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6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轻人们连连点头,祁睿说道:“虽然这么多人,我走在这路上真的心里面有些不安。”

    这有点怂的话并没有引发大家的嘲笑,年轻军官们反倒是觉得心有戚戚焉。完全陌生的国家,完全陌生的土地,完全陌生的语言。天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若是在本国的内线作战就没这个问题,每一寸土地都是自家国土,即便是遭受挫折,化整为零实施运动战,大家也能觉得安心。在本国的土地上,大家有底线。在外国的领土上,一切都有种令军人不安的敌意存在。即便不用参加战争,旁观战争的年轻军人就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单纯的白河口之战并没有出现尸山血海的局面,明治军没想到北海道军行动如此迅猛,白河城的警察局只放了三枪,就在重重包围下投降了。

    “日本军队就是比殖民地军队强。至少他们知道该确定交通线,建立物资基地。完全没有闲着。”打过锡兰,祁睿对日本军队的评价还算正面。锡兰也有不少英国殖民地军队,当英国的部队被干掉之后,这帮人就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除了束手就擒之外,就是坐以待毙。与殖民地部队一比,日本军队的表现至少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场内战中,北海道军有了主观能动性,明治军就感到非常难过。他们本以为仙台要求并入北海道的电文只是一场扯皮的开始,制造政治上的动荡,给北海道军介入的机会。而局面的发展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仙台电文一到,北海道军就出动。随着北海道军的南下,原本东北属于奥羽越列藩同盟的地区纷纷电告东京,他们已经在行政划分上归于北海道。内战爆发的如此迅猛,让东京根本没有全面动员的时间。

    “新泻告急。此时当迅速援助新泻!”

    “还是先派兵夺取长冈。”

    “逆贼难道真的只打算夺回东北么?”

    “还是先请天皇陛下通告整个日本,北海道的逆贼谋反!天下共诛之!”

    不管怎么争吵,明治政府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此时北海道军的兵锋距离东京的直线距离只有不到150公里。在无法立刻做出反应,逆贼们海陆并进,合围东京就不是一个笑话。

    白河口落入北海道军手中的第六天,战争终于在这个关键场所再次打响。

    “终于见到传说中的横队进攻了!”心里激动不安,却又不愿意嘴上露怯。行军的时候可以说身处异国的感觉,真到了战场上就没敢提这个问题。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些被选来的年轻军人却能感觉到这两者的区别。到战场上提怕死,这是决不允许的事情。所以这种不安就化成了别样的激动。

    观战团里面那些四十多岁的军官有过丰富陆战经验,对年轻人的这等表现只是一笑了之。大家都是经历过这种心境,嘴里嚷嚷着不怕,其实心里面怕的要死。话多,表达方式夸张,都是人之常情。而且从年轻人的嚷嚷里也能证明他们是认真观察了,光复军自己多少年都没搞过横队进攻了。

    明治军的陆军战术看来进步有限,先是一通稀稀落落的炮击,炮击一停,步兵以横队对白河口的北海道军阵地开始前进。身为观察团,对这等战术已经没啥评价的余地。光复军的步兵战术发展已经过了纵队行进,横队展开的程度。现在开始按照韦泽都督的指示,全面进入三人战斗小组的模式。同样的兵力,光复军已经可以对横队进攻的敌人发动三面围攻。

    横队对机枪的战斗进行了几分钟,明治军丢下上百号被打死打伤的战斗部队逃回了出发地。第一波的试探性进攻就这么简单结束了。

    战斗开始前焦虑心情带来的浮躁感已经荡然无存,参加过实战的军官们都开始低声谈论着。“人命不当人啊!换了咱们的部队,一个团敢这么搞,团长只怕得撸掉吧?好歹也找一条进攻路线啊。”胡行至不是感叹,而是一种不解。

    如果是纵队进攻,指挥官稍微像点样,就要考虑靠着路边发动进攻。要是三人进攻小组的模式,那就是士兵在有战友掩护的情况下从一个点快速移动到另外一个点。不管是纵队进攻,或者是三人小组的模式。压制武器在敌人开火的时候就要猛烈开火,打击敌人已经暴露的火力点。

