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咕噜噜滚落地上。没了脑袋的尸体软软的倒在地上,空荡荡的脖颈处鲜血汩汩而出。

    “临阵脱逃者杀无赦!”和春喝道。

    而和春的亲兵以及军官们也纷纷跟着喊道,“临阵脱逃者杀无赦!”“临阵脱逃者杀无赦!”

    这样的雷霆手段总算是起了点作用,一度快要崩溃的清军总算是恢复了秩序。和春也没有选择傻乎乎的继续在这里干挨打,他命令清军部队整个后撤,同时命令清军再次派人把大炮继续往后拖,经过半个时辰的折腾,清军撤到了距离束发粤匪两里地之外的位置。不管怎么看,清军数量都在束发粤匪之上,然而面对着数量居于劣势的束发粤匪,人数大占优势的清军只能选择采取守势。

    “提督大人,我等要等音德布总兵侧面袭击粤匪么?”有些比较机灵的军官问道。这话说完之后,其他军官都带着一脸赞同的表情,目光灼灼的看向和春。

    这场炮战给他们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束发粤匪的炮兵展现出的战斗力令清军想都不敢想。那精准的射击,密集的炮击频率,所有的一切都让清军觉得束发粤匪是不是用了什么妖法,才能够有如此的效果。

    指挥炮兵的乃是个游击,他在炮战中挺幸运的没有受伤。带着惊魂未定的表情,指挥炮兵的游击上前对和春施礼,“提督大人,我等不妨现在再给大炮披红挂彩,上香敬酒。驱驱邪气!”

    这个建议一出,不仅其他的军官都是赞同的表情,连和春也是连连点头。和春这么做可不是装装样子而已。在清军看来,炮兵就是个靠运气混饭吃的行当。所以每一门炮在开战前都要披红挂彩,敬酒、上香,摆供品。

    何春相信,这次的炮战失败应该是有非人类之外的因素在作祟。正命令指挥炮兵的游击去“驱邪”,却有和春的亲兵兔子一样连蹦带跳的冲进了大帐。这位就是方才参与处斩逃兵的亲兵,所来也是勇武,此时他吓得嗓门都变得尖细起来,面对和春跪下之后,那亲兵手臂直直的指向外面,尖声叫道:“提督,你到外面去看看!”

第64章 破军之将(十一)

    “这玩意你可得小心点!”两个外型奇特的金属家伙架在了热气球的巨大的进气孔下面。想用手碰触这两个正在呼呼冒着浅蓝色火焰的装置需要绷得很高,轻易是触碰不到的。而吊篮中两名观察员里头那个带着少尉阶级章的军人对同伴说道。

    “这家伙烧起来之后可千万不能碰,敢碰上,一块肉就能烫熟。”说完之后,李吉少尉举起了自己的手,只见他手背上有一块白色的疤痕,这名显是刚烫伤好了没多久的,上面既没有毛发,也没有纹理,就是那么一块白乎乎的玩意。

    跟着稍微一起上热气球的是一名中士,炮兵观察员是技术兵种,军阶都不低。若是没有通过文化考试,是没机会参与这个部门的。

    “这个东西叫什么灯来着?”中士名叫吴文广,他的腰中插了四面旗子,两红两绿。热气球一旦升高到某个高度,再靠喊就没用了。而且一旦战场上开火,枪炮的声音下,人类的嗓音完全不抵菜。所以韦泽的部队中很早就有了旗语部队。尽管战场上的烟雾也会影响视线,但是有旗语总比没旗语强得多。

    “这叫做酒精喷灯,能往热气球里头一个劲的喷热气。若不是用这个,而是用别的家伙,这热气球根本飞不起来。”李吉少尉答道。

    如何向热气球提供热源是个很大的问题,热气球的外壳是丝绸为主的家伙,热气温度过高,外壳立刻烫出洞来。热气温度不足,热空气与外面的凉空气密度相差太小,那又产生不了足够的浮力。

    韦泽原本也对这个很头痛,结果他想起了电视剧《八十天环球旅行》里头的情节,当热气球燃料不足的时候,他们直接使用了酒精。而搞机械加工的,都是很清楚酒精喷灯的原理。将液体燃料加热成高温高压的气态,能够充分与空气混合燃烧,最大限度的提供燃烧的热量。韦泽的部队里面为了处理火药,有酒精蒸馏设备,不缺乏酒精。解决了升空时的热源,热气球最大的难点就得到了突破。

