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这次他直接被孙承宗气的喷出来了。

    他之所以主动退到建州,就是想利用建州的地形拖住明军的脚步。经过辽东的惨败,他不得不承认,现在不管是在平原上,还是在城池里他都已经打不过装备新式火枪和火炮的明军了,但跑到他女真起家的建州就说不好了。

    说实话,在建州,就算是明军六十万大军全冲过来他也不怎么怕,这里可不是辽东平原,明军来再多也只能淹没在茫茫的丘陵沟壑里,只要明军一冲进来,他的机会就来了。

    如果明军分进合击,他就可以学习他的父汗努尔哈赤,利用熟悉的地形各个击破。如果明军抱团推进也没关系,在建州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五六十万大军怎么也集结不到一块,最少也要拉出上百里的长的队伍,到那时,不管是伏击骚扰还是断后劫粮,都够明军头疼的。

    或许,运气好的话,他还能重现萨尔浒大战的辉煌,一举击败明军,再次占据辽东,继续威逼关内!

    但是,现在,孙承宗这种搞法,他可以说一点机会都没了。

    怎么打?人家这抱团推进可是真抱团,三十万大军集结在一起,压根就不上羊肠小道,直接挖路前进,挖到眼看有点机会要拉长战线的时候,人家又直接抱团移过去,修个堡垒!

    伏击吗?山都快被他们挖平了,树也被他们砍光了,怎么伏击!

    偷袭吗?人家三十万大军抱团在那里等着呢,过去找死啊!

    皇太极唯有喷血后退,而且一退再退,从萨尔浒退到界凡寨,再从界凡寨退到古勒寨,然后又从古勒寨退到马儿墩寨,退到这里他就没法退了,后面就是郝图阿拉了,再退,他后金最后一座城池,他女真的起家的都城都要被明军占领了!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能冒险去抄明军的后路,偷袭劫粮。

    孙承宗会给他机会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每次运粮派出四五万人不说,而且还在四周布满了斥候,皇太极的大军一靠近,运粮的队伍直接就往最近的堡垒跑。每隔二十来里一个堡垒,也就是说明军最多一个时辰就能跑进最近的堡垒,等他追上去的时候,人家已经躲进堡垒了,看着堡垒上密密麻麻的火枪火炮,皇太极唯有乖乖退走。

    眼看着这堡垒就要修道郝图阿拉了,皇太极就这样完蛋了吗?当然不会!一代枭雄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完蛋了,他还有最后一招,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用而已。

    皇太极的最后一招是什么呢?当孙承宗辛辛苦苦耗费了半年时间将堡垒修到郝图阿拉附近,然后带着二十万大军直捣郝图阿拉时,他看到的不是建奴垂死挣扎,满带仇恨和恐惧的脸,而是一座冒烟的城市!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皇太极的最后一招就是跑路,建州呆不下去了就赶紧跑呗,难道要他死守孤城,引颈待戮?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好不好!

    眼见事不可为,皇太极便让多尔衮和多铎带着一百多万女真族人先行向北迁移,而他则带着十万大军在赫图阿拉虚张声势。当孙承宗的大军集结二十万大军准备进攻赫图阿拉时,他直接把城一烧,率领大军赶上先行出发的族人,带着他们翻过茫茫的丘陵,绕过铁岭卫和辽海卫,跨过辽河,直接跑到漠南蒙古草原去了!

    当孙承宗派人查探到他们的踪迹的时候,皇太极带着族人都快到察哈尔部了!

    辛辛苦苦一场,好不容易把堡垒修到赫图阿拉,竟然一个建奴都没逮到,孙承宗唯有仰天长叹:“小子,算你跑的快!”

    。。。。。。。。。。。。

    消息传回京城,朱慈炅气的直骂娘,这帮建奴简直太无耻了,难怪他们以百万人的小部落打下大明的万里江山八旗子弟总共才死了不到二十万,这他吗纯粹就是一群狐狸和恶狼的结合体,打的过就穷凶极恶,打不过就逃之夭夭,你能奈他何!

