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7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在喀土穆附近,马赫迪大人正在他的帐篷里面静静等待。在旁边坐着的那个欧洲人忍不住开口了,“马赫迪先生,进攻喀土穆的部队最终还是要集合在一起的。您是准备现在召集他们,还是更晚的时候召集他们?”

    马赫迪神态自若,他答道:“戈登先生,你不要用英国的看法来想我们,真正的信徒们接到消息之后会赶到喀土穆参加战争。”

    英国人听了这话连忙摆手,“不不,马赫迪大人,我绝对没有质疑信众的忠诚度。”

    这位英国人名叫查理??乔治??戈登,是英国派来协助马赫迪与中国作战的部队总指挥官。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跟在马赫迪身边,看到马赫迪发挥了他出色的感召力,让心存疑惑绿教徒一个个的接受了“真主把一切赐给信徒”的理念。

    当然,神的恩赐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信徒们也要通过夺取那些“真主赐予的财富”来完成“真主给与的试炼”。戈登本人很能理解,这种把戏并非穆罕穆德自己独创的,闪米特三邪教都这个操行。戈登本人笃信上帝,他对此非常能理解,更是非常能接受。戈登相信,如果宗教不去号召信徒为神增添荣光,这种宗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

    之所以现在说话,戈登完全是出于他对于自己的职务与职责的责任心,“马赫迪大人,我们的炮兵移动并不方便,所以我们需要您先确定攻击哪里。是喀土穆?是北喀土穆?还是恩图曼?请您现在就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喀土穆交汇向北流去,其地形与武汉很相像,也由三镇组成,即: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图曼。三镇之间现在通过船只运输,那些英国人好不容易才埃及运来的大炮可没有太强的机动性。戈登并不相信靠步兵就能拿下喀土穆三镇。

    “真主的意志决定信众的行动,那些信众所到之处,让大炮跟着行动就好。我们要相信真主!”马赫迪用平素那种充满神圣感的语气阐述着他的看法。

    戈登没有反驳,或许是与马赫迪一起行动了这么一阵,他发现马赫迪的作战指挥有个特色,就是非常善于发挥群众的能力。马赫迪军与英军都是外来户,这十几年里面中国在苏丹经营,根本轮不到马赫迪军与英军在这里撒野。然而比中国人更加熟悉苏丹的就是苏丹当地群众。所以马赫迪军自己并没有主动选择,而是鼓动群众,然后从群众那边请教中国人的防御阵地哪里薄弱,哪里是可以打的要害。如果没有苏丹群众,马赫迪与英国联军根本没机会发动对喀土穆的进攻。

    放弃了这个话题,戈登又问了心中感到不安的话题,“马赫迪先生,您认为那些信众参与攻打喀土穆的理由何在?他们已经参加了在各地围攻中国人堡垒的行动,难道就不算尽了自己的义务么?”

    马赫迪大人看样子最初并不想回答这么一个蠢问题,不过他还是精神饱满的开口,“喀土穆是整个苏丹最富裕的地方,这是真主赐给信众的苏丹首都。他们会来的,他们一定会来的!”

    听着这样的回答,戈登忍不住再次点头。他发现自己与马赫迪实在是有共鸣,戈登非常相信马赫迪所说的。当个人利益与宗教利益交汇的时候,没人来才是不可理解的怪事。

第364章 逐利者(二十一)

    王明山神色颇为平静,他并没有说出什么“马赫迪为何要背叛我们”之类的傻话。从战略上讲,王明山节度使从来就没有把末日英雄马赫迪先生当做自己人看待。他所有与马赫迪的交涉都是为了让马赫迪北上与英国人作战,王明山很清楚自己的选择,所以他也不认为有理由去指责马赫迪的选择。

    “南方的部队正在向这边出发,那些……企业的保安队伍大概四天之内就能到喀土穆附近。而且一支运输道教人士的船队也在向我们这边开来,顶多一天就能在苏丹港下船。听说里头有武装力量。等他们到了之后,就可以汇集在苏丹港的兵力开始进攻。所以我们只需要守五天大概就可以了。”王明山的语气非常镇定,仿佛他已经看到了战争的最终结果。

