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讲记-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定的体就是于善所缘,心一境性。远离掉举散乱,专一安住。远离昏沉,有
明了力。沉掉是定的障,带着障碍修定,修三百年也下会成功的。定所缘的境,
西藏有人以为修空就是修定,或是止观双运,实际并非如此。缘胜义谛为境,是
否止观,是另一问题。修空有止有观,不一定是止,修止也可缘世俗谛不一定缘
空。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说,于十二部经多闻思惟,缘境心不散乱,引生身心轻
安,即以此为三摩地所缘境相。瑜伽师地论有「凋遍」、「善巧」、「净行」、
「净惑」四种所缘。或缘内身,或缘外境,乃至缘自骨、风、脉、本尊、种子字
或佛相,总之必有所缘,无所缘决不能生定心的。

    五过失是,一、懈怠;二、忘念、三、沉掉;四、不作行;五、作行。懈怠
是推到三十年五十年后,再去闭关。或者说,等儿女长大了,才来修定。忘念,
是把所缘的忘掉了。掉有二种,一、掉举于可爱境,令心随逐,贪一分摄。二、
散乱,心不缘所应缘,趣向其他可不可爱的境。如缘佛修时,却缘菩萨。二者都
能障心安住。沉有二种:一、昏沉。愚痴所摄,令心无堪能性,是有覆无记或不
善。二、沉没。散乱心所摄,可通善心。集论说:散乱心亦摄善心故。瑜伽师地
论说:昏沉是沉没之因。修次说:沉没是于所缘境心不明了,如人入暗、忽无所
见。分粗中细三类,不明了为粗,虽不明了心尚清楚为中,明了清楚而无力为细。
或分二类,粗谓不明了,细谓无力、其差别甚难体验。起掉散时应观无常等可厌
的境,以为对治。起昏沉时应观可欣境,以为对治。这样修才是无分别止,是大
师不共的教。有过患不对治就是不作行。到毫无过患时,去作对冶,反扰乱定力,
是作行。

    八断谓信、欲、精、进、轻安、正念、正知、作行、不作行。信等四种,是
对治懈怠的。由信修定的功德胜利,引生欲修定的心。由欲心引生精进,由精进
修定引生轻安,身心有堪能就不再发生懈怠了。修定的功德很多。大小乘都有五
道:资粮道、加行道、修道、见道、无学道。资粮道又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资粮
道,要有定才能圆满,资粮道以上的功德,都是由定引生的。在显教中,未生止,
不能生观,不能亲证真如。密教中生起次第未修成,不能修圆满次第。生起次第
分粗细二品,未得止,生起次第细品不能圆满,圆满次第更不能入门。纵修了也
不过薰习一点种子,粗分的生起次第,也要有离沉掉的心一境性,但不一定引生
轻安。所以修定在显密教中的地位,都很重要。神通智慧无量不共功德,都是由
定引生的,故应于定发起真正应当希求的心。

    修定的资粮,是得定的因,也应说一说。瑜伽声闻地说的,有自他圆善法欲
等十三种。简单的,要戒清净、离五欲、远喧杂、少欲知足、正知过患、能作对
治、发起正当精进等。

    正念是对治忘念的。忘念是忘失教授。正念是要心缘观境,刹那不忘,不仅
想得起而已若山南海北打妄想,不是忘念简直是散乱了。正知是于心不调驯,沉
掉生时,能够知道。就是住在正念中,同时抽出一分功能,观察自己。要起沉掉,
先就知道。若没有正知、自己打了妄想,还不知道。正知是正对治不知沉掉的。
作行,是于有沉掉时,发动对治行,正对治不作行。不作行,是已离沉掉修等舍,
正对治作行。

    不作行于住心中,在第八住心以上的地位。九住心是:内住、等住,安住,
近住、调伏、寂静、极寂静、专注一趣、等持。摄心向内,令住所缘,谓之内住。
以思惟力令心相续,谓之等住。掉散之时,能摄心还住所缘,谓之安住。用功既
久,掉散力微,谓之近住。知定功德能对治疲厌,谓之调伏。起与定不相应的烦
恼,能对治,谓寂静。微细烦恼亦不起,谓之极寂静。心能相续住于所缘谓之专
注一趣。不再作对治、自能正安住所缘,引生轻安,谓之等持。此正教授极明显
也极正确。修定的人,应当依经论正教授去修,不可依自己心想盲修瞎练。

