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扩充的两个军团其实就是将原来陕西、山西、河南、湖广以及中都凤阳等地的守军整编一下,这些地方的守军少则三万,多则五万,加起来有差不多二十五万,反正都征召来了,干脆将他们整编成军团算了,再遣散回各地当屯卫那就有点可惜了。

    这二十五万为什么只组建两个军团呢,可别忘了在南亚次大陆的迈索尔还有一个远征军第一军团呢,那可是大明的一等军团,但是现在还只有五万人的配置,朱慈炅准备在这二十五万人里面选拔一下,把最精锐的五万人挑选出来补充到远征军第一军团。

    剩下两个军团的名字他也想好了,就叫远征军第二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至于主将人选,他准备调秦翼明担任远征军第二军团主将,施维拉不止一次抱怨,锡兰那边并不太平,种下去的橡胶树苗恐怕有被毁的危险,干脆让秦翼明带远征军第二军团去守两年得了,等树苗长大了,就没那么容易被毁掉了,同时对秦翼明也是一种锻炼,起码能早点熟悉殖民环境。

    边防军第一军团的主将,朱慈炅准备提拔曹变蛟来担任,这小子年纪是小了一点,但大明第一猛将的名头可不是吹的,不论资历还是战功都足以胜任军团长了。

    至于边防军第二军团的主将朱慈炅看好的是马祥麟,夔州府那一战直接让朱慈炅看到了这个表舅哥的能耐,他竟然能以三万普通守军打得张献忠十万大军抱头鼠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他的忠诚,早就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崇祯朝他率孤军死守襄阳,战至弹尽粮绝,战至手下将士伤亡殆尽,最后以身殉国,这是怎么样忠诚,就凭这一点他就有资格当军团主将。

    话说朱慈炅这么重用秦良玉一家是不是有点过火了呢?要知道秦良玉已经是禁卫军第一军团的主将了,秦翼明和秦拱明也是军团主将,现在又提拔他儿子当军团主将,这一家四口足足控制了四十万大军,如果他们造反怎么办?

    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历史上她秦家所有男丁,包括她的儿子儿媳妇都为国捐躯了,她还矢志不渝在抗击清军,直至遗憾终老,对国家,对民族,对大明皇帝的忠诚那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有人说她是为了维护自己土司的利益,这纯属瞎扯淡,她丈夫、兄弟、儿子、儿媳、侄子没有一个是为了守护土司那点利益而死的。

    她的丈夫马千乘是在为朝廷镇压土司杨应龙叛乱时受了伤,然后又被太监诬陷,病死于狱中;

    她的兄长秦邦屏、秦邦翰在浑河与后金血战,为国捐躯;

    她的弟弟秦民屏在为朝廷镇压奢安之乱时战死;

    她的儿子孤军死守襄阳,为国捐躯;

    她的儿媳张凤仪率军追剿反贼王自用,战死;

    她的侄子秦拱明在为朝廷镇压沙普之乱时战死;

    这貌似有点让人无法理解啊,在明末那种乱世,大家都在明哲保身,他们却前赴后继,赶着去投胎似的为国捐躯,这是为了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对国家如此忠诚?史料中零星的记载或许能解释他们为了什么:

    据史料记载,秦良玉的父亲,忠州贡生秦葵尝谓诸子曰:“天下将有事矣,尔曹能执干戈以为社稷者,吾子也。”

    据史料记载,她的儿子马祥麟为国捐躯前曾写信曰:”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母亲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好!精忠报国,真吾儿!“

    由此可见,秦家是有忠君爱国的传统的,这样一个以精忠报国为家训,满门忠烈的家族都不能重用,那还有什么人能用!

