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付了雷虎,阮希浩对第一师师帅柯贡禹说道:“柯师帅的教导旅打得清妖抬不起头来,实在是帮了大忙。”

    柯贡禹到没有雷虎那么激动,他笑道:“既然是作战如此安排,我自然要完成任务。”

    作战部部长胡成和看大家说的热络,也忍不住加入进来,“你们这谢来谢去,怎么就没人想起我们总参谋部啊!合着我们就没功劳啦!”

    “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实在是好,我这都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对!”雷虎笑道,“不过呢,你们这计划未免太好,我们这亲自打仗的倒是觉得连谢都不知道从何谢起,若是论功劳,参谋部拿了全部功劳也不过分呢!”

    “雷师帅,你这是在夸我么?”胡成和笑道。

    看着将领们因为这场胜仗心花怒放,韦泽忍不住想起了张应宸。真心说,韦泽并不讨厌张应宸,只是每次想起自己一些不合适的人事安排,他就有些后悔。韦泽怀疑自己或许是多心了,没有张应宸在,整个上层的气氛看着也轻松了不少。

    张应宸这家伙不会操之过急,疯狂训练,然后拿士兵撒气吧?韦泽忍不住想。只是此时他什么都不能说,只能任由事情自己发展了。

    拿下了舒城,就打开了直奔庐州的大门。审问了俘虏之后,韦泽才明白怎么会出现四千清军要进攻安庆的谣言。现在舒城与庐州的总兵力不过四千,此时在庐州的乃是安徽巡抚蒋文庆,他担心放弃了舒城的防御之后,太平军可以直接杀到庐州城下。所以蒋文庆向舒城派遣了一千援军,加上原本守舒城的七八百从安庆败退的清军,总数接近了两千人。

    结果这种分兵战术反倒是造成了太平军各个击破的局面,现在守庐州的清军总数不过两千。参谋部的看法很简单,全军立刻直扑庐州,尽快打下这座兵力空虚的城市。

    若是能打下庐州,趁着七月份粮食还没收获之前,太平军就能在庐州到安庆之间的广大地区解决完粮纳税的工作。那时候能够征集的粮食总量将能够保证“财政预算”中养活六万人一年的量。

    “丞相,你在担心张应宸么?”看着韦泽若有所思的模样,胡成和忍不住问道。

    韦泽皱着眉头看了胡成和一眼,他很是怀疑自己怎么如此轻易的就被人看穿。韦泽答道:“我的确有点担心他是不是因为生气,所以在部队里头胡来。”

    胡成和笑道:“丞相,你总是把兄弟们放到心里头。一眼就能瞅出来。你放心,张应宸小聪明多着呢。越是到这个时候,他反倒是会老老实实的练兵。我倒是觉得,他前面那么毛毛糙糙的,是因为他又想立功,又怕打败仗。现在让他自己从下面开始干,他应该是安心了才对。”

    “希望如此吧。”韦泽答道。到了这个时候,韦泽说什么都没用,一切都得看张应宸自己能不能明白道理。

    把张应宸的事情放到一边,韦泽说道:“我不建议现在立刻就攻下庐州。咱们一旦到了庐州,整个庐州以北的清妖都会被惊动,我是想围点打援。佯攻泸州,专门打前来援救庐州清妖。庐州是跑不了的,一旦打掉清妖派来庐州的援军,城里头的清妖自然是被吓得要死,更让庐州地方上的那些豪强们知道了厉害,有利咱们在庐州推行完粮纳税。”

    这个想法倒是颇让众将意外,有些人皱着眉头沉思,有些则是皱着眉头看向韦泽,明显是希望韦泽解释一下。

    韦泽说道:“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打仗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勇气?”阮希浩答道。

    “训练?”柯贡禹答道。

    “探清敌情?”雷虎答道。

    “打仗最需要的乃是粮食和钱。如果在一个拿钱能够卖到所需物资的时候,那么打仗第一需要是钱,第二需要是钱,第三需要的还是钱!当然,这是在一个拿钱能够卖到物资的局面下。”韦泽引用了拿破仑的话。