                亿万智者莫能测,如实见说甚深义。
                离地边见更无上,愿遇善慧胜者教。

    缘起性空甚深的道理,有的人尽管通达五明证五神通有八大成就,也不能见,
不能说。诸大论师,谁能通达,谁不能通达,他们内心的契证,我们无从知道。
只可就他们的著作来判别。依中观的立场说,世亲、陈那也未必通达。能通达的
惟是龙树、提婆,佛护、月称、静天、龙智、马鸣数人。无著菩萨的著作瑜伽师
地论、集论、摄大乘论、属於唯识,但是三部分属於中观,如实性论疏是。经中
的授记,也说无著能将经论分为无数了不了义。所以无著应是通达空宗的。至於
陈那、法称、馨底巴(阿底峡之师)等,都不能算通达。辨了不了义论皈敬颂也
说,纵是多闻达因明的人,也不能通达。如第四代萨迦班只达及俄洛登喜饶,地
位相当於中国的玄奘法师,善巧因明,亦说诸法非有非无,佛说一切皆空,应加
观察简别。其说在西藏流行,以为究竟,乃属於自续派。修证高的如嘎俱派(马
巴洛杂瓦和米拉日巴的一派)第三代祖师打波那结,修俱生大手印,能神通变化,
於中观见也不能知不能说。莲花生大士能见能说,他到西藏,藏王和二十四位重
要大臣都皈依。可是他的教渐渐隐没了。宗喀巴大师出世、从惹达瓦和中观师于
听说非有非无的道理,不能肯定,自己多多忏罪集福感得文殊、龙树、提婆现身
教授,才造缘起赞、辨了义不了义论、菩提道次第、入中论注等书。现在的人对
於甚深中观正见,能见能说,都是大师的恩德。

    本来各宗都有他自认为离二边的中道见,可是除应成派而外,都未有一点边。
甚么是应成派独能离的二边呢?应成派说,诸法惟是分别假立而有作用,若以为
惟是分别心安立的就不会有作用。必须稍有一点自性才会有作用,是最微细的不
共的常边。若以为分别假立,就没有因果,便是最微细的不共的断边。应成派安
立世俗谛完全由名言分别假立,离开这种分别所见就是胜义谛。其他宗派,或以
为没有无方的极微就是空,或以为没有即蕴离蕴的我就是空,或以为没有离心的
外境就是空,或以为没有独立的补特伽罗就是空,部非中观正见之所空。清辨静
命一派,以不错乱心显现为有的,安立为世俗谛,不是由不错乱心显现安立为有
的,安立为胜义谛。他承认有「本体有」、「自体有」,非分别安立的一分就是
应成派特别所空的。现在有些人学了空宗,没有了解,以为法性本体完全没有,
一切不执就是空,便落在无想定中去。或以为将身心器界忘完就是空,或者观自
己的心过去从何处来,未来往何处去,非黑非白,非长非短,了不可得,便以为
通达空性了。实际上自心本不可见。连心尚未认识,何能通达他的有无呢?或者
将瓶子来分析,除了瓶口、瓶腹、瓶底,瓶不可得,便以为瓶子完全没有,落在
断灭空里面。这些都不是中观所谓空。要通达中观的空,应先通达甚么是分别安
立。执着他不是分别安立的,就是实执。将此实执去了,才是中观的空。

    甚么叫名言安立呢?譬如车于是轮轴等支分合成的。离开轮轴等外,没有车
子。在未安立车名之前,我们连车于的感觉尚且没有。要说轮轴等是车的支分,
从那里安立呢?譬如有一部外国新发明的机器,我们连他的名字者不知道,把他
的零件取一个来问,我们知道他是甚么机器的零件呢?轮轴等本来不是车的支分,
凑合之后我们给他安个名字,说这叫做车,就说他是车了,是分别安立。车是如
此,瓶子也是水土等因缘和合,说这是瓶子,他就叫瓶子了,这就是分别安立。
如像一个小孩,生来未取名之前,只有小孩没有名字。如果给他取个名字叫吉祥,
这个小孩就是吉祥了。这就是分别安立。如果觉得好像孩子莫名其妙的就叫吉祥
似的,乃至好像说瓶子车子,就真有个瓶于、车于似的才是空宗所空的实执。

