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肺炎了。

    在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下,这样的病情已经算是相当严重的了,再加上孙承宗年事已高,身体各项机能退化,病情恶化的速度简直吓死人。

    第三天他就已经咳的人事不清了,第四天他直接咳的奄奄一息,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曹文诏只得再次派出精骑,奔赴镇真河卫,不过这次不是去催御医快点来,而是去向皇上发急报:”太傅病危!“

    孙承宗知道自己挺不下去了,弥留之际,他将曹文诏和杨忠招至榻前,交待遗言。

    其实他也没什么好交待的,对于家人,他不用太操心,有皇上照拂,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他更多的是安慰曹文诏,不要过于伤心,勉励杨忠,再接再厉,争取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

    对于他自己的后事,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皇上将他埋骨于满泾卫,他要为大明永镇边疆!

    第五天,太傅孙承宗含笑而逝,他死前一直喃喃的在念叨一句话,曹文诏以为他还有什么要交待的,急的直接将将耳朵贴到他嘴边,这才听清楚,他念叨的是:

    皇上,微臣不负所托,太子他已经长大了,大明也在他的治理下越来越强盛了!

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

    幸福似阳光,洒在人的心间;幸福似清泉,滋润人的心田;幸福似美酒,令人飘飘欲仙。

    自从太子朱和出生以后,朱慈炅仿佛找到了幸福的真谛,一天处理完政事,陪皇后逗逗刚出生的儿子,再陪安娜公主聊聊即将出生的孩子,最后再去后宫争取多生几个,这日子过的别提多幸福了。

    至于国事,貌似不需要他太操心,大明国内正在迅猛发展,各藩属国也跟着受益不少,再加上五国同盟条约的签订,大明内外可以说一片歌舞升平。

    到了五月底,这种幸福好像就要到达巅峰,因为安娜公主就要生了,陈圆圆、李香君等嫔妃也相继有喜了,乐的朱慈炅除了上早朝,其他时间都窝在后宫里,甚至很多政事都荒废了。

    当然,他并不是想做无道昏君,他只是想暂时休息一下,享享难得的天伦之乐,等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再说。

    但是,列强却不让他舒坦,当满泾卫被沙俄进攻的消息传到京城,朱慈炅不得不丢下幸福的生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沙俄可是领土面积仅次于大明的列强,是和是打,或者说怎么打,自然不能草率行事,所以这个商议持续了几天。

    这次,大臣们的意见罕见的出现了分歧,有主张立即兴兵报复的,因为大明的威严不容轻辱;也有主张通过谈判解决的,因为北疆实在是太遥远,太辽阔了,对沙俄兴兵那费用可不是一般的恐怖。

    朱慈炅委实难以做出决断,因为现在大明的重心在南边,正是迅猛发展的时候,如果陡然停止南边的建设,转而全力应付北边的沙俄,那这中间的损失就大了。

    这边对策还没出来,北疆那边消息却是不断的传了过来。

    首先,传来的是太傅亲率六万精骑奔赴满泾卫支援,朱慈炅着实为孙承宗的身体捏了一把汗;

    然后,传来的是太傅以率大军将沙俄击退,这时朱慈炅又长嘘了一口气,还好,满泾卫没丢,不然真的无法收场了。

    但是,没过几天,北疆便传来一个惊天噩耗:太傅病危!

    收到消息,朱慈炅再也坐不住了,太傅可是先帝的恩师,对他更是关怀备至,如果没有太傅,他都不知道能不能熬过最初继位那几年。

    太傅的恩情怎能忘,听闻太傅病危,他立马不顾一切率领禁卫军第一军团赶往镇真河卫,然后,又直接率领禁卫军五万精骑,打马向满泾卫狂奔而去。

    但是,他还是来迟了,迎接他的只有太傅含笑而逝的脸。

    一瞬间,整个天地都仿佛消失了。

    朱慈炅的眼中,只有孙承宗那满头的白发,那满脸的皱纹,那苍老的颜容。

    脑海中,一幕幕往事闪过:

    当先帝驾崩时,正是他全心全力,助自己斗败了阉党;

    当辽东大乱时,正是他力挽狂澜,稳住了辽东的局势;

    当自己御驾亲征辽东时,正是他一次又一次,淳淳教导,最后才将建奴击败;

