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10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算,人家根本不和你讲道理。圣上还在位……不是!是在工作的时候,从来没出过这样的乱象!政委,您说个明白话,圣上还要不要出来。”

    长久的学习、实践、军事斗争,祁睿很久没遇到过他束手无策的事情。唯一能完全超出祁睿想象力之外,大概就只有老爹韦泽这么一个存在。看着老部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但是有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看的样子。祁睿又感受到束手无策的无奈感。

    在一阵都有些不知所措的沉默中,秘书开口了,“政委已经知道了,你先回去。有什么消息,我会通知你。”

    那位老部下还算听话,在秘书半强力送客的行动里面也没有特别的反抗。秘书好不容易把人送走,心里面一阵的后悔。他知道祁睿并没有惹麻烦的兴趣,突然蹦出来这样的家伙,也许祁睿大将此时已经非常不高呢。

    秘书惴惴不安的回到书房,却见祁睿居然继续行若无事的在看资料。觉得松口气的同时,秘书又觉得很意外。祁睿大将的定力实在是太好了。就在秘书准备退下的时候,就听祁睿说道:“准备票,我要回北京。”

    沈心见祁睿回来的这么快,倒是有些意外。他本以为祁睿要在南京待上几天。接下来沈心就听祁睿说道:“副主席,我要当掌管军令的工作。”

    一时间屋里面沉默了,沈心过了好一阵子才意外的问道:“这……这是都督的意思?”

    “我父亲不会说这种问题。我是自己决定赶紧接这个工作,赶紧忙起来。”祁睿回答的很冷静。祁睿老部下的态度其实挺有代表性,只是北美地区日子滋润,又距离亚洲部分十分遥远,对中央的不满也没有那么严重。也有些别的省级干部找过祁睿,希望能够恢复原先的北美有自己的统合中心的旧制度。当年执行这种旧制的可是祁睿呢。

    “到底出了什么事?”沈心被祁睿弄到有些糊涂。

    “我准备出来工作。没别的事。”祁睿回答的很爽快。

    “你先下去。”沈心命令道。等祁睿离开办公室,沈心操起红色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没多久,电噪音颇强的听筒里面传出了韦泽的声音,“喂。哪位。”

    “都督。我是沈心。刚才……祁睿同意当国防部长。是不是您说他了。”沈心很谨慎的说道。

    “呵呵。”韦泽在电话里面笑出声来,“我说什么就有人听什么?沈心,你这也太不实事求是了。我讲过多少次,每个人做事情都是源自内因,外因只是诱因。至于祁睿为什么肯承担,你要问他。问我没用。”

    听韦泽说出这样的话,沈心突然觉得有些悲凉。即便明知道韦泽说的是实话,但是权倾天下的人尚且如此,沈心的感觉自然更糟糕。整理了一下情绪,沈心谨慎的问道:“那都督您的意思呢?”

    韦泽平静的说道:“他有他的决定,你有你的看法。我说什么都不合适。要是非有什么要讲的,那我只想说,这个世界终归是这些年轻人的。愿意不愿意,总是有放手的那一天。”

    放下电话,韦泽疲惫的叹口气。有些事情他其实不想说的这么轻描淡写,经历过那么多事情之后,韦泽很清楚每一件事情背后往往都有很多恶意。不过转念一想,韦泽又努力逼着自己释然。哪怕是再纷乱的时局,韦泽照样度过了。在他的时空,中国面对覆灭的局面,照样有一群革命者们依旧完成了小概率事件,让中国获得解放,让中国重新复兴。

    要是现在的民朝还能最终搞到灭国,那只说明民朝该灭亡。做了这么一个冷酷的判断,韦泽就拿起文件继续看起来。方才沈心的电话打断了韦泽的工作,最近几年,向韦泽求助的人越来越多。雄心勃勃的地方官员,面对发展愁眉不展的国企管理层,还有觉得一身能耐无法施展的各种真假专家。

    这些人最终都选择向韦泽求助,韦泽也不吝于指点帮助。即便对于假专家,韦泽也愿意对他们进行少许善意的点拨。所以他每天工作量很大,根本没有空虚的时候。

    几天后,参加三会的代表们就得知了消息。第二天,各大报纸也都发布了此次晋升。刚晋升大将没多久的祁睿,在军委会议上成为军委副主席,并且出任国防部长一职。

    在南京江宁区的豪宅里,祁红意满意的放下报纸。旁边韦雪问道:“妈,这个国防部长和军委主席什么关系?”

