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6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文化,还是海军专业出身,更懂些中医,严复这种复合型年轻人才很快就成了部队里面重点培养对象。十几年在海军摸爬滚打,数次进军校深造。严复上校参加了好几次海战,就在他参加了锡兰海战,与战友们一起大败英国舰队之后,忽然接到命令,让他到英国当使馆武官。两年后工作期满,他回国后就到了党校深造。学习期满准备继续回部队效力,又接到韦泽的命令,让他出任民朝驻高丽办公室党委书记一职。

    临走的时候严复的老领导韦泽还亲自见了严复一面,会面的时候韦泽说的明白,“李鸿章的能力我并不担心,但是我们是党指挥枪,领导工作的是党。从这个角度来看,李鸿章的政治理念我就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安排严复政委到高丽当党委书记,就是要你把高丽办公室的工作承担起来。”

    背负着祖国的使命,背负着都督的重托。严复书记抵达高丽的第一件事不是接风洗尘,而是立刻召开正式会议。

    “同志们,大家都是新成立的办事处成员,我们就是一个整个团体。在团体里面处于领导地位的自然是党委。所以从今天开始的一个月内,我们要在整个办公室体系内对党组织进行梳理。光复党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对于有上进要求的同志我们并不拒绝,只要符合党员标准,经过党组织的考核之后,我们就会有选择的吸纳合格的新同志。我身为党委书记,这也是我的责任。”严复现在处于预备役状态,所以他穿的不是海军军服,而是橄榄绿的预备役军服。头上带了橄榄绿的八角帽而不是大檐帽,预备役军服的更接近普通服装多些,这是为了明确的区分出现役与预备役的不同。但是两杠四星的阶级章令袁慰亭等人甚为羡慕。只要再升一级,严复就是将军。一位共和国的将军,那就是高高在上的真正大人物。虽然年龄和严复相差不多,双方的地位差距可大有天差地别的意思。

    严复并不在乎别人的这种眼光,他从加入光复军那一刻,就已经把身家性命都投在了这个当时让严复觉得无比强大的军队。十几年来这支军队,这个政党从来没让严复失望过。此时面对新同事,严复却还沉浸在不久前和韦泽的谈话的情绪中。

    在舰队里面干过军医,干过驾驶,干过舰长,干过政委。严复稍微有些不太能理解韦泽的意思,他沉声问道:“都督,我是去当书记还是去当监军?”

    韦泽从容答道:“当然是要当书记。我之所以选你,是因为我们在高丽工作考虑的是国家利益,这和在国内工作还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在国内推行的政策,目的是人民的富裕、进步、解放。在高丽的行动,某种程度上让高丽人民变得富裕和进步,是因为只有按照这种基本规律去做,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中国的利益。我们不能对高丽竭泽而渔,因为竭泽而渔是没办法让中国利益最大化的行动。这么讲你能明白么?”

    严复能理解韦泽的话,他答道:“我会努力按照规律去做。”

    十几岁的时候除了扛枪,还要当护士,当医生。第一次给人治疗脱臼,第一次给人缝合伤口,第一次掌舵,第一次参加海战。做这些工作之前,严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而实践过程与预习和准备相差甚远。随着成长,经验丰富了,预判和现实的差距也不断缩小。可严复也深深明白一件事,想象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之大往往如同天地。

    很快稳定了情绪,严复说道:“我是军队出身的,军队这地方讲的就是纪律,同样也是要讲民主的。我们先确定新的驻高丽办事处的组织结构。什么是领导单位,什么办事单位,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责任,以及相应的民主决策过程。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么?”

    李鸿章、袁慰亭、王士珍、曹锟等人都没真正干过上层,对于领导单位和办事单位这两个名词稍微有些听闻,却从来没有真正明白过。现在严复提问,一众人纷纷摇头,“请严书记给我们好好讲讲!”

