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法与律,犹如佛陀在面前教说一样,使其欢喜。二人为一人说法与律,犹如佛陀在
      面前教说一样,使其欢喜。二人为二人、多人、大众说法与律,犹如佛陀在面前教
      说一样,使其欢喜。多人为一人说法与律,犹如佛陀在面前教说一样,使其欢喜。
      多人为二人、多人、大众说法与律,犹如佛陀在面前教说一样,使其欢喜。大众为
      一人说法与律,犹如佛陀在面前教说一样,使其欢喜。大众为二人、多人、大众说
      法与律,犹如佛陀在面前教说一样,使其欢喜。阿难!这就是应与面前律。如此,
      便可以‘应与面前律’来平息诤论。”
  19。 “阿难! 云何应与忆止诤律?云不何断此诤,谓因忆止诤律也?阿难!若有一人犯戒
      而不忆,诸比丘见已,便语彼曰:‘汝⊕曾犯戒而不自忆,汝应从众求于忆律,众当
      共与贤者忆律。’阿难!若处有众和集会者,彼比丘应诣,偏袒着衣,脱屣入众,
      稽首礼长老上尊比丘足,长跪叉手,白长老上尊比丘日:‘诸尊!听我曾犯戒而不忆
      ,我今从众求于忆律,愿众和合与我忆律。’阿难!为彼比丘故,众共和集,应与
      忆律,以法以律,如尊师教,面前令欢喜。阿难!是谓应与忆止诤律。如是断此诤
      ,谓因忆止诤律也。”
      “阿难!什么是应与忆律?如何以‘应与忆律’来平息诤论呢?阿难!如果有人违

四一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四二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犯戒律,但是自己不记得,比丘众知道了之后,应告诉他:‘你曾经违犯戒律,但是
      自己不记得,你应当请求僧众告诉你。’阿难!如果某处有僧众集会,该比丘应前
      往僧众集会处,偏袒右肩,脱鞋,顶礼长老比丘,长跪合掌,说:‘各位尊者!我曾
      经违犯戒律,但是自己不记得,请僧众告诉我。’阿难!在集会的僧众应告诉他所
      违犯的戒律,并且为他说法与律,犹如佛陀在面前教说一样,使其欢喜。阿难!这
      就是应与忆律。如此,便可以‘应与忆律’来平息诤论。”
  20。 “阿难!云何应与不痴止诤律?云何断此诤,谓因不痴止诤律也?阿难!若有一人
      狂发而心颠倒,彼狂发心颠倒已,多不净行,非沙门法,不顺法行而说违犯。彼于
      后时还得本心,诸比丘见已,便语彼曰:‘汝曾狂发而心颠倒,狂发心颠倒已,多
      不净行,非沙门法,不顺法行而说违犯。贤者于后还得本心,贤者可从众求不痴律
      ,众当共与贤者不痴律。’阿难!若处有众和集会者,彼比丘应诣,偏袒着衣,脱
      屣入众,稽首礼长老上尊比丘足,长跪叉手,白长老上尊比丘曰∶ ‘诸尊!听我曾
      狂发而心颠倒,狂发心颠倒已,多不净行,非沙门法,不顺法行而说违犯。我于后
      时还得本心,我今从众求不痴律,愿众和合与我不痴律。’阿难!为彼比丘故,众
      共和集,应与不痴律,以法以律,如尊师教,面前令欢喜。阿难!是谓应与不痴止
      诤律。如是断此诤,谓因不痴止诤律也。”
      “阿难!什么是应与不痴律?如何以‘应与不痴律’来平息诤论呢?阿难!如果有
      人发狂心颠倒,因为发狂心颠倒而造作许多修行人不应做的恶行,违犯戒律的不如
      法行为。后来,他的心恢复正常,比丘众知道了之后,应告诉他;‘你曾经发狂心颠
      倒,因为发狂心颠倒而造作许多修行人不应做的恶行,违犯戒律的不如法行为。后
      来,你的心恢后正常,你应当请求僧众告诉你所违犯的戒律,僧众会告诉你所违犯
      的戒律。’阿难!如果某处有僧众集会,该比丘应前往僧众集会处,偏袒右肩,脱
      鞋,顶礼长老比丘,长跪合掌,说:‘各位尊者!我曾经发狂心颠倒,因为发狂心颠
      倒而造作许多修行人不应做的恶行,违犯戒律的不如法行为。后来,我的心恢复正
      常,请僧众告诉我所违犯的戒律。’阿难!在集会的僧众应告诉他所违犯的戒律,
      并且为他说法与律,犹如佛陀在面前教说一样,使其欢喜。阿难!这就是应与不痴