    祁红意给女儿解释了一下。军委和国防部本就是一套班子两套牌子的事情,整个国防部的编制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国防部长,一个是国防部发言人。军委有一位主席,两位副主席。两位副主席一位管军政,一位管军令。国防部长的最大意义就是对等的和外国国防部接口。也许更大的作用就是和执掌军政的副主席做出区别。

    韦雪是来照顾老娘的,七十多岁的人,身边得有人照顾。韦雪身为祁红意的女儿,自然就承担起了这个责任。对于大哥的晋升,韦雪当然很高兴,却也仅仅限于高兴而已。韦家的儿女们当中,韦泽这一支里面只有两个‘长子’对功名有兴趣,其他的都更喜欢平淡点的生活。

    祁红意知道女儿的秉性,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儿子距离权力的顶峰只有一两步,这样的进步并没有祁红意觉得心满意足,反倒让她的心情更激烈起来。此事的祁红意只希望儿子能够尽快跨过最后一步。民朝1869年建国,韦泽踏上最高权力的时候才36岁。他实际上掌握大权的时候更早,在1863年,众人就已经知道没人能够阻挡韦泽席卷天下的步伐,那一年韦泽才30岁。现在的祁睿已经是40多岁了。祁红意微微抬起头,这只是个下意识的动作。她的心思已经到了北京,不是在儿子身上,而是在当下的主席梓炀身上。

    梓炀稍稍打了个寒颤,冬日的天气很冷,而梓炀的内心更感受到了寒意。在他面前的那群省部级领导各个一脸爱谁谁或者生无可恋的表情。不管表情如何,大家的意思都是不合作。这让梓炀的情绪跌入谷底。

    强打精神,他几乎是虚张声势的喝道:“经济工作是大事。若是局面继续这么恶化下去,一定会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众人就是听。这话听了好些遍,耳朵也差不多磨出茧子来。既然好几年都解决不了问题,好些部门的领导都换了几轮。事实证明梓炀已经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跟着一个没有能力的头头,大家自然也没了兴趣。

    讲了一阵,梓炀自己也没了劲头。他颓然收住话头,整个屋内都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一阵,财政部长几乎是自暴自弃的开口了,“钱不能不放,如果不发钱,企业工人吃什么?现在已经有好几个省的国企出了问题……”

    一谈到发钱,省部级干部更是沉默。从发现这个问题到现在好几年,的确有那么一些企业摆脱了困境,但是更多企业陷入更深的困境。还有不少原本没问题的企业陷入了困境之中。所有的说法都是老生常谈,解决的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再提高些北美和南海的税收吧。”财政部长终于讲出了重点。

    下面的同志听了这话之后,更是一言不发。专家矛盾就如喝海水止渴,喝的越多,渴的越厉害。连财政部长都是这么一个应对,这帮人对这届上层是真的失去了信任。

    祁红意并不知道上头是怎么应对问题的。她也不在乎这群‘小家伙’们怎么应对。跟了韦泽这老东西几十年,祁红意有自己看待政局的模式。韦泽这种举重若轻挥洒自如的家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的顶多是个裱糊匠的存在,让他们玩玩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把戏还行,让他们解决问题大概是没戏的。

    现在的局面让祁红意非常满意。韦泽这老东西把手中的权力交给共和制。共和制下就出现了这么一群僭主。若是想让局面回归正道,就必然得有人遭遇不幸。席卷全国的大不幸才能证明共和制错了。祁红意深知自己的幸福必须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既然这些痛苦不是祁红意亲手加诸于政府和人民身上的,祁红意连一丝一毫的自责都没有。她等啊等。只是过了年,1912年的春天,各个城市都出现了零星的游行示威。‘反官倒’之类的老口号自然还在。‘反失业’‘反饥饿’的新口号也开始出现了。

    这种骚动最初规模不大,很快就以几何级的速度扩展开来。特别是几个国营企业数量巨大的省份。到了五月,祁红意心满意足的看到了她期待的标语‘要皇帝,不要共和’!

