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州城就不一样了,如果去进攻定辽中左卫,海州城等于就是明军主力的退路,如果退路被断,对军心士气的影响就大了,所以海州城必须调大军驻守。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动,军队全部到位了,炮弹的储量也足以攻下定辽中左卫了,朱慈炅一声令下,天雄军、秦军和禁卫军第一军团从海州城出发,兵临定辽中左卫。

    为了节省时间,三十万大军将海州城下的攻城器械全带上了,这样虽然在路上要多耽搁半天,但却省去了造攻城器械的时间,要知道三十万大军的攻城器械,造个五六天都算快的了。

    定辽中左卫可以说是盛京的门户,一旦丢失,盛京南面再无一座城池,后金的都城将直接面对明军的进攻,按理来说皇太极是应该派得力大将率重兵死守的,但实际情况呢?

    大将那绝对是大将,定辽中左卫的守将是皇太极的兄弟,后金之主努尔哈赤和大妃阿巴亥最宠爱的儿子,皇十四子多尔衮,时任正白旗都统领。这个多尔衮就不用多说了吧,后面接连被封和硕睿亲王、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他打败漠南蒙古和李氏朝鲜,而后率军入关作战,打败明军和农民起义军主力,定鼎中原,可以说是清朝的奠基人,清初最有名的超级大将,听说守将是多尔衮,连朱慈炅都吓了一大跳!

    对面可是多尔衮,朱慈炅不得不慎之又慎,实心弹削掉南面城墙上的箭垛,那是必须的;弹幕攻击,那也是必须的;弹幕之后就是直接猛攻吗?

    朱慈炅表示有点小怕怕,必须先试探一下,所以第一波只派了两万人,而且特意交待:卢象升,不准上,祖大弼,也不准上,其他将士,上去是可以,如果敌人太凶猛就先退下来,不要硬拼。

    结果,朱慈炅下巴都快惊掉了,两万人竟然攻下来了,多尔衮连挡都没挡一下,明军还没爬上城墙,他就率军逃跑了!这特么是逗我玩的吗?

    不但朱慈炅觉得奇怪,所有将领都觉得奇怪,这叫兵败如山倒吗?绝对不可能,建奴可是出了名的战斗民族,皇太极也不是一般的小混混,想打的他们望风而逃,那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定辽中左卫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拿下来了,战况之诡异,连孙承宗都摸不着头脑,还好,多尔衮并没有屠城,朱慈炅得以心平气和的召集一众将领商讨接下来的行动。

    盛京就在眼前,打肯定是要打的,但具体怎么打呢?

    后金方面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损伤,除了海州损失的五万多人,定辽中左卫只是被弹幕轰死了几百个倒霉鬼,其他,就没有其他了,也就是说现在后金和蒙古的联军还有将近五十万。

    明军方面,现在集结在定辽中左卫还是三个军团,三十万人,并不是说明军在人数上并不是后金和蒙古联军,而是一路打下来的城池太多了,在这种四面都是平原的地方,不派重兵把守还不行。

    刚一开始是明军占据人数上的优势,后金占着那么多城池,这也要守,那也要守,兵力一分散,明军随便集结三十万人马就能形成局部优势。现在是反过来了,变成明军这里也要守,那里也要守,兵力不得不分散开,而后金,所有兵力全部都集中在盛京,所以明军要形成局部兵力优势很难。

    除了兵力的问题还有武器的问题,明军在火药武器上的确领先后金很多,但是后金也并不是没有一点还手之力,起码他们也会造炮,而且还是五寸的榴弹炮,按理来说,皇太极年前就知道明军火药武器的厉害了,这都过了快半年了,他不可能一点对策都没有。但诡异的是,他好像真的一点对策都想不出来,海州和定辽中左卫都只配备了二十门大炮,而且就那么摆在城墙上,被明军一阵猛轰,连箭垛带大炮全部轰个稀巴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朱慈炅召集一众将领商讨了几天,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皇太极肯定还有后手,他这样做的的最终目的就是引诱明军轻敌冒进,匆匆忙忙的跑到盛京城下去攻城,然后他后手齐出,一举击溃明军主力!