    横队进攻,沿着好走的路傻了吧唧迎着枪林弹雨就上了。前面排了数排的队列让自己后方完全没办法打击敌人的火力点,就造成了送死的局面。百十人的部队足够让光复军守住500米左右的战线,或者在至少500米左右的宽度上展开一次有力的进攻。眼前日本陆军的做法这已经不是惨烈,而是SB。

    “以前还觉得横队进攻很气派,现在看坚决不能干这样的傻事。”李少康有些后怕的说道。单纯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甚至能够得出美感来。超现实却能冷酷的给人教训。战场上的教训是用生命作为代价来换取的,这代价实在是太高太高。

    这些人早已经忘记了更高级别的军官,虽然他们觉得自己声音很低了,其实旁边看着悠然自得的高级军官听的清楚。之所以带这些年轻有为的军人来参观,就是要让他们在这个机会中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缺点,进而改进自己。这几个年轻军人的水平倒不是最重要的,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反思自己的行动才是在考察者眼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157章 对外扩散(十一)

    摘自一本日记

    4月22日

    “……明治军与北海道军在白河口的战斗规模不断扩大,到了4月22日,已经有三个明治军师团集结在白河口一带,试图攻破北海道军在白河口的防线。光复军军事教科书上反复强调,集结优势兵力,打大仗,打歼灭战。根据我的观察,明治政府军好像只是想利用大量部队来夺取白河城。如果光复军有如此数量的军队,早就派遣少量部队牵制正面的敌人,派遣精锐部队绕到敌人背后实施进攻。当然,北海道军对此早有准备,不过我没听到太多有关侧翼遭遇敌人进攻的情报……”

    4月28日

    “……在连续好几天无意义的对峙之后,我觉得很烦躁。北海道军如此固守的态度也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好歹北海道军掌握了纵队发动进攻的基本战术,明治军或许是害怕遭到侧翼袭击,所以营地配置上比较注意。不过这种配置并不能有效防御更大机动范围的运动战。北海道军如果携带足够的罐头,完全有机会以一个团甚至一个师进行大纵深的穿插机动,从后方发动进攻。我向部队领导提出了问题,领导让我要沉得住气……”

    4月30日

    “……领导知道的高级别情报比我多。北海道军利用海军优势攻克了新泻港,一个军的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先向东南绕到明治军背后,然后继续南下,杀进了群马山区,出现在白河口的三个明治军背后。明治军被白河口的北海道军迟缓的行动迷惑,在准备仓皇逃窜的时候突然遭到合围。给北海道军制定作战计划的肯定有光复军的人……”

    5月2日

    “……包围歼灭战结束了,三个明治军师团基本无人逃脱。不过根据其他同志看到的情况,好像长州和萨摩地区的俘虏被北海道军统统枪决。据说在十几年前的戊辰战争中,北海道军和这两个地区的人结下了极深的仇恨……”

    5月4日

    “……北海道军群情激奋,有不少人喊出火烧江户的口号。现在前线的七万部队,火炮口径最大的75毫米,想用这样的兵力和火力功课至少有五万人防御的东京,我觉得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若是在东京城下受阻,明治军援军蜂拥而来。之前的所有胜利都等于打了水漂,不过围点打援倒也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兵力劣势与外线作战的困难必须考虑在内……”

    5月6日

    “……北海道军上层炸了窝,据说东京的明治政府把一众旧幕府上层给抓了起来,还处决了前会津藩藩主松平容保。好像公开的消息说,这是对北海道军处决长州和萨摩藩籍官兵的报复行动。这种行动起到的效果是,连原本比较稳重的北海道军指挥官都开始嚷嚷火烧东京了……”