    不过他们跑了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整个辽东现在算是安全了,终于可以搞大开发了。

    辽东可有几千万亩肥沃的土地,而且并没有受到大旱的影响,可以说是个天然的大粮仓,如果经营的好了,整个大明北方就不会再缺少粮食了。

    要知道西北连年大旱,朱慈炅虽然把大部分灾民都迁徙到四周没有受灾的省份了,而且还给他们引进了土豆和红薯这种高产作物,但是,周围省份的耕地就这么多,原本当地的百姓也就能混个温饱而已,现在猛然间迁徙一倍的人口进去,他们能保证自身的口粮就算不错了。

    所以这几年北方各省一直都没有什么粮食盈余,辽东和京师近几年可是集结了将近百万大军,粮草从哪里来?全部是从南方运过来的!

    百万大军的粮草有多恐怖?一个月就要消耗粮一百万石,草料将近一千万斤,明朝那会儿转运粮食靠的可都是马车,人吃马嚼的,从南方运过来多少粮草,途中就要消耗多少粮草,也就是说这个转运费用一个月都要一百多万两,如果辽东能保证百万大军的军粮消耗,这运费就算是省下来了,光这一项,一年就是上千万两。

    这个人口迁徙当然不是说迁就能迁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很多,再加上辽东那边过两个月就是冰天雪地了,把人迁过去也没事干,朱慈炅干脆下令北方各省这几个月先统计人口和耕地,计算迁徙人口数量,准备迁徙物资,等来年辽东冰雪融化了再把人迁徙过去。

    正当朱慈炅忙着安排人口迁徙的事宜时,东大营那边传来消息,第一批一级风帆战列舰已经建造完工,只等他去主持仪式,开闸放水,将战舰拉出船坞,开进大海了!

    战列舰终于造好了,现在辽东已经平定,西北也尽在掌握,大明各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可以说,大明这头雄师已然惊醒,接下来。。。。。。。

    本卷终,接下来会如何,且看下卷分解。

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贸易

    胡显宗是京城的一个读书人,今年三十有二,说他是个读书人或者有点笼统,准确的说他是一个童生,童生不是说他年纪小,三十多岁的人了跟儿童的‘童’自然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他这个童生的意思就是没有功名。

    他从十岁开始读书,十年寒窗,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连考了三次,结果院试都没过了,依旧是个童生,他心灰意冷之下告别了金榜提名的梦想,开始接手家里生意。

    他家是开布庄的,在时雍坊高坡胡同有个很大的门面,也算是个小富之家,但‘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父母一开始是想他能考个功名光宗耀祖的,奈何他实在不是读书的料,连挂三次之后,他父母也死心了,得得得,不是那当官的命那就继续来操持贱业吧,好歹能谋个富贵一生。

    这布庄准确的说是卖布兼营订做衣服的,别看着胡显宗读书不行,做起生意来却是天赋惊人,在他的经营下布庄生意日渐红火,不到三年老胡家布庄在整个京城都闯出了一点名气,京城一般小富之家都愿意跑他布庄里来买布订做衣服,老胡家的胡显宗也成了时雍坊的名人。

    这人一出名有些事情就会不经意的找上门来,这不,今年八月份的一天,他正坐在布庄里端着份《新京报》悠哉悠哉的看着呢,坊正大人突然找上门来了。

    平时这老头一脸不拘言笑,今天却跟脸抽筋一样,笑个不停:“呵呵呵,胡掌柜,看报纸呢?”

    人家大小也是个官,胡显宗自然不敢怠慢,赶紧请他在主位坐下,又命人泡上热茶,这才好奇的问道:“不知坊正大人找在下有何贵干啊?”

    老坊正撇了一眼他放茶几上的报纸,满脸堆笑的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问道:“胡掌柜,这篇看了吗?”

    他打眼一瞅,看过了啊,好像是工部研制了一批什么机器来着,他连忙点头道:“看了,看了,写得蛮不错的。”

    老坊正却没接口来评价这篇文章的文笔,而是笑眯眯的引诱道:“胡掌柜没有什么想法吗?”

    想法?胡显宗有点迷糊了,工部造的东西好是好,但里面又没有制衣的机器,他能有什么想法。

    老坊正见他那迷糊样,继续引诱道:“飞梭织布机和蒸汽纺纱机你知道不,那速度,啧啧。。。。。。。”

    胡显宗更迷糊了,我做衣服的又不是做布的,你跟我说织布机是几个意思啊?