    既然有了这样的结论,那就不能操之过急了,朱慈炅一发狠,开始了又一轮的兵马大调动,首先让史可法率领五万禁卫军由海路赶到定辽右卫,接替毛文龙,只留五万禁卫军驻守京城,而毛文龙则率十万东江军赶往定辽中左卫与明军主力汇合。

    然后又下旨让遵化到京城一线的明军全部在遵化集结,只留下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原来遵化的五万守军守遵化,昌平总兵尤世威率本部三万人马守山海关,其余十万人马全部调往辽东,让秦翼明率五万人马守海州,秦拱明率领五万人马守定辽中左卫,而曹文诏则率十万关宁军到定辽中左卫和明军主力汇合。

    这样一来,辽东之战明军的参战数量达到了恐怖的八十万余万,除了个驻守城池和粮草的近三十万大军,定辽中左卫城外集结了天雄军、秦军、东江军、关宁军和禁卫军第一军团总共五十万大军,可以明军所有精锐全部集结到了辽东,大明这是要倾全国之力与后金来一场大决战!

    五十万大军集结到一起是多么的恐怖,光连营就有几十里,密密麻麻的军帐一眼都望不到边际,每天消耗的粮草加起来都是上百万斤,光运送粮草的队伍就有十多里长!

    不光是军队,火炮朱慈炅也做了充足的准备,这两个多月以来,宋应星虽然一直在全力生产炮弹,但火炮的铸造并没有停下来,而且生产的全是六一八式榴弹炮,总共造了三百门,这次也随集结的大军一起运到辽东来了。这样,六一八式榴弹炮就达到了恐怖的五百门,至于炮弹,更是一直不停送过来,现在已经累积了将近二十万发六寸实心弹和十万发散弹。

    不知不觉间,春天已经过去了,盛夏来临,天气慢慢变的火热,朱慈炅的内心也慢慢变得火热,决战的时刻就要到了,大军已聚集,火炮已到位,那就直捣盛京吧。

    当然,五十万大军不是说走就走的,你要真敢说走就走,到时候敌军突然冲过来,光相互踩踏就不知道要踩死多少人。而且这个目的地也要先定好,不是说一大堆人跑过去,随意驻扎就行了,到时候攻起城来可就麻烦了,五十万大军连营可是几十里,如果攻城的队伍正好驻扎在最后面,那么开始攻城的时候他们就要先跑几十里地,到时候还有力气爬云梯吗?

    所以,大军出发之前,朱慈炅将各军主将全部召集到一起,商讨进军事宜,在场的将领有:

    镇国公、太傅、蓟辽督师兼兵部尚书孙承宗;

    禁卫军第一军团主将秦良玉;

    天雄军主将卢象升;

    秦军主将孙传庭;

    关宁军主将曹文诏;

    东江军主将毛文龙。

    这些可以说是历史上都有名的名将了,对行军打仗自然是驾轻就熟,商讨了一个多时辰之后方案便出来了。

    首先是安排攻城部队,盛京虽然说比海州和定辽中左卫都大,但也大不了太多,城墙也就六里宽左右,也就是说单面的守军最多也就五六万,所以只要派两个军团主攻就行了,大家商议的结果是秦军和东江军主攻,所以这两个军团驻扎在最前面,行军的时候他们前锋先行,相互掩护。

    然后就是防御的问题了,按盛京的规模,最多也就能驻扎二十多万人马,那么后金和蒙古联军最少还有二十万人马在城外,这二十万人马不得不防,朱慈炅随禁卫军第一军团居中这没得说,天雄军和关宁军在左右防御这也没什么好考虑的,主要是到了盛京城下扎营怎么扎才保险。

    最后商定的结果是扎个器字形的大营,也就是前军是秦军和东江军,分居左右,距盛京城三里远扎营;禁卫军第一军团是中军,五百门六一八式榴弹炮三百门排在前面,距城也是三里,后面就是中军大营,另两百门五百门六一八式榴弹炮则排在中军大营左右;至于其他六百门三一七式榴弹炮、四一七式榴弹炮、五一八式榴弹炮则分别排在天雄军和关宁军的大营里,就排在左右外侧,这样敌人要是来偷营,就要先吃一顿炮弹,然后再面对天雄军和关宁军。

    一切商议妥当,朱慈炅直接站起来,豪情满怀的道:“明日辰时,大军出发,直捣盛京,驱除建奴,全复辽东!”

