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4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观战这种事恰恰是人性所在。街头斗殴有人观战,街头对骂有人观战。斗鸡、斗狗,不仅有人看,还有人下注。旁观战争的更是多得很,不说久远历史上多如牛毛的观战案例,就在1861年7月21日,林肯决定在华sheng顿和里士满之间的交通枢纽马那萨斯地区同南军主力决战,以便扫清进军里士满的道路。北军由欧文??麦克道尔将军指挥,有3。5万人。南军由名将皮埃尔??博雷加德和约瑟夫??约翰斯顿指挥,有2。2万人。

    由于北军事先大肆宣传,认为会轻易取胜,因此许多华sheng顿市民、议员、记者身着盛装,带着野餐,前来战地观战。北军一开始以优势兵力向布尔河对面的南军阵地发起猛攻。南将托马斯??杰克逊顶住了北军的5次进攻,因而获得了“石壁”的称号。南军援军到来后,发起反攻,击溃了北军。战斗结果,北方损失近3000人,丢失了大批枪炮弹药,南方损失近2000人。余下的北军仓皇逃回华sheng顿。

    那帮在安全地方观战的议员、记者、市民,被残酷的战争和北军的惨败吓傻了眼,北军败退之后,他们就成了南军的俘虏。

    1874年的津轻海峡之战,除了英国和中国这两个参战者,日本、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土耳其、荷兰,奥匈帝国,挪威、瑞典,无一例外的都派遣了围观人员,连鼻屎大点的国家比利时都派遣了观察员。观战者们乘坐着船只远眺了这场海战。

    英国要痛打中国这是公开的秘密,中国也是有铁甲舰的国家,30艘铁甲舰在这个时代并非随便拉个国家就能建造出来的。更何况中国铁甲舰走的是空前激进的道路,中国也丝毫没有畏惧英国的意思。在铁甲舰发展道路上痛苦摸索的各国都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旁观机会。

    比较有财力的是一国一条船,日本有地利的优势,派遣了四艘军舰。德国统一之后非常渴望能够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他们干脆就派了两条船。船上乘坐的都是该国的海军人员。财力有限的国家就搭别国的船。

    中国造型激进的舰队勇敢的与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接战,各国人员固然钦佩中国海军的勇气,却都认为中国舰队覆灭的命运难以避免。素描与制图是德国海军军官的必修课,世界上像点样的海军军校都有这些基本可能。穿着德国海军制服的中年、青年、少年,抱着绘图板,在白纸上用铅笔唰唰的画着,不时还竖起铅笔,根据测距基本技术进行简单测量,然后在画旁边的空白位置上记录了各种数据。摄影也是德国海军的训练科目之一,摄影师把那些海战的远景尽可能的拍摄下来。

    有组织的德国海军围观团分工明确,还有军官实施监督。即便如此,那些军人们一半以上的注意力也都被这场激烈的海战给吸引过去。非得指挥官亲自指导,才能让德**人不至于完全撂下手里头的工作。

    其他国家的围观者全部沉浸在这场令人眼花缭乱却又看不出特别门道的海战,炮弹横飞,火焰升腾,海战到了最后,烟雾笼罩了广大的海域。屏息凝神的看着中国海军击伤了12艘英**舰后从容脱离战场,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观战者都傻了眼。

    中英之间的这场海战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顶级的海战。除了中国之外,观战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派遣自己的海军去挑战这支英国舰队。年轻的中国不仅敢与英国大舰队作战,更是获得了全面的优势。

    即便英国海军吃了亏,观战各国也没人敢对英国海军有丝毫的轻视。就英国舰队在方才的海战中表现出来的战斗能力,其他国家的海军上去硬杠,下场一定会很惨。前来围观的各国人员都万分庆幸自己亲眼目睹了这样的海战。很多迷惑通过这场海战找到了解决的思路,看完了这场海战之后,各国人员生出了更多的迷惑。

    德国与中国关系不错,而且德国的俾斯麦首相对中国比较有信心。观战舰队的领队是一位海军少将,船上的是海军现役人员、海军军校生、少年军校军校生。两艘军舰从德国万里迢迢的到中国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训练海军。从欧洲到中国的花费可不小,可德国人咬着牙认了。看完了海战之后,德国海军觉得这真值了票价。舰队司令只后悔自己为啥没有把船只和人员数量翻倍。