    “有钱弄到吃的,部队才能好好训练。有钱买武器,部队才能买到更好的武器。既然现在用钱未必能买到,我等的粮食与武器不多,那么我等就先得弄到稳定的粮食供应。想让地方上纳粮,就得让地方上的豪强知道他们不是我们的对手,而且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能力把我们控制区内的所有清妖都给干掉。豪强如果不纳税就得完蛋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拼死反抗,而是会用纳粮的方式求得生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首先有的是政治,然后才有了战争!这点大家可不能弄错。”

    政治这个词部队里头的识字科上讲过,政就是政策,是政令,治就是治理。用政策来治理国家,就是政治。

    胡成和微微点头,“就是说,我们打庐州的目的其实为了控制庐州到安庆这一带,完成完粮纳税的政策,积攒起以后和清妖大战的本钱了?”

    “没错!”韦泽满意的点点头,“每一仗都不是单纯为了杀人,也不单纯要夺取某些地盘。这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总参谋部给大家讲战略,战略的顶点从来不是为了某一仗的胜负,甚至不是某几仗的胜负。而是要看打仗的最终目的是否完成。而且付出的代价是否在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战略一旦错了,打多少胜仗都是白搭。”

    再往后的问题就不用韦泽详细讲,有了粮食之后就能征召部队,养活部队。还能让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部队能够进行充分的军事训练。作战训练部与教导旅已经建立好久,众将早就非常清楚,一支部队有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上了战场之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柯贡禹作为前教导旅旅帅,对此更是清楚,他问道:“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再从安庆掉一个师过来,就咱们这三个师,只怕兵力不足。”

    “没错!没错!”胡成和连声赞成,“光打仗的话,咱们六千人攻打两千清妖把守的庐州也够了。若是想威慑地方,最少也得八千人才够。”

    “进兵的同时,把第四师调过来。”韦泽同意了这个建议。

    5月7日,韦泽的部队已经抵达庐州,以旅为单位,把整个庐州给死死包围起来。而5月9日,一个消息传到了韦泽这里,庐州知府胡元炜私下派人前来联络太平军,请求投降。

    “这胡元炜真的想投降么?”胡成和都有些懵了。战前总参谋部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长期围困的准备,可没想到庐州知府竟然是这么一个软骨头,居然要投降。怀着战略被打乱的不爽,胡成和率先提出了质疑。

    柯贡禹倒是完全不在乎,“怕什么?他既然要投降,咱们就应承了。即便胡元炜想玩什么花样,只要让咱们的部队进了城,城里面的那点清军算个屁。只要地形允许,我们教导旅一百人打他们一千人也不是难事。”

    “怎么讲?”胡成和问道。

    柯贡禹笑了笑,“简单啊。胡元炜若是玩开城诱敌的把戏,我们就先派人去和他联系,把庐州城门城墙给侦查清楚。敢让我们一百人进去,立刻控制要害之地,那时候胡元炜再玩什么花样都没用。城头上有咱们的人接应,硬攻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围点打援怎么办?”胡成和问。

    “情况变了,咱们也得跟着变么!”柯贡禹答道。

    “朝令夕改么?”胡成和有点质问的味道了。

    “这叫随机应变!”柯贡禹答道。

    韦泽没有立刻回答,他也在这两种意见中左右摇摆。这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韦泽对胡元炜投降的可靠程度并不在乎,胡元炜是否投降对韦泽能否攻下庐州并无太大影响。庐州乃是皖北重镇,这并不是一个小城。两千人清军在城墙上防守这座城池太过于勉强。双方的战斗力更是相差太多,柯贡禹所说的一点没错,让一百教导旅的兄弟守住一个城门,甚至只是守住一段城墙,清军两千人一个时辰内根本夺不回去。此时足够韦泽的部队顺利上城,剩下的就是剿灭清军了。

    不过这样的打发有个问题,韦泽还是会损失些部队。在减少损失与维持战略中,韦泽左右为难。而雷虎此时也参与到讨论中来,他说道:“丞相,我觉得咱们还是答应胡元炜吧。攻城总会有兄弟伤亡,和清妖正面打仗,损失的人只怕还会更少些。你觉得呢?”

