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易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交易为生-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交易部门在管理上都很杂乱。其次,对许多机构来说,最大问题是它们必须交易, 

但个人交易者可以自由决定留在场内或退场观望。不论价位如何,银行必须活跃债券 

市场,食品加工业者必须活跃谷物市场,个人交易者可以耐心等待理想的交易机会。 


    由于过度频繁的交易,许多个人交易者放弃了他们所拥有的优势。如果希望有效 

地对抗机构巨人,你必须有耐心,消除不当的贪念。请记住,你的目标是理想的交 

易,不是经常交易。 


    成功的机构交易员会加薪与分派红利,可是,相对于他们为公司所创造的数百万 

获利来说,再多的红利也难以消除心中的不平。成功的机构交易员总是心怀辞职的念 

头,希望自行交易。 


    在这些人之中,很少人可以成功地度过转型期,一旦自己的钱在市场中输赢,他 

们开始受制于恐惧、贪婪、慌张与陶醉等情绪。他们离开机构之后,很难成功地交易 

自己的帐户——这又是另一个证据:交易的成败关键在于心理。 


炼剑者 


    中古世纪的武士到处搜寻锐利的宝剑,现代的交易者到处搜寻最佳的交易工具。 

随着资料传递、电脑与软件等科技的发展,交易竞技场已经变得比较平坦,电脑硬体 

的价格几乎每个月都会下跌,电脑软件的功能愈来愈强,即使是一位电脑文盲,他也 


                                                                        52 

                                                                  交易为生 


可以请一位专家协助建立电脑系统(参考第24节)。 


    电脑可以提高分析的进行速度,追踪更多的市场,研究更多的资料,电脑系统虽 

然具备许多宝贵的功能,但不能取代交易决策,最终的责任仍然是由你承担。 


    交易软件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工具箱、黑盒子与灰盒子。工具箱可以让你处理 

资料,绘制图形,显示指标,甚至让你测试交易系统。对于选择权交易者来说,其中 

还包括选择权的订价模型,一套理想的工具箱,可以让你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就像调 

整汽车座位的高度一样。 


    黑盒子中的内容完全秘而不宣。你输入资料,它就告诉你什么时候买进与卖出。 

就像魔法一样——它提供一套不需思考的赚钱方法。一般来说,黑盒子都有绝佳的历 

史绩效记录,这是当然的现象,因为它们都是根据历史资料进行最佳化套入的结果, 

市场不断变化,黑盒子也不断被淘汰,但新一代的交易者将继续购买新的黑盒子。 


    灰盒子是介于工具箱与黑盒子之间,通常是由市场中某些著名的专家所发展。它 

们公开系统中的选择结构,使用者可以自行设定参数。 


交易顾问 


    交易顾问所发行的分析通讯,可以说是交易舞台上的有趣点缀。你有发表言论的 

自由,只要在餐桌上搁一台打字机,买些邮票,你就可以发行投资通讯,讨论它们的 

“绩效记录”。基本上毫无意义,因为没有人会完全根据通讯上的建议进行交易。 


    有些分析通讯确实可以提供有用的观念,说明市场的趋势与交易的方向。少数的 

分析通讯具备教育的功能。可是,就一般情况来说,它们的内容通常仅说明市场目前 

如何或即将如何,让外行人自以为是内行人。 


    交易顾问或许应该归类为娱乐事业。订阅之后,你可以定期收到一份充满娱乐价 

值的信件,而且不要求你回信——续订的时候为例外,但也只需要寄张支票。 


    某些机构专门评估分析通讯的绩效等级。但这些机构也是唯利是图的小生意,其 

生计完全仰赖投资顾问业的繁荣。有些评估机构本身也是投资顾问,但它们花费较多 

的精力扮演啦啦队的角色。 


    我过去也曾经发行交易通讯:工作很辛苦,没有捏造结果,但评估等级还算不 


                                                                        53 

                                                                  交易为生 


错。我由内部的角度观察,投资顾问业需要一些捏造蒙混的奇特本领,这是生意兴隆 

的密诀。 


    当时,有一位最杰出的投资顾问告诉我,我应该挪出大部分的研究时间来进行推 

销。他给我的第一个劝告是:“如果你必须预测,那就尽可能多预测一些。”只要有 

一项预测正确,你的推销信就应该增加一倍,好好的吹嘘一番。 


交易竞赛 


    交易竞赛都是由一些小型经纪商或个人所举办。参赛者必须支付一笔费用给举办 

单位,而后者将监督参赛者的绩效,并公布获胜者的名字。交易竞赛衍生两个问题— 

—其中一个或许是小瑕疵,另一个可能涉及诈欺罪,相关的丑闻还有待媒体挖掘。 


    所有的竞赛都不会公布输家的记录,仅告诉你赢家的辉煌战果。每只狗都有走运 

的日子,天生的输家偶尔也会有三个月的好时光。如果你继续参赛,继续赌运气,总 

会碰上手气奇顺的三个月。于是,你声名大噪,吸引大量的资金供你管理。 


    许多投资顾问也会拨出小量的资金参赛,这些钱是以行销费用入帐。如果运气 

好,他们可以赢得知名度;如果输了,反正没有人知道,从来没听过参赛者的亏损报 

导。我认识几位交易者,他们的技巧甚至不能与小孩子交易糖果,他们都是天生的输 

家——突然之间,他们成为某项主要竞赛的冠军,获利率高得吓人,这些知名度让他 

们可以向大众筹措资金——他们赚管理费,客户亏老本。如果交易竞赛公布每位参赛 

者的身份与交易记录,游戏立即没得玩了。 


    交易竞赛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某些举办者与参赛者之间有明显的利益挂钩, 

这些举办者有直接的财务动机,协助它们的间谍在竞赛中获胜,它们透过这类的活动 

向大众筹募资金。 


    某个交易竞赛的主持人曾经告诉我,竞赛是为了协助他的“明星”筹募资金。如 

果主办单位与某位参赛者之间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整个竞赛究竟有什么客观的标准? 

