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怀鬼胎

    明末农民起义军到底有多少路人马,这个就连史学家也搞不清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十三家七十二营,这十三家指的是巨寇,起码有上万人马,七十二营则是大寇,起码有上千人马,至于那些中寇小寇,估计能有几百路。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起义军这么多首领自然不可能铁板一块,这其中有死硬到底的,有意志坚定的,有意志不坚定的,甚至还有携寇自重想当官的。

    像李自成和张献忠就属于那种死硬到底的,没办法,他们本来就是因为犯了事混不下去才造反的,朝廷就算不计较他们造反的罪名,一查他们造反之前干的事情那也是死罪,他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硬到底。当然,朝廷也可能既往不咎,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更有可能的是招安的时候说的好好的既往不咎,等局面稳定之后就翻你老底,这种纯粹赌命的事情傻子才会去干。

    要说意志坚定的当属高迎祥和罗汝才,他们是真想推翻明朝的统治,但是想着想着都挂了。

    意志不坚定的就多了去了,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朝廷势大的时候他们就投降朝廷,义军得势的时候他们马上又揭竿而起,你永远都猜不透他们是想反还是想降,因为他们自己心里也没个谱。

    要说携寇自重想当官的,这里可能就有人不能理解了,贼就是贼,官就是官,你说反贼造反是为了当官,是不是有点太不靠谱了。这种说法是有点不靠谱,但有的人更不靠谱,最不靠谱的当属宋江,没人能想明白他为什么要投降朝廷,连梁山的兄弟都想不明白,后世的史学家仔细研究了一下才发现,这家伙就是想当官!

    在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里面也有这样的人,其中的代表就是刘国能和李万庆,也许他们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是他们在当时是相当有名的,他们都是十三家巨寇中的一员,而且名号说出来能吓死人,刘国能绰号“闯塌天”,李万庆绰号“射塌天”,貌似都都想把天搞塌,结果却是为了投降朝廷,真特么不靠谱。

    这个意志坚不坚定的和想法靠不靠谱不经过几次考验是看不出来的,至少罗汝才现在并不知道跟着他来凤阳的这帮起义军首领会特不靠谱,现在小皇帝亲率二十万大军前来围剿了,总得商议一下对策,于是他将所有首领都召集到一起,让大家说说,看到底怎么搞。

    为什么用搞字而不用逃字呢?前文就说过,义军并不怎么怕明军围剿,他们是打不过,但是他们跑的过啊,带着明军兜几圈或许还能把凤阳给端了也说不定,至少罗汝才是这么想的。

    他不知道,在坐很多人并没有跟他想到一起去。

    像革左五营的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等人想的就是,怕什么,万一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了那就降了呗,官兵不杀俘虏,大不了被遣回原籍,回去了再看,有机会再反呗。

    闯塌天刘国能和射塌天李万庆更是已经考虑是不是偷偷派人去该归顺朝廷了,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归顺之后要个多大的官!

    当然不管是想降还是想当官,先得秀一下肌肉,也就是在官兵面前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不然恐怕投降的机会都没了,直接就被人家灭了,想当官那更是门都没有。

    大家虽然各怀鬼胎,但起码的目标还是一致的,那就是先跑,所以罗汝才这次召集的大会开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大家一致认为,小皇帝这种分散包围的战术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集中攻其一路,大家就能逃出包围圈。

    真的如同他们想的这样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他们到朱慈炅的行营看一看,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

    朱慈炅现在的行营在外观上和以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还是外围驻扎大军,然后是一圈锦衣卫和东厂高手护卫的营盘,然后是随行服侍的太监和宫女的营帐,中间则是一个上百平的超级大帐。

    不过,如果仔细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竟然有数十条色彩斑斓如同涂了迷彩的细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中间的超级大帐中,额,这个迷彩色并不是特意涂上去的,主要是因为橡胶绝缘层的着色问题还不成熟,本来是想做成黑色的,但是各种颜料并不能完全融入橡胶颗粒中,所以就变成了色彩斑斓的迷彩色,不过正好,这种迷彩色的线随便往那一放,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地上有根线。朱慈炅一看这效果,干脆拍板,就这么滴了,反正又不是拿去卖的,自己用只要实用就行了。