    直径超过六米的热气球此时已经变得圆鼓鼓的,载人的竹篓上边缘了挂了一大圈压重的沙袋。

    “你们准备好了么?”副军帅蔡玉斌问道。

    “放心吧!我们都准备好了!”李吉少尉兴奋的答道。尽管他也上过五次气球,这兴奋的感受依旧没有任何变化。中国人都相信,只有仙人才能够在太空飞翔。李吉少尉物理学习的相当不错,牢牢的掌握了浮力定律,对于热气球并无任何理论上的不解。对李吉少尉来说,断了神仙的念头之后,他反倒更觉得高兴起来。虽然现在他对总参谋长韦泽教授给大家的东西还有太多不解的地方,但是已经学会的物理学向已经向李吉少尉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既然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已经能够实实在在的做到飞天,那么神仙们所拥有的其他法术也一定能够实现。李吉少尉对此有着绝对的信心。

    见到李吉少尉精神饱满,状态很好,蔡玉斌命令道:“那么升空吧!”

    “大家都退开,退到安全线之外!”指挥员立刻命令道。总参谋部的指责已经权限之一就是制定各种操典、规则。兼并了作战训练部之后,总参谋部的权限更加扩大起来。哪怕是这个新出现的热气球,也有专门的人员根据经验开始编辑使用规则。

    韦泽的部队中曾经出现过高处训练有人掉下来,结果砸死砸伤下面人的事情。那是韦泽攻击广西梧州附近的吴家镇时候进行空降训练的事情。所以这些经验被记录下来,作为制定制度的基础考虑问题。到现在为止,只要韦泽的总参谋部没有出问题的话,那么凡是制定与高空有关的事项,退到安全的区域,防止被高空坠落的物体砸到,必然是考虑的内容之一。

    负责指挥的人员一喊,副军帅蔡玉斌、作战部副参谋长居俊峰,以及其他的军官们都率先开始服从命令,开始后撤。这些军官们都是接受过参谋部训练的,他们中间不少人都参与过参谋部建设,大家至少得服从自己认同的规矩。

    有军官带头,非常想看清楚热闹的士兵们也纷纷后撤。以热气球的吊篮为中心,除了指挥员与几名工作人员之外,空出了好大一片空地。

    “放下沙袋!”指挥员喊道。

    拉动绳结,几个沙袋从吊篮的边上落到了地上。热气球随之一震,慢慢的开始提升高度。一根绳子捆在热气球的吊篮上,另一头则捆在深深打进地面上的木桩上,随着热气球逐渐升起,绳子逐渐被拉起。远远的看上去,像是在一个怪异蝌蚪大脑袋下的一根完全不成比例的小尾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吉少尉这是第六次上热气球了,然而他还是忍不住用在热气球部队中广为流传的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词句。

    李吉少尉是安徽桐城人,这地方是著名的桐城学派的根据地。不过李吉少尉出身一个小地主家庭,也没机会与桐城派的大佬以及大佬们的子弟真正接触。而韦泽占领这一带之后,他爷爷为了家里的生计考虑,不得不让李吉出来当兵,好给他们家混个军属待遇,以分摊到他家头上的完粮纳税的额度。

    可真的加入到军队里头之后,李吉发现自己学过的知识在这里并不算数,这里讲的是别的知识,还是李吉很喜欢的知识。经过学习考试之后,他被迫投入了更辛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那些物理、数学、几何的公式使用方法,让李吉成为了少尉。李吉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他毕竟是读过书的桐城人,怎么能够比不过没读过书的乡下人呢?

    然而当了上热气球驾驶员兼炮兵观察员之后,李吉少尉突然生出了一种感觉。只是他入伍一个越来都没有的感受。他现在是齐王韦泽手下的一名军官!

