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5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奕只是一个他宠坏的孩子。。。。您明白吗?”

    “。。。。。。”

    曹皇后登时愕然,瞬间明白唐奕话中之意,她这般小心作态,反倒让唐奕难做。

    要知道,皇帝和太后对一个顾命之臣如此顺从,有些过了。。。。。。传出去,唐奕就算无心弄权,也是说不清了。

    。。。。。。

    立时一拂,“是本宫冒失了,子浩别介意。”

    唐奕则回,“您是我的长辈,是家里人。”

    “家人之间,是没有对错的,只有包容。”

    “所以。。。。”

    “国事为重,陛下真的不能在此守灵,不理国事。”

    曹皇后点头,“那明日,本宫就带陛下上朝,不给子浩添乱。”

    唐奕淡笑,算是回应。

    又看向赵曙,说实话,小官家太像赵祯了。。。。。。

    也是十一二岁即位,也是不能得权。

    但是,唐奕不是刘娥,他也不能让赵曙成为第二个赵祯。

    “你是皇帝,我是臣子,从今往后,我的责任是教你撑起这个大宋,而不是代替你治理这个大宋。”

    “陛下明白吗?”

    “我的意见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一味点头,不是皇帝应该有的品质。”

    赵曙抓着曹太后的衣角,虽然唐奕这么说,虽然他也听得懂,可是,还是有点怕这个疯子。

    壮起胆子,“那。。。。。。那如果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你会不高兴吗?”

    唐奕笑了,“不会。”

    “那最后听谁的?”

    “好的意见,我们一定会想到一块儿,不对的意见。。。。”

    唐奕犹豫了一下,“我会说服你。”

    边上老贾翻着白眼儿,无耻,太无耻了!这特么就是糊弄小孩呢吗?最后不还是要听你的?

    其实,唐奕也不想。

    他不想剥夺赵曙的权力,可是,他要做的事,不一定被所有人所认可。

    。。。。。。

    安抚好太后和赵曙,唐奕这才看向王老将军。

    恭敬一礼,“王爷爷,奕在这里先谢过了。”

    而王德用根本就不领情,急声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么好的机会就放过了?

    而且,唐奕今天话说出去了,将来再想动军制,将门完全可以拿他今天的话当幌子,再动,可就难了。

    “老夫把自己家都搭进去了,你却不应!?”

    唐奕心中一阵感动,“王爷爷哪是把王家搭进去了,连您自己。。。。。。”

    老将军一摆手,“不说这些,只说你是怎么想的!?”

    唐奕坦然道:“现在真的不是动军制的时候。”

    “那你要什么时候动!?”

    “等动过了观澜,再动军制。”

    “什么!?”

    王德用、曹佾,外加一个贾相爷,全都傻了。

    “观澜??”

    “这货要动观澜?”

    只闻唐奕似是怕他们多想,又急忙被了一句,“不是观澜商合,而是观澜书院。”

    “噗!!”

    “噗!!”

    “噗噗!!”

    “。。。。。”

    这回连曹太后都喷了。

    “观澜书院?”

    范老爷不得和他拼命!?

    “你疯了?范公是不会答应的!”

    唐奕蹙着眉头,“会答应的。。。。”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观澜书院!!”

    环视众人,“相信我,十五年的准备。。。。。。”

    “是时候了!!”

    。。。

    大伙儿想破头也想不到,唐奕起动改革,第一个动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老师!?

    此时,宫门已经落锁,众人都出不去了,尚食局准备了晚膳,过来叫官家用食。

    人是要吃饭的,就算再悲痛也得填饱肚子,众人从灵堂出来,准备一道用晚饭。

    曹佾和老贾把唐奕拖到最后面,一左一右就差架着他了。

    “你真要动观澜书院?”

    “为什么?”

    怎么想也想不通,为什么会是观澜?就算唐奕动得了观澜,可是一个书院于革政又有什么影响吗?

