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可是先皇遗作啊,太败家了,这东西现在可以说价值连城啊!现在全毁了!

    朱慈炅当然不在乎这个,他想的是怎么引导徐光启尽快把原始的蒸汽机做出来。

    他仿佛没看见徐光启的表情,继续引导道:“恩师,打开看看。”

    徐光启一脸肉疼的掰开圆筒盖,仔细的看起来。

    里面的东西很简单,圆木筒里面没做什么改动,就是在圆木杆上盯了块圆木板,这圆木板正好和圆木筒的内径差不多。

    看着看着,他不由得将视线转向水壶,他看了看从壶嘴喷出的热气,又看了看圆木筒侧面的两个洞,然后他把圆木筒重新盖上,直接把侧面下方的那个洞堵在水壶的壶嘴上。

    “嗖”圆木筒盖子上的圆木杆往外一冲,全突了出来。

    他又把侧面上方的那个洞堵在水壶的壶嘴上,“嗖”圆木筒盖子上的圆木杆往里一收,全缩了回去。

    徐光启不顾烫手,来试了几次,然后,他崇拜的看着朱慈炅,这都能想到,不愧是神仙下凡啊!

    朱慈炅见他这个样子,知道他已经明白了蒸汽转化为动力的方法,连忙趁热打铁道:“如果把这个圆筒做成铜的,再做大一点呢?”

    徐光启满眼狂热的回道:“肯定比普通人的力还大!”

    朱慈炅感觉今天已经差不多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蒸汽机也不是一天能做出来的,现在最核心的东西徐光启已经知道了,下一步还是等他将真正的铜气缸做出来再说吧。

    于是,他挥手道:“这个木筒就赏给你了,回去赶紧照这个模样,做几个铜的出来,大的小的都要做,多做几个。”

    他想着徐光启这就该欢天喜地的告退了,不曾想到徐光启却是傻眼了。

    他吞吞吐吐的道:“这个这个,微臣只是礼部侍郎,求工部的同僚做个望远镜筒还可以,做这个,人家不一定答应啊!”

    朱慈炅闻言一拍额头,尴尬的道:“恩,是朕疏忽了,王徵就在顺天府吧?朕这就下旨将他调到工部任职。”

    要是别的时候还怕阉党会唱反调,但是今天却是正好,刚答应他们任免那么多亲信,自己再任命几个,这就是相互交换,和平共处的意思,想来阉党会同意的,这样麻痹效果就更好了。

    当然,不能以皇上的名义去要这几个职位,万一被拒绝就没有回旋余地了。就说是徐光启的建议吧,谁叫他是自己的‘恩师’呢,没有比他更纯正的‘新皇一派’了,这锅,他得背!

第十六章 班底

    送走徐光启后,朱慈炅又匆匆的回到御书房,既然想用交换的方式来将自己的班底安排到京师六部,那原来已经批红的官员任免奏折就不能发下去了,要留下来和阉党讨价还价啊!

    还好,朱由检和孙承宗还在忙着批阅其他奏折,批阅好的都摆在一边,还没来得及发往各部。

    这两人见朱慈炅去而复返,都有点莫名其妙,信王朱由检忍不住问道:”皇上可有什么吩咐。“

    朱慈炅假装无聊的到处翻了翻,然后天真的道:”听恩师徐光启说,毕懋康、孙元化、王徵、宋应星这几个人都还不错,他们现在都没什么事做,怪可惜的,我想在六部给他们安排几个差事。“

    好吧,这刚一当上帝师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了,谁不知道这几个人都是徐光启的好友啊。

    徐光启这锅背的,真是躺着也中枪啊,关键他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枪了!

    孙承宗当然不会以为这是朱慈炅的意思,一个五岁的小孩能有扶植亲信的想法吗?绝对是徐光启这货的主意!

