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4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息在我们太平军中散布,那又该如何?”

    石达开有些恼怒的看了张应宸一眼,方才他也想过这个问题,而这种情况才是石达开最不想遇到的问题。原本石达开是想下朝之后安排此时,没想到张应宸居然公开把这话给捅出来。

    收回恼怒的目光,石达开扫视了诸王与大臣,却见其中一部分人面色如常,想来是已经考虑到有这种可能。而另外一部分人脸上神色有变,看来他们只怕是听了张应宸的话之后才想到有这种可能。

    “若是如此,谁敢逃跑,立刻军法处置!”杨辅清沉声说道。逃跑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对于这种事情都是要严刑峻法的对待。

    听了这话,林凤祥的神色忍不住变了变。只是林凤祥颇有城府,他最终还是忍住了没说话。却听得杨辅清继续说道:“若是军中有人敢散步此等谣言,也斩首!”

    众人都没说话,支持者不用说话,反对者也觉得不方便说话。眼瞅着杨辅清的建议能够得到诸王与重臣的通过,林凤祥再也忍不住,他开口说道:“都是自家兄弟,责备一下就行了吧,何必要弄到斩首呢?”

    林凤祥是现在太平军资历最老的一个,如果不是他当年北伐失败,封王只怕还要在韦泽之前。天京之变时韦泽脱离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势力被从天京城附近连根拔起。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诸王之间又来了一次残酷的厮杀。石达开逼着洪秀全杀了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与佐天候陈承镕,进一步想逼迫天王洪秀全封石达开为正军师,洪秀全当然坚决不肯。眼瞅着局面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林凤祥回京协调,好不容易才稳住了局面。

    石达开也好,杨辅清也好,都有过脱离太平天国的经历,始终追随太平天国的就是林凤祥。洪秀全死后,翼王石达开也没办法靠自己的资历压倒林凤祥。整体上看,林凤祥才是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

    现在林凤祥发话了,忠王李秀成立刻说道:“彰王说的没错,都是自家兄弟,犯了错惩戒一下即可,杀头算是什么?”

    杨辅清怎么可能听这么一个后辈的话,他大声说道:“若是别的错,那的确惩戒一下即可。可此事并非小事,这是动摇军心的大事。有人敢带头跑,就有人敢跟着跑。如此下去,整个军心哪里还有安宁的一天。那倒不如直接杀了,震慑其他心怀不轨的人。”

    忠王李秀成听完之后冷笑一声,“这是说江西的事么?”

    这话一出,几乎所有人都变了脸色。李秀成指的江西之事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石达开弃城别走,眼睁睁看着守九江的林成荣城破被杀,湘军从此有了反攻之力。另一个是李秀成带兵南下,在江西湖南一带接应了十几万脱离了石达开麾下“万里回朝”的太平军将士。不管李秀成指的是哪一件事,当时处于领导地位的人都没有下令追杀脱离者。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当时没有追杀脱离者,也没有在军中诛杀心思不稳者,最后都导致了失败。李秀成就是在嘲讽“难道从以前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了不成?”

    这话一家伙就把太平军内最大的疮疤给揭开了,杨辅清脸色大变。作为东王一系最后的领兵将领,石达开从江西出走的时候,杨辅清也带着弟弟杨宜清领兵与石达开一起离开。只是攻打浙江福建失败之后,石达开再次走江西南部,进入湖南,又去了广西。洪秀全派遣使者对杨辅清好说歹说,因为对石达开攻打浙江与福建表现出来的能力很失望,加上洪秀全保证,林凤祥背书,杨辅清最后还是返回了天京。

    石达开出走是有他自己的目的,杨辅清完全能理解石达开对天王洪秀全的绝望。不过杨辅清几次反复,他觉得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比石达开更让人觉得可怜,也或许更让人看不起吧。

    现在李秀成毫不留情的把旧事给揭开了,这让杨辅清的情绪发生了极大的波动,他恼羞成怒,指着李秀成说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秀成还没说话,英王陈玉成却开口了,“动辄就提起杀戮兄弟,若是兄弟们犯了军法,吸食大烟,或者投敌,杀了就杀了。可这些一样没有,就喊打喊杀,这算什么?”