第65章 破军之将(十二)

    总参谋长韦泽在上课的时候说过,“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李吉个头不高,有165左右,在这个时代算是中等个头。不过他在韦泽上课的时候面对个头超过175的韦泽,他必须仰视才行。

    当李吉进入热气球的吊篮中,他终于亲自体会到了韦泽所说的话。原本只能平视别人的李吉,在本身就高出地面的吊篮中,就轮到吊篮外的人仰视他。等到热气球逐渐升起,李吉完全是俯视脚下的人群。甚至连远处的高高山头,在李吉的视线中也是逐渐与李吉平行了。

    身为炮兵观测员,都得学会根据得到的情报去猜测敌人阵地的情况。不过想象永远都有其极限,再想象也不如爬上炮兵观察哨的杆子后所看到的更准确,不过杆子的高度总是有其极限所在。站在热气球上,李吉第一次感觉到可以无限上升的可能。

    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小起来,李吉命令吴文广,“询问一下地面,我们多高了?”

    吴文广打出去了旗语,很快就得到了地面的回应,他转头向李吉说道:“我们已经升到了三丈。”

    眺望了一下对面清军的阵地,即便是站在炮兵观察杆上,也不过四五米而已。现在李吉所处的高度早已经是观察杆高度的两倍,加上李吉自己的身高,那就更加居高临下。原本只能看清列于清军阵前的炮兵位置,此时已经把整个清军的全部阵地收入眼里。掏出地图来,夹在地图板上,李吉掏出怀里的“千里眼”。拉开镜筒,清军的阵地更加清晰的出现在眼中。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李吉在心中默念着这段荀子的《劝学》的内容。

    《劝学篇》是韦泽勒令全军文化课的必读内容,即便不懂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也得学习。李吉能够在文化考试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他的数学等学科有多好,而是韦泽的文化课程不怎么考四书五经,而是考《荀子》与《道德经》的内容。这恰恰是李吉的长项。

    李吉是真的很喜欢这荀子的这篇文章,在韦泽的部队中从军将近一年,李吉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在实践中体会到《劝学篇》的好处。就如方才那段恰如其分的描绘出了李吉所处的现在,如果李吉没有选择加入韦泽的军队,那么他现在就只能满怀恐惧与怨恨的所在家里。怎么可能如此站在热气球上,高高的居于天上。怎么可能在韦泽的军队中接受那么多的教育,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李吉选择了追随韦泽。李吉觉得荀子说的真好,“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跟着满清十九年了,李吉连个秀才都没考上,现在他已经是少尉了。而且李吉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那些教授四书五经的老学究曾经是李吉羡慕的对象,现在李吉已经觉得他们屁也不算。太平军中不缺乏懂得四书五经的人,可老学究里头,一个懂得造热气球的都没有。

    “少尉!下面问咱们数据!”吴文广在李吉背后说道。

    “好!”李吉收回了心思。他按照地图上标出的位置,将那些位置上的清军炮兵,骑兵,步兵的大概数量告诉了吴文广。吴文广则用旗语把这些数据传递给地面。再由地面上的参谋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大概确定清军的阵地布置情况。

    山风越来越大,拴在吊篮边上的绳索逐渐绷的笔直,因为受到气球以及绳索两方面带来的拉力,吊篮开始吱吱呀呀的响了起来。

    李吉对此根本不在乎,而吴文广有些怯生生的大声喊道:“少尉,咱们要不要先让下面的人把绳子给拉下去?”

    空中风大,大家若不是靠喊,未必能让对方听清楚,可这一喊,有些情绪就未必能表现出来,李吉只能尽量没好气的喊道:“拉下去做什么?我们还得升的更高一些,清妖那边还是有些地方看不清。”

    “但是这竹子看着太细了,受不了力,我看再这么拉只怕就敢断了。”吴文广勇敢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吉放下千里眼,不耐烦的说道:“吊篮太重的话,也升不到高处啊。酒精喷灯里面带的酒精有限,不可能一烧就是几个小时……”

    正在说话间,突然刮过一阵猛烈的风,吊篮猛的一震,吊篮里头的两个人身子剧烈晃动,差点被甩出吊篮。热气球外是绳索变成的绳网,巨大的气球被风吹动,绳网受力的绳索都蹦的笔直。竹制的吊篮更是大声的响起来。

    这下李吉先觉得事情不对头了。再也顾不上去反驳吴文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