    从地图上看,未来的确对东非行政区有利,侦查的空军已经发现大量以喀土穆为目标的行进队伍。从正常的局面判断,这里头大部分都是当地的阿拉伯人,这帮阿拉伯人大概采取了包围的姿态。而中国人麾下的部队正在更大的范围内构建出反包围的姿态。

    司令官用能鼓舞士气的声音对大伙说道:“聚集到喀土穆的都是这些叛匪中的精锐,把他们消灭了,那些地方上的家伙就知道了厉害。想来短期内不敢再胡作非为啦。喀土穆有超过四万人可以投入战斗,守住这里应该没问题。在外围,我们还有四五万人可以行动。马赫迪所部定然没有十万人。”

    “可是看着他们的人好像很多的样子!”有人很不放心。

    “人多未必就能打仗。要是当地的阿拉伯人真的能打仗,他们绝不会现在才动手。这些年小规模的战斗多的很,那帮阿拉伯人不懂得怎么打仗。”司令官再次劝说大家不要担心。

    节度使看上去完全不担心,司令官也没有丝毫畏惧。与会的众人也只能选择放下心来。这一放心,大家就忍不住说起关心的事情,“马赫迪怎么会现在进攻我们?”

    “定然是英国人给了马赫迪更大的好处,而且马赫迪也觉得英国人比咱们更可靠。”王明山给出了他考虑出来的答案。

    “马赫迪傻么?他和咱们血战一场,就算是能赢,也是两败俱伤的局面。那时候英国人翻脸不认人,马赫迪到时候只有死路一条。”与会的同志很是不能理解马赫迪这么干的想法。

    “不。我倒是觉得英国人不会那么傻。大家看地图。”王明山解释着,东非两大要点就是苏伊士运河与南部非洲的金矿以及好望角。如果能占有这几个战略目标,中国就可以完全控制非洲的主动权,“既然英国人不肯公开和咱们翻脸,他们除了支持马赫迪之外别无他途。我原本觉得马赫迪的智商没这么高,看问题大概没有这么透彻,但是现在看是我错了。而且我对英国人的果断也没能做出正确判断。我光是听说过英国是著名的搅屎棍,可我也就是光听了听,没把这个放到心里。结果让英国与马赫迪先联起手来。”

    即便局面紧张,听到“搅屎棍”这个词,不少与会同志都露出了一些笑容。的确,中国看不起马赫迪,厌恶马赫迪。而这个在中国看来跟泡屎一样的家伙就成了英国人眼中的香饽饽,英国人一头扎进去就搅和起来。这份果断以及搅和出来的结果的确不一般。

    正说话间,参谋跑进来报告,围绕城市的铁网已经架设完毕。王明山听完之后立刻起身,“同志们,部队有部队的任务。咱们不是部队的就按照刚才分配的任务带领各自的单位的人开始巡逻,警戒,实施宵禁。现在的白天好过,夜里倒是让敌人有些机会。所以各单位都弄清楚,这个关键时刻对于那些不听从宵禁命令的格杀勿论。”

    “是!”与会成员齐声答道。在这么一个时候,大家除了同心协力之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

    晚上的时候喀土穆三镇枪声零落,却几乎整晚没停。到了天亮的时候,王明山终于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把指挥权交给司令员。他毕竟快五十岁了,两天两夜几乎没睡,他真的感觉撑不住了。而且晚上的时候巡夜,他还行。白天打仗就不是王明山的专业。

    王明山在喀土穆城内开始呼呼大睡的时候,埃尔多安跟着村里面以及周边村落的人汇合城的大队抵达了喀土穆城外。

    这些人昨晚几乎走了整晚,中间也的确胡乱睡了一会儿,不过天微亮的时候,这些人就再次起身出发。埃尔多安还记得昨天村长的叔叔对着一众村民的发言,“你们问这个城堡里面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东西,我要告诉你们,这个城堡里面的东西都被带走了。被中国人带去了喀土穆。大伙都见过中国那种铁车,一次把咱们大半年收割的苜蓿都带走了。那种铁车把城堡里面的财富都带走了。你们想想!你们想想看!那到底是多少的财富!老乡们,跟着我们的队伍打下喀土穆,那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归我们啦!”

