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战风云-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海、拉多加湖、奥涅加湖一带的地区,更是水网纵横,居民聚集地稀少。在这个地方开展游击战,后勤补给相当成问题,更有甚者,目前还是严冬时节,残酷的环境,足以对一支具有规模的游击部队构成致命杀伤力。

    如何在冰天雪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下,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如何解决每一次小规模战斗之后,部队伤员的医药问题?如何保障自己的部队,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等等等等,这些问题一一陈列在楚思南的面前,让他大为头疼、苦不堪言。他到现在才真正的佩服国内那些指挥着一群群卓越战士,在那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中把游击战理论发展到顶点的老前辈,真不知道他们当年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去考虑,又是如何去解决它们的?

    最终,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楚思南做出了一个在不久之后,几乎令他命丧黄泉的决定——把目前他手中唯一控制着的一个警备师打散,以团为单位,分散战斗。而在他自己的身边,则仅仅带了一个警备连的兵力,外加一个毫无战斗力可言、以女兵为主的通讯班。为了能够保持这个警备师的绝对战斗力,楚思南在打散队伍之前,给全师团级以上的指挥员开了一个专门的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他要求各个团必须时刻保持与师、旅级单位之间的联系,各个部队游动的相隔距离不宜太远,以便在战况允许或是必须的情况下,组织相互间的配合作战。同时,为保证各部队的后勤补给,楚思南也建议各个分散部队,尽量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划定在一些距离村镇较近,而同时又不是战略要道的地域。

    此时,在给各个散团布置要点的楚思南,还未曾意识到,他的一番布置已经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纰漏,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纰漏的存在,才使得他在这之后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数次险些命丧德军狙击手的枪下。为了打掉他和他的流动指挥部,德军北方集群司令部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计划——“猎杀狼头”。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纰漏,才使得楚思南这个名字,在苏军部队和苏联人的心目中,更加具有神秘情调,也更加具备传奇色彩……

    

    

第七章 第一场狼群攻势(1)

    十二月二十日午后,斯诺尔罗夫镇西南一百五十公里处的针叶林带,这里是别洛耶湖区方面军流动指挥部的临时驻地,楚思南和他的警备连目前就驻扎在这里。

    站在丛林外一株挂满积雪的灌木丛后,楚思南借着手中的望远镜,察看着丛林东面的雪原,通过这望远镜,他可以看到在很远的地方,正有十几辆德军的坦克在厚厚的积雪中快速的向北方推进。

    自从前天楚思南下令放弃对沃尔霍夫的坚守以来,原列宁各方面军的三个后备队师迅速向东北方向撤退,随后,德军的先头部队以两个摩托化师的兵力,完成了对沃尔霍夫的占领。不过,他们的脚步没有在那一地区作丝毫的停留,便急匆匆的继续向东北方推进。

    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进,造成了其先头部队同后续步兵支援部队之间的严重脱节。熟知机械化作战的人都知道,坦克部队的威力,在于其正面战场的突破效能上,面对一片炮火支援能力薄弱的敌军阵地,坦克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掩护步兵队伍对它实施最有效的突破。不过,若是失去了步兵队伍的支援,一支单独行进中的坦克部队,却是相当危险的,携带了单兵反坦克武器的敌方步兵,可以凭借其灵活机动的特性,给予这孤单的坦克部队致命的一击。

    楚思南通过这几天在这条战线的游走,逐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猜测,肯定是崔可夫已经开始打响了北面的配合战,加大了对卡累利阿地峡一带被围芬兰集群的攻势,那些芬兰人吃不住了,所以在催赶自己的德国友军加快行进,及早赶到斯维里河一线。在这种情况下,德军的北进部队才开始全速开进,由此,制造出了这么一个巨大的纰漏。

    楚思南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消灭掉德军一支急匆匆北上的坦克部队。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楚思南从昨天开始,就派出去四支侦察兵队伍,摸清楚这一线上正在赶过来的德军部队数量。说来凑巧,就在今天凌晨的时候,一支代号为“雪狐”的侦查小分队发回电报,说是有一支德军坦克团队,正在据此不足二十公里的一处河湾涉渡,估计很快就要北上了。

    这对楚思南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这支德军的坦克部队由此北上的话,那么东北方向上的斯诺尔罗夫镇就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而被打散编制的警备师中,有三个团的兵力,正在这一带游弋。

    集中起优势的兵力,一举吃掉这个德军坦克团队,这个想法的诱惑性太大了,楚思南觉得自己绝对有必要为此好好的布置一下。

    “楚思南同志,布伊诺夫同志来电。”在楚思南的身后,一名通讯女兵猫着腰跑过来,小心翼翼的说道。

    布伊诺夫是警备师的师长,同时,也是这一次伏击歼灭战的主要指挥者,他在这个时候发来电报,应该是已经把战斗的布置安排好了。

    “念。”楚思南头也不回的摆摆手说道。

    女兵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声把电报的内容读了一遍。只不过还没有等她把内容读完,楚思南就猛地转过身来,一把抢过那张脆弱的电报稿,看也不看得撕成了碎片,然后愤怒的扔到脚下的雪地上。

    其实也难怪他会如此气愤,在那份电报上,布伊诺夫虽然语气委婉,但是其根本意思却是表示不支持这次作战。他反对的理由,就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处在斯诺尔罗夫镇的兵力,只有区区的一个团——第213步兵团。至于剩下的109团和配属独立团,则都还在斯诺尔罗夫镇的二十余公里外,如果让他们紧急回调,奔赴到斯诺尔罗夫镇组织战斗,时间上过于仓促。而且在他们迂回的路线上,还有为数不少的德军大小股部队,这更增加了他们回调的难度。总而言之,打这场仗在布伊诺夫看来困难太大,他希望指挥部方面能够慎重考虑,重新作出决定。

    这他妈是什么狗屁理由?!楚思南忍不住破口大骂。

    现在是什么时候?部队要打的又是什么仗?