      律。如此,便可以‘应与不痴律’来平息诤论。”
  21。 “阿难!云何应与自发露止诤律?云何断此诤,谓因自发露止诤律也?阿难!若有

四三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四四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一人犯戒,或有语者,或不语者,或有忆者,或不忆者。阿难!若处有众和集会者
      ,彼比丘应诣,偏袒着衣,脱屣入众,稽首礼长老上尊比丘足,长跪叉手,白长老
      上尊比丘曰:‘诸尊!听我犯某戒,我今向长老上尊比丘至心发露,自说显示,不
      敢覆藏,更善护持,后不后作。’阿难!诸比丘众当问彼比丘曰:‘贤者!自见所
      犯耶?’彼应答曰:‘实自见所犯。’众当语彼∶ ‘更善护持,莫后作也!’阿难
      !是谓应与自发露止诤律。如是断此诤,谓因自发露止诤律也。”
      “阿难!什么是应令作自言?如何以‘应令作自言’来平息诤论呢?阿难!如果有
      人违犯戒律,或许已被诃责,或许未被诃责,或许自己记得,或许自己不记得。阿
      难!如果某处有僧众集会,该比丘应前往僧众集会处,偏袒右肩,脱鞋,顶礼长老
      比丘,长跪合掌,说:‘各位尊者!我曾经违犯戒律,我现在向各位尊者表白、忏悔
      自己的错误,绝无掩饰、覆藏,从今以后,我会小心防护,不会再犯。’阿难!比
      丘众应该问他:‘贤者!你自己知道已违犯戒律吗?’他应回答说:‘我自己知道已
      违犯戒律。’比丘众应该说:‘从今以后,应小心防护,不要再犯!’阿难!这就是
      应令作自言。如此,便可以‘应令作自言’来平息诤论。”
  22。 “阿难!云何应与君止诤律?云何断此诤,谓因与君止诤律也?阿难!若有一人
      不知羞耻,不悔见闻,从他疑者恶欲。彼犯戒已,称一处知,称一处见。称一处知已
      ,称一处见;称一处见已,称一处知。在众中称一处知,在众中称一处见。称一处
      知已,称一处见;称一处见已,称一处知。阿难!为彼比丘故,众共和集,应与君
      律,君无道无理,君恶不善。所以者何?谓君犯戒已,称一处知,称一处见。称一
      处知已,称一处见;称一处见已,称一处知。在众中称一处知,在众中称一处见。
      称一处知已,称一处见;称一处见已,称一处知。阿难!是谓应与君止诤律。如是
      断此诤,谓因与君止诤律也。”
      “阿难!什么是应与君止诤律?如何以‘应与君止诤律’来平息诤论呢?阿难!如
      果有人不知羞耻,对于自己的见解不知悔改,心生恶欲,令人怀疑。他不但违犯戒
      律,而且自称有广知广见。自称有广知之后,又自称有广见;自称有广见之后,又
      自称有广知。在大众中也自称有广知广见。自称有广知之后,又自称有广见;自称
      有广见之后,又自称有广知。阿难!比丘众应该告诉他,他的知见错误,是邪恶不
      善之法。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但违犯戒律,而且自称有广知广见。自称有广知之后

四五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四六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又自称有广见;自称有广见之后,又自称有广知。在大众中也自称有广知广见。
      自称有广知之后,又自称有广见;自称有广见之后,又自称有广知。阿难!这就是
      应与君止诤律。如此,便可以‘应与君止诤律’来平息诤论。”
  23。 “阿难!云何应与展转止诤律?云何断此诤,谓因展转止诤律也?阿难!有二比丘
      于其中间若干意起诤,谓是法、非法,是律、非律,是犯、非犯,或轻、或重,可
      说、不可说,可护、不可护,有余、无余,可悔、不可悔。阿难!彼比丘猥(1885)处止此
      诤。若猥处止者,此诤当言止;若猥处不止者,此诤可白众。若于众中止者,此诤
      当言止;若于众中不止者,阿难!相近住者,于中若有比丘持经、持律、持母者(1886) 
      此比丘共往至彼,说此诤事。若在道路止者,此诤当言止;若道路不止者,此诤当