    这个话让韦泽觉得眼前一亮,是啊。如果以单纯的兵力损失来看,把兄弟们用在野战上算是更有效率。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保护好战士的生命,本来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那咱们就答应了那胡元炜,不过告诉他,咱们只能再等三天,三天内他若是没有动静,我们就攻城。城破之后,其他人我们都能放过,只有胡元炜绝不放过!”韦泽说道。

    而胡元炜倒是真的够贼,得到了韦泽充满恐吓的回复之后,胡元炜秘密送来了一个请求。内容是安徽巡抚蒋文庆让胡元炜去请求救兵,胡元炜可以开门,不过那得是他去请救兵的时候。胡元炜希望韦泽同意让胡元炜“继续请救兵”,至于开了的那扇小门的事情,他就“不知道”了。

    5月12日深夜,庐州水西门开了个小口,早已经埋伏在那里的太平军从这里冲进了庐州城。而一小队太平军则护送着一名便衣的官员到了水西门。这里已经有一条小船等着。

    “胡大人,这一路向北,可就辛苦您啦!”送行的雷虎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夜色中也见不到胡元炜是不是羞愧的满脸通红,反正他一声不吭的上了船。船工将船撑离码头,小船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第14章 根据地政策(八)

    庐州失守,太平军一支大部队冲出江北大营对扬州的包围圈,开始北上的消息几乎是同时传到了北京。咸丰皇帝早就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太平军北伐的可能,看到这两份消息之后,他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可做出判断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庐州的清军几乎是安徽本地绿营最后的兵力。奉命拿了安徽巡抚蒋文庆的求救信冲出城到凤阳求救兵的庐州知府胡元炜在奏章上写到,束发粤匪两万余人死死围住了庐州。而胡元炜临危受命,带了亲兵杀出重围。杀出重围的时候,亲兵都战死了,就他一个人前往凤阳。半路上听说庐州失陷,蒋文庆殉国。

    读到了这里,道光长长的叹口气,干脆把奏章扔御案上。攻克庐州的又是粤匪的精锐束发粤匪!两支兵力各有两万人的粤匪们同时北上,不用讲,目标定然是北京。清军为了剿灭太平天国,调动了大量其他地方的绿营兵,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各省的军队数量极大不足。特别是湖北、安徽、河南等人的清军几乎被抽空。这才导致了太平军以高速机动的行军摆脱了清军重兵追击之后,兵锋所指,城池竟然无兵防守。

    经历过十年前的鸦片战争之后,清军对漕运被封锁的事情极为敏感。即便是现在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目的也是为了压制太平军控制的南京、扬州、镇江。安徽北部到河南一带根本没有大量清军,更不用说能直接防御四万人的太平军精锐部队。

    既然安徽巡抚蒋文庆已经落入太平军手中,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赶紧再任命一名果敢善战的人为安徽巡抚。阻挡太平军的攻势。可这一年多的战斗打下来,清军众将纷纷上阵,又纷纷落败。咸丰实在是没看到什么真正能打的将领,就在这位年轻皇帝烦恼的时候,太监又送进来一份加急奏章。

    打开一看,却见是江西巡抚张芾的奏章,一支太平军从南京出发,水陆并进,逆流而上。江西巡抚认为这支太平军的目的地就是江西省会南昌。

    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咸丰觉得脑袋整个大了起来。太平军围攻过湖南省会长沙,攻克了湖北省会武昌,现在占领着安徽省会安庆与江苏省会金陵。难道这江西省会南昌也在劫难逃了么?定了定神,咸丰继续看了下去。在奏章最后,江西巡抚张芾写到,挂名知府江忠源带了4000在湖南募集的楚勇赶到了江西,帮助江西巡抚张芾守南昌。

    咸丰眼前一亮,江忠源两次千里护送师友灵柩回湖南老家,以至于耽误了科考的事情轰传天下。即便是在大内,咸丰也不是没有耳闻过此人的豪侠忠义。自从太平军兴起,虽然也打过败仗,但是江忠源却是战功最高的一名官员。他从一个举人出身的小官升到没有实缺的挂名知府,靠的就是这战功。

    令咸丰对江忠源印象深刻的是,江忠源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败绩。因为嫉妒在私下的奏章密信中说江忠源败绩的官员也不是一个两个。可偏偏他们所说的有关江忠源败仗的确切的消息,都在江忠源自上的奏章之后的事情。这让咸丰对江忠源的评价极高。

    而且江忠源也数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