    当然,这线并不是关键,关键在超级大帐里面,这御帐本来是布置的奢华无比,如同皇宫一般,现在已经被朱慈炅改的面目全非了。

    他命人将御帐隔成了两边,一边是摆电报机的,几十个通讯员密密麻麻的排坐在条桌上,不停的接收和发送电报,并不时跑到朱慈炅那里汇报最新情况;另一边也没有布置的多奢华,只隔出了一半做卧室,另一半则摆了一张大圆桌,桌上面是凤阳府四周的沙模,上面密密麻麻的插满了代表各路明军位置的小旗子。

    现在各路明军都已经进入凤阳府境内,最近的一路离义军的大营已不到百里,义军随时有可能发动突袭,所以朱慈炅下旨令各路明军就地扎营,交替前行,做好防守反击的准备。

    他现在就站在圆桌旁,拿着根指挥棒在沙模上指指点点,调整各路明军的位置,尽量把包围圈布置的更严密些,而一边的史可法和秦拱明则根据朱慈炅指示的位置将旗子拔起来,插过去,忙的不亦乐乎,后面更有通讯员和传令兵不是的跑来跑去,如果不是一旁侍立的曹化淳还穿着太监的服侍,这满眼的统一军服,还有闪闪发光的将星,完全就是一个现代战争的指挥室,哪里像是在明朝!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个通讯员拿着一张电报译码纸跑进来,将译码纸举到朱慈炅跟前,低头行礼到:“启禀皇上,定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一团发现大股反贼正朝他们的营地奔袭。”

    这军师团营也是朱慈炅根据现代人的习惯改的,主要是为了指挥方便,至于职位他倒没改,提督就是军团司令,总兵就相当于军长,参将就相当于师长,游击将军就相当于团长。

    他接过电报纸,匆匆的看了看,立马大声问道:“秦拱明,一三一团的位置。”

    秦拱明赶紧趴到沙模上仔细在蓝色的小旗中寻找起来,红色的那都是禁卫军第二军团的,由史可法负责,他根本不用看,这样就节省了一半的时间,很快他就找到了写有定辽一三一字样的小旗。

    一场围剿战就这样打响了,义军是否还能和以往一样逃出生天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贼寇赤胆忠心

    定辽军一三一团的指挥官李明甫是武进士出身,崇正七年甲戌科武举高中之后便被分派定辽军担任游击将军了,要说指挥实战的经验,他还真没有,不过《步兵操典》他可是背的滚瓜烂熟,平时操练的时候这种阻击战也演练过无数次了,所以面对十万贼寇他并未惊慌。

    此时他正举着望远镜紧盯着义军前排的盾墙,这种木质巨盾高度大概是两米,以此为参考,当巨盾在望远镜中的高度达到五格时敌军就进入了四一七式榴弹炮的射程,当巨盾在望远镜中的高度达到六格时敌军就进入了三一七式榴弹炮的射程,当巨盾在望远镜中的高度达到八格时敌军就进入了二四式燧发枪的射程,当巨盾在望远镜中的高度达到十格时,那就不用望远镜了,敌人已经近在眼前了,上刺刀准备肉搏吧。

    可惜定辽军是大明三等军团,每个步兵团只配备了二十门三一七式榴弹炮和二十门四一七式榴弹炮,要是大明一等军团的步兵团,三一七式、四一七、五二零、六一八式榴弹炮加起来足有一百门,就算只有五千人,遇到十万这样的贼寇也有战而胜之的可能性,但定辽军却不行,他只能尽量拖延时间,等待附近的友军前来支援。

    如果想战而胜之,那就用密集的炮弹把前面的盾墙砸碎,然后步兵摆叠浪阵型,控制与敌方的距离,尽量用子弹消耗敌人,等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冲上去,丢手榴弹,然后肉搏。但是,他总共才四十门火炮,而且还是射程最短的,按敌人的推进速度,瞄准盾墙的话,他只有一轮齐射的机会,就算四十发实心弹全命中了,最多也就能砸碎五六十面木制巨盾,对面阵前可是密密麻麻的举着数千面巨盾,砸碎五六十面一点意义都没有。

    但是,如果用散弹直接攻击后面的敌军,那么按敌军的推进速度,最少可以齐射两轮,巨盾是能挡住燧发枪的子弹,但炮弹可是抛射的,巨盾后面的敌人在炮弹面前简直就是移动的肉靶子。

