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国之君可以废三省,中兴之主自然可以增添衙门,其实,随着大明的扩张和发展,已经有很多部门不堪重负了。

    像户部,不但要管数十万官员的俸禄,还要管几千个州县的财政,大明现在可有两京三十五省,还有两个直隶府,还有数不清的商户,户部衙门就算再扩大一倍也管不过来。

    又比如国子监,以前只要管着贡生就行了,现在不但要管贡生,还要管各地的启蒙教育,还要管藩属国的科举,还要管汉文化的推广,这么多事情,就一个小小的衙门怎么管的过来。

    为什么说国子监衙门小呢?因为国子监总共就一个从四品的祭酒,一个正六品的司业,其他七品以下的芝麻官总共才不到十个!

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组

    朝廷改组,增添部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没变动的六部终于要动了,这个消息一出,朝野震惊。

    当然,这会儿还真没有人敢唱反调,老朱家的强势可是出了名的,当初太祖皇帝裁撤中书省之前,不知道杀了多少官员,整个朝野上下几乎被杀了个通透,剩下的都不到五成,中兴之主崇正皇帝可是不亚于太祖皇帝的主,惹他,你能断定他不会杀!

    再说了,这次是要增添部门,并不是要裁撤部门,大家升官的机会更多了,为什么要冒死去反对呢?

    所以,朱慈炅在一天早朝宣布这个设想之后,整个朝野虽然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跳出来唱反调的,大多数人都是在热烈讨论,朝廷到底会新增多少个像六部那样的衙门。

    现在大明朝廷真的有很多衙门不堪重负了,当初大明才两京十三省的时候是这么多衙门,现在大明都两京三十五省外加两个直隶府了,还是这么多衙门,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最少增添了三倍的工作量,而且当初还有南直隶留守的衙门协助呢,这样算下来,各衙门的工作量起码增添了四倍!

    朝野上下议论了几天之后,朱慈炅终于召集各衙门的大佬开会了,那么大明在京的衙门到底有多少呢?

    要知道衙门有多少,看与会的大佬就知道了,在乾清宫的偏殿中,各衙门大佬济济一堂,分坐两侧。

    左侧第一个是内阁总理大臣,信王朱由检,呃,他貌似不是某个衙门的大佬,而是所有大佬的大佬。

    坐在他后面的依次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通政使司通政使吴建业;

    大理寺卿方拱干;

    太常寺卿蔡邦俊;

    光禄寺卿傅启光;

    太仆寺卿宋之普;

    鸿胪寺卿周凤翔;

    右首第一位则是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徐光启;

    坐在他后面的依次是工部尚书毕懋康;

    吏部尚书杨嗣昌;

    兵部尚书孙元化;

    户部尚书程国祥;

    刑部尚书蔡国用;

    詹事府詹事黄道周;

    翰林院学士顾炎武。

    总共十六个位,最低的都是正五品大员,当然,并不是说大明朝廷总共就十五个衙门,但是,其他衙门的主官连五品都没有,属于小衙门,怎么都不可能提升到等同六部的高度,所以,暂时就只能先放着了。

    朱慈炅默默的扫视了一番在场的官员,这些可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忠君爱国的典范,至少表面上都是这样的,希望他们不要为了一己私欲,为了抓权而阻碍朝廷的改组就好。

    怀着这样的心思朱慈炅严肃的道:”诸位爱卿,大家都知道,大明这些年来迅猛发展,光是疆域面积就扩大了一倍还不止,各衙门的事务都相当的繁重,所以,朕想改组朝廷,新增一些衙门,提拔一批官员,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一个个提,不要怕说错,朕都会酌情考虑的。“

    说罢,他直接转头看向左首,结果,左首是信王朱由检!

    朱慈炅错点晕倒,怎么忘了这茬了,他五叔底下可没什么衙门,新增什么啊?

