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对现存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对“理性化为无稽,幸福变成苦痛”的日益清醒的认识,只是一种征象,表示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静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多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这些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恩叔对中国的行动进行了总结。

    这番总结让马叔连连点头,他的眼睛有些微微发亮,“如果韦泽是真正的唯物主义,或者是如同别人所说是个**者,那么我很期待在他前半段出色的铺垫之后,如何在后半段里面实现他的理念。英国方面大概是没办法对此进行立刻反应。”

    “哦?”恩叔对马叔的话里面的意思非常感兴趣。

    “如果我是英国的领导人,我大概就会派遣海军前来彰显大英帝国的力量。此次中国人的行动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哪怕是这做法并不明智,至少也得先有所反应才行。”马叔解释着他的想法。说完之后,马叔指了指从游轮舒适的露天甲板的座位上就能一眼看到的四艘中**舰的隐约身影,“中国对此并非没有准备,从之前报纸上的报道来说。中国已经展现了他们的海军力量,英国人再试图这么做,威力也会大大降低。”

    “制成英镑的是英国的大舰队,然后才靠黄金在外面镀金而已。”恩叔赞同着马叔的话,不过说到这里,他却微微皱眉,“卡尔,我却有一个疑问。就如你所说,韦泽的出身好奇怪。如果他是一个穷苦家庭出身的人,不管多有阶级意识和觉醒,都不可能对金融有如此深刻的了解与操作。而且以中国之前的局面,韦泽并非是一个学习者,或者集大成者,他是一个纯粹的开创者。一个开创者能够如此熟练的操作金融么?能有对金融实际运行的认知的么?”

    这个问题让马叔也深思起来。马叔不信神鬼,他并不认为韦泽是个披着人皮的某种不知名生物。那么从正常的人类而言,只有经历过很多,才能积累经验。从各种已经存在的工具中找寻出适合的部分,并且拼凑成工具。这是人类的共性。

    而韦泽所表现出来的却完全不同,他仿佛是看透了某种东西,然后有意识的去创造出这些东西,然后利用这些刚创造出的东西去绘制更宏大,更先进的未来。这不是正常人类应该有的表现,或者说这根本不是正常的表现。

    “他到底是从哪里学来这些的呢?这真是个迷。”马叔对恩叔说道。

    然而讨论没有能继续下去,此时甲板上的不少人正在用租来的望远镜看着远景,而在马叔和恩叔聊天的附近,有人高声喊道:“海上来了一支英国舰队!”

    这下,所有听到这声吆喝的人都忍不住向船舷外的海上看去。

第89章 站队不仅是需求(五)

    “李新,英国佬应该没胆子现在对咱们的军舰进行突袭吧?”王明山和李新得到消息的时候,英国八艘吨位最大的军舰已经和中国还行并列航行。虽然英**舰的吨位和中国海军比较起来稍有不足,可英国海军的数量是中国的两倍。中国人员从不认为中国和英国之间有什么真正的和平可言。

    “明山,我不担心这个。如果英国人敢在这样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动手。首先,英**舰未必能赢。其次,英国即便是赢了,他们也不用再考虑进入印度洋。我们立刻就会掐断苏伊士运河,把印度从英国人手里夺走。”讲完了交战的硬道理,王明山突然嘿嘿冷笑几声,“至于在各国面前显威风的打算么,英国在中国海军并无任何敌对的局面下发动偷袭,而且是在欧洲商业人士的众目睽睽之下。如此行动引发的恐惧感对于英国人其实并没好处。”

    不管李新怎么对国际局势做出自己的判断,王明山却皱着眉头说道:“我为何觉得把这件事搅黄了,对英国人有巨大好处呢?”