    后面东林党弊案事发,孙承宗并没有牵涉其中,但是,他还是引咎辞去了内阁首辅之职,从此永镇辽东。

    去年那次见面太傅还精神矍铄,红光满面,没想到,此刻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朱慈炅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眼泪刷的一下奔涌而出,他不顾形象,跪到床前抱着孙承宗的尸体,失声痛哭起来。

    跟在他身后的秦良玉、曹化淳、王征南等人也忍不住跟着跪下来默默的垂泪,原本已经哭肿了双眼的曹文诏和杨忠更是泪如泉涌。

    ”太傅,太傅,你为什么要丢下朕?“

    ”太傅,太傅,你不是说要为朕永镇辽东吗?“

    ”太傅,太傅,你不能走,你不能走啊!“

    此时,整个房间里的人都不敢出声,唯有朱慈炅一个人在那里撕心裂肺的痛嚎。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慈炅的嗓子的嚎哑了,这才抹掉眼泪,哽咽着问道:”太傅有什么遗言?“

    曹文诏闻言,连忙回道:”回皇上,太傅只有一个要求。“

    朱慈炅立马追问道:”什么请求?“

    太傅最后一个愿望一定要帮他完成,这是他现在唯一的想法。

    曹文诏忍不住痛哭道:”太傅请皇上将他埋骨于满泾卫,他要为大明永镇边疆!“

    朱慈炅闻言,立马又泪如泉涌,他忍住悲痛,用力点头道:”好,传朕旨意,将太傅厚葬于满泾卫,以后,满泾卫的卫所就改成太傅的陵园;还有,从明天开始,在满泾卫外面扩建一座新城,新城的名字就叫孙家洲;还有,这条山脉以后就叫承宗山脉;还有,前面的那条河以后就叫感恩河。“

    跪在一侧的曹化淳闻言,连忙向后面招了招手,王承恩立马提着个檀木箱子,跪行上来,曹化淳飞快的取出笔墨和空白圣旨,就那么跪在地上拟起圣旨来。

    写着写着,曹化淳突然尴尬的问道:”皇上恕罪,请问这圣旨传给谁啊?“

    朱慈炅毫不犹豫的道:”传给礼部,让他们安排官员前来主持太傅的葬礼。“

    曹化淳点头应了一声,很快就把圣旨拟好了。

    朱慈炅接过圣旨,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将圣旨交回曹化淳手里。

    曹化淳飞快的盖上大印,然后将圣旨交到王承恩手里,低声交待道:”你带人去传旨。“

    王承恩接过圣旨,恭敬的磕了个头,然后缓缓起身,弓着身子退了出去。

    看着王承恩走出房间,朱慈炅又转头问曹文诏道:”太傅还有什么交待?“

    曹文诏闻言,连忙摇头道:”没有了,没有了,太傅就提了这一个请求,不过,太傅在弥留之际一直念叨着一句话。“

    朱慈炅立马追问道:”太傅说什么?“

    他以为太傅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只是不想为难自己,所以没有告诉曹文诏。

    他已经打定主意,不管有多为难,都要为太傅完成这个心愿。

    曹文诏也是哭晕头了,他竟然模仿孙承宗的口气道:”皇上,微臣不负所托,太子他已经长大了,大明也在他的治理下越来越强盛了!“

    朱慈炅闻言,再次失声痛哭起来。

    哭着哭着,他突然缓缓的站起来,指着西方,嘶声怒吼道:”是你们,害死了朕的太傅,朕要你们偿命!“

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兴兵复仇

    太傅突然去世,朱慈炅悲痛异常,这罪魁祸首自然不能放过,要不是沙俄突然偷袭满泾卫,孙承宗怎么可能会死!

    这个仇一定要报,本来,朱慈炅是不打算跟沙俄争夺西伯利亚的,因为这地方实在是太冷了,一年至少有半年是冰封期,世界上还有大把比这气候好的地方,为什么要费劲跟沙俄来抢夺呢?

    但是,现在他顾不了这么多了,敢来侵犯大明,敢害死太傅,不打怎么维护大明的尊严,不打怎么解去心头之恨!