    仔细的看着这条标语,哪怕只是想到老东西韦泽将有的愕然与失望的表情。祁红意忍不住放声大笑。她笑了好久才勉强收住。心里的欢喜难以言喻。如果一定要说的话,祁红意大概只有一句话‘你也有今天!’

第639章 自己的战争(十三)

    ‘要皇帝,不要主席!’‘要皇帝,不要共和!’

    盯着电视画面上出现了这样的图像之后,几个中年青年男子脸上浮现出深刻的怒意。一位有着粗大腰肢的男子率先忍不住怒道:“皇帝有什么好的?每天只想着皇帝皇帝!这些愚民脑子就不会自己转么?”

    其他几人胸中也满腔怒火,有这么一个引子,众人也纷纷表达愚民们不长进的鄙视,以及坚持共和制的决心。

    只是单纯的在这里发作也不是办法,他们才几个人,电视上一个镜头里面出现的人数就有成千上万。想靠他们驱散这些民众只是痴心妄想。所以咒骂一番后,几人疏散了怒气,只能愤愤的互相表态,“我等一定要坚守共和,决不允许皇帝复辟。”

    “我有些朋友在报纸和电视台工作,我去找他们讲这些。”最初的那位中年壮汉带着刻骨的恨意大声说道,“大家若是有亲戚朋友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也要尽力。我们人单势孤,若是有媒体帮忙,声音就能放大无数倍。”

    “那该说什么呢?”其他几人因为怒气得到疏解,也算提出了比较正经的问题。

    “说什么?让百姓明白,现在中央的上司还是韦泽。所有的事情韦泽都有责任。搞的天怒人怨,韦泽大概就是背后指使。”中年壮汉带着鄙视的表情机关炮般说道。

    虽然这帮人都知道这话乃是瞎话,韦泽皇帝不当主席已经十余年,这十余年来他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年甚至没有介入到政治的圈子里面。不仅官方大多数人都认为韦泽陛下已经退休,民间也持这种态度。这么讲未免有种睁眼说瞎话的意思。所以那些人都有些迟疑。

    看到同伴的怯懦,有着粗腰的中年怒喝一声,“为了共和,义无反顾。此时如果皇帝复辟,那民朝千秋万代就是帝制。那时候我等除了哀叹没有尽力之外,还能有别的结果么?”

    只要能说出正确的话,只要有一个真正的旗号,总是能有些号召力。被壮汉这么一喝,其他几人也觉得稳定了思想,稍微讨论片刻,众人就四散而去。

    壮汉出门骑上摩托车直奔新京报,一路上他表情凝重,进了新京报大门的时候熟识他的门卫都差点想拦住他。停好车,大步流星进了编辑室。屋里面一位个头不高的男子抬头看了看进来的人,推开面前的稿子,起身倒了两杯茶。

    壮汉还算小心的关上门,端起茶杯灌了一口,接着压低点声音说道:“现在已经到了危急关头。不知道你们的报纸是支持共和还是支持韦泽。”

    “你也知道,我们新京报一直是不喜欢顺着光复党说话。”个头不高的编辑从容说道。看到对面壮汉面露喜色,编辑用一种混合了遗憾与不满的劝说语气继续说道,“我们旗人已经不在了。当年我们先辈可都指天发誓说,他们都是汉人。于是韦泽才饶了先辈。那些文书尚在。你现在还想着要报仇么?想那么多只是自寻烦恼。”

    “先祖之仇,不共戴天。韦泽当年放了我们旗人一马,是他自己瞎了狗眼。我们可没有真的要归顺他的意思。”中年壮汉恶狠狠的说道。

    矮个编辑叹口气,“就算是韦泽瞎了狗眼又能如何?难道我等还能恢复大清不成?你好歹也是个官员,你不清楚韦泽是真心要搞共和么?你坚持了共和,不过是遂了韦泽的心意。”

    壮汉见同为旗人这位根本没有反对韦泽的意思,他面露那种想说服人的表情,“你真以为我喜欢共和制么?共和制搞下去,只会大乱。到时候人人怨怼光复党,我等就有机会啦。我看民众反对主席,反对共和制的心思很真诚。我等兄弟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学识难道不足以运转天下么?没道理非得让韦泽和光复党当政。”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也只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