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正脉研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禅观正脉研究-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元以后的道家一派,讲究打通任督二脉等修为,实脱胎于白骨观与不净观的观法而来,终落下乘,此尤须彻底了知,然后专心修为白骨观与不净观时,才不至于被气脉等受阴感觉所惑乱。】
白骨第二观法与火光三昧
  世尊又再告诫阿难说:修为白骨观与不净观的观法,如得初步成就之后,再须教示白骨观的其他特殊修法。这种特殊观法之一,首先当修成白骨观后,随时随地,能住白骨观想的定境中,然后观想颈部以上的整个头颅骨倒下,自把整个头倒在髋骨中间(即是一般常人的小腹部分)。专一观想,更无其他杂念,必须使倒在髋骨中间的整个头骨,白净分明,澄心住想,历历分明。
  其次,再观想自身面前也有一白骨人,同样将头骨倒在髋骨中间。如此分心想另一白骨人。渐渐再观想另外的二人、三人,扩充其数,乃至观见满屋、满四天下,都是倒头骨在髋骨的白骨人。
  这一观想成就之后,再进而观想所有的白骨人,都纵横倒落满地,有的头颅骨打碎了,有的背脊颈骨折断了,或者腰骨折断,或者腿骨分散。甚至.—身骨节,分散零乱,散满地上,大大小小,纷纷乱乱,都当一一观想明白,一心不乱,凝然住心不散。
  世尊讲到这里,很慎重地再对阿难说:修为白骨观者,真实观到这种景象现前,应当转入正思惟,参破世上各人,无非是一身白骨构成的行尸走肉。一具完整的白骨架构之身,也势必归于纵横散落,委顿尘埃。反观自身,终亦毕竟无我。既无有我,那里又有他身。
  由此正思惟的无身无我实证境中,自然身意泰然,安稳快乐,停心安住,更不散乱。
  然后再起广大心,观想遍满世间的纵横乱骨境象中,倏然从四面虚空中,起大火焰,相次延烧这些乱骨,同时也引燃白骨本身的火大功能,自相燃烧,犹如明炎火流。进而观想熊熊的大火,犹如火山似的从四面烧来。
  这步观想境界现前时,往往会生起极大的恐怖。甚至,出此定境的时候,还觉得此身蒸热,全体汗出如注。
  这时,勘破恐怖心大散乱,更须摄心归一,如前反观自身,成为白骨,极其明了,而止定如初。或者因此入定而不能自起于定时,便须照护修为的同伴,在其耳边,弹指出声,或用敲引磐,导之出定。
  倘得成就如此第二观想者,世尊又继续教导:当自起念,而作是言,我于前世无数劫来,造热恼法,业缘所牵,故使今者见此火起。复当作念,如此火者,从四大有。我身空寂,四大无主。此大猛火,横从空起。我身他身,悉皆亦空。如此火者,从妄想生,为何所烧,我身及火,二皆无常。
  佛告阿难:行者应当至心谛观如是等法。
  观空无火,亦无众骨。作此观者,无有恐惧,身意恬安,倍胜于前。
  【此一观行,是正思惟四念处的念身不净、念受是苦的最基本实证修法。进而如系平日熟悉大乘经典,则转参佛说《楞严经》云:“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就可更超一层胜境。或直接转修暖法,如后世别译为拙火、灵热、灵力、灵能等法门。甚至可以直接转入于火光三味境地,则非小乘禅观所可范围了。
  又:观想头骨折断住于髋骨部位的观法,在平常人来说,可以用作治疗高血压等,自我精神疗法。】
惭愧自责第三观法
  世尊说了第二白骨观法与火光三昧之后,跟着又对阿难开示初步观心法门的系念法。
  一、先当系心注住于左脚大拇指,一心谛观大拇指的皮肉,犹如身死以后的溃烂,先由青紫色,再转变成腐烂的黑色,流着脓汁,就象被太阳晒烤过的肥肉一样。这种溃烂的现象,由左脚渐渐蔓延,循左膝上升到髋骨部位。
  二、左脚观成后,同样的再观右脚的溃烂,而延伸到右边的髋骨部位。
  三、两脚的腐烂景象,都蔓延到髋骨部位。
  四、再由腰部上升,延升到背部,然后到颈项,到头部。
  五、然后转至面部至胸,以及全身支节的所有各部,都呈黑色,浮泛不净的黏液,犹如被太阳晒烤过的肥肉一样。
  如此谛观此身,极使分明之后,再当观想一人、二人、三人,渐渐扩充数量。甚至,观见这个婆娑世界的四方上下,都充满了如此不净人等。