    巨盾在望远镜中的高度已经达到两格了,也就是说大约三分过后敌军就将进入四一七式榴弹炮的射程,李明甫果断的下令道:“命令三一七式榴弹炮、四一七式榴弹炮全部装填散弹,步兵在大营阑珊后排成三排。”

    他身后的传令兵令旗挥舞,炮兵立刻开始装填炮弹,步兵则如流水般的散开来,排成三排。

    很快敌方的巨盾在望远镜中的高度达到五格,李明甫立刻下令道:“四一七式榴弹炮发射,发射完立刻装填散弹,连射五轮。”

    “轰轰轰”一阵火炮的轰鸣,数百枚鸡蛋大小的散弹罩向义军,义军前排的步兵立刻将巨盾举起来挡住头顶上方,但是,几乎一点作用都没有,因为散弹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前排的巨盾,而是巨盾后面的步兵。

    “啊啊啊”义军的步兵方阵中立刻想起一片惨叫,散弹虽然只有鸡蛋大小,但那也是铁疙瘩啊,以将近百米每秒的速度砸下来,轻易就能砸穿两三个人!这一轮齐射义军起码损失了上千人,当然,这对于十万大军来说并不算什么,各路义军的首领都咬牙切齿的下令,继续前进!

    李明甫见义军毫不停留继续冲锋,嘴角不由挂起了冷笑,当巨盾在望远镜中的高度达到六格时他又果断的下令道:”三一七式榴弹炮发射,发射完立刻装填散弹,连射五轮。“

    这下就热闹了,明军大营这边四一七式榴弹炮和三一七式榴弹炮轮流发出轰鸣,义军那边不断的有人倒下,有的倒下去就不动了,但是更多的却是疼的在地上直打滚,本来就不怎么齐整的步兵方阵立刻变成了一盘散沙。

    各路义军首领都吓傻了,一轮一千多人,一轮一千多人,十轮可就是一万多人,要知道义军的步兵总共才四五万人,这样的损失,他们已经承受不起了,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下令,撤,赶紧撤!

    阵后的罗汝才见此情景,不由摇头叹息一声,然后大喝道:”骑兵立刻从两翼发起冲锋,不要管什么阵型,直接冲过去,越快越好。“

    他身后的传令兵令旗疾挥,义军步兵方阵的两翼立刻想起密集的马蹄声,”轰隆隆“无数义军的骑兵向洪流般的冲向一三一团的大营。

    终于还是来了,李明甫摇头苦笑一声,这罗汝才还真是狡猾啊,用步兵吸引火力,然后用骑兵发起冲锋,以骑兵的冲锋速度,火炮根本就来不及调整角度,二四式燧发枪最多也只能齐射一轮,然后,估计就没有然后了。

    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指挥作战就要以身殉国了,虽然有点可惜,但是他不怕,生死他已然看淡,心中唯有对大明的赤胆忠心!

    他缓缓的放下望远镜,猛的抽出背后的大刀,厉声喝道:”传令,步兵排高中低三段式阵型,齐射一轮后立马上刺刀,准备手雷,敌军一旦进入五十步内立马扔手雷,然后冲上去肉搏。记住,我们是大明的正规军团,不要辱没了我们身后的日月龙旗,如果有谁胆敢后退一步,杀无赦!“

    这么复杂的命令自然不能用旗语表达,传令兵立刻冲出去,四散传令去了,很快一三一团的步兵立刻排成高中低三段式阵型,前排深蹲,中排半蹲,后排直立,所有人都举起了手中的燧发枪,瞄准前方,他们眼中有惊慌、有恐惧、有害怕,但是没有一个人后退!

    李明甫看着整整齐齐的阵型,欣慰的点了点头,果然都是好男儿,大明的正规军团里没有孬种。

    此时敌军的骑兵已经越来越近了,他不由缓缓举起了左手,燧发枪的有效射程也就一百多步,完全不用望远镜,肉眼都能判断出来,当敌人的骑兵前锋冲到距大营还有一百五十步时,他果断的挥手道:”发射,上刺刀,手雷准备。“

    骑兵一旦冲起锋来,一百步的距离都不需要十秒,这边枪声一响,前面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