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旷世大战

    五十万明军兵临盛京城下,可以说既在皇太极的算计之中,又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之所以说是在他的算计之中,那是因为他本来就打算诱敌深入,让明军分兵去把守占领的城池,然后在盛京一举击溃明军主力。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小皇帝竟然发了疯一样到处调集人马,硬是又多调来二十万人马守城,到达盛京城下的明军竟然达到五十万之巨!

    再退吗?再退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旦丢失盛京就意味着整个辽东已无险可守,他后金只能退回建州,重新开始。面对大明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他不知道退回建州以后还有没有希望再重头来过,而且建州附近的复杂地形只能阻挡明军一时,谁又能保证明军会永远被挡在建州之外呢?

    所以,都已经到这份上了,不打已然是不行了。还好,他并不是一点胜算都没有,首先,他这几个月疯狂铸造红衣大炮,已经造出了两百多门,都隐藏在盛京城内,就在城墙后面两百多步远处,而且都调好了准星,炮弹的落点正好在城墙外两百步左右,那里,是明军攻城的时候井阑停留的位置。

    明军现在的攻城战术他已经研究了很久了,他们无非就是用火枪和火炮的射程优势压制城墙上的弓箭手,火炮他够不着,再说那玩意一旦攻城士兵冲到城墙下面就必须停火,不然就会误伤到自己人,只有火枪可以配合攻城士兵,一直冲到城墙上。

    总得来说还是火枪的作用比火炮强,因为爬城墙那段时间是正是最危险的时候,只要上面滚石檑木不断,要爬上去很难,他故意丢掉海州和定辽中左卫,就是为了麻痹明军,至于现在嘛,嘿嘿,他倒要看看是明军的火枪打得远还是他的火炮打得远!

    这是防御方面,在进攻方面他也想出了相应的对策,那就是给骑兵铸造简易的板甲、头盔和盾牌,板甲是一块很厚的胸甲,几乎将骑兵的胸部和腹部全部护住了,他已经测试过了,火枪根本就打不动,火炮的散弹也很难击碎,只有实心弹才砸的烂;而头盔则分两种,一种给人带的,一种给马带的,强度和胸甲差不多,主要是护住人和马的头部,以免遭受致命的伤害;盾牌则是绑在左臂上的圆盾,可以护住人脸和马脸。有了这套东西,火枪和火炮对骑兵造成的威胁就小了,到时候,趁他们攻城,一举从侧面或者后面冲过去,嘿嘿。

    如果明军只来二三十万,皇太极可以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如果只来三四十万,皇太极还有把握将他们击溃,但是,现在来了五十万,他这心里就没底了,这胜负还真不好说。

    如果输了怎么办?这点他也想到了,所以,明军还没来之前,他就将蒙古各部的头领带去看了他在城里隐藏的大炮,将大部分蒙古兵全骗进盛京城里给他守城;而且还以腾地方为名,让十五弟多铎将盛京城内所有的女真族人全部带回建州去了,也就是说盛京现在就是一座兵营,除了将近三十万大军,平民一个都没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蒙古兵,他后金的兵只有两三万。

    城外他也安排好了,他和多尔衮率十万后金铁骑隐藏在左侧,代善和阿济格则领着十万蒙古和后金混编的骑兵隐藏在右侧,全部配上了板甲、头盔和盾牌,只等明军一攻城,马上从左右两侧偷袭。如果偷袭不成,他就会率后金骑兵迅速逃往建州,至于盛京,就留给蒙古兵和明军去争吧!

    皇太极这两个后手隐藏的很好,朱慈炅没猜出来,孙承宗也没猜出来,不过不管有没有猜出来,这盛京必须打下来,所以,五十万大军抵达盛京城下以后,朱慈炅便下旨,开始造攻城器械,造好后立刻攻城。

    话说在海州不都造过攻城器械了吗,定辽中左卫都用的现成的,怎么到了盛京又造呢?这个还真没办法,因为盛京比海州和定辽中左卫的城墙高一大截,原来的井阑和云梯高度就不够了,那东西要锯短还可以,要加长的话,比做新的还麻烦,而且还不能保证强度,所以还不如造新的。

    明军总共有五十万大军,直接攻城的却只有二十万人,五十万人造二十万人的攻城器械还是很快的,五天时间基本上就造好了。

    第六天,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无云,是一个难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