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4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天后,也就是10月1日,阮希浩在卫队的护卫下杀进了紫禁城。看着金銮殿上龙椅,阮希浩冷笑一声,“这就是紫禁城么!不过如此而已!”

    在阮希浩的想象中,北京城应该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城市,至少比新政府现在的首都南京要光彩的多。可等他亲自进入这座城市,阮希浩才发现他错了,而且还错的离谱。

    北京的街道在元大都时就有规制,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胡同宽6步,当时的一步为5尺,约合1.5米,由此估算当时的大街宽度为36米,小街宽度为18米,胡同宽度为9米。

    如果真的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的话,北京城的城市比新政府的城市设计要求只窄了一点而已。但是实际情况根本不是如此,到了明代,大街宽度约为25~28米,小街约为12~15米宽,胡同约为5~6米宽。到了清末,一般的街道只有9~12米宽了,在东城铁狮子胡同西口,联接着一条不长的街道,名叫宽街,这条街实际上并不宽,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大概在当时,这一地区内这条街是最宽的了。当时一般的胡同也就是3~5米宽,最窄的胡同竟然只有55~65厘米宽。

    明、清两代北京城里的街道,绝大部分是黄土路,只有王府井大街,东单、西单、鼓楼大街是石渣路,前门、打磨厂、西河沿地区是缸砖或石板路。马路中间是甬道,是走车马的,两侧摆有各种杂货摊,行人也在两侧走。那时的马路是中间高,两侧低,像一道缓坡。两侧的人行道约占三分之一,甬道占三分之二。铺路用的黄土既松散又干燥,马路上面常有很厚的一层浮土,刮风时常常使黄土漫天飞扬,甚至使整个天空都变成了黄色,过往行人被刮得满身满脸都是土。北京地区干旱少雨,可是一旦下起雨来,雨水落在土路上,和成了稀泥,又堵塞了暗沟,泥沙随雨水进入护城河,使河底抬高,甬道两侧潴留的雨水,甚至灌进居民院内,淤泥进入暗沟,使得暗沟年年掏,年年堵。

    阮希浩刚从南京到北京,尽管这座城市中到处都是尸体,血腥味很重,可走在街上依旧能够闻到那股子浓重刺鼻的腥臭味道。

    黄土铺就的道路本来强度就不够,加上沉重的拉货、坐人的马车反复碾压,更加凸凹不平。有的市民擅自将铺路的黄土挖走,用来做煤球,贫民在路边的小摊上吃完饭后随手将残汤剩菜倒在路上,小贩在路边卖菜卖鸡鸭也难免扔下一些菜叶、鸡毛。更有甚者是一些市民随意在街道边、胡同里大小便,使得路边屎尿遍地,臊臭难闻。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的街道,也使坐在驴车、骡车上的乘客颇受颠簸之苦,也难怪每当皇帝经过某段街道之前,要先用黄土垫地,净水泼街。

    在光复军的打击之下,北京经济极为恶劣,生活物资匮乏。北京城里面其实味道已经消散了不少,即便如此,那令人恶心的味道依旧极为浓厚。南京城虽然原本不怎么样,可光复军有城市规划,有水泥,有专业的工程兵。随着那些被用来排放污水的小河沟子改成了用水泥预制板盖住的排污渠,城市的空气得到了全面改善。排污渠附近全面绿化,甚至种了不少生命力顽强的花草。尽管抓偷花贼消耗了不少警力,却也大有裨益。南京城即便谈不上香气扑鼻,也初步解决了气味扰民的问题。

    与现在的南京城那种到处绿树,碎石的硬化路面宽阔平整相比,北京哪里像是一座京城,一座政治中心。这里更像是藏污纳垢之地,是一群野蛮人盘踞的巢穴。忍住上去坐坐龙椅的冲动,阮希浩命道:“搜索残敌,把满城的人都抓起来。这种地方不会有什么好人!”

    说话间,通讯参谋送过来了南京的命令。光复军这几个月也不是完全没有基础建设,部队沿着运河建起了简易的电报网络。虽然网络不够完备,通讯速度总算是提高了不少。

    拿着电报看了片刻,阮希浩脸色变得极为古怪。旁边的参谋长问道:“政委,怎么回事?”