  由此起修,再转入正思惟的正念“念我于前世,贪淫愚痴,不自觉知。盛年放逸,贪着情色,无有惭愧,随逐色、声、香、味、触、法。今观我身,不净流溢。他身亦尔,何可爱乐。见此事已,极自厌身,惭愧自责。出定之时,见诸饮食,如屎尿汁,甚可厌恶。”世尊接着开示,不净观想,作修到此境界,即当“易观”——就须改变原来作不净观的心念,转成观想身外所有不净诸物中间,以及四周围,忽然生起白色炎热的光影,飘忽流动,照化所有的不净污体,自身内外,亦被此白色光影包围,映彻透明。
  作修到此境界,当生大欢喜心,由欢喜心的引发,身心轻软,此心明朗,快乐倍常。
  这种修观的方法,名第三惭愧自责观,亦名第三津腻惭愧观。
  【如果教理透彻,心行圆明,作修此种观法,亦可转入大乘道的喜乐境界与光明成就修法。但能否如此,端在学者的修积福德、智慧两种庄严行门的程度如何了。】
  前面已经讲了三种修禅定的方法,主要都是以白骨观做基础。我们晓得佛法的中心不在于普通的“打坐”,也不是为了长生不老。许多人会间:人不为长生不老,得道又有什么意思呢?其实佛学谈的“空”不是“没有”。换句话说,学佛的目的比普通观念中长生不老的欲望大得多。要追求一个“不生不灭”,永远不死的生命,不是普通的长生不老。这个永远不死的生命本体,在佛学的名词,可以叫做金刚不坏的“法身”;至于肉体生命的长生不老,当然也可以修到,那就是金刚不坏的“报身”。法报二身成就了,自然就有千百万亿的“化身”。你们看,这样的大目标,是不是比一般观念中的长生不老大得多?
  但不管大小乘的佛法,要成道果,第一步要先证到“无我”。我们在理论上的无我,说起来很容易。实证上,拿身心来证到无我,是不容易做到的。不要说“无我”不容易做到,我们做到“空身”或“忘身”都不容易。比如大家静坐时,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坐在那里,始终受到身体的拘束障碍,一会儿酸,一会儿痛,总是忘不了这个身体,没有办法达到“忘身”,更不要说“忘我”了。
  走白骨观的路线,观想成功了,很快的就能够到达“忘身”,甚至于到达“无我”。平常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忘身”,也没有办法“无我”,就因为我们这个生命,受到所带来业力的影响。
  业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作个比方,这个带着业力的生命,就好比是块吸铁石。所有带着铁质成分的东西,都会受到它的吸引力,都会被它吸住,我们有了这个生命以后,为什么思想,杂念、情感那么多?因为本身已经好象吸铁石一样,那股业力的念力,时时流转不停,向外驰求、攀缘,解脱不开。我们都知道,佛法的宗旨就是要求解脱,但这些思想杂念的缠绕,又怎么才能解脱呢?用吸铁石作比方的话,就是必须先转化那个磁性的作用,使它还原到没有磁性的均衡状态,但这并不是说它磁性的功能丧失了,它那磁性的功能还是具备,只是让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而不再乱吸东西。白骨观的修法,先空掉这个身体,就好比把吸铁石转化成均衡状态,寂然不动,那么就很容易证到性空的果位。
  我们再拿另一个物理现象来作比方,譬如地球,有地心引力的作用——不只地球,每一个星球,它本身都有吸引力,现代人对这点科学常识应该是有的。你看,当一个火箭冲出地心吸引力的势力范围时,地球就拿他没办法,无法对它发生影响,无法再把它吸回地面。我们修持修白骨观,杂念为什么总是空不掉?因为我们生命所带的业力,就好比地球一样,始终向内吸,业力脱不掉。解脱业力要有大勇猛力,如火箭一样,脱出了地心引力的牵绊,达到空的境界,业力才能解脱。随着修持的程度,生命可由欲界升华至色界,乃至到无色界,而后至于超出了三界。所谓超出三界,不是到一个第四界中去,而是在三界中可以自由往来,不受三界业力的吸力所拘束。
白骨观和果位
  但是,由白骨观空掉了身子,是不是已经解脱了?即使不往生西方,也可以往生东方,或者其他任何一方佛国佛土,是不是能够超出欲界到色界天?或者由色界天再进到无色界天?或者得个什么果位,此中道理不是这么简单,你功夫即使到达“忘身”了,还是“凡夫禅”,那只是功夫。真正要证果位,必须在“八十八结使”上下工夫。然后才可能经由欲界的初果、二果、三果、,至于色界、无色界,断尽见思惑而得阿罗汉果,不再轮回于三界。
  由白骨观达到“身空”,这其中有个问题。你怎么做到身空呢?由白骨观怎么到达身空呢?只要白骨观观成了,自然就可以做到。那么,谁在观想?“我”在观想。你什么在观想?我“心”在观想。万法唯“心”造,所以能做到。“心”是什么?
