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次凌迟近百人,这也算是有史以来头一遭了,那场面。。。。。。,太过残忍,这里就不详述了。

    这么残忍的事情,朱慈炅自然不会亲临现场,但是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却是降临到了他头上。

    不知什么时候,或许是李自成毙命的那一刻,他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美女久违的声音:“叮咚,恭喜你完成第四个荣耀任务剿灭反贼,现在发放奖励:水泥的制造方法。”

    朱慈炅只感觉一阵眩晕,一堆图纸猛的一下灌进他的脑海:什么回转窑,破碎机,球磨机,搅拌机,包装机,又什么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朱慈炅不由一阵惊喜,水泥,好东西啊,这东西的用处简直太大了!不过他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荣耀任务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好像他收服朝鲜的时候就没有荣耀任务的奖励。

    系统美女接下来的提示正好解答了他的疑问:“叮咚,友情提示:要获得荣耀任务的奖励必须改变历史发展轨迹,骚年加油去改写历史吧,系统将提供无比丰厚的奖励。提示完毕,祝你游戏愉快。”

    朱慈炅闻言一愣,难怪将朝鲜重定为藩属国之后一点奖励都没有,因为朝鲜本来就是大明的藩属国,东瀛就不一样了,历史上东瀛从来没有向大明称臣纳贡过,甚至元朝的时候都没能征服东瀛,所以他征服东瀛以后,系统给了他一个天大的奖励。

    到底征服哪些地方才有奖励呢,他不由让曹化淳将大明历代地图全翻出来仔细看了一下,好家伙,大明曾经占领过的疆域还真不是一般的多,东至白令海峡,西至伊斯兰堡,北至北冰洋,南至雅加达,这么大片地方,竟然都曾是大明的领地,或者大明的藩属,也就是说他就算是征服了整个东南亚和漠南漠北都没有荣耀任务奖励,因为这根本就没有改变历史,只是重复历史而已!

    当然,这些没有奖励也要去收复,不为别的,就因为那里曾经是大明的领土。

    朱慈炅能收复所有失地将大明的版图恢复到全盛时期吗?本卷终,请看下卷分解。

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壮志展宏图

    崇正九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几年来的更早一些,上天或许是在庆贺大明太平盛世的到来,又或许是在为枭雄的逝去叹息,李自成等人被处死不久,京城便下起了鹅毛大雪,一时间整个天地都融入洁白的雪花中。

    此时,朱慈炅并未沉浸在温柔乡里,作为一个皇帝,他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规划大明未来的发展,所以,处理完义军首领的事情他便开始着手规划未来的发展大计了。

    水泥的出现对他来说可谓一场及时雨,有了水泥,铁路的修建速度将成倍提高,架黄河长江大桥,修秦岭太行隧道,以前这些他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貌似都只是时间问题。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想到铁路建设,一股豪情壮志不由充斥在他的脑海心间,只要用铁路贯通整个大明,繁荣富强将不再是梦想,富国强兵也不再是梦想,大明必将屹立于世界之巅。

    当然,水泥的用途不光是在修铁路这一个方面,砌城墙、修马路、造堡垒、建楼房等等等等,有了水泥都将更加方便快捷,甚至是电报网络的铺设都因水泥的出现而变的简单无比。

    以前朱慈炅的想法是立木柱子,将电报线路架设在空中,大明全境起码要铺设几万甚至是十几万里的电报线路,那得立多少木柱子,爬上爬下的工作量简直大到吓人。

    现在就不一样了,他准备直接在地上开标准的走线地沟,挖个几尺深然后把标准的木方往里一摆,再用水泥一浇,等水泥干了再将木方取出来,然后盖子一盖,地沟就成了,不管多少电报线路,往里一放就行了。

    当然,电报线路还存在一个水下铺设的问题,这点他也想好了,他准备让工部生产多层包覆的带铠电缆,就是先在铜线外面包一层橡胶,然后在橡胶层外面裹一层薄铁皮,然后再包覆一层橡胶,这样电缆的强度和防护性能都将大大提高,直接从水里铺过去都没事。