    正当朱慈炅尴尬不已的时候,朱由检竟然开口了,他毫不犹豫的拱手道:”皇上,微臣提议将内阁大学士全部提为从一品。“

    关于内阁大学士的品阶可谓明朝官场最怪异的事情,这些内阁大学士明明行使着宰相的职权,但是,品阶却只有正五品,可以说严重的名不符实。

    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炅也觉得很奇葩,但是,考虑到这是成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他以前都没有想过要去改一改。

    不过,这次就不一样了,反正朝廷都要大动了,作为中枢的内阁为什么就不能动一动呢?

    他一咬牙,直接点头道:”恩,内阁大学士行的乃是丞相之职,从一品也不为过,朕准了!“

    此话一出,在座众人的脸上都露出震惊之色,这可是成祖皇帝定下的规矩,皇上竟然说改就改了,当然,当今皇上要说威名,已经超越了成祖皇帝,他老人家说要改,谁敢反对?

    这其实是他们老朱家自己的事情,现在最有资格反对的信王都是倡议者,谁吃饱了没事去顶撞皇上啊!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继续,朱慈炅直接将目光转向右首的徐光启。

    徐光启倒是早就成竹在胸,他直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礼部最好能专注于礼法,也就是礼仪、祭祀、典章、法度,还有科举也可以兼且管管,其他诸如教学、外事、接待各国使节等事还是专门成立衙门来统管的好。“

    朱慈炅闻言,点头道:”恩师说的很有道理,朕正好也在思量这些问题,等大家都提完建议,就来议议这些。“

    紧接着,他又转头看向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李邦华也是干脆,他直接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都御和监察应该分为两个衙门。“

    朱慈炅闻言,同样点头道:”恩,这个可以考虑。“

    接着他又看向工部尚书毕懋康,现在工部的职权就有点大了,毕懋康酝酿了一下,才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兵器的研发和制造,道路桥梁的修建和维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都应分出专门的衙门来管理。“

    朱慈炅闻言,还是点头道:”恩,这个可以考虑逐步增添衙门。“

    紧接着,他又转头看向通政使吴建业。

    吴建业也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通政和邮局的职能要分开。“

    这邮局也就是以前的驿站,本来就是通政使司从兵部接过来的,那时候倒还没什么,但是,自从电报出现以后,通政使司就有点忙不过来了。

    朱慈炅闻言,想了想,点头道:”恩,这个以后可以考虑。“

    紧接着他又转头看向吏部尚书杨嗣昌,杨嗣昌倒是与众不同,他直接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吏部的职能倒是比较专一,不需要再扩充衙门了,只是下属的清吏司有点少,请皇上恩准再增添几个。“

    吏部的职能的确很单一,倒没必要拆分了,朱慈炅直接点头道:”恩,你拟定个章程出来给朕看看。“

    紧接着,他又转头看向大理寺卿方拱干。

    方拱干有点尴尬的道:”皇上,微臣也觉得大理寺职能比较专一,无需扩充衙门,只是下属的办事官吏有点不够,还请皇上恩准,增添一些。“

    朱慈炅直接点头道:”恩,你也拟定个章程出来给朕看看。“

    在场的人员还有一大半没开口,这需要增添的衙门却已经多的吓人了,朱慈炅真的会一次性增添这么多衙门吗?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门

    关于朝廷改组的商讨还在继续,朱慈炅之所以提前几天放出消息,就是想让所有人都好好想想,怎样改才合理,怎样改才能使朝廷的办事效率更高。

    各衙门的大佬都不是尸位素餐之辈,对手底下负责些什么事情自然再清楚不过了,他们对改组计划也早有各自的想法,所以,朱慈炅一路点下了,大家发言都很积极。

    接下来就轮到兵部尚书孙元化了,他见皇上鼓励的眼神看过了,连忙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兵部职能之繁复尤其严重,像武器装备的发放和管理,粮草辎重的调拨和存储,陆军军团的操练和作战,海军军团的操练和作战,这些,都应该分离出去,而兵部本身只管理军籍和军令是最合理的。“

