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皇上还下旨给莫卧儿帝国皇室腾了一大片宅院,现在,大明都有点不敢接待藩属国的国宾了,实在没地方住啊!“

    还有这种事,国宾馆可是按上万人规模来建的,这都不够,搞笑的吧!

    朱慈炅不解的问道:”恩师,要求来国宾馆暂住的贵宾有多少?“

    徐光启愁眉苦脸的道:”光今年就有三万多,给他们排到明年也排不完啊!“

    靠,这些藩属国,想把所有高官的家属全塞到大明来是吧,不过,这是好事,就是要让他们向往大明的生活,才不会生异心,朱慈炅又是一咬牙,点头道:”好,朕再修个五倍大的国宾馆,来,让他们都来,住多久都没关系!“

    这样一算下来,再加上承诺给莫卧儿帝国修建的皇宫,几乎又是半个东城区那么大的面积了,硬塞到新建的商业区里面肯定塞不进去,干脆再建一个新城区得了。

    反正要再多建两个个新城区了,朱慈炅也不在乎再多一个,他抬头再次望向众人,那眼神仿佛在说:“来,还有没有,你们想建什么,朕都给你们建!”

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区

    朱慈炅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坐众人,户部尚书程国祥这个不用考虑,肯定没需求,他就是来管掏钱的,不过,听到皇上这五倍五倍的扩,他头上已经冒冷汗了,因为国库的钱这样折腾几下就要折腾光了!

    然后锦衣卫指挥使王征南也不用考虑,他就是来监督的,毕竟朱慈炅对下面的情况了解的并不是那么详细,但这次会议如果拍板了就得去做,他就是害怕有人夸大其词,害的他胡乱花钱,才把王征南叫来的。

    至于信王朱由检,主要还是出于尊重的角度,毕竟他现在是内阁总理,总管这全国政务,这么大的事情不叫他,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剩下的就是工部尚书毕懋康和兵部尚书孙元化了,叫他们两个来,主要还是看在兵器制造方面有没有什么扩建需求,但这两位半天不开口,看样子现在的几个军工厂规模应该差不多够了,也就是说再没其他需求了咯?

    朱慈炅正要组织大家商讨具体的规划,毕懋康却是犹犹豫豫的道:”皇上,这个,微臣觉得大明理工学院也该扩扩了。“

    他之所以这么犹豫,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大明理工学院已经有院长了,就是宋应星,但这货一门心思搞研发去了,所以大明理工学院的事情还是工部一直在监管着,他如果不提,那么这个机会就错过了,但是他一提又有点管的太宽的嫌疑,所以,他一直在犹豫,不过最后他还是提了。

    朱慈炅对发展教育倒是一贯持支持态度的,不过这个支持也不是盲目的,总得有需求才扩建吧,他饶有兴趣的道:”恩,说说你的想法。“

    毕懋康看了看黄道周,小心的道:”微臣一直在关注大明理工学院的发展情况,因为,现在军工厂甚至大明皇家机械集团都遇到瓶颈了,这个瓶颈不是没钱,也不是没有地方,主要还是缺乏相关人才,大明的军工和民用机械要发展,就必须多培养相关的人才。“

    他之所以关注黄道周,主要是因为这货以前是个狂热的儒学拥护者,谁要推广儒学以外的东西,他都会跳出来反对,不过貌似黄道周现在已经改变很多了,他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这货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毕懋康继续解释道:”以前读书人唯有通过科举入仕报国,现在就不一样了,投身军工,发展武器装备,甚至是投身民用工业发展,使国家越来越富强,同样是报国的途径,再加上我们给的待遇不低,所以选择学习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大明理工学院也招纳不下了。“

    这其实是委婉的说话,大多数人当官不也是为了生活,为了钱,在没有工业的情况下,读书人不当官上哪儿去赚钱,现在就不一样了,学得一门技术,赚的钱并不比当个小官少,很多平民都开始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技术,毕竟官员就那么多,科举这条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毕懋康以为,黄道周这会儿总该跳出来唱反调了,毕竟这已经是**裸的在跟他抢学生了,却不曾想,黄道周还是毫无反应。

    黄道周为什么会没有反应呢?主要还是因为他见识广了,他发现,只要大明越强盛,儒学推广就越广泛,像这次,一下拿下个莫卧儿帝国,学儒学的何止多了千万,他为什么要反对大明强大呢!