    在这样的鼓动下,老乡们都生出一股子劲头。有些家族人多的,就派人先把东西送回家里,他们家族的主力则跟着队伍走。那些人少的家族担心自己抢不到东西,干脆带着此次抢道的“细软”,例如一些布匹和商品前进。埃尔多安就见到走在他旁边的那个家族的人把印了红十字的白色床单裹在身上。那家伙还注意到的红十字,特意让红十字位于他的后背背心处,非常的醒目。

    人人不肯落后的走了大半个下午和几乎一个晚上,队伍完成了五十公里的行程,抵达了喀土穆附近。在村民们看来,堡垒中的高大建筑物已经很多,与低矮平房组成的村子一比,堡垒真的是高大气派。然而与眼前的喀土穆城,堡垒就显得微不足道。那些高大的建筑在喀土穆城中很多很多,远远看去,真的是如同树林。

    不少村民只看到这些就已经忍不住欢呼起来,没错,一旦能攻破这里,大家就可以任意的拿走他们能搬走的一切。不过埃尔多安并没有这么激动,他发现欢呼的其实不止他们这一路人马。以喀土穆为目的地的人好多,不仅是已经抵达喀土穆的人等,在埃尔多安后方还出现了更多的这类人。

    有过攻打堡垒的经验之后,埃尔多安心里面一个劲的嘀咕,这么多人打进喀土穆之后,到底还能给他剩下些什么?

第365章 坚定者(二)

    “……中国人在非洲并没有推广他们的宗教,只是认为靠他们的武力和先进的科技就能让当地人服从。大英帝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如果不能让当地人放弃他们自己的本地信仰,起来反抗是迟早的事情……”

    摘自1899年出版的《东非回忆录》麦克斯??托马尔逊著。

    看上去不到30岁的兴扬道长背靠着火车车厢侧壁盘腿坐下,把步枪平放在身前,然后问身边的盗泉子道长:“还活着么?”

    同样不到三十岁的盗泉子道长此时已经盘腿坐在敞篷货车车皮的地板上,他并没有靠在侧壁上,步枪也用很舒适的姿势背在背后。他递给了兴扬道长一根烟,给自己也点了根,这才说道:“我们龙虎山的人可没有这么短命。”

    如果之前半个多月来讲的话,盗泉子的话无疑会引发道门内部的派系情绪。兴扬道长只是笑了笑,就颤抖着手抽起了马达加斯加省产的“黄金叶”牌香烟。这是船只先抵达中国西部边疆马达加斯加省时候地方上的同志送的,莫桑比克烟草醇厚丝滑的口感让两个刚结束战斗的道士都微微眯缝起眼睛。

    抽了一阵,兴扬道长的手终于抖的不是那么厉害。他对盗泉子说道:“万万没想到步枪竟然震动的这么厉害,后坐力这么大。”

    盗泉子还是那副盘膝而坐的模样,这个姿势可以让他随时起身投入战斗。听兴扬道长这么说,盗泉子微微笑了笑:“那是你们龙门派的人自己太装,非得到陛下整顿道门之时才肯低头。我们龙虎山可是早早就投奔了陛下,像我这样在西域省传道的,大概都是枪不离身。每个月都要进行操演。你好好操演三个月,拿起枪来就不会如此。”

    这话虽然对,不过盗泉子对于正一派道士的身份明显很是坚持,这让全真龙门派出身的兴扬道长不爽了,他掐灭烟头,挺直腰杆说道:“陛下说过,革命只分真假,不分先后。现在道门正本清源,各个门派要恢复老子‘道德’的本源,难道正一派要摆架子,讲资历么?”

    论资历,源自天师道一脉的正一派的确比全真派要早。不过到现今实力与影响更强的则是全真龙门派。所以兴扬道长对于张应宸的表现有足够资格不爽。

    见兴扬道长反驳,盗泉子也没有不高兴。这一路上他和兴扬道长争执多很多人,这么点小小的反驳根本不算啥。盗泉子也坐直了身体,正色说道:“当今天下道门之首并非我们龙虎山正一派,不是全真龙虎派,更不是南北茅山。当今天下道门之首乃是皇帝韦泽陛下……”

    兴扬道长对盗泉子的判断完全认同,韦泽陛下不仅贵为天子,更是学识惊人,手段强大的人。别的朝代都是对道门册封一番,民朝则是把道门先给聚集起来开会,以国家的大档案馆以及大图书馆为基础,各地进行配合。通过大量的文字搜索以及编撰工作,在唯物主义以及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道门的各门派近两千年来的历史给理了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