    朱慈炅闻言,点头赞许道:”恩,初阳说的很对,这些朕以后会考虑的。“

    接下来就轮到太常寺卿蔡邦俊了,五寺的职能倒是相对单一一点,没有什么拆分的必要,只是随着大明的发展人员有点不足而已,所以蔡邦俊也只是要求增添人员,并没有建议拆分职能。

    朱慈炅干脆总结道:”恩,五寺就不说了,都是人员短缺,你们都拟定个章程出来,朕酌情给你们批复。“

    接下来,他又看向户部尚书程国祥,这户部可是此次改组的重点,因为他们应该是最不堪重负的。

    果然,程国祥一看皇上的眼神,立马急切的拱手道:”皇上,微臣觉得户部的改组已经刻不容缓了,大明这几年光是行省就增添了三倍,官员数量差不多也翻了三倍,税赋更是翻了三倍都不止,各项支出也翻了几倍,光是这些户部都有点忙不过来了,还有大明的商户,外来的商户,这些根本就没人去管,所以,微臣觉得户部不但要增添人员,还应把税赋的管理和商户的管理都拆分出去,只专心管理朝廷的支出。“

    朱慈炅闻言,忍不住赞赏道:”恩,仲若说的很好,接下来刑部、詹事府、翰林院无外乎也是增添人员,增加职位,在这里就不说了,你们拟章程上来,朕给你们批复。诸位爱卿都能大公无私,不争权夺利,只为将事情做好,将朝廷效率提高,朕心甚慰。不过呢,增添衙门只能一步步的来,不能一次性将所有衙门全部改组,不然的话大家都在忙着调动,整个朝廷岂不是要乱套了?“

    他后面这句是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的,在座的众人自然是很配合的笑了一笑,这下整个场面就更和谐了。

    紧接着,他又故作神秘道:”那么,最先应增添的是哪些衙门呢?“

    说到这里,他有意停下来,微笑着看着在座的大佬,貌似想让他们提出建议。

    这个问题众人倒没考虑过,先增添哪个部门后增添哪个部门难道会不一样吗?

    从皇上的表情来看,这个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到底先增添哪些部门好呢?

    这个问题,朱慈炅自然是有答案的,他紧接着引导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大家都知道吧?“

    这不废话吗?这句话都不知道还能考上进士,还能当官!

    朱慈炅又继续道:”自秦始皇一统华夏,后面又经历了多少朝代呢?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多少朝代了,那么朝代更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每个朝代更替的时候好像都不单单是发生了一点事情,基本上都是很多事情累积到一起,才能造成一个王朝的灭亡。

    而且,看皇上这架势,他也没准备让谁回答,他老人家是要自问自答呢,所以,在座的大佬都没有开口,只是全神贯注的看着皇上,一副悉听教诲的样子。

    果然,朱慈炅紧接着又道:”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个王朝的覆灭,每次王朝更替的时候,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民不聊生!不造反他们就活不下去,你说他们会不会反?如果大家都生活富足,谁又会愿意搞的天下大乱呢?“

    皇上竟然谈论造反的问题,这简直太怪异了,下面的人无不目瞪口呆,不过,貌似皇上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大家都过的好好的,谁会想着造反啊!

    朱慈炅最后总结道:”所以,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让黎民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一个王朝才能长治久安,而且,百姓越富足,国家就越强盛,外辱也休想强加于身。“

    这下大家都明白皇上的意思了,能让百姓生活富足的衙门,要先行。

    那么是哪个衙门呢?这还用问,肯定是户部啦,众人的目光不由全部望向户部尚书程国祥。

    程国祥这个惶恐啊,你们都看着我干嘛?

    还好,皇上的目光并没有看过来,程国祥暗暗松了一口气,要怎样使百姓生活富足,这个命题实在是太大了,让他回答,他怎么回答!

    程国祥是松了一口气,黄道周却冷汗都吓出来了,因为皇上正盯着他看呢。

    他心里那个慌啊,皇上,这么多大佬您不问,您看着我干嘛?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您啊!

    朱慈炅之所以盯着黄道周,倒不是想要这货出什么主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