    中国海军跑路之后,各国船只立刻调头驶向日本。在东京登陆之后,他们不约而同的干了三件事,第一就是立刻开始总结这次观战得到的经验。第二就是立刻派人打听英国海军追击的结果。第三则是立刻派人去中国进行军事交流。

    德国行动最快,海军人员一面开会,一面乘船前去中国。三天后抵达上海,通过德国在上海的领事馆向德国在南京的大使馆发报,请求大使馆联络中国方面,希望让德国海军到中国海军军校参观,听课,交流。

    德国海军前脚到,美国海军后脚就跟来。除了干出与德国海军同样的事情之外,美国海军还提出请求,希望能够购买两艘与此次海战同型号的中**舰。

    外交部自从建立到现在也有快20年了,20年中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作为一个比较冷的衙门,外交部发现自家人员都有些不够用了。

    外交部长李新正在处理着公务,保卫局局长袁炳仁找上门来,“我们的船厂附近抓到了大量想来偷窥的洋鬼子,外交部能不能和洋鬼子说一声,别给我们添麻烦。”

    “我要是说什么洋鬼子就听什么,这就好了。”李新叹道。

    “他不听你也得说。我们抓到的外国人里面有不少都是各国外加人员,他们被抓之后还吆喝着他们有外交豁免权。我只想大嘴巴抽他们。”袁炳仁恼火的说道。

    “好吧,我会再通知各国外交人员,外交豁免权不适用军事禁区。”李新给了袁炳仁一个答复。等袁炳仁走了之后,李新又叹口气。这次的事情实在是完全超出了李新的想象之外,原本外交部认为英国向中国正式宣战之后,各国会秉持中立条约,中断和中国的贸易。英国佬毕竟是世界霸主,这点影响力还是会有的。中国其实也想通过这件事来封锁对外的交流,国内憋着劲搞出一些新技术。

    现实证明外交部想错了,中国海军向全世界展现了实力之后,各国都看到了挑战英国海上霸权的机会。大家都是工业国,谁都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甚至持续升温,中国的对外政策就必须进行调整。

    韦泽指示过外交部,当中国逐渐证明了自己的海军优势之后,就有必要与英国人立刻谈判。目标是希望能够与英国人达成一个协议,中国愿意接受英国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同样,英国人要认同中国在西太平洋的霸权。

    李新一度认为韦泽都督的心态比较着急,英国人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服软了。没想到外交这么快就出现了转机,甚至不用韦泽提醒,李新自己就能想到中国的手段。向欧洲乃至美国提供提供中国的海军技术,帮助各国迅速提升海军实力。当欧洲各国海军实力飞速发展的时候,英国哪里还抽得出兵力到亚洲来。出现欧洲联军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能确定的是,欧洲联军出现德国与法国亲密合作的可能基本不存在。

    方才那句“我要是说什么洋鬼子就听什么,这就好了”,是李新面对对派遣使者与英国和谈的感慨。英国佬真的识相就好了。

    韦泽此时正翻阅着情报部门提交的有关明治政府与虾夷共和国的资料,明治政府正在向国内的士族们颁发着授田证。更准确的说,明治政府正在颁发夺取虾夷共和国之后瓜分虾夷当地土地的授田证。

    看完了这份报告,韦泽心中的念头是“以地主为权力基础的国家还真TM是一脉相承啊!”法国波旁王朝复辟之后贵族开始重新夺回土地,光头在反攻da陆之前就搞过授田证这种玩意,最后无疾而终。却不知道明治政府又能做到什么地步呢?