    “我也觉的这样杀人不合适!”宁王韦俊说道。杨辅清其实与杨秀清八杆子打不着关系,只是名字相近,加上早饭初期大家都需要拉拢英才,杨秀清这才认了与杨辅清为自己同宗兄弟,杨辅清也由此当上了国宗。韦俊可是北王韦昌荣货真价实的弟弟,杨辅清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而勾结天京之变重要幕后推动者石达开的时候,韦俊却依旧在太平天国的战斗序列里面,始终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后来封韦俊为宁王,也有息事宁人的意思在里面。

    朝堂之上登时就出现了对立的局面,林凤祥可一点都不想看到这种对立。忠王李秀成是杨秀清亲自提拔的人,英王陈玉成则是被石达开逼死的陈承镕的侄子,宁王韦俊则是韦昌荣的弟弟。这三个人当然不会跟石达开,更不会真的待见天王洪秀全。他们三人的亲人都是死在这两人手中的。

    天京之变后,出来进行劝说,努力化解矛盾的就是林凤祥。林凤祥把韦俊调来当他的副手,又努力说服杨辅清回归天国。他本人是北伐三丞相之首,天京之变后得到了李开芳与吉文元的支持,林凤祥自己到没有组建小团体的打算。但是以林凤祥为中心自然组成了一股势力。洪天王被韦泽逼着迁都前的天国十三王里面,至少有六位都是支持林凤祥的。

    与杨辅清那种恼羞成怒不同,石达开对问题早就没有了这种幼稚的态度。他很清楚是不是杀人并不重要,林凤祥一派的王爷其实不反对杀,他们现在这么旗帜鲜明的反对仅仅是借题发挥而已。天京之变是太平天国本身的自相残杀,这固然是天京之变发生前就积攒下来的无数矛盾的总爆发。也埋下了太平天国现在内部巨大隔阂的原因。

    当时的发动者与主要参与者基本都在自相残杀中完蛋了,石达开其实很怀疑韦泽在天京之变中的作用,如果不是齐王韦泽在杨秀清准备逼封万岁前对东王府的主事,可实际上是洪天王心腹的陈承镕公然说,“东王早就该当万岁了!天王是远比不上东王的!”洪天王也未必能下定决心发动天京之变。

    所以石达开的结论是,韦泽其实早就发现了天京之变的迹象。他充分利用了天京之变,由洪秀全动手除掉了杨秀清。这个天下唯一能制约韦泽的人死了时候,韦泽就再也没有了阻碍,可以自由自在的振翅高飞。去实现他自己早就谋划好的计划。

    这种感觉石达开也有过,杨秀清就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石达开头上,随时能够威胁石达开,随时能够杀掉石达开。石达开之所以支持天京之变,就是要摆脱这样的感受。从这点来说,石达开并不觉得韦泽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什么问题,他很理解甚至比较支持韦泽的选择。

    同样是极深介入天京之变的人,现在韦泽却洗刷的干干净净,全天下,甚至连太平军里面都觉得韦泽干干净净,与太平天国也互不相欠。更没人质疑韦泽的道德水平。反倒是石达开身上却背负着沉重的罪孽。两人相比较,韦泽从天京之变中得到的岂止比石达开多出千倍万倍。

    石达开毕竟是石达开,到了现在他也没有怪韦泽的意思。天京之变对于天平天国来说就是一道极深的伤口,而且伤口还化了脓。如果不把这股脓给挤出来,这道伤口就始终无法愈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韦泽还是比石达开高明的多。石达开与太平天国的纠葛太多,他是永远无法洗刷掉他身上太平天国的印记。但是韦泽却通过东王杨秀清之死彻底斩断了与太平天国的联系。

    如果有什么值得后悔的,石达开只是后悔自己没看清楚这点。韦泽是可以离开太平天国的,但是石达开却不行。如果能重来一次的话,石达开是不会再做出这样错误的选择了。

    抱着这种觉悟,石达开对着诸王和众将坦然说道:“诸位兄弟,如果是我石达开之前说了齐王韦泽的一些话,让大家觉得我石达开是在推诿责任。那我只能说,诸位兄弟想错了。今天我有些话就不妨与诸位兄弟直说。”

    说完之后,石达开转向了天王洪天富贵,“天王,今天议事已经终结。咱们散朝吧!”