显然地,这位“明星”在竞赛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募款的金额。 


    经纪商所举办的竞赛可能最浮滥。一家号子设定比赛的规则,吸引参赛者,要求 

他们在公司开立帐户,评判的绩效,公布竞赛的结果,然后进入重头戏——帮助赢家 

筹募管理帐户的资金,并赚取手续费与佣金。对于经纪商来说,它们很容易塑造一位 

                                                                        54 

                                                                  交易为生 


明星,它们仅需要帮这位预定的赢家开几个帐户,每天交易结束时,把一些最好的交 

易归入比赛的帐户,其他的帐户就像垃圾桶一样;于是,伟大的“交易纪录”就如此 

诞生了。对于一般大众来说,交易竞赛可能是一场骗局。 


15。市场群体与你 

    市场是一个组织松散的群体,其成员针对未来的价格涨/跌下赌注,由于每个价 

格都代表交易当时的群体共识,每位交易者实际上都是针对群体的未来情绪下赌注。 

群体始终摆荡于冷漠与与乐观或悲观之间,或摆荡于期待与恐惧之间。大多数人们都 

没有办法遵循交易计划,因为群体会影响他们的感受,想法与行动。 


    多头与空头在市场中交战,你的投资价值也随之起伏。这一切都取决于陌生群众 

的行为。你不能控制市场,仅能够决定是否进场或出场,以及进/出场的时机。 


    一旦建立部位之后,大多数的交易者都会变得过度敏感。群体的情绪将遮掩他们 

的判断能力。这些由群体中所衍生出来的情绪,使交易者背离原先的计划而发生亏 

损。 


专家们对群体的看法 


    一位苏格兰的律师Charles Mackay在1841年出版《Ext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odness of Crowds》,这可以说是群体心理学的经典作品之 

一,作者在书中描述几个群体狂热的事件,包括:1634年发生于荷兰“郁金香狂热” 

与1720年发生于英格兰的“南海泡沫”。 


    郁金香狂热起始于郁金香花球的多头市场,长期的大多头行情,使荷兰人相信郁 

金香价格将持续上涨。许多人舍弃原来的事业,转而从事郁金香的种植、交易或经纪 

工作。银行接受郁金香做为抵押担保,更进一步增长投机活动的热度。最后,恐慌性 

的卖出浇熄了群体的狂热,许多人因此而破产,整个国家为之撼动,Mackay叹息道: 

“人们在群体中变得疯狂,却必须单独而缓慢地恢复清醒。” 


    法国的哲学家与政治家Gustave Leboo在1897年出版《群体》一书,这是有关群 

众心理的最佳书籍之一。今天阅读这本书,交易者可以在一世纪之初的镜子中看到自 

己的影像。 



                                                                       55 

                                                                  交易为生 


    LeBon在书中写道,当人们聚集为群体,“不论其成员是谁,不论他们的生活形 

态、职业、个性或知识水准的分歧程度如何,只要他们融入群体之后,便会受制于某 

种集体心智,这使他们的感受、思绪与行为都完全不同于独处状态的感受、思绪与行 

为。” 


    一旦加入群体,“人”就改变了。他们变得更轻信与冲动,急于寻找领导者。行 

为是出自于情绪的反应而不是智识的思考,个人融入群体之后,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显 

著降低。 


    根据1950年代美国一些社会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显示,在群体之中与独处的情况 

之下,人们的思考截然不同。举例来说,在纸张上画两条线段,某人在独处的情况下 

可以轻易辨识何者的长度比较长。可是,当他处在群体中,如果其他的成员故意指出 

错误的答案,他也会顺从大家的意思。这些受过大学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竟然 

相信陌生人的看法而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处于群体之中,人们相信其他的人,尤其是相信群体的领袖。Theodore Adorno 

与其他社会学家在他们的两巨册研究报告《美国士兵》中指出,个别士兵在战斗中所 

发挥的拼劲,最主要是取决于他与班长的关系。如果一位士兵信赖他的领导者,将会 

追随领导者赴死。一位交易者如果相信他所追随的趋势,将坚持亏损的部位到帐被勾 

销为止。 


    弗洛伊德认为,群体聚集的向心力,是其成员对于领袖的忠诚感,我们对于群众 

领袖的感受,是源自于孩童时期对于父亲的观感——这是由信赖、权威、害怕、寻求 

肯定与潜在叛逆等需求混合而成。当我们加入群体之后,思考模式将退化到孩童时期 

的水准。群体一旦缺失领袖,将不能聚集而分崩离析。这可以解释恐慌性的买进与卖 

出。当交易者突然发觉所追随的趋势舍弃了他们,将恐慌性的抛出部位。 


    群体的成员偶尔可以捕捉一些趋势,但仍然逃不过趋势反转的魔掌。当你加入一 

个群体,你的行为就像跟在父亲身后的小孩,市场完全不关心你的死活,成功的交易 

者必须独立思考。 


为什么加入群体? 


    自从有历史以来,人们就是基于安全的理由而加入群体。当一大群猎人遭遇到一 


                                                                      56 

                                                                  交易为生 


只凶猛的老虎,他们大概都可以存活,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的猎人可能没有什么机 

会。独行者经常遭遇不测,他们的后代也比较少。群体比较可能存活,所以这种加入 

群体的冲动,似乎已经成为人类遗传的一部分。 


    我们的社会鼓吹行为自由与意志自由,但在文明的表象之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