    现在决定明治政府与虾夷共和国命运的不是即将进行交战的两国,而是两国背后的中国与英国两个大国。英国海军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12艘巡洋舰并不足以歼灭英国大舰队。事实上,6艘巡洋舰已经开往上海的船坞,军舰需要进行整备,特别是要更换装甲。英国的炮击水平还是在中国之上,一个月之内,海军可以依靠的只有另外6艘巡洋舰。不管中国海军多善战,数量就决定了战争能力。虾夷共和国只能靠自己去抵挡明治政府军的攻击了。

    轻轻吁了口气,韦泽以军委主席的身份签署了对法属印度支那的进军文件。中英已经开战,那就没有让法属印度支那继续存在的理由。

第318章 狼来了(七)

    1874年10月15日。函馆。

    “肃清北海道逆贼,便可在北海道分到土地。天皇陛下亲口允诺,三年不收税。二十年内只收取三成租税。诸君,为了陛下,前进!”宫城凉太对着他的部下们高声喊着。此时英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舰炮正在向岸边更远处猛烈开火。隆隆的炮声让宫城凉太的声音更充满了激动人心的魅力。在炮声中已经热血沸腾的明治政府军部队齐声应和着,“杀!”

    登陆的场地可以根据需求来选定,登陆之后要攻克的目标则一早就选定。函馆是日本明治政府军的目标。岸边的防御阵地早就被海军舰炮蹂躏了一番,虽然还有零星的部队在防御阵地上继续抵抗,不过这种抵抗要面对几十上百倍的敌人,坚守者们仅仅是在贯彻自己的战斗意志而已。

    宫城凉太中尉带领着他的中队向着前方开始进发,经过敌人阵地的时候,部队稍微停顿了一下。士兵们在分队长小队长带领下对阵地以及地上的尸体进行了搜索。必须说明,这种搜索的最核心目的并非是贪财。而是要搜索可用的枪支、弹药以及装备。

    十几名虾夷共和国的军人是被一发7寸炮击中阵地而死,尸体已经不怎么完整。他们脚上的橡胶鞋被日军脱下来,几双完整的被军官分掉。他们脱下在登陆时已经浸湿的草鞋,把这些在日本市场上价格昂贵的鞋穿在脚上。步枪大部分破损,也被收集起来由负责扛辎重的士兵背着。士兵们搜索出的财物被宫城凉太的亲信负责统一管理,这是日军的规矩,“战后统一分发”。只有找到的子弹很平均的分给了士兵。

    打扫完了战场,部队就继续前进。虾夷共和国在岸边只设下了两层薄薄的阵地,明治政府军可以搜罗的机会不多。宫城中队属于先头部队,他们的任务是绕到函馆后方,彻底包围函馆。在宫城中队背后的海岸,大量的小船往来于运输船与登陆场之间。更多的明治政府军正在登陆,那些急切整队前进的日军希望能尽早赶上战场,获得战利品。

    中国派遣军司令周新华上校大踏步走进了虾夷共和国首都札幌的国防部所在。钢筋水泥骨架,砖头墙壁,预制板地面。这些工业化的产品与日本的精致风格不同。然而日本人毕竟是日本人,在这样刚直简单的基础上也能弄出花样。楼里面铺设了木地板,走在上面登时就感觉与外面不同。细致的木纹与纯白色的墙壁也有点相映成趣的味道。白墙也不是简单的白墙,每隔一段就会挂着一个画框,画框里面或者是大人物的手书,或者是军官的画作。本该森严肃杀的军部立刻就显得有了文化气息。

    每次看到这些,周新华往往会想起南京国防部大楼,高大楼层空间,水磨石的地面,素白的墙壁上只有各种公告牌。房门上则是由完全统一字体以及图标的组成的标志牌。那种整齐划一,那种井然有序,那种以效率第一的冷静严肃。周新华感到了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以及一种令人凛然的感觉。

    年轻的日本军人们见到周新华,纷纷向他敬礼。一些低阶的女军官向周新华敬礼之后往往微红着脸用日本礼节向他鞠躬问好。等周新华礼貌的回应之后,女兵们还是微红着脸站在一边让周新华先过。

    周新华直接进了三楼会议室,即便是窗户大开,会议室里面依然烟雾缭绕。虾夷共和国国防军的军官们几乎人手一根烟,大家正激烈的争论着以后的战略。

    “……函馆绝不容失守!”第一军军长土方岁三大声说道。

    不等其他人回答,周新华也大声说道:“函馆是守不住的!我们在后面的山区和他们作战,主要防线设在小樽到室兰一线,等到大雪封路之后,我们就可以准备明年的反击了。”

    此时大家已经注意到中国派遣军司令周新华进来,土方岁三并没有因为周新华的反对而生气,他讶异的说道:“周君,你从函馆回来了?”

    周新华对土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