    毕懋康见黄道周没有一点反对的意思,这才放心大胆的道:”微臣感觉,大明理工学院也应该扩大五倍,最好能分成机械,电报、电机、冶金、商业五个学院,这样有利于专业发展。“

    朱慈炅闻言,点头赞赏道:”好,这个想法很好,朕准了。大家还有什么想扩建的吗?“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再没有什么需求了,接下来,就是商讨具体的规划了。

    朱慈炅直接取来笔墨纸砚,摊开一张大白纸,在中间画了一个长方形,然后加上两竖,这就代表是京城现有的三个城区了,紧接着,他又在山下各画了一个框框,整个图形就变成了一个大十字形,他边画边解释道:”根据大家的扩建需求,朕觉得,这次扩建两个东城区那么大的城区就差不多了,为了方便区分,就定名为北城区和南城区吧。这个商业区,国子监、国宾馆、学院具体怎么分布大家议议吧。“

    这会也不是第一次开了,大家都知道皇上喜欢踊跃发言的人,所以朱慈炅的话刚一落音,顺天府尹何瑞征立马提议道:”皇上,微臣觉得商业区应该建在南城区,因为京城北面多山,不适合修建公路网络,倒适合修建些风景优美的国宾馆、国子监之类的建筑。“

    朱慈炅点头赞许道:”恩,说的不错,那商业区就建在城南吧。“

    黄道周又紧接着道:”为了学生出入方便,微臣觉得国子监应该建在靠近老城区的方向。“

    朱慈炅点了点头,直接在北城区画了个十字叉,将北城区分为四块,然后拍板道:”恩,大明理工学院分出的五个学院也有很多学生,那靠近老城区的这两块就都分给国子监和大明理工学院吧。“

    就剩下最后两块了,朱慈炅干脆直接道:”国子监相邻的这一块,就修建成国宾馆吧,至于剩下的这一块,朕曾经答应过莫卧儿帝国皇室,给他们建一座一模一样的皇宫,这次干脆一并给他们建了,这些剩下的地方,大家说建点什么好呢?“

    这会儿一直没开口的朱由检突然提议道:”微臣去欧陆的时候,感觉异国风情的建筑也别有一番风味,不如将剩下的地方建成一个包含各国建筑的园林,这样,大明的子民不用远赴万里,也能感受到异国的风景了。“

    朱慈炅欣然应允道:”恩,五叔说的很对,这样就齐了,接下来就是投入多少钱来修的问题了。幼玄上次国子监扩建好像是五百万两吧,效果怎么样?“

    黄道周闻言,夸赞道:”那钱花的值,修出来效果好的很。“

    朱慈炅点头道:”恩,那就按这个标准来,五倍就是两千五百万两,四处加起来就是一亿两,仲若。“

    户部尚书程国祥闻言错点晕倒,国库那来这么多钱啊!

    还好,朱慈炅紧接着道:”你去大明皇家日兴银行支取一亿两白银,准备支付各处建设所需。“

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见

    新城区的规划一确定,朱慈炅立马召集相关人员开始建设新城,第一步自然是建城墙,还好,建设军团就在东大营休整,直接将他们招过来就行了。

    当然,建设城区不是光有规划就行了,还得有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建筑图纸,这一点,南城区倒不用管,直接城墙修好,道路修通,再将给水排水这些基础设施建好就可以了,剩下了就是拍卖土地了,不但不用投资,还能赚钱,现在京城的地价也是水涨船高,南城区那么大块地方,拍出去最少能赚几千万两!

    北城区就不一样了,光是投资就是一亿两白银,这要放崇祯朝,那想都不要去想,那个时候世界上唯一能掏出这么多钱的可能就西班牙,大明穷的一百万两都很难抠出来。

    现在就不一样了,莫卧儿帝国的羊毛一剪,那金银是哗啦哗啦的往大明汇聚,再加上各大商号在其他地方的收入,这一年,朱慈炅不知道能赚多少钱,他可不是那种光知道赚钱不会花钱的主,钱赚了不花,放在那里干什么?摆着看吗!