                性空缘起互彰显,分别假立皆有用。
                龙猛最细二谛义,愿遇善慧胜者教。

    有为无为法,都是由分别安立的,是最微细的缘起。通达诸法是分别安立的,
因此能通达诸法性空。通达诸法性空,所以知道他惟是名言分别安立,二者同时
现前,同时能引生作用。乃至性空,也是分别假立。由证性空的人,天立性空的
名,仍能引他人通达性空的智。所以虽分别安立仍有作用。像这样最细难通达的
深义,是他宗所无

                成就深乘法器规,四部密教总道体。
                开启密教无能等,愿遇善慧胜者教。

    此一颂总说大师解释密宗教的殊胜。

    密教的入门是灌顶,但造成密宗法器,不只是灌顶,应重二段。一、於共道
次第,多修习纯熟,真菩提心应发起。二、灌顶师与弟子的条件都具备。不是有
铃杵就是师父,有哈达就是弟子。依苏悉地经所说,灌顶师应通达内外二十种真
实义。三业清净,曾得清净灌顶,已修圆满,能设备坛场。弟子有灾难能为遮止。
弟子应有正直心,有智慧能判别是否合於佛法,有为如法修行而求密法的真实希
求心,尤其希求特别得本尊成就,为利众生愿速成佛。如果当灌顶师的,连灌顶
的层数也不知道,甚么是弟子灌顶,甚么是五方佛的灌顶,甚么是花鬘灌顶、阿
阇黎灌顶的有无、那一部几种灌顶都不知道,臆造传授,弟子得的灌顶不清净,
师父也有擅改佛法的罪。三、灌顶之后,要守护密宗戒,根本十四、粗罪八条。
若不守护,受了灌顶,反增罪过。受戒时,师父给弟子一点水吃说:你要守戒,
这就是你成就四身的种于,不守戒,这就是地狱人的种子,就是这个意思。密法
是狮子乳,如果用瓦器盛,狮子乳泼了,连瓦器也爆裂了,一点益处没有。如果
不是法器而学密法,与小儿骑狂象,是一样的危险。

    四部密教谓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事部对於外面供养承事的事,非
常考究,内心的定力不大注重。重要的经有苏悉地经,妙臂童子请问经等。所修
的法,有观音、释迦、弥陀等,经典有大日经等。如内地的蒙山焰口等都属於事
部。行部,对於外面的事,与内心的定,平等注重。重要的瑜伽部,侧重内心观
想,故名瑜伽。重要的经,有金刚顶经等。以上两部就是东密的胎藏部与金刚部。
无上瑜伽部,惟注重内心、牛毛帐棚里也可以修行,观想、手印、念咒、特别注
重,供养没有也可以。事部等中,又有念诵不念诵、依止火、依止声等三摩地。
又有无相瑜伽(修空)、有相瑜伽(修世俗缔)等差别。

    密法,如法受灌顶后,但能守护三昧耶圆满,十六生定可成佛。若有犯应速
忏悔重受灌顶。若已修满数量,可以修自入坛城法,修十万百字咒,重受灌顶。
西藏人有力量的,临死多请喇嘛开坛重新灌顶。因为临死的人多半不会再去犯戒,
死后以灌顶加持力,高的可生空行净上,其次可值遇修行得成就的人,最低的也
可遇着本尊教法。不能在生前灌顶的,死后请人念经,也是念入坛灌顶仪轨,所
以守护戒,是修密法的基础。

                因位生死与中有,转成道果三身性。
                速能断除三有轮,愿遇善慧胜者教。

    无上瑜伽的生起次第,就是将现在凡夫根本位的死有、中有、生有,转成佛
果位上的法身、报身、化身。死有、中有、生有,可以说是因位的三身,道是转
成三身的可能性,果就是佛的三身转变的,就是生起次第。依着修行,速能切断
生死流转的轮。於所修所断及所得果,有由龙树传来的秘密教授是大师教法的殊
胜。

                疾道无上乘命根、谓摄风心入中脉。
                引俱生界胜他宗,愿遇善慧胜者教。

    以下为圆满次第的教。有人误解观想是生起次第,修空为圆满次第,实非如
此。生次是能生圆次的功能,圆次能具足发生三身的功能。要能包括圆满次第的
要点,才是生起次第。生起次第圆满的问题太多,要细分生起次第圆满,才能入
圆满次第。初入金刚身是大乘中无上的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