    这小子脑子怎么这么不开窍呢?老坊正见引诱不成,干脆直接建议道:“胡掌柜,你就不想开个织布厂吗?”

    开织布厂?那能赚什么钱,又得买机子又得请人,而且那织布机还贼大,在京城这地方开织布厂,能把房租赚回来就算不错了。

    胡显宗正要一口回绝了,却突然看见飞梭那两个字,慢着,他见的可是老式织布机,飞梭织布机他还没见过呢,难道织起布来真的跟飞一样吗?

    他想了想,犹犹豫豫的问道:“坊正大人,这飞梭织布机织起布来真的跟飞一样吗?比普通的人工织布机快多少?”

    见这小子终于上道了,老坊正不由添油加醋道:“啧啧,你是没看到啊,我有幸去内厂看过飞梭织布机的样机,那速度,眼睛都跟不上,至少比人工快十倍!“

    十倍!那利润就恐怖了,胡显宗不由跃跃欲试道:”不知一个人可以买多少台,要是能买上十来台的话,那就赚钱了。“

    老坊正眼看着一个指标就要完成了,兴奋的胡吹道:”只要你敢买,想买多少台都可以。“

    胡显宗毕竟是个生意场上的老手,并不是那种毛毛糙糙的小伙子,真的想办厂了,那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这会他就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买来机器得有地方摆啊!他不由皱眉道:”可惜我这地方太小,附近也没见哪家有大院出租啊。“

    这事老坊正是最清楚的,他赶紧接口道:”有有有,后面四季胡同就有个大宅院,是原来户部一个郎中的,前两年外放当知府去了,一直空着呢,他倒是差人问过我几回了,但地方太大一直没人接手,你要的话,我给你去讲讲价,保证便宜。“

    这场地解决了,胡显宗继续想了想,又有点为难道:”我想买个百十来台,但这银子有点吃紧啊。“

    老坊正马上拍胸脯道:”找日兴隆商号借,我给你担保。“

    见老坊正这么热心帮忙,胡显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但还是说出了最后一个问题:”百十号人,我一时半会上哪儿找去啊?“

    老坊正咬牙道:”我给你贴告示,到四里八坊去招。“

    那感情好,胡显宗觉得再没有什么问题了,他也是个办大事的人,当即就拍板,干!

    这货胆子也不是一般的肥,竟然真的去订了五十台飞梭织布机和五十台蒸汽纺纱机,也算他运气好,去得早,工部准备的飞梭织布机和蒸汽纺纱机也够多,竟然没过几天就给他把货送过来了。

    老坊正也很积极,胡显宗这厂子一办起来,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这么大个厂,那什么经济增长还不是嗖嗖的,知府大人这下应该不会再来找他麻烦了,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他还不拼命帮忙,结果不到半个月时间胡氏织布厂竟然奇迹般的投产了!

    飞梭织布机果然名不虚传,经过王徵和宋应星几次改进之后,那速度比人工快了十倍都不止,一般人十来天才能织一匹布,用飞梭织布机一天就能织差不多一匹半,也就是说一台飞梭织布机一个月就可以织四十多匹布,四十多匹布按市价卖出去大概就是十多两银子,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他最少能赚五百两银子,一年多就能回本,三年以后啊就能赚上万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他一家人开了四五十年的布庄了总共才赚不到到一万两两银子!

    开始那两个月胡显宗简直做梦都要笑醒,但近段时间他有点担忧了,随着织布厂增多,京城的布匹价格正在慢慢下滑,虽然现在他一个月还能赚到差不多五百两银子,但是价格这样一直滑下去的话,再过两年怕就只能保本了!

    正当他忧心忡忡的时候,《新京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大明的水师最新装备了一批超级战舰,正准备出海操练,这次将免费带私营商户前往一个叫什么葡萄牙的盟国的什么殖民地去开拓市场,这可不是在大明做买卖,是那什么海外贸易。

    听说那边的土著极其落后,布匹瓷器什么的压根就不怎么会造,一匹布在那边能卖半两银子,而那边的米价才相当于半两银子一石,也就是说,光去那边卖布大概就是一倍的利润,如果再把米带回大明来卖,那就是四倍的利润!

    胡显宗本来就是个胆大之人,有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不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