    唐奕道:“一句两句也说不清。”

    又对贾昌朝道:“明日把老师请进宫里,一同细说吧。”

    老贾皱着眉,“难。。。。”

    “今日文彦博去观澜请范希文,结果你那个老师,躲了。”

    这一点才是老贾关心的问题,他留到现在也就是为了这个问题。

    范仲淹躲了,这让贾昌朝很是不安。

    “老夫可是丑话说在前面,涯州是老夫的,谁也别想动!!”

    唐奕看着老贾,淡然道:“这可由不得你,涯州您老呆不了了,老老实实回京吧!”

    “范师父。。。”

    “也躲不了。”

    老贾一听,顿时不干,“范希文出山,你还让我回来干什么?”

    随后又掰着手指头,生怕唐奕听不懂。

    “你看啊。。。。”

    “文彦博你不打算放出京吧??”

    “他留下,我要是回来,我们两个人搭不起来台子。”

    “两个奸滑之辈凑一块儿,那朝堂风气不就全坏了?就得配一个富彦国这种镇得住场面的中正之士。”

    “你范师父正合适,比富弼还强!”

    唐奕不听他的,“你知道的,文扒皮不可能再当首相了。”

    不让文彦博出京,已经是宽容了,可是多多少少要做出一点姿态,否则不能服众。

    降个一级,任参知政事或者给事中,已经算是不错了。

    那首相和内相两个位置。。。。

    看向远处,“真是十分期待范师父和贾相爷,您二位搭班子。。。。”

    “那得是什么样儿?”

    “什么样儿?”

    贾昌朝一怔,心道,应该很美吧?

    不客气地说,这特么就是文富二人的加强版啊,纵论古今也找不出几个比这更牛的宰相班子了。

    这么说来。。。

    老贾还有一丝期待。

    。。。。。。

    “那老夫。。。。明日去和范希文聊聊?”

    唐奕喜道:“聊聊!”

    贾相爷白了他一眼,“可别高兴的太早,范希文可不一定出山。”

    “而且,老夫还是觉得涯州比较好。。。。。。如果请不来,可不是老夫没本事。”

    。。。。。。

    曹佾忍不住插话,“请不来,就大郎亲自去请呗。”

    。。。。。。

    没想到唐奕把脑袋摇的生风,“我可不去!半年之内,别想让我出宫门。”

    曹佾乐了,“还真要守上三年?”

    唐奕无语地瞪着他,“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我出得去吗?”

    “看看。。。。。。”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

    ,

第904章 一个得道

    曹国舅有点,有点幸灾乐祸。

    没想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唐子浩,却是攥着的权越大,越放不开手脚了,越不像他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砸吧着嘴,“这可有意思了,你能躲到什么时候?”

    唐奕无语苦笑,“先躲着吧,过了这一段,等局势一稳,也就不用刻意了。”

    。。。。。。

    他在躲什么?

    呵呵,有句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原来的的癫王虽然权热滔天,也是个“粗大腿”,但是,毕竟他远在涯州,而且因为与赵祯的关系极是微妙,所以有的人不方便抱上来,有的人则是抱不着。

    但是现在,唐奕辅政理国,说含蓄点天老大,赵曙老二,他老三。说不客气点,他特么现在就是老大。

    那些该来的、不该来的人情,不用想也知道,快到了。

    没办法,汉人延续几千年的文化,看重的就是人情。

    你还别觉得是陋习,恰恰相反,这是汉人的智慧,也是我们延续几千文明的精髓。

    论起先进性,别说是十一世纪,就是二十一世纪也不过时。

    在后世,号称“法治健全”的西方,不但抨击华夏的法制,他们甚至不能理解华夏的社会稳定是怎么维系的,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的体制漏洞百出。

    这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是他们不知道华夏五千年,法家唯物之治只是外皮,内里却是儒家的唯心之论。

