉得正中下怀,便出动精兵,在夫椒大败远道来袭的越军。勾践只好率领5000残兵败将,退居到会稽山,后来又在那里被吴军团团围住。    
    越王勾践羞愧难当,悔恨不已,对范蠡说:“我以前没有听你的话,结果导致现在兵败被围。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这时又反过来用商汤、周文王、晋文公先困而后强的事例,来鼓励和劝慰勾践,最后他说:“这么看来,我们现在    
    被困在这里,也不见得一定就是坏事呢!事已至此,大王也不必过度忧愁。我们可用卑辞厚礼使吴王夫差退兵。如果吴王还是拒不退兵的话,为了越国的未来,就只好劳驾大王的贵体了。”    
    勾践听从了范蠡的建议,让大夫文种带厚礼前去求和。文种见到吴王夫差后,屈膝叩首,苦苦哀求说:“君王的亡臣勾践让我前来向主上请求:勾践愿作君王的臣下,其妻愿为君王的妾,恳请君王答应。”但是在吴国大臣伍子胥的极    
    力劝阻下,夫差拒绝了勾践想让他退兵的请求。    
    文种求和不成令勾践悲愤欲绝,他立意要杀掉妻子,烧毁宝器,破釜沉舟,与吴王决一死战。后来经大夫文种的劝慰之后,他改变了主义,让文种带着大批美女和珍珠宝器,暗地送给了吴王的宠臣太宰伯。太宰伯收了越国的重礼,便    
    把文种引见给吴王。文种见到吴王后,装做很诚恳地说:“如果大王赦免卑主勾践的罪,越国的宝器将全部送来。如万一不赦免他的话,勾践将会杀死妻子,焚毁宝器,率领现存的5000将士与主上决一死战。这样,吴国的损失将也会不少于5000名将士。请大王三思。”太宰伯也附和着说:“若赦免勾践,越国向主上俯首称臣,这对我们未尝不是件好事,主上何乐而不为呢!”夫差起初并不同意,但是架不住太宰伯的花言巧语,最后还是答应了,但他还是提出了要把勾践夫妇押往吴国作为条件。伍子胥却告诫吴王说:“勾践是个贤明的君主,如果现在主上赦免了他,将来必为大患。”他主张立即将勾践杀掉,但吴王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而是退兵回国了。    
    勾践夫妇在吴国忍气吞声地为吴王养了3年马,到了公元前491年,才被释放回国。    
    勾践返回越国之后,心怀亡国之恨,时时刻刻都想着要报仇雪恨。他怕自己因为安逸的生活而失去了斗志,于是就睡在柴草铺上,墙上还挂着一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一尝,以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在会稽所受的耻辱。平日里,他励精    
    图治,事必躬亲。同时,一有空闲,就和农民一样到农田里扶犁耕作。他的妻子也亲手纺线织布。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生活简朴,不吃有肉的饭菜,不穿华丽的衣服,待人平和,礼贤下士,厚待宾客,就是老百姓家里死了人,他也要    
    前往吊唁、安慰。    
    就这样,勾践在会稽战败后的7年时间里,休养生息,尊士爱民,国势一天天又强盛起来。不少大臣想找吴王夫差报仇,但勾践吸取了以前盲目出击导致失败的教训,没有急于伐吴。    
    又过了三年,夫差已经对勾践毫无戒心了,一次,夫差在黄池与诸侯会盟,为了显示排场,把精兵都带去了。国中尽剩了些老弱残兵。勾践趁机发水兵2000人、常备兵 4万人、精悍部队 6000人、军官 1000人大举伐吴。结果吴军大败    
    ,吴太子也在战斗中被杀。正在黄池会合诸侯的吴王夫差听到消息后,慌忙派人带着厚礼向越求和。勾践知道吴国精兵在外,越国难以一时之间灭掉吴国,也就暂时与吴讲和了。    
    第四年,越军再一次举兵伐吴。这时,吴国因与齐、鲁等国连年打仗,国内早已是元气大伤,兵疲马惫,而此时的越国却粮草充足,兵强马壮,结果又一次大败吴军,还把吴王夫差围困在姑苏山上。    
    吴王夫差派出大夫公孙雄向越王求和,越王勾践派使者对吴王夫差说,打算把他安置在甬东让他治理百户人家。吴王夫差听了羞愧难当,又见求和无望,便自杀而死。至此吴越争霸结束。    
    越王勾践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很深刻的启示,这就是失足之后,我们究竟是选择逃避、哀叹、诅咒命运的不公,还是在心中暗暗树立一种不灭的信念,靠自信和勇气让一切从头再来?     
    虽然在人生的征程中,没有一个人注定要过一种失足的生活,也没有一个人注定要过一路顺风的生活,但是即使失足了也并不意味着天塌下来了,只要你愿意,失足可以使你学到并深刻体验到许多真知灼见,并使你对此难以忘怀。失    
    足还可以使你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局限,了解自己是否成熟。    
    培根1561年出生在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从小聪慧,12岁时便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步入仕途,曾经担任过英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还当过律师,并在议会选举中当选为议会议员。    
    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培根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很是风光,曾先后数次担任宫廷显要职务;还因为办事有才干,很得国王赏识,连续多次被授予贵族封号。可是正当他平步青云,春风得意之时,1621年他因贪污受贿罪,被英国高级法庭判决罚金4万英镑,并监禁于伦敦塔内,出狱后,他又被终生逐出朝廷,不得再担任任何官方职务,不得参与议会。    
    培根被迫下野后,脱离政治生涯,开始专心从事著述。他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还提出了著名的“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知识就是力量”等一系列对后人影响深远的口号。在他的一系列作品    
    中,他将矛头直接指向经院哲学,在反对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他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培根在他的著作中强调要重视感性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同时也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他还是公认的归纳法的创    
    始人。    
    培根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乃至思想史都做出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曾经的失足反而使培根成为了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成为了英国17世纪伟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