    领导机构就是制定决策的,办事机构就是执行决策的。在韦泽的理想中,他是希望能够完成这个制度的建立。并且把优秀成员吸纳进光复党,最终形成一个稳固的体制。当然了,在传统的官僚体系中,这也可以被看成是官与吏的区别。

    幸好严复是军人,军队里面称呼的指战员是指挥员与战斗员,而军事民主就是事前的讨论,不能因为指挥员负责指挥,就可以简单粗暴命令战斗员们“给我去死!”除了严格执行“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战术训练之外,平时为何而战的政治宣传,以及战时要把执行的基本向部队讲清楚,各级指挥员要能够起到带动作用。这是个很复杂又很简单的事情,核心就是有没有组织观念。如果认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这就很容易做到。

    李鸿章一直是没机会真正混进上层,所处的地位只是个办事人员。他原本以为严复只是要明上下,定尊卑。没想到严复竟然能够讲述如此道理,李鸿章心里面最大的感觉是懊恼。当韦泽没给他机会的时候,李鸿章发现他连核心权力阶层的门都没摸到。

    袁慰亭和王士珍等人则是惊喜,他们原本以为通往权力顶峰的路和真正的道路之间的迷雾终于被彻底揭开。这两人都发现,只要跟着制度走,并且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权力之门对他们这样出身不怎么好的人也没有关闭。

第150章 对外扩散(四)

    铁路是个准军事单位,严复大校新官上任之后没有先来三把火,而是嘴一闭,到基层视察去了。“李中堂”没去陪同视察,或许是自认得到了韦泽的器重,李鸿章对视察组说道:“我去了也看不出什么新门道,还不如让我留在汉城和高丽官员打打交道。在公司干活的官员,若是能让他们回到高丽王庭里面当个官,他们应该不会反对。我们也好做些伏笔。”

    这等传统封建权力斗争的工作是李中堂的强项,严复、袁慰亭、王士珍他们都不怎么擅长,严复同意了李鸿章的请求。袁慰亭私下和王士珍谈起此事的时候对李鸿章的选择有点意外,“李局长这是怎么了?要是以前,他可是一定要陪同领导视察的。”

    王士珍语气还是那么平淡,“领导视察基层,彰显的都是你我的功劳。李局长一起去,那是要抢功么?”

    这话的语气如此淡定,袁慰亭听了之后反倒不淡定了。功劳这种事情从来都是越多越好,像袁慰亭这等有闯劲有勇气的家伙,只要给机会就能有作为。然而在袁慰亭眼中,李局长过去的功劳大概只有不添乱这一点了。把基层工作人员的功劳往身上一批,李局长该出手时就出手。身为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人,袁慰亭还能清楚的感觉到李局长内在的那种不服不忿。他连忙追问道:“李局长能立功么?”

    “这等事情就得看李局长自己。让我们两个去干他的事情,定然是干不过他。我们靠的不是走上层,而是在下头干。”王士珍还是淡定的做着评价。

    袁慰亭一直很佩服王士珍,在任何时候王士珍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职责。袁慰亭虽然能干,可他经常沉溺于向前突进。没有王士珍这个锚点,袁慰亭发现自己很容易迷失自己的定位。一句“我们靠的不是走上层,而是在下头干”就让袁慰亭清楚的看清了自己的位置。

    严复在视察的时候没那么多废话,他听的多,却不评价。到了平壤之后,严复看着规模不小的平壤火车站,才问了一个问题,“这些地都是谁的?”

    平壤古城是高丽北部的重镇,中国企业很本能的在此扎堆。汉城那地方算是高丽精华区,面对着高丽的王庭,有些事情未必能施展得开。在平壤,中国人的身份本就能高人一等了。

    袁慰亭连忙说道:“高丽王庭对我们在高丽买土地闲置的很严,当地人看到火车站附近是个风水宝地,更是不肯卖地。土地归属几十个地主,这才如此混乱。”

    从严复冷静的表情上看不出评价的意思,袁慰亭连忙补充了一句,“不过火车站附近最大的力量是我们的铁路警察,不管高丽人心里面怎么想,我等在这里说了就算。”

    情况就如袁慰亭所说的那样,铁路警察们穿着制服,手里拎着棍棒和长叉,整齐的在火车站附近巡逻。这要是放在国内,叫做“增加见警率”。只有靠彰显力量才能让地方上知道谁是这里管事的人。严复并没有评价的打算,他冷静的看着火车站出没的队伍。海军的日常巡逻和这些出没的铁路警察队伍一样,要在某个海域反复出现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办法笨了点,却够直接,有效率,属于必须采取的措施。