    我们玩的是潜规则。

    当然,这个“潜规则”不是后世好莱坞制片人的红沙发,亦不是大半夜哪个女星敲开了哪个导演的房门。。。。。。这要高端得多,智慧得多。

    唐奕麻烦缠身的时候,跟他有关系的官员就算应该晋升,大伙儿也自觉的礼让,这是人情,也是规则,不能给唐奕添麻烦。

    当唐奕拨得云开见月明了,那不用想,这些人情都得还。

    再比如,一朝臣子,两方政见。

    一方得势,不管另一方的政见是对是错,当权者也一定不会彻底打死,而且要偏之帮之,适当扶持。

    首相更迭,也一定是一方下去,另一方上来。哪怕上来的人并不是最得力的,但他一定是最合适的。

    这是平衡,也是规则。

    。。。。。。

    也别觉得这只是政治的规则,事实上,只要细看,潜在的规则贯穿了华夏社会的方方面面。

    “礼上往来”是规则。

    “阳奉阴违”也是规则。

    “藏拙”是规则。

    “难得糊涂”更是规则。

    这些看似贬义的东西,却构成了我们华夏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价值氛围。

    你说它是陋习?

    这是智慧。

    。。。。。。

    打个比方:皇权不下县。

    都知道古代皇权不下县,可为什么皇权不下县?后果又是什么?

    后果就是,宗族家长权力之大,已经超越了“王法”,私刑成风,甚至生杀予夺全在宗族。

    。。。。。。

    一个政权当然可以赋予“保长、里正”更大的权力,当然也可以把律法贯彻到村镇,法治层面的进步可不需要太多的科技支撑。

    那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明律严禁私刑,却对宗族私刑视而不见,甚至是有所纵容呢?

    只要不闹到官府,管你是浸猪笼,还是活活打死,一概不管。

    为什么??

    其实,这是一种默契,也是潜规则。

    为民者,上有王法加身,下有祖宗约束。

    一来,可更好的管束百姓;

    二来,符合儒家对仁、德、礼、孝的认知。

    三来,节省了当权者的管理成本。

    四来,提高了惩治罪恶的效率。

    第五,淡化了王权与底层百姓的矛盾冲突。

    。。。。。。

    你说它是陋习?

    可能你只看到了那些不好的,违背大众意愿的少数个例,却没看到在这么大的疆域里,在这么复杂的民情形势之中,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它给王朝延续带来的好处。

    说白了,自古我们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谁也逃不开,谁也躲不了。

    唐奕,当然也不行。

    他要是敢出宫,明天门坎就能让人踏平!!!

    当然,以唐奕的尿性他可以拒绝,可以谁的账都不买,但是,有一些,他根本拒绝不了。

    你就说范纯仁、尹文钦、尹文若这些,特么庆历八年的进士,在官场都混了十五年了,就因为身份特殊,范纯仁这个状元现在还在礼部贡院当一个小吏。

    尹文钦在雄州一呆就是十五年,虽然也在升职,十五年不调回京,也说不过去了吧?

    好,就算唐奕不管这些,让他们再等等,可是,范师父那里呢?尹师父那里呢??

    他们就算不提,唐奕有脸去见吗?

    。。。。。。

    这还不算,杨怀玉这个守住古北关的大宋英雄,在家里赋闲已经四年了;阎王营这个大宋第一军,发配到辽河口已经五年了;石进武的大儿子、涯州军将领石全安、石全海的亲大哥石全福,也在辽河口遭了四年的罪了。

    还有嘉佑二年的观澜匪帮,一出去就是六年。

    这六年正赶上是唐奕最难的六年,大伙儿没给唐奕去过一封信要官,没给他添一丁点的话柄,甚至该调回京了,圣旨都下了,为了唐奕,都特么都抗旨了。

    现在唐奕掌权了,应不应该调回来???

    曹觉呢?秀才呢?那五十个跟着他去涯州的老阎王营的兵,可是为了他把汝南王一家的腿打断了,可是为了他才成了逃兵。。。。。。

    到现在,曹觉在官面儿上也没个说法,在涯州军里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军职。

    是不是应该给兄弟们平个反?论功行赏?

    。。。。

    放眼望去,全他妈是人情,全特么是应该!

    可是,怎么应该?

    唐奕现在要是什么都不管,上来就把应该办的事儿都办了,把应该还的人情都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