  让我们先看看我们目前的心理状况:贪、瞋、痴、慢、疑,这些贪瞋痴慢疑的结使,是情绪化的,也是我们个性上的阴暗面。再加上另外五种观念思想上的偏差:“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等。所谓“见”,用现代话说,也就是思想形态,如见解、观念等。所谓“思”,则属心理状态,如心念、习性等。从佛学观点来看,欲、色、无色三界的心理状态,在“见”“思”这两方面共有八十八种结使。
  学佛修道,走禅定的路子,除了在色身上修忘身的功夫外,最重要的必须在心理的结使上下功夫。果位的差别就在于此。心里结使解脱到什么程度,就得到什么果位,这是一定的。至于三界天人的等次,则配合四禅八定的功夫。总之,四果和四禅是有差别的。
  上面这些解释,就是希望大家知道,不要以为作白骨观就可以证得果位了。到达某个果位的“功夫”固然要从“身”上了;但是真正证得道果,还必须配合“心意识”的结使上了。身心齐了,才是佛法真正修持之路。单从任何一方面了,都无法圆满道果。
  现在这个前提交代了,再看下面的“膨胀脓血想”。
化朽腐为神奇
  这第四观膨胀脓血不净想的修法,我想大家文字都看得懂了。在定中从“左脚大指”开始,不是观骨头,而是观我们的肉体,从左腿开始,到右腿,然后到全身,观想自己全身浮肿,然后慢慢溃烂。我们人死了,尸体摆在那里,也都是这样,先浮肿,然后从内部开始溃烂,随后肌肉就青一块,紫一块地变色。接着,恶臭难闻的脓汁污血就流了出来。
  这不是浮光掠影似的,随便想一下就算了。要凝下心来,把自己真当成死掉了,尸体烂了,臭得不得了。观得好的话,自己真会闻到自己的臭味。这就是所谓的“一切唯心造”。全身又臭又烂的境相出于之后,自然觉得这个身体没有留恋之处。
  “想一成已,复更想二。想二成已,复更想三。想三成已,复更想四……”想了自己之后,再想别人。或者假想自己已死未死的亲人,有这么一天也化成一滩脓血,又臭又烂又脏,比阴沟厕所里的味道都还难受。然后再想象其他的人,乃至于想整个房间,四围上下,再扩而至于所有天下人的身子都是如此。这不是理念上的思想,硬要观想成功,境界现前。真正修持到这一步,注意经文上一句活“念我此身,甚可患厌。众多不净,弥满一切”。平常我们对佛经里的这类理论,差不多是听过了。但是光懂理论没有用,现在要在自己身上,“以身求证”,认清楚硬是这么一回事。
  “谛观是已,畏生死患。”观想到这个地步之后,就“畏生死患”,才真正的怕生死。你说现在大家怕不怕生死?我们并不是怕“生死”,一般人只是怕“死”。为什么怕死呢?老实讲,是对身体的一种痴恋,以及对自己现有的一切的一种执著。
  我们平常对着镜子,越看自己越可爱。怎么也舍不得让它死了、坏了、烂了、臭了。所以,我们普通的人,并不是怕生死。而是怕这个“色身”死了,一切都把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