    当然,他并没有愤怒到失去理智,打是一定要打的,但却不能操之过急,对面可是天下有数的列强,而且这里离大明内陆也太远了,兴兵复仇就必须考虑粮草和辎重转运的问题。

    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和辎重可不是开玩笑的,在这种典型的山地,如果没有铁路,那运输成本将高到恐怖,这也是朝中部分官员主张谈判的原因,并不是说有人惧怕列强,而是这仗打起来太耗钱了。

    要想少耗钱,就必须像进攻莫卧儿帝国那样边修铁路边推进,当初进攻莫卧儿帝国的时候东线可是安排了三十万俘虏在修铁路,而且,那里基本上都是平原,修起铁路来比较容易,这边可全是山地,要达到那种推进速度,这修铁路的人起码要增加一倍。

    这个人员从哪里来呢?用俘虏自然是最省钱的,因为他们不需要俸禄,就跟奴隶性质差不多,只要喂饱就行了。

    建设军团和五十万南亚俘虏加起来倒是有六十万,但是他们正在坎大哈附近集结,准备修筑欧亚铁路呢。

    而且朱慈炅都已经向那些俘虏承诺了,一旦欧亚铁路修通,便还他们自由,难道出尔反尔,又让他们来修筑北疆的铁路?

    想来想去,这样做还是不妥,而且想让阿三拼命干活,那简直就是做梦!

    最后,朱慈炅想到了个藩属国的军团,东瀛、朝鲜、安南、暹罗、东胡五个属国的军团加起来也是六十万,他们是有俸禄的,不过,俸禄由藩属国承担,并不用大明出钱,就当是练兵了,反正又不用他们打仗,而且,辽东的屯卫经过一年的训练都成了修铁路的老手了,到时候指导他们就行了。

    定下了修铁路的人员,接下来就是军队数量的问题了,就现在的三十万辽东军再加上禁卫军第一军团够吗?这是个问题。

    朱慈炅个人感觉是不大够的,这个还需要商讨,再加上他还要用电报处理一些国事,他不得不选择暂时离开满泾卫,赶往镇真河卫坐镇。

    临行前,朱慈炅专门给孙承宗的灵柩上了一炷香,同时在心中暗暗祷告:“太傅,等朕将铁路修到满泾卫,就兴兵为你报仇,到时候朕再来你的陵园祭拜。”

    随后,他便带着秦良玉、曹文诏和禁卫军五万精骑往镇真河卫赶去,至于满泾卫,则暂时交给毛文龙和杨忠把守了。

    他相信,有大明十万精骑在,就算沙俄倾巢来攻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下来。

    一路无话,五天后,朱慈炅便赶回镇真河卫,而此时,卢象升和孙元化早已接到通知赶到镇真河卫。

    朱慈炅不顾行军的疲劳,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与会人员不多,也就秦良玉、卢象升、曹文诏和孙元化,他主要是想听听曹文诏对敌情的具体介绍,然后借助其他三人的经验分析一下,占领西伯利亚到底需要多少军队。

    会议一开始,朱慈炅立马指着会议桌上简易的西伯利亚地图对曹文诏道:”你先介绍一下现在所了解到的敌军情况。“

    曹文诏应声而起,指着满泾卫对面几百里处的一个标记道:”这里就是沙俄远东地区的总据点,好像叫什么雅库茨,是一个大型棱堡,平时驻扎人数大约五千人,还有,这里,这里,这里,我们都发现了小型棱堡,结合我们查探过的疆域估算,沙俄在远东的驻军应该有二十万左右。呃,我们查探到的暂时就这么多了。“

    说罢,他尴尬的看了朱慈炅一眼,羞愧的坐了下来。

    朱慈炅没想到曹文诏这么快就介绍完了,他点头安慰道:”这个不怪你们,西伯利亚疆域实在是太辽阔了,就算派上万人去查探,估计都很难查探完。现在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了,大家分析一下,要一举拿下西伯利亚,到底需要多少军队。“

    众人闻言,纷纷陷入沉思。

    很快,卢象升便比划着地图上西伯利亚南北两边,问道:”这西伯利亚南北大概有多宽?“

    这个朱慈炅还真不清楚,他不由望向曹文诏,曹文诏尴尬的道:”这个还没有具体测算过,不过,根据奔马的速度,我们估计,这个南北宽度怕不有上万里!“

    ”嘶“,卢象升闻言,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秦良玉紧接着问道:”皇上,沙俄会不会从欧陆增派军队前来支援?“

    朱慈炅闻言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没考虑过,现在看来,还真有这种可能性,他分析道:”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仅凭十万人马就敢进攻大明,那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光辽东军就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