    “都督下令,对满人进行甄别。”阮希浩答道。

    这本是应有之意,参谋长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阮希浩带着那古怪的表情继续说道:“都督说,那龙椅在那里,大家也就去坐这过过瘾好了。那倒也没什么,不过需要咱们写一片400字以上的坐后感。”

    参谋长听了这话,脸上也露出了与阮希浩差不多的古怪表情。有无奈,却也有些许感激的意思。

第198章 继往开来(七)

    “老虎,你什么时候回来了?”左志丹讶异的问道。

    “老左,我刚回来。”雷虎看左志丹一脸焦急,也不想说的太多。这种表情他见到太多次,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不然的话大家总是会非常高兴的。

    “有空找我喝酒!”左志丹说完就匆匆直奔韦泽的办公室而去。

    看着左志丹的背影,雷虎很敏锐的想到了或许外国出了什么事情吧。

    外国的确出事了,左志丹见到韦泽之后开口就说:“陛下,美国人拒绝了我们的要求。不过他们说是英国人不答应咱们买阿拉斯加。”

    “哦!”韦泽一点都不奇怪,英国现在是世界老大,插手此事太正常了。俄国肯卖阿拉斯加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英国人把阿拉斯加给夺走。

    “我询问英国人的时候,英国那边说和他们无关,肯定是美国人自己提出的理由。”左志丹接着说道。

    “嗯!”韦泽也没有多说什么,如果英国人公然承认这是他们的意思,那也完全是不正常的。英国佬的外交经验与智慧也不可能让他们说出这样的话。

    “另外,英国人希望我们在日本的事情上和他们保持一致。”左志丹把英国人的态度转述了一下,“他们还说,希望我们能与西班牙人谈一谈。”

    “哼!”韦泽终于有了点情绪。中国夺回吕宋之后,西班牙人当然是无能为力。包括西班牙在西太平洋的殖民地都落入中国手中,此事在欧洲引发了轩然大波。这是欧洲殖民主义者们第一次遭到了欧洲之外国家的痛殴,欧洲方面有极为负面的反应也不奇怪。“你告诉英国人,西班牙人要是前来签署投降书的,我们愿意接受英国的调解。如果西班牙人没有这个意思,那就不用再谈。”

    “英国那边建议我们把被俘的西班牙人让英国转交给西班牙。”左志丹有点小紧张的说道。

    现在还有个屁的西班牙人俘虏,除了逃走的那点西班牙海军之外,有职务的西班牙人以屠杀罪被公开绞刑。其他的被吕宋的“正义群众”给处死了。女性在送到了广西山区给光棍当了老婆,估计现在第一批孩子都生出来了。

    就算韦泽想把西班牙人交出来,他也没任何人可交。更不用说韦泽也根本没有这样的打算。

    不知道以后对我的评价中认为我是个残酷的刽子手多些,还是认为我推进民族融合的评价多些。韦泽忍不住满怀恶意的想着。想归想,韦泽冷笑道:“告诉英国人,西班牙人对中国人民欠下滔天血债,他们都畏罪自杀了。”

    “这行么?”左志丹有些不安的说道。作为外交部长,左志丹当然知道欧洲列强的力量。他并没有畏惧,但是也不认为有任何必要吧话说到这个地步。英国人又不傻,这种不等于公然承认了光复军屠戮光了吕宋的西班牙人么。

    韦泽也知道自己有点孟浪了,左志丹他们可没有经历过中国遭到的那些痛苦,所以对于解决外国人还是觉得道义上有一丝不合适。

    “早说比晚说强,这件事让西班牙人知道也不是坏事。”韦泽解释着。

    左志丹还是不太认同韦泽的想法,他劝道:“陛下,现在英国人对咱们的态度挺敌视的……”

    韦泽毫不犹豫的打断了左志丹的话,“决定这个时代重大问题的是铁和血。我们只要有这么强,英国人对咱们的态度就会这么敌视。这与死几个西班牙人没关系。而且荷兰这个破国家有什么力量?荷属东印度那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凭什么存在,背后肯定是英国人支持。既然如此,英国人不可能置身事外的。咱们队荷属东印度动手,要对付的肯定是英国人,而不是荷兰人。”

    “那咱们是不是分化他们一下?”左志丹问道。

    “呵呵!”韦泽只是给了一个干笑。这时代可不是有核武器的时代,几个超级强国最终决定了世界的命运。而且21世纪的时候连俄国都衰落的只能用核武器看门的地步了。真的能够以强大的常规武器打出去的国家只怕也只有美国与中国两家。