    他考虑了一下,试探着问道:”不知道皇上想给他们安排什么差事,这几人除了宋应星是个举人,其他都是进士出身,原来的职位可不低。“

    朱慈炅无所谓的答道:”毕懋康给他安排个工部侍郎吧,孙元化可以到兵部当个郎中,管管兵器;王徵就让他到工部当个郎中,管管制器;至于宋应星就让他在王徵手下当个司务吧。“

    孙承宗闻言,掂量了一下,除了毕懋康是个正三品,孙元化和王徵都只有正五品,宋应星更是只有正九品,这个要求倒不过分,但是这还得阉党同意啊,孙元化还好说,孙承宗就是兵部尚书,随随便便就把他安排了,但是其他三人就不好说了,工部现在可是阉党的天下。

    于是,他提醒道:”兵部倒好安排,工部那边,阉党怕是不会同意啊!“

    朱慈炅假装生气道:”这些任免的奏折不是还没发下去吗?他们要敢不同意,我就把这些奏折留中,让他们的人也当不了官。“

    孙承宗只道这是小孩子的气话,没怎么在意,他提议道:”皇上,要不找周应秋和吴淳夫前来商议一下?“

    商议就商议呗,量他们也不敢不同意,如果撕破了脸,大家都不好过。

    于是,朱慈炅下旨,宣周应秋和吴淳夫乾清宫正殿议事。”

    周应秋和吴淳夫接到旨意,心里真是拔凉拔凉的,生怕孙承宗和朱由检乘机收拾他们。但皇上的旨意又不得不遵,抗旨那可是死罪,如果他们胆敢抗旨,那都不用找借口了,直接拉出去砍了都是白砍。

    周应秋和吴淳夫忐忑的来到乾清宫,很快就发现,他们完全想错了,皇上叫他们来压根就不是想找他们茬,皇上或者说是孙承宗竟然是找他们来商量官员任免的!

    朱慈炅的意思很简单,你们任免官员的奏折我可以全部通过,作为回报,我提几个人的你们也别反对了。

    大家在友好的气氛上商议了个把时辰,周应秋和吴淳夫很识趣的同意了对毕懋康等四人的任免,作为交换,朱慈炅也同意将他们任免官员的奏折全部批了,其实他们不同意奏折也全批了,只是周应秋和吴淳夫不知道而已。

    最后毕懋康等四人都按朱慈炅的意思安排了职位:

    毕懋康任工部右侍郎,正三品;

    王徵任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正五品;

    孙元化任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正五品;

    宋应星任工部营缮清吏司司务,正九品。

    经过这次商议,阉党们逐渐放松了警惕,那些核心成员不再愁眉苦脸,连魏忠贤都在田尔耕的保护下进宫参见了小皇帝,骆养性并没有在宫门埋伏他,一切好像都回到了明熹宗在位的时候。

    每天早朝,小皇帝朱慈炅都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好像对朝政完全不感兴趣。孙承宗也没有发动东林党弹劾阉党,不愠不火,仿佛是一个老好人。信王朱由检更是像雕塑一样站在那里,从来没有开口说过话。

    没有想象中的争锋相对,也没有想象中的清洗,小皇帝压根就不理朝政,别说他早朝不说话了,下了早朝更夸张,批阅奏折的事情全都交给朱由检和孙承宗了,他自己成天跟帝师徐光启还有毕懋康等亲近的大臣混在一起,不知道是在学习呢还是在玩呢。

    阉党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小皇帝也跟明熹宗一个德性,压根就不想管他们,只要不主动去招惹他,就不会有事。

    这事情当然不会就这样算了,孙承宗从来没想过要放过阉党,他正在秘密收集阉党成员的资料,只要袁可立和秦良玉到位,他就会让魏忠贤明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朱慈炅也不是在玩,毕懋康等人相继到位以后,他召集所有亲信开了一个小会,将各人的职责初步确定了一下。同时还在徐光启的配合下表演了一把‘神迹’,把几个亲信忽悠的晕乎乎的,真以为他是神仙下凡呢。

    至此他的班底终于初步到位了,各人的职责也明确了:

    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徐光启负责‘发明创造’,也就是将朱慈炅脑海里的军工知识转化为文字性的东西和图纸,功能跟我们现在用的打印机差不多,只是在‘打印’的过程中,他将‘打印’内容都吃透了。

    工部右侍郎毕懋康暂时负责收集所有大明朝的枪械资料,燧发枪不需要他设计,只要时间一到,图纸自然会出现在朱慈炅的脑海,到时候再教给他就行了,朱慈炅主要是想引导他做一个系列出来。毕竟军队不可能只装备普通的长管燧发枪,长的短的,单发的多发的等都必须有。就像现代军队一样,不可能只装备步枪,手枪、机枪、冲锋枪都必须有。只要第一把燧发枪做出来,按它的原理再转化为其他各种类型并不是很复杂的事情。