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陆上霸主现峥嵘

    各地守军整编成正规军团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会儿大明除了有京辽和京东两条铁路,其他地方还处于交通基本靠走的阶段,如果让他们来京城集结,恐怕有些守军过年都要在路上过了,朱慈炅想了想,还是把集结地点定在了襄阳城,那里基本处于大明现在疆域的中心位置,从各省过去路途都差不多,只要把军团主将派过去就行了,这样就省却了各路人马大半赶路的时间。

    正规军团的编制既定,接下来就是预备兵团了,这预备兵团主要是补充战损用的,也就是屯卫和正规军团的中间环节,崇正朝以前大明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直接从屯卫调人,稍微操练一下差不多就能投入战斗了,现在可不行,如果不会开枪开炮,招过来起码得训练几个月,如果是在战时,肯定会贻误战机,所以朱慈炅决定组建三个预备军团。

    有了预备军团就能先将屯卫召集起来,训练一下火枪和火炮的基本操作,一旦正规军团出现伤亡,马上就能补充战损,而且平时朝廷需要大量用人的时候,直接把预备军团拉过去就行了,方便的很,比如赈灾,比如这次西北开挖河渠。

    至于预备兵团的主将,朱慈炅也想好了,就是洪承畴、左良玉和吴三桂,这三个人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将,当然,他们这个名并不是什么好名声,因为他们最后都投降了满清!

    朱慈炅本来是想将他们打压下去,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的,但这几个人却偏偏都有真材实料,而且现在后金都被他赶到蒙古草原去了,建朝称帝建立满清也只能恶心一下他而已,这三个人压根就没有机会展现他们软骨头的一面,人家又没有犯错误,放着不用,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

    特别是这个吴三桂,他出身于辽西将门世家,父亲是原锦州总兵吴襄,他舅舅是现东瀛第一军团主将祖大寿,按明朝的军制,他就是积祖荫也应该提拔为总兵了,问题这货不但出身好,而且还有真本事,他崇正二年参加武举就差点夺魁,后面参加辽东的一系列大战表现都相当突出,仅凭军功就已经晋升为总兵了,这么一个根正苗红才能出众的将领不提拔,恐怕整个辽东一系的将领都会有意见。

    现在好了,直接提拔他为军团主将,升到顶了,大家总该没话说了吧!

    不过这个军团主将只是个花架子而已,不能直接参加战斗不说,这装备朱慈炅也没打算给他们配齐,就是操练一下新兵而已,配那么多武器装备干什么,每个军团配上一万把二四式燧发枪和一百门三一七式榴弹炮就行了,而且都是一等军团淘汰下来的旧货!

    这三个人这辈子基本上就这样了,预备军团是不用参加战斗的,不参加战斗就没法获得军功,没有军功就不能升职,让他们在预备军团主将的位置上终老去吧。

    陆军的编制大概就这样定下来了,大明陆军现在共有正规军团十三个,预备兵团三个,总计一百六十万人马。

    其中一等军团有:

    秦良玉统帅的禁卫军第一军团;

    卢象升统帅的天雄军;

    曹文诏统帅的关宁军;

    二等军团有:

    孙传庭统帅的秦军;

    满桂统帅的辽东军;

    毛文龙统帅的东江军;

    三等军团有:

    史可法统帅的禁卫军第二军团;

    曹文诏统帅的边防军第一军团;

    马祥麟统帅的边防军第二军团;

    侯世禄统帅的远征军第一军团;

    秦翼明统帅的远征军第二军团;

    秦拱明统帅的定辽军;

    李明甫统帅的武威军;

    预备军团有:

    洪承畴统帅的陕西预备兵团;

    左良玉统帅的山西预备兵团;

    吴三桂统帅的河南预备兵团;

    对各级军团的装备朱慈炅也做了统一的规定,具体的配置是:

    一等军团骑兵五万,炮兵一万,步兵四万,配三一七式榴弹炮、四一七式榴弹炮、五一八式榴弹炮、六二零式榴弹炮各二百五十门,骑兵和步兵每人配转轮步枪一把,手雷五颗,炮兵每人配左轮手枪一把,手雷两颗。

    二等军团骑兵三万,炮兵一万,步兵六万,配三一七式榴弹炮、四一七式榴弹炮、五一八式榴弹炮各三百门,骑兵每人配转轮步枪一把,手雷五颗,步兵每人配二四式燧发枪一把,手雷五颗,炮兵每人配左轮手枪一把,手雷两颗。