    到现在为止,严复对于铁路和电报公司的工作很是满意。在这个异国他乡,中国有效的建起了自己的力量。严复并没有继续说话的打算,袁慰亭倒是跟进了这个问题,“严书记,我们也早就想买地,高丽人却是死活不答应。若不是曾国藩的湘军打进高丽,把高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咱们又把湘军打得落花流水。高丽人知道不能真的惹恼咱们,不得不和咱们签署条约。不然的话这铁路也修不起来。”

    听了袁慰亭的话,严复依旧一言不发。倒不是严复在装深沉,他只是恪守自己的做事态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时刚到高丽,听的再多,见的再多,与实际情况相比也只是浮光掠影,严复不想此时就指手画脚。

    视察组在平壤站停了两天,一来是在平壤有些中国企业,二来是袁慰亭想让严复看看他在高丽的成绩。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几列火车运载了不少物资抵达了平壤站。从火车上卸下来的都是大米、白面,还有一些肉类和其他一些过年的年货。近千的高丽雇员们整齐列队在货场,排成了大方阵。

    方针前面有人用喇叭高声喝道:“是给你发钱?”

    “是咱们铁路!”高丽雇员们整齐的吼道。中国话说的有些怪异,不过差不多的同样声音一起喊出来,那也是震天动地。

    “是谁给你发粮?”中国的铁路宣传部门人员继续大喝。

    “是咱们铁路!”高丽雇员继续大吼。

    “你们靠谁吃饭?”标准化的问题历经数次修改,已经基本确定下来。

    “是咱们铁路!”高丽雇员们的回答也很一致,同样也很符合事实。

    “你们要怎么对咱们铁路?”问题很快就到了最后。

    “听铁路领导的话!跟着铁路领导走!谁敢对咱们铁路动心思,我们绝不放过他们!”

    这种上千人的场面对高丽人来说或许有震撼,对于严复来说不过是毛毛雨。他曾经在战列舰上服役,一艘战列舰上的官兵总数就有近千。海军的誓师大会很轻松就有数万官兵参与,这千把人的场面根本不够看。

    队列不齐,服装不整,严复可以轻松的从中挑出大量的毛病。不过严复还是一言不发,能够笼络起这么多人已经非常不易,更不用说是笼络起了这么多为中国效力的高丽人。单看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精气神,严复能判断出让他们大概打不了硬仗,打不了狠仗。不过一般的低烈度对抗或许能够干一干。参加过很多战斗,严复的经验与眼界大开,从外表上看,这帮人比英国佬麾下的殖民地军队没有什么差距。都是一样的脸上发狠,都是一样的注重队列。总的来说,大概是能用吧。

    这部分流程走完,平壤站的武装科科长就起来喊话,“去年我们打击针对铁路的犯罪活动,整体工作比较有效。除了把外面的坏人和坏人团伙打掉,我们也把内部的坏人挖出来打掉了。铁路上被盗事件迅速减少,这都是大家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结果……”

    科长的话是汉语,也有高丽人把这些话翻译成高丽语对着这些雇员高喊。强调了纪律,告诉这帮高丽雇工,别对铁路动歪脑筋,铁路也不会亏待他们。下一环节就是发响。雇员们排着队,到一大溜排开的会计们面前领取年终奖。

    有些雇员拿到了厚厚的红包,还有相应的领取凭据之后立刻奔向堆积如山的物资堆。旁边有架子车,几个人可以合着用一辆。架子车上堆着垒得高高的口袋,有人拉有人推,雇员们欢欢喜喜的离开了货场。有些则只是笑逐颜开的把红包与凭据收进怀里。

    袁慰亭连忙解释道:“那些立刻搬东西的是平壤当地人。没有立刻搬的大多数都是外地的,他们的凭据上有戳,可以到他们家乡附近的车站领取物资。这样就省了来回跑的麻烦。所有的凭据到最后还要汇总起来,一个萝卜一个坑,对照之后确定没问题,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