    这种电缆就是加工比较费事,但江河水道那点宽度相对于几万里长的电报网络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撑死做个几百里长就够了,倒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而且,以后电报网络必将通过海底联通大明的藩属国或者盟国,那也是动不动就几万里长,现在制造这种水底电缆也算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到时候就不用临时抱佛脚了。

    这还只是铁路和电报网络,一个国家的发展当然不是光把交通和通讯搞上去就行了,工业、农业、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必须全面发展,朱慈炅可不认为自己是个样样精通的全才,所以他召来了各方面的专家,与他共同商讨大明的发展大计。

    这次他想定的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规划,所以召集的人并不多,就他几个最看重的亲信而已。

    皇上召集人开会自然没人敢拖延,很快朱慈炅就和一众亲信坐在他的私人书房里,吹着新设计出来的暖气,喝着御医调制的参茶,对着会议桌上巨大的大明地图准备商议了。

    在他左手边坐着的是他的恩师,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徐光启,下面是兵部尚书孙元化,然后,就没了!

    在他右手边坐着的是工部尚书毕懋康,下面是吏部尚书杨嗣昌,新晋的吏部左侍郎陈子龙敬陪末座,也就是说,他总共才召集了五个人。

    这下大家要奇怪了,放着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不招,却将一个新晋的吏部左侍郎招来商议国家大事,是不是有点太任人唯亲了?

    其实不然,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一个管银子的,一个管犯人的,和发展大计实在没有太大的关系,这陈子龙就不同了,他可是朱慈炅钦定的内阁首辅接班人,据朱慈炅的详细调查,他才是一个工业、农业、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精通的全才,让他来参与商议发展大计是有点培养他的意思在里面,更主要的,朱慈炅是真想听听他的意见。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会议开始,朱慈炅首先将他对铁路和电报网络的规划大概介绍了一下,按他的意思,要在开封府附近建立一个交通中心,大明所有的铁路都在那里汇集,明年先把京城到开封的铁路修通,然后就是开封到金陵的,开封到西安的,开封到济南的等等等等;至于电报网络,他打算明年先铺设京城到各行省的,然后就是行省到各州府的,州府到各县城的。

    听到皇上竟然有如此庞大的规划,众人无不目瞪口呆,毕懋康首先开口道:”皇上,请恕微臣多嘴,这大江大河如何横渡,这崇山峻岭又如何飞跃,您说的这些线路有好多都需要跋山涉水啊!“

    朱慈炅闻言,自豪的道:”这个你无需担心,朕想到了一物,如同石灰,加水后可搅拌成泥状,但水干后坚若磐石,如果中间加以钢筋、鹅卵石,则韧性可堪比钢铁。此物名曰水泥,有了这水泥,修桥挖洞都不是问题。“

    众人闻言又是一惊,徐光启忍不住问道:”皇上,请恕微臣孤陋寡闻,天下竟然还有如此奇物,微臣为何从来没听说过。“

    朱慈炅微笑着解释道:”此物并非天然的,需将石灰石、粘土和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煅烧后再配以一定量的石膏磨成粉状,恩师没听说过也很正常。“

    徐光启对各种矿物的特性也略有研究,他闻言想了想,综合这些矿物的特性,还真有可能做出皇上所说的水泥,他不由赞叹道:”皇上真乃神人也,连这么复杂的东西都能想出来。“

    朱慈炅有点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尴尬的道:”呵呵,不说这个了,总之朕已经考虑过了,铁路和电报网络都不是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北,那里可占大明疆域的一小半,如果这样荒废下去,大明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发展。“

    徐光启闻言点了点头道:”恩,这个问题微臣也一直在考虑,经过微臣近年的了解,西北的旱情好像在逐步好转,估计再过个十来年那里就能回复如初了。“

    十年!恩师才是真神人啊,这都能估算出来,看样子只能等十年了,不过那么大块地方,荒废了真是可惜了,如果能利用起来,大明的发展最少能加快一倍!

