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6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人的想法如何,那是中国人的问题。其他一些“旁听”人大会议的小国使者们惊呆了,对这些小国使者来说,他们认为向中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应该对中国官方直接提出,怎么会跑到人大这种议事场所来讲呢?尽管韦泽陛下也是人大代表之一,可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人大从来就不是决定中国政策的场所。

    这件事看似简单的结束,至少官方与人大都没发言。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插曲而已。李鸿章并非是人大代表,他根本不知道此事。可他接到了命令,要他去见韦泽。

    亲自被韦泽接见,李鸿章心情激动。如果是要撸他的官,无论如何都不会由韦泽当面下令。既然轮到韦泽出面,定然是有绝大机会。一见到韦泽,李鸿章再也没有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旧时代作风,而是在沙发上坐的从容,专心致志的听着韦泽的话。

    “老李,你对高丽的经济问题有什么看法?”韦泽问了个很泛泛的问题。

    李鸿章先喝口水润了润喉咙,从容不迫的把他对高丽的心得挑重点讲述起来。“高丽经过动荡之后,上下看似想恢复旧规,其实是人思变。只要我国能够在这方面推动一把,甚至不用陛下下令出兵。只要陛下允许我更深入的介入高丽国内局势,以我们之前在高丽的积累,掌握高丽实权对我们来说并非难事……”

    前一段时间与退休的左宗棠交谈过一次之后,李鸿章沉下心来把几年来的工作反思了一番,他完全承认左宗棠就是比他李鸿章更能看清形势。韦泽要的是手下够专业,而不是传统皇帝那种要用人同时又要防人的“玩人”手腕。民朝法度严谨,制度明确。只要是专业人士,自然要归于制度之下。那种自以为是的封建心态很容易就会被人认清。李鸿章要表现出来的是能力与专业,以及对制度的服从和尊重。从前朝养成的“我是XX的人”,这种心态是阻止李鸿章飞黄腾达的最大阻力。

    左宗棠能够从如此显赫的地位上退休,难道是左宗棠精通跪舔韦泽不成?韦泽看重的是左宗棠的能力和建树,左宗棠本人最自傲的恰恰是他的能力,最期待的莫过于得到发挥能力的空间。所以左宗棠忠于更强大的韦泽,韦泽给了左宗棠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无疑是读书人最期待的“君臣相知”的典范。

    李鸿章发现自己的问题就在于,他对“君臣相知”的理解未免太低级趣味。以为确定了“君臣”关系,就能相知,这无疑是对韦泽的曲解。韦泽把李鸿章撂在高丽,其实真的是看透了李鸿章的强项。

    这次李鸿章不再犯傻,高丽的特点,如何利用高丽现状,李鸿章讲的深入浅出。用不太长的篇幅讲完之后,李鸿章总结道:“陛下,高丽之事虽然道理上如此,不过做起来会有什么结果,我也未必能预测的准。不过按照这样的方法干下去,我国对高丽的经济、金融、政治、军队的控制都能更上一层。而且袁慰亭、王士珍等年轻同志们都很能干,也都是实事求是之辈。我认为可以相信他们。”

    以李鸿章的聪明,他的话一讲完,就看得出韦泽非常满意。这不是那种城府浅的人会被看透的感觉,而是那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面对同样做事态度的人,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的认同感。

    李鸿章心里面忍不住后悔,若是早点明白这种事情,他可就不会仅仅成为一个小局长。

    “有件事我要你去办。和高丽代表谈谈。”韦泽简单的给了李鸿章一个命令。

第146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七)

    让李局长去解决高丽问题,也算是人尽其才,韦泽并不想过多的干涉。此时有比高丽重要百倍的国内事务。三会日期进程没有发生问题,然而整个会议也只是在平息矛盾,整体政策推动可谓举步维艰。

    人大对与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没有概念,中国人民自己吃自己吃了几千年,现在国家突然蹦出来说,“国家要把大家的基本生活给保障起来”,且不说大家支持不支持,首先是有没有人信。人大信不信尚且为其次,光复党自己信不信,这都是一个大问题。