    “哦?那帮搞金融的就这么热情么?”李新有些嫉妒的问道。甚至不用特别的问,光看最近几天这帮金融家的表现就能看出来。这帮鸟人面对李新那诚意满满的说服行动,一个个跩的跟二五八万一样。现在面对眼前的实惠,他们立刻表现出了对中国的恭敬与无比的合作诚意。这些人不仅每天围绕着王明山提出各种问题,李新也是这些人刻意奉承的对象。与之前李新和英国金融业者艰苦的谈判相比,现在的局面发展真能用“局面一片大好”来形容呢。

    王明山当然听出了李新话里面的嫉妒之意,他笑着安抚起自己的老伙计,“前面的工作的确是非常辛苦,如果此事真的能完成。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呸!”李新也笑着啐了一口。这是最近国内通过广播开始流行起来的《十五的月亮》这首歌里头的歌词,有广播之后社会的变化进入了新局面,普通人的言辞其实不多,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语言的丰富性非常有限。而广播在城市的普及,让普通人也能领略更多原本无法触及的世界。这种变化在日常言语中的表现非常显眼。

    不仅是歌曲,戏剧,广播剧,评书。原本李新也怀疑过怎么把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节目安插满,没想到除了新闻和各种知识普及节目之外,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纷纷出炉。在外交部和性质机构里面甚至有了新规定,不许在工作时间里面听广播。可是这等事怎么禁止都没办法完全禁止。受到这些的影响,很多人的说法风格都发生了变化。

    李新对于社会变化比较敏感,王明山却更注重内在的实惠。他其实不在乎是否真的会打仗,王明山在乎的是此次建立在无线电传输基础上的金融推广会议能否完成任务。对于央行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深知这种金融手段意味着什么,所以王明山有些怀疑英国佬会不顾一切的发动进攻,把这次事情闹黄。如果不是担心英国佬在里面横插一杠子,中国又何必要在舰队能在地中海护航的时候召开此次会议呢。

    中国此次是来开拓市场,寻求合作。所以中国也不可能主动对英国舰队发动攻击,英国人脑子里面在想什么,也只能英国佬自己决定了。为了缓和气氛,王明山开了个玩笑,“你看,两边的舰队相比较,还是英国人的舰队更显眼呢。”

    李新见过很多次中**舰也见过很多次英**舰,不过他唯独没见过两支军舰并排航行。以往的时候李新总觉得英**舰比中**舰看着威风,现在这一对比的确如此。红色水线,黑色舰身,白色舱房与鹅黄色烟囱及桅杆,英**舰可谓是光鲜亮丽非常漂亮。与这种醒目的海上存在一比,中**舰则是从头到尾的浅蓝灰色涂装,远远看去就有些影绰绰的朦胧感,很容易比忽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的上层军官眼中,中**舰的涂装则带着一种危险。如果现在开战,英国海军标准维多利亚风格的涂装,红色水线,黑色舰身,白色舱房与鹅黄色烟囱及桅杆,每一部分都对提高炮击英国海军准确率有不小帮助。反观中国海军的涂装,那灰蒙蒙一片的视野对瞄准手非常的不友好。现在中**舰已经在欧洲公开亮相,如果英国跟着中国学习涂装,这等于承认了中国海军的强大。别的欧洲国家这么做,没人会笑话他们,可大英帝国海军也这么做,肯定要变成某个笑柄。

    而在更远的地方,那几艘白色涂装的游轮倒是醒目的很。一想到在游轮上面一众欧洲顶级富豪,包括英国富豪们正在寻欢作乐,正在和中国人大谈生意。英国皇家海军的人员心里面就更加不爽起来。英国的主人就是皇室,以及这群大腹便便的富人。为了这些人的利益,英国海军却得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挤在窄小的舱室中饱尝辛苦。而这样的卖命换来的却是那些富豪们口袋里头的钱暴涨。