    三等军团炮兵一万,步兵九万,配三一七式榴弹炮、四一七式榴弹炮各四百门,步兵每人配二四式燧发枪一把,手雷五颗,炮兵每人配左轮手枪一把,手雷两颗。

    对于军衔和军职朱慈炅也做了统一的规定,为图方便省事,他很无耻的盗用了后世的军衔体系,只是加上了明朝的品级而已。

    军团主将统称军团司令,军衔都是上将,肩章都是两杠三花,一等军团司令为正一品五星上将,军帽上镶五颗星,二等军团司令为从一品四星上将,三等军团司令为正二品三星上将,预备军团司令为从二品一星上将;

    每个军团分为两个军,每个军五万人马,主将统称为军长,中将军衔,正三品,肩章两杠两花;

    每个军分为五个师,每个师一万人马,主将统称为师长,少将军衔,正四品,肩章两杠一花;

    每个师分为两个团,每个团五千人马,长官称为团长,上校军衔,正五品,肩章两杠三星;

    每个团分为五个营,每个营一千人马,长官称为营长,中校军衔,正六品,肩章两杠两星;

    每个营分为五个连,每个连两百人马,长官称为连长,少校军衔,正七品,肩章两杠一星;

    每个连分为两个排,每个排一百人马,长官为排长,上尉军衔,从七品,肩章一杠三星;

    每个排分为五个班,每个班二十,长官为排长,中尉军衔,正九品,肩章一杠两星;

    每个班分为四个伍,每个伍五人,长官为伍长,少尉军衔,从九品,肩章一杠一星;

    朱慈炅相信,大明的陆军整编之后绝对可以称的上是陆上霸主级的存在,只要不同时与几个强国开战,在陆上,大明基本上无敌!

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无敌海军显雏形

    陆军整编完,接下来就是海军了,朱慈炅对海军的建设历来都相当的重视,因为这个时代是大航海时代,陆上力量再强都是假的,列强只要控制了海洋,到处开拓殖民地,搜刮财富,就算是用银子砸,也能把你砸趴下!

    可以说海上争霸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大明由于倭寇肆虐的原因实行了一百多年海禁,海军实力急剧萎缩,到朱慈炅接手的时候,大明水师连明初都不如,更别说两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那段海军巅峰时期了。

    好在大明海军力量虽然薄弱,但是造船的底子还在,火炮技术跟上来以后建造超级战列舰压根就不是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明海军的力量成爆发式增长,已经拥有超级战列舰一百艘,福船战舰一千多艘,各式小型战船将近三千艘,更有巨无霸级的宝船巨舰三艘,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与列强海上争霸的实力。

    而且,在朱慈炅的主持下,大明造船行业也得到飞速发展,东大营的造船厂已经达到年产一百艘超级战列舰和五艘宝船巨舰的能力,而现在正是年底,今年的一百艘超级战列舰和五艘宝船巨舰马上就要交付了,正是整编海军的大好时机。

    在朱慈炅的规划中,海军军团同样分为三等,但现在就光有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两个一等军团,二等军团和三等军团都是空白,不过三十万新招的水军经过两年多的操练倒是基本能操作战舰了,所以朱慈炅决定将其整编为三个三等军团,而且他还准备再组建一个海军预备军团,至于主将就只能在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里面提拔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大明海军的整编计划终于出炉了。

    首先,将新生产的一百艘超级战列舰全部装备给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这样两个水师都拥有了一百艘超级战列舰,组成了纯战列舰的超级舰队,至于淘汰下来的福船战舰则用来组建三等军团,名字朱慈炅也想好了,分别是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新生产的五艘超级战列舰则配给五个舰队司令作为旗舰,另外再招十万新兵作为预备军团,驻扎在南大营操练,具体人员和装备配置如下:

    一等军团北洋水师,司令正一品五星上将黄龙,炮兵五万,水兵五万,装备宝船巨舰一艘,超级战列舰一百艘,炮兵每人配备左轮手枪一把,手雷两颗,水兵每人配备转轮步枪一把,手雷五颗。

    一等军团南洋水师,司令正一品五星上将郑芝虎,炮兵五万,水兵五万,装备宝船巨舰一艘,超级战列舰一百艘,炮兵每人配备左轮手枪一把,手雷两颗,水兵每人配备转轮步枪一把,手雷五颗。

    三等军团北海舰队,司令正三品一星上将杨耿,炮兵一万,水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