    洪天富贵对于石达开要说的话极为好奇,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对石达开这些重臣根本没有任何真正的号召力。绷着嘴唇想说自己也想听石达开讲述以前的故事,可洪天富贵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而诸王与重臣们则互相交流着视线,天京之变是大家心头迈不过去的坎,也是大家根本不想提及的血腥往事。而石达开竟然有想把这件往事给彻底揭开的意思,大家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与本代天王洪天富贵强烈的好奇心不同,大家不少人强烈的不想听石达开诉说往事,如果不是知道自己不能走,不少人只怕就会立刻逃跑了吧。

第284章 北边的麻烦(七)

    沉默,沉默。听石达开讲述完了天京之变以及石达开离开太平天国的经历,至少是石达开本人亲身经历的事情之后,参与这场可怕会谈的人们都沉默着。

    天京之变无疑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烈的时候。战斗失败,甚至重要人物牺牲都没能击溃太平天国众将的士气,对大家来说,那些日子很惨烈,却没有绝望。

    从永安建制到突出永安,一直到定都南京。沿途之上南王冯云山死了,西王萧朝贵死了。打桂林失败,打长沙失败,攻克武汉之后又不得不放弃。太平军没有根据地,没有稳固后方,周围则是强敌环伺,但是将领们没有失去信心。大家一次次的从失败中站起身来,没有被逆境压垮,而是不断战斗,战斗。到天京之变前,太平军控制了大片土地,在北方建起淮河防线,东边和西边都准备全力进攻。就在这光辉顶点,天京之变爆发了,笼罩在太平天国头上的太阳消失的无影无踪。自此之后,太平天国就开始江河日下。

    但是这真的能完全怪罪某个人,把一切责任都推给某个人么?即便是反对石达开,反对洪秀全的将领也很清楚,杨秀清当时到底跋扈到了何种地步。在杨秀清如日中天的时候,大家即便突然听说杨秀清杀了北王韦昌辉,杀了翼王石达开,震惊固然会震惊,大家却不会觉得意外。那时候的杨秀清杀了谁,重责了谁,大家都不会意外。

    大家固然可以责备天王洪秀全,责备翼王石达开,甚至斥责北王韦昌辉与佐天候陈承镕。可是让大家活在那种恐怖之下的杨秀清就没有责任么?大家都是武将,面对这样的威胁,没人会束手待毙。反击才能完全能理解的,不反击倒是很意外的事情。

    即便对石达开当时的选择不能原谅,但是包括李秀成和陈玉成在内,都接受了石达开的解释,他们当时也的确没有别的办法。

    讲述了很多事情之后,石达开也有些疲惫。他歇了片刻之后说道:“诸家兄弟,我原本也不敢说这些旧事。因为我一直觉得我当时做的没错,可我也知道诸家兄弟不会原谅我。我当时没想清楚兄弟们为何不能原谅我,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不管我石达开走到哪里,我都是太平天国的人。可我当时却觉得,只要我石达开与太平天国恩断义绝,我石达开就能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离开天京很久之后,我才知道我错了!”

    以石达开的孤傲,他以前只有面对杨秀清那无比沉重的压力之时,才不得不经常说“小弟肚肠浅,办事总是容易犯错,还请东王多指教”。除此之外,他何时对别人真正承认过自己错了。但是令诸王与重臣真正动容的并非是石达开认错了,而是石达开说到了大家心里面。

    杀杨秀清的事情,大家并没有认为石达开在里面有什么特别的责任。即便是石达开自己不说,大家也早就猜到了石达开知道此事,而且石达开支持此事。

    天京之变后石达开逼死了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佐天候陈承镕,再次回到天京城。众将们还是愿意竭尽全力支持石达开做实际上的“正军师”。洪秀全始终不肯封石达开做正军师,众将也未必就真心反对。大家都见识过东王杨秀清当了正军师之后那种跋扈,可杨秀清以前可不是这样的。石达开每当正军师之前的确不错,可谁又能保证石达开当了正军师之后不会变成第二个杨秀清。

    石达开与洪秀全之间的争权夺利,大家算是五五开。同情石达开多些,但是也没有铁了心一定要石达开得到正军师地位的想法。

    真正让大家对石达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