    和中国之间的海战已经葬送了几千英国海军的生命,可这帮富豪们在英国造船的时候先赚一笔,等战争结束之后的和平中再赚一笔。决定是否发动战争的也不是海军,而是这些大富豪。这种感觉是非常非常糟糕滴,可这些对英国海军非常糟糕的感觉又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英国对面的中国舰队上,中国海军对自己的国家更有信心。在英国和欧洲,控制资本的是那些有钱人。在中国,控制资本的则是中央,是大家的皇帝韦泽同志。“韦泽都督是我们的贴心人”,这也是最新在广播的农业军事频道里面出现的新歌曲。虽然充满了歌颂,却没人会觉得肉麻。在中**人看来,开拓万里海疆的是都督,带领大家过上新生活的也是都督。政治部充分的教育,以及官兵们的亲身体会,都让他们感受到不管是战争与和平,受益的都是中国。这有什么可抱怨的。

    “如果我们想进入地中海,最好的途径还是苏伊士运河。夺取苏伊士运河,拓宽挖深苏伊士运河,让运河能够通航五万吨以上的军舰。那样的话,我们海军就可以随时准备征服欧洲。”年轻的军官们谈论着自己的想法。舰队的这趟航行是从马达加斯加省开始,虽然已经节省了太多的航程,不过若是能夺取苏伊士运河,节省下来的航程将会更多。

    听着此类的发言,刘沙乐了。在近三十年前,韦泽都督曾经提出过铁与血。那时候一群农民出身的光复军实在是无法理解这种“铁血”意味着什么。刘沙那时候认为铁就是刀枪,血就是生命。大意就是我们要和敌人玩命战斗,以获取战斗的胜利。

    一转眼就快三十年过去了,在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会议之后。刘沙认识到,铁与血是一种态度。那是建立在对战争,对世界深刻认知的说法。将近三十年前,一个战士通身的装备能人均不到十斤铁就很了不起了了。现在海军人均占有的铁已经用吨来计算。将近三十年前,能有四五万部队,几乎就能横行天下。现在光海军一家的部队数量就在四十万以上。

    然而这并不够。与现在的愿望相比,三十年前的愿望简直是弱小的可笑。但是那种渴求,那种让人心里面几乎要烧气一把火的感觉并无不同。而想实现现在的愿望,当下中国所拥有的铁与血其实感觉远远不够。

    “想拿下苏伊士运河,那就得派遣大量陆军。英国佬现在有十万人驻扎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单靠海军是没办法解决那里的敌人。我倒是觉得这样的情况很好,我们只用在非洲南端加强我们的海军力量,还能很轻松的捏住英国通往印度的咽喉。只要英国人不试图改变当下的局面,我们就完全可以悠哉的处于优势。这不是很好的局面么?”也有年轻军人并不那么激进。而且这种冷静指出中英两国之间力量对比的判断很有说服力。刘沙看着说话的那名杨参谋,杨参谋是胡成何的女婿,虽然这层关系让他的晋升要面对更加艰巨的考验。不过海军内部对这名冷静而且不是那么好战的军人评价很高。

    强硬派们在军中并不少,立刻就有人反驳,“那也得英国佬肯服了才行。”

    杨参谋答道:“咱们来之前,最后听到的广播里面根据《列国志》改编的小说里面正好讲到秦国。此时的中国就如秦国一样强大,我们并没有必要劳师远征。反倒是远交近攻为上。得尺则是中国之尺,得寸则是中国之寸。远征看着威风,可我们又能得到什么?”

    “就把大西洋留给英国人当自留地?”好战的军官们质疑着。

    杨参谋答道:“暂且留给英国当自留地,英国为了保住这块自留地,定然是胡作非为。等积怨到了一定程度,欧洲国家只会欢迎我们。就跟歌里唱的一样,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第90章 站队不仅是需求(六)

    为期一个礼拜的地中海航行很快结束了,在最后的一天,王明山请了金融界的代表们参加了最后的会议。

    “先生们,女士们。对于无线电,我想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中国将在欧洲各国以及美国申请无线电专利,我们也会在欧洲和美国销售无线电。根据我们中国几十年来的应用经验,无线电有其内在的限制。这个以后我们会专门和各位进行磋商。现在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基于这种高速通讯手段建立的新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