    “未来两年,我要到全国视察。”在政治局会议上,韦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光复党里面论靠两条腿走的最远的一票人中,韦泽无疑是其中之一。这十几年来,韦泽都督倒是不太走动。现在韦泽提出要到全国视察,大家一时不太适应。

    “铁路修了这么多,我到全国视察也不累。既然省里面的同志意见这么大,我也得亲自去看看。”韦泽微笑着说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整天憋在南京城里面,对基层情况已经不了解啦。”

    这话让省里的干部们多数脸上有了喜色,部委的干部们脸色就变得不是那么好看,这话怎么听都不像是要站在部委这边的。

    不等有人反对,韦泽继续说道:“我已经决定了,这几年要到下面多走走,多看看。”

    韦泽都督要到下面视察,这可是大事。其震动性顷刻就让其他纷争变得微不足道了。而且都督态度坚定,大家没人敢劝,更没人自认为能劝得动。

    部委里面立刻紧张起来,以前他们围绕在韦泽身边,大部分信息都是部委们向韦泽提供的信息。当韦泽身处省里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局面的翻转。至少一部分部委成员心里面惴惴不安。当他们找到李维斯谈的时候,李维斯立刻批驳道:“笑话!都督什么时候成了耳根子软的人了。你们觉得都督到了省里会被省里给蒙蔽,我还觉得都督到了省里反倒能把省里的破事看得更清楚。”

    既然会问这些问题的,其实心里面已经有些担心。李维斯的话只是让他们觉得有些放心,距离完全放心还差得远。省里有破事,难道部委就没有破事?

    面对一众这样的属下,李维斯喝道:“你们动动脑子!都督这么重视教育,这么重视卫生防疫。省里面在这几块上做的如何?都督下去一句话,学校都办了么?省里面就没办法回答。到时候难受可不是我们,而是省里!”

    李维斯也不想多说太多,他还有一年就要鞠躬下台,鞠躬下台之后李维斯照样得退休,在和省里做了这么久斗争之后,李维斯反倒要比省里这帮人更早退休。所以李维斯所想的只是让省里再此次视察里面好好遭遭罪才好。

    王明山距离退休最早还有十年,他也没有参加部委去见李维斯的行动。有比李维斯更可靠的人,他才懒得去凑热闹。他和外交部长李新一起去见了沈心。

    “沈心,你看事情比我远的多。你觉得都督要下去视察,这是什么打算?”王明山请教着自家的兄弟。

    沈心并不想乱弹太多事情,不过韦泽决定下去视察,这也真的给沈心不小的触动。韦泽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还能有如此精力,的确令人佩服。想到这里,沈心有些敷衍的说道:“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是觉得暂时观望一下。弄清楚地方的现状,都督就不担心有谁能蒙蔽他。而且都督到处走的这段时间,谁也不敢乱动。很多问题都督就能在地方上解决。不比闹到中央来的好么?”

    王明山觉得沈心说的很在理,倒是李新用一种有些不怀好意的语气问道:“真的么?沈心,你真的是这么想的么?”

    听了这话,王明山一愣。沈心没有生气,他只是用平稳的语气问道:“那你觉得都督为何要这么做?”

    “我觉得你看出来的定然有其他门道,不过你不说,我也不太敢乱说话。”李新也打起了太极拳。

    看着两位故作高深的模样,王明山急了,“你们就直说好不好。这里头就我笨,你们两位云山雾罩的,我听在耳朵里,急在心里!是兄弟,就说实话。”

    沈心对王明山这位自家兄弟也挺没办法,自从在安庆码头拉了王明山那一把之后,王明山的成就远在沈心的想象之上。虽然有各种不足,王明山却有极大的好处,此人任性却不妄为。不管是天性或者是习性,王明山倔起来像头牛,可他从来不敢越过制度来做事。制度之内他敢把天戳破,制度之外,他一步都不敢迈。沈心并非做不到这点,正因为能做到,他才很羡慕王明山。对沈心来说,这需要极大的自制力,可对于王明山,他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干了。

    看王明山急成这样,沈心知道王明山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为了不给以后造成麻烦,沈心对李新说道:“我说两句,你说两句。这样行么?”

    李新点点头,“很好,谁先说?”