    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王徵主要负责收集各种手工机床的资料,朱慈炅想从中找出与脑海里原始机床相似的东西,然后再引导他做出来。

    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孙元化主要负责打炮,也就是测试火炮的性能,朱慈炅准备慢慢引导他将炮战的理论总结出来,慢慢将弹道、坐标、定点清除、密集攻击等现代炮战理论运用于实战。

    工部营缮清吏司司务宋应星主要负责制造,相当于现在的生产厂长,他手下有一大帮工匠,朱慈炅和徐光启等人想要做什么东西直接找他就行了。

    最后一位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他是经过正规培训的职业太监,文武双全,忠诚可靠,不像那半路出家的魏忠贤,只字不识、奸诈狡猾。朱慈炅通过几天的观察,感觉他的忠诚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慢慢的也就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信了,毕竟收拾了魏忠贤之后还要有人给他去管着东厂和锦衣卫,曹化淳就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第十七章 实验

    自朱慈炅登基以后,朝堂上下一片祥和,阉党不再那么肆无忌惮,东林党也在孙承宗的暗示下,暂时偃旗息鼓,不再与阉党纠缠不休。一切仿佛那么的美好,给人一种盛世将启的感觉。

    事实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阉党只是不再明目张胆的排除异己、残害忠良而已,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这些事情他们照干不误。

    东林党也不是真的偃旗息鼓了,他只是咬牙切齿的躲在暗处,只待孙承宗一声令下,他们便会不顾一切的冲上去与阉党一决雌雄。

    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没有一点提高,只要哪里出现旱涝灾害,照样会饿死一大片。

    北方的后金威胁仍在,只是宁锦防线太难啃,他们暂时没有办法,转而去吞并蒙古各部壮大自身去了。一旦他们发展起来,大明危亦。

    朱慈炅并没有因表面上的宁静祥和而松懈,初步建立班底之后,他马上着手建立军工系统。

    前面说过,军工系统其实就是将科技产业化的一套体系,整个体系分为研发、实验、生产、改进四个部分。

    有军工系统的任务奖励,研发自然问题不大,朱慈炅只要引导他们就行了,方向绝对错不了。

    研发完成了,接着就是实验了,从明代黑火药武器的现状来看,他们压根就没有实验这个环节。没有实验就不知道优劣,做出来的武器自然是经不住实战考验的。

    要从无到有建立实验这个环节,自然不能搬一套现代的实验方法直接让他们去做,那样的话,实验的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实验,自然是实验不出什么效果的。

    要实验出效果,还是得引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进行实验。

    朱慈炅准备进行的第一个实验是黑火药的威力测试,蒸汽机的气缸机构虽然不复杂,但明朝时期可没有现代的加工水平,那会儿机械加工基本靠手,要做个合格的气缸出来,那还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这个黑火药就不一样了,三种材料的粉末是现成的,只要改变一下配比就可以了。

    这天早朝以后,朱慈炅将班子成员召集到乾清宫偏殿,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主要课题就是黑火药。

    在外人面前朱慈炅时刻都注意保持皇帝的威严,在自己亲信面前就没有必要了,众人参拜过后,他一律赐坐、赐茶,还特意嘱咐他们不要有什么顾忌,该怎么说就怎么说,畏手畏脚的话这研讨会就没法开了。

    待众人坐定以后,朱慈炅首先提问了:“现在火药是怎么配的,你们谁知道啊?”

    这个问题,下面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大家谦让了一下,最后还是徐光启开口了:“皇上,现在的火药是按硝石六成、硫磺二成、木炭二成配在一起的。”

    朱慈炅继续问道:“那有没有试过将三种东西的配量变一变呢?”

    众人尴尬了,在坐的,谁都没想过要去改变火药的配比。

    孙元化是这些人中间对火药最熟悉的,他小心的问道:“皇上,为什么要改变配量呢?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配方,没什么问题啊。”

    朱慈炅闻言,鼓励道:“恩,问的好,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改变配方呢?你们有没有想过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