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齐心协力谋发展

    徐光启其实一直在关注西北的情况,经过这几年的调查和研究他早就对西北的发展有了详细的方案,以前是要借义军这把刀解决宗室的问题,西北没法发展,所以他一直没有跟朱慈炅提,现在义军和宗室都解决了,皇上也问起了,他正想和盘托出呢,没想到皇上却突然面露难色不说话了!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皇上,您这是怎么了?“

    朱慈炅叹息道:”想到西北还要荒废十年,朕这心里不好受啊,那么大的疆域不但不能创造效益,还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持,实在可惜啊,要是西北能发展起来,大明的发展速度起码能增加一倍。“

    徐光启闻言恍然道:”皇上恕罪,是微臣没有说清楚,微臣的意思是西北要十年之后才能正常播种农作物,至于现在,虽然不能如正常时期那样播种,但是想想办法还是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的,只是产量可能低一点,不用荒废十年。“

    朱慈炅闻言急问道:”噢,能种什么,产量会低多少?“

    徐光启并没有马上答话,而是自豪的看着自己的学生陈子龙,满怀欣慰的道:”这些都是子龙具体在做,就由他跟皇上详说吧。“

    陈子龙闻言一愣,他以为自己纯粹就是来旁听的呢,没想到还要发言,当然,这几年知府也不是白当的,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恩师在给自己表现的机会呢,他连忙恭敬的道:”皇上,是这样的,微臣在去辽东上任之前,恩师就交待,要微臣在辽东研究一下哪些农作物抗旱,又如何在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微臣到辽东以后,经过详细了解,发现辽东内陆西部有些地区旱情也比较严重,几乎和西北差不多,于是就组织人手在那里进行了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小麦、高粱、土豆、大豆、油菜等作物都比较耐旱,而且一般是在幼苗期多水分要求比较高,只要过了幼苗期,一般十天左右灌溉一次就能保证收成,不过这个收成要比其他地方低一成左右。“

    才一成,也就是百分之十,这完全就不是问题,要知道西北可有三四亿亩土地,现在大部分都荒废了,如果全部利用起来,那能产出多少!朱慈炅兴奋的问道:”灌溉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现在西北很多地方一年也就下几场雨,靠天吃饭是不行的。“

    陈子龙连忙解释道:”主要还是引辽河水灌溉,为此微臣组织人手开挖了很多渠道,将辽河水引入没有水源的地区,然后造水车,挖灌溉渠,开始的时候是费事点,后面只要安排专人去看着就行了。“

    其实这一时期西北旱情真的有所缓解了,黄河及其支流水流量就比较充分,这点朱慈炅御驾亲征的时候都注意到了,史书上也有李自成水淹开封的记载,引黄河水能把整个开封城都淹掉,灌溉农田自然不成问题。

    既然挖渠引水能解决问题,那就不是问题恶劣,朱慈炅将陕西、山西、河南等干旱地区划拉了一圈,满怀希冀的问道:”这块区域要挖多少引水渠,需要多少人手?“

    他这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那一划拉可是两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么大的地方在地图上是看不出有多恐怖,联系到实际区域,能把人吓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子龙不但没有被吓死,反而胸有成竹的说道:”微臣统计过了,西北干旱地区大概有耕地三亿多亩,按每百亩一个劳力计算,大概需要三四百万劳力。不过长距离引水的话,需要将引水渠的河床敦实,不然渗水太厉害了,水恐怕引不了太远,这样算下来一百亩一个劳力又不够了。“

    朱慈炅闻言,兴奋的摆手道:”不用敦实了,直接浇水泥,水泥干了以后基本上不怎么渗水,不过现在西北恐怕没有那么多劳力了,初阳,西北现在还有多少屯卫?“

    西北经过大迁移之后除了各大小城市,其他地方除了屯卫就是宗藩和地方豪强控制的人口,农民起义军闹了差不多十年,宗藩和地方豪强基本上都被他们杀光了,也就是说,现在西北除了城市人口,就只剩下屯卫和反贼的家眷了,所以朱慈炅才有这一问。

    孙元化闻言连忙回道:”回皇上,西北原有屯卫一百三十余万户,按每户平均五口计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