    5月8日

    “……北海道军的海军开始向东京进发,据说要炮击东京。观察团讨论之后认为,如果这是一次为了报复发动的军事行动,意义不是没有,却很有限。如果这是为了诱使明治军海军前来和北海道军决战,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领导让我们也反思一件事,接下来战争的发展到底是控制日本东北为目的,还是按照战前计划,大量摧毁明治政府兵力,为以后的决战做准备。战争中的指挥官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定。开战前,我的想法还是最初的控制日本东北,随着战争的进行,各种新情况越来越多,各种有利结果越来越多。歼灭了四个明治军师团,击沉了三艘明治军军舰,一切局面都让我觉得扩大战果是容易事……”

    5月9日

    “……再次去军医院看了一番,心里面感觉非常难受。身为军人,我对自己反复说,这是我应该习惯的景象。但是看着那些被伤痛折磨的士兵,我怎么都没办法习惯。我父亲说过,自己受伤其实要比看别人受伤更轻松。因为自己受伤很唯物,看别人受伤,那些伤痛都是我们自己在脑海里面想象出来的。唯心领域的东西往往比唯物领域的东西更可怕。想到了父亲的教诲,努力排除了内心想象的非自己的感受,我意外的感觉心里面好受了不少。

    然而每次想起父亲,我都感觉很困惑。这并不是因为他强大的力量,我父亲从来不会去故弄玄虚。就如我军也曾经有过短暂的排队枪毙的时代,也有过纵队简单进攻的时期。现在的三人战斗小组的基本战术,学习过,训练过,现在看了真正的战场,很多以前的迷惑都得以解开。回到部队之后,我已经有了很多训练的新思路。

    让我困惑的是我自己对父亲的态度。整个军中很多人是指望军队吃饭,也有更多是完全效忠我父亲。我发觉我好像是里面唯一一个不愿意考虑我父亲的存在,只想效忠于军队,只想效忠于国家的人。与真实存在的国家和军队相比,我父亲的那种‘存在感’好像是更加真实的存在。

    在南京的时候,就在我父亲生活的城市,我觉得大家都在正常的生活。骂骂污染,抱怨一下拥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离开南京,离开南京越远,我就觉得我父亲就越被凸显出来。在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在证明我父亲是正确的、正确的、正确的!

    身为他的儿子,我好像就是没能继承这一点。这距离好像就是那一步,可那一步就如天涯海角一样迈不过去。或许,我应该老老实实的问问他……”

    5月11日

    “……战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治政府在日本西南的四个师团调集到了群马山南部的平原地带。观察团内部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该不该突然穿过群马山区对这个四个师团发动进攻,把他们全部歼灭。能做到的话那自然是最好,明治政府军被歼灭八个师团之后自然是元气大伤,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对日本东北部的进攻。

    选择主动出击,北海道军左翼就会出现一个几十公里宽的薄弱地带。在东京的近卫师团和集结的另外三个师团如果从这里冲进来,就可能切断北海道军的后路,在山区作战,进攻一方居于天然的劣势。

    如果对这四个师团视而不见,大概就要陷入一场长期对峙的局面中去。很讨厌……”

    5月15日

    “……炮击东京的海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明治政府就是任由轰击。北海道军毕竟不愿意做的太过,明治政府本来就已经宣传说北海道军是逆贼,真的把天皇皇宫给轰平了,政治上未必有利。更重要的是北海道军炮弹供应有限,125炮弹别说把东京轰平,轰塌几十座像点样的建筑物大概就到了极限。而明治海军军舰突然出现在津轻海峡附近,虽然他们只是稍微骚扰一下之后立刻选择撤退,对北海道军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

    北海道军号称动员了30万军队,实际上能够投入真正意义野战的不过12万。留点部队在北海道,再有些部队在日本东北地区。第一线的9万部队已经是所有精锐所在。战争刚开打没多久,兵力就处于捉襟见肘的地步。我事前完全没想到有这种可能……”

    5月17日

    “……北海道军终于决定先歼灭对面的四个师团,不过大家开始怀疑几天的耽搁之后敌人会不会有更多援军赶到。我现在突然有点明白我和我父亲差距在哪里了。我父亲或许是正确的,不过在最终正确结果出现之前,他勇敢的挑起了决断的责任。而我在做任何决断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