      后向众说。若在众止者,此诤当言止;若在众不止者,阿难!若多伴助者,持经、
      持律、持母者,阿难!彼比丘应○止此诤,以法以律,如尊师教,面前令欢喜。阿难
      !是谓应与展转止诤律。如是断此诤,谓因展转止诤律也。”
      “阿难!什么是应与辗转止诤律?如何以‘应与辗转止诤律’来平息诤论呢?阿难
      !如果有二位比丘因为各持已见而起诤论:这是法、这不是法,这是戒律、这不是
      戒律,这是犯戒、这不是犯戒,所犯是轻戒、所犯是重戒,应诃责、不应,诃责,应
      守护〔忏悔者〕、不应守护〔忏悔者〕,这是有余依的、这是没有余依的,所犯可
      悔过、所犯不可悔过。阿难!如果二位比丘能在私下自行平息诤论,则已平息之诤
      论,便不应再论。如果无法在私下自行平息诤论,则应告诉僧众。如果僧众能平息
      诤论,则已平息之诤论,便不应再论。如果僧众无法平息诤论,阿难!则应前往住
      在附近的持经、持律、持本母者,诉说诤论之事。如果在路上能平息诤论,则已平
      息之诤论,便不应再论。如果在路上无法平息诤论,则应再告诉僧众。如果僧众能
      平息诤论,则已平息之诤论,便不应再论。如果僧众无法平息诤论,阿难!则应由
      持经、持律、持本母者为他们说法与律,犹如佛陀在面前教说一样,使其欢喜。阿
      难!这就是应与辗转止诤律。如此,便可以‘应与辗转止诤律’来平息诤论。”
  24。 “阿难!云何应与如弃粪扫止诤律?云不何断此诤,谓因如弃粪扫止诤律也?阿难!
      若有住处诸比丘众斗讼憎嫉,相憎共诤,阿难!彼诸比丘分立二部。分立二部已,
      若于一部中有长老上尊者,或有次者,有宗主者,或有次者。阿难!此比丘语彼比
      丘日:‘诸贤!听我等无道无理,我等恶不善。所以者何?我等于此善说法律,至

四七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四八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信舍家,无家学道,斗讼憎嫉,相憎共诤。诸贤!因此诤,我等犯戒者除偷罗柘,
      除家相应。我自为己,亦为彼诸贤故,今向诸⊕贤至心发露,自说显示,不敢覆藏,
      更善护持,后不后作(1887)。’”
      “阿难!什么是以草覆盖?如何以‘以草覆盖’来平息诤论呢?阿难!如果共住的
      比丘众发生诤论斗争,互相攻讦,阿难!比丘众更因此分成二派。这二派比丘众,
      有一派是长老比丘,是宗主,另一派不是长老比丘,不是宗主。阿难!第一派中有
      一位〔有智慧的〕比丘告诉其他比丘:‘各位贤者!我们都造作邪恶不善、不如法的
      行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原本都是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
      修行生活,欢喜地在正法与戒律中修习梵行,而今却发生诤论斗争,互相攻讦。各
      位贤者!如果僧众同意的话,那么为了各位贤者的利益与我的利益,我要在僧众中
      ,用以草覆盖的方式,忏悔各位贤者的罪过与我的罪过,除了重罪及与在家人相关
      的事情之外。’”
  25。 “阿难!若此部中无一比丘应者,阿难!此比丘应往至彼第二部。到已稽首,礼长
      老上尊比丘足,长跪叉手,白长老上尊比丘曰(1888):‘诸尊!听我等无道无理,我等恶
      不善。所以者何?我等于此善说法律,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斗讼僧嫉,相憎共诤
      。诸贤!因此诤,我等犯戒者除偷罗柘,除家相应。我自为己,亦为彼诸贤故,今
      向长老上尊至心发露,自说显示,不敢覆藏,更善护持,后不后作。’阿难!彼比
      丘当语此比丘曰:‘贤者!汝自见犯戒耶?’彼应答曰:‘实自见所犯。’彼当语此
      :‘更善护持,莫后作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