    “你先说。”沈心可不敢完全相信李新。

    “都督到地方上去,未必是完全要视察。我觉得都督这是要稳住地方上的老兄弟,熬到他们退休为止。”李新爽快的开了头。

    王明山听了这话,登时就愣了。他已经做好了听到各种奇谈怪论的心理准备,也有听到高远见解的心理准备。不过李新的话还是大大超出了王明山的看法。

    沈心见李新说了实话,他接过话头,“省里面这次轮替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出来,都督只怕是要去坐镇。我这么说大家也就听听,说到这里也就行了。”

    “都督是要防着省里?”王明山没想到沈心和李新一点都不看好省里。

    “都督具体要怎么做,我们怎么能猜到。不过有一点,我是觉得都督这次铁了心要让人大起来。可人大这边烂泥扶不上墙,都督到了地方上,只怕是要赶鸭子上架。”沈心解释着。

    “真要这样可就好了。”王明山甚是欢喜?

    “你想用人大干什么?”沈心一愣。

    “我想让人大通过有关欠债还钱的法律。”王明山实话实说。

    “呵呵……”李新阴笑。

    “嘿嘿……”沈心冷笑。

    两人都没立刻说啥,王明山想这么干不稀奇。这种想法在当下的中央委员会注定没结果,也是很容易想到的局面。省里面缺钱缺到眼都绿了,怎么可能会给银行还钱。央行行长再牛,也管不到省里的干部。王明山真敢硬来,大概只能跟著名剧目《白毛女》里头的黄世仁一样,最后落得一个被省里干翻,债券焚尽的下场吧。

    沈心心疼老兄弟,他收起笑容之后还是开口了。“明山,人大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你指望人大通过,这得罪的人可就太多了。”

    “债务怎么办?若是现在不赶紧收场,银行按照规定把他们所有的贷款一停,这帮工厂一定会死。到时候我日子更难过。现在我还能骂他们,到时候他们可就要来和我拼命。”王明山的回答充满了责任心。

    “有这么糟糕么?”李新对此有些意外。

    “部委也闹过这种问题,还闹得很厉害。部委有个好处,企业负责明确。出了问题之后,部委几个部门坐一起谈。找出问题,该调整的就调整。实在是调整不了,厂子技术落后不怕。咱们可以把那些落后的产能给毁了。就跟钢铁厂一样,那种年产几万吨的烂厂,我们彻底毁了,再投资搞年产几十万吨的新厂。毕竟底子有,职工再培训之后还是能续上。债务重整,几年后就还上了。”王明山讲述着他的工作。

    “省里他们觉得这些厂都是他们省里的,部委一插手,他们觉得部委凭什么到他们一亩三分地上撒野。这让我们说什么呢?好像我们银行就是黄世仁,这些企业就是喜儿。黄世仁有句话我还觉得挺对呢!企业就跟墙上糊的泥,掉一层,我们再糊一层。我们银行借了钱,只要还钱。我们要喜儿干什么呢?”王明山压力山大,哪怕是反面角色,身处同一地位的时候,他也有点共鸣。

    看着自家兄弟被逼到这份上,沈心连连摆手,“别乱开这玩笑。政治上的问题不能开玩笑。”

    王明山也狠劲摇头,“我也不想开玩笑,我是真的想把问题解决了。可是省里现在一边欠着我的钱,一边还骂我不肯往无底洞里面投。都督几年来领着部委解决国有企业问题,下的辣手你们想都想不到。多少部委里面兄弟的前程就毁在上面了,到了省里的时候我若是敢胡来,我是别想干了。”

    在金融上的能力虽然不如王明山,在政治理解上沈心胜过王明山好多。他劝道:“老兄弟们好不容易安生下来,都督都不愿意硬来。明山你这么干只会给了老兄弟们借口。别看他们现在得了更多退休金,对于退休的事情不多说什么。你真觉得到了退休那天,他们会这么老实不成?连都督都不敢硬抗的事情,你就别添乱了。”

    王明山虽然倔,却不傻。今天听了沈心和李新的话,他也觉得眼界一开。老家伙们的关系盘根错节,想干正事虽然还得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