    在1867年的地球上,秩序是越来越混乱,英国的确正在进入它的鼎盛期,但是所谓的鼎盛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此时的美国工业正在超过英国。而中国的解放与崛起更不是英国人能够对抗的。

    “陛下,我觉得还是不要这么干吧。”左志丹依旧劝道。

    “嗯。”韦泽只是应了一声,等着左志丹的解释。

    左志丹说道:“陛下,咱们光复军没有打过败仗,对英国人也是一样。但是我总觉得真的比海军,咱们只怕差些。外交部得到的英国铁甲舰的情报,的确比咱们的强太多。真的打起来,若是输了。我觉得会伤了咱们的士气。”

    左志丹的话是实话,所以韦泽也没有不高兴,他正色说道:“我对海军当然清楚,要是一艘军舰对一艘,我们的确不如英国人。但是海战又不是单挑,而且英国人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咱们也不是只有那点船,只要咱们的工业水平不断提高,硬耗也能把英国人耗干。英国人的老窝在欧洲,在亚洲和咱们同归于尽,它老家不要了?只要英国人认为自己的老家在欧洲,他们就不可能把所有力气都用在亚洲。而且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咱们现在已经是弱势,弱势再怕这个怕那个,那什么都不用干了!”

    “可洋鬼子若是联合起来呢?”左志丹说道,“我们在欧洲的通知收集到的情报里面,因为咱们收复了吕宋,西班牙人已经在吆喝中国是欧洲的大敌,希望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咱们中国。”

    “哦?真的么?那他们宣传的效果如何?”韦泽立刻来了兴趣。

    看韦泽对此竟然是极为期待的表情,左志丹很是意外。敌人有联手的趋势怎么都不能谈得上是好事吧。如果欧洲真的联合起来,英国人岂不是就能腾出手来对付中国了。但是韦泽既然问了这个问题,左志丹答道:“现在据说法国很有兴趣。”

    “嗯嗯!那普鲁士呢?”韦泽追问道。

    所谓蝴蝶效应就是指微小的因素引发的整体系统内部的变化,中国崛起这件事怎么都不是一般的蝴蝶,好歹也能算是一条翼龙级别的存在吧。

    “都督,你的意思是什么?”左志丹终于不肯自己发言,而是要先听韦泽的意思了。与其他的部门一样,大家都觉得韦泽有着太过于超前的预测性。虽然韦泽从来没有去过外国,可他对外国的理解远超外交部。特别是对欧洲各国错综复杂的关系,韦泽的看法从来没有落空过。如果没有韦泽指导,大家现在还举得欧洲这帮杂毛加蓝绿色眼珠的家伙们亲如一家呢。

    韦泽虽然不是对普法战争太熟悉,但是他好歹知道一点普法战争的起因。西班牙国王的人选时普鲁士挑动法国的理由。背后的根本因素是法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普鲁士统一小德意志,而普鲁士也认为与普鲁士争夺南德地区的法国是必须摧毁的敌人。包括拿三那个二货的水平被首相俾斯麦看透,普鲁士三驾马车早就制定了针对法国的战争。

    历史上的普鲁士在1870年前做好了全部准备,现在西班牙更早遭到惨败,这样的结果会不会导致西班牙国王地位更早变化。这种变化会不会打乱普鲁士的计划呢?普法战争震惊了整个欧洲,英国不得不对后来的小德意志更加重视。韦泽是真心希望借那个时机对荷属东印度下手。

    “我希望等到普鲁士和法国打起来再动手,这个时机太重要了。你要明白一件事,我们短期内的目标就是荷属东印度。拿下荷属东印度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面,我们会致力消化战利品。处于守势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这就是我的看法。”韦泽解释了一半。

    “这样说的话,英国人还希望我们对待日本的态度和他们一样。都督你怎么看?”左志丹有点没好气的说道。

    “你觉得日本比荷属东印度重要?”韦泽反问。

    “都督,英国人的心太大。若是我们真的要和英国人翻脸,还不如在日本的事情上和他们先把话说清楚。”左志丹建议道。

    韦泽虽然一直没有轻视日本,但是最近他已经把日本抛在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