    赚了钱就要转化为实力,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要增强,如果抠抠索索,到头来还是会被别人抢跑,京城这一扩建,经济实力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南城区,不知道能给大明朝廷和百姓增加多少收入。

    至于军事实力,其实也在隐隐增长,创办学校,培养人才,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军工和民用工业,军工发展起来了军队实力自然会跟着发展,只是这个不能立竿见影,而需要时间去累积。

    办学可是关系到半年大计,所以朱慈炅对北城区的建设方案是十分关心的,所有建筑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他虽然不是建筑方面的行家,但是,后世的大学他可是见的多了,要说这建学校的经验,还真没人比的上他,所以,每每他提出改进建议的时候,工部那些设计官员都惊奇不已,大赞皇上英明。

    建筑设计在他的参与下日渐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飞速进行,要说现在大明的建设水平,那简直是骇人听闻,像修城墙,以前那是慢慢开采石块,一块挫平,再慢慢堆积起来,然后上面再烧砖砌砖,整个过程复杂无比。

    现在好了,钱多啊,直接上钢筋混凝土,甲板一上,钢筋一扎,水泥混凝土一浇筑,城墙面基本上就好了,再往中间填满土,上面继续钢筋混凝土,那速度,简直就跟搭积木一样。

    修马路就更夸张了,翻地龙一路翻过去,后面直接把土铲走,路基就完成了,然后甲板一上,钢筋一扎,水泥混凝土一浇筑,再把上面一抹平,等水泥一干,一条路就修完了!

    正当京城建设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时,曹化淳突然来报:”镇国公孙承宗求见。“

    太傅竟然来了,朱慈炅这一惊可非同小可,绝对是大事,不然太傅不可能突然跑到京城来,难道是漠南造反了!

    不可能啊,这种事情他应该发电报通知京城,而自己则立马领兵去平叛,绝不可能亲自跑到京城来汇报,到底是什么事呢?

    朱慈炅连忙丢下建筑图纸,大声道:”宣。“

    很快,门外便想起匆匆的脚步声,朱慈炅立马起身来到门口,将满头白发的太傅孙承宗迎进来,边扶他上座,边惊奇的问道:”太傅,您怎么来了?“

    孙承宗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但身体仍然健朗,要知道崇祯朝的时候,他七十多岁的时候还率领高阳全城军民抗击清军呢,可惜最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

    这会儿他自然不用再亲自披挂上阵了,不过,对大明的忠诚却是矢志不渝,这不,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敢这么远的路,亲自跑到京城来,面见皇上,为国为民之心,可见一斑。

    他见皇上一副担忧的模样,赶紧安慰道:”皇上勿忧,微臣这次来京城,是有好事与皇上相商。“

    在孙承宗眼里,或许朱慈炅永远是那个天真无邪,需要人呵护的小太子吧。

    听到他这种哄小孩般的口气,朱慈炅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感动的热泪盈眶,他用略带责备的口气道:”太傅有什么事直接发电报过来就行了,何必亲自跑到京城来呢,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坐镇辽东好好养老不行吗?“

    孙承宗闻言,呵呵笑道:”皇上,微臣身体好着呢,别说是坐几天火车了,上阵杀敌都没问题。“

    的确,孙承宗现在仍是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迹象,朱慈炅仔细的看了看,感觉孙承宗不想是装出来的,这才放下担心,好奇的问道:”那太傅为何事来找朕呢?“

    孙承宗闻言,立马激动的道:”不知皇上可曾听说过奴儿干都司?“

    这个朱慈炅自然知道,他立马起身翻出一幅大明历代最大疆域图,摊在会议桌上,指着辽东北部一大块地区道:”太傅说的奴儿干都司就是这里吧?“

    孙承宗看到地图,立马激动的抚摸起来,边抚摸,便喃喃道:”是啊,就是这里,北边还有钦真河卫,盖平卫,依木河卫,忽鲁木卫,满泾卫等等两百多个卫所,这,这副地图是什么时候的,微臣怎么从未见过?“

    朱慈炅憨憨的笑道:”呵呵,这是朕让人将大明历代最大疆域拼凑在一起画出来的,太傅当然没见过。“

    孙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