    这是要打游击战,它讲究的就是在高速运动中,快速的投入战斗、急速的解决战斗、神速的组织撤离,这个该死的布伊诺夫还以为自己是在打以往那种两军对峙,面对面死磕的大兵团阵地战吗?如果在这种明显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还要等你先调集好部队,组织好防御再开战的话,那你的部队都不知道在这过程中被德军剿灭多少回了。

    二十余公里的距离,一个急行军就跨过去了,这难道有什么困难吗?国内抗日的时候,为了阻止一场奔袭,一支部队急行军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之后,立刻投入战斗的例子数不胜数,难道说到了苏联这片地面上,军队就只能打阵地战,而奔袭战就打不起来了?

    再说那个什么,什么沿途有德军的大、小股部队,还增加了奔袭的难度,亏他能把这个理由找出来,难道他就不知道“遇弱击之,遇强避之”的道理?有小股部队拦路,那就歼灭它,若是大股部队,那就迂回过去,迂回这个词是用来干什么的?摆设得好看吗?这她***岂有此理!

    如果布伊诺夫此时就站在面前的话,估计楚思南会毫不犹豫的解除他的军职,然后命令警卫把他拖到远处直接枪毙了事,真想不明白这样的人,是怎么混到警备师师长这个职务上去的。

    其实也难怪布伊诺夫会如此畏难,苏联的国情毕竟和中国不同,人家的工业发达,经济实力也强大。以往,大兵团的转移作战,都是有车有船的,如今咋一进入敌后,什么交通工具都没了,打一场奔袭战要靠“11路”赶过去。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一路跑过去人都要累死了不说,还要立刻投入作战,这对从未进行过类似战斗的苏军官兵来说,的确是太难了。

    “马上给警备师指挥部回电,双份,”楚思南面色阴沉的对通讯兵说道,“第一份给尼扬斯基,告诉他,让他以师军事委员的身份,全权指挥这场战斗,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我需要的三个团,不能对这支德军实施围歼,那我就把他还有他们整个师指挥送去洗西伯利亚服苦役。另一份专门发给布伊诺夫,问问他,是不是吃屎长大的?!”

    “啊?!”年轻的女通讯兵一愣,她怀疑自己听错了某些东西。

    “就这么发,去吧。”楚思南挥挥手,心烦意躁的说道。

    

    

第八章 第一场狼群攻势(2)

    在距离斯诺尔罗夫镇不足二十公里的针叶林里,尼扬斯基和他的部队潜伏在距离树林边缘大约不到五百米的地方,静静的等待着方面军电令中指示的可能会出现在这一线的德军小股坦克部队。

    这里是通往斯诺尔罗夫镇的必经之路,尼扬斯基不得不承认,方面军指挥部在挑选战场这方面,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从地形地貌上看,这里显然最适合进行一场有准备的伏击战。

    绵延无际的针叶丛林是别洛耶湖区水网地带最常见的植被群落,这种植物挺拔茂盛,最重要的,它还是常绿植被,冬季不落叶的。当一场大雪过后,整个树林里积满了淤雪,厚厚实实的,一脚踩上去嘎嘎作响。

    而在林外大约七八米的地方,就是通往斯诺尔罗夫镇的大道,大道的另一侧,是镇上集体农庄开辟出来的宽四米,深达两米半的引水干沟。这是天然的反坦克壕,布伊诺夫如是想道。

    从战场角度来看,尼扬斯基认为在这种地形条件下,狙击一支十几辆坦克组成的小股德军部队并不是没有可能性,但前提是,处在丛林战场东西两翼的部队,必须在战斗打响之后,堵住德军坦克前进与后退的通道,否则的话,要想全歼这支部队,可以说没有多少可能性。

    尼扬斯基也知道,要想打赢这场战役,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必须躲过德军的侦查兵搜索。这在以往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现在,几天前的大雪给这一切都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避免雪地上脚印会引起德军部队的注意,尼扬斯基不得不命令自己的部队在较远的地带迂回近丛林之中,在兜了一个大***之后,再由树林深处折回到这里。这一番迂回,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消耗体力。

    从内心来说,尼扬斯基也和布伊诺夫持一个相同的观点,他也并不赞成在这个时候袭击德国人前进的坦克部队,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袭击德国人火力强大、机动性能高的坦克部队,会给自己手中原来就数量不多的部队造成很大伤亡,同那点微不足道的战果相比,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如果要袭击德国人的部队,最切实的方法,应该是挑选那些战斗力相对薄弱,但是在战争中地位却相当重要的后勤补给队。按照常规计算,德军的坦克部队一般只能随军携带大约四五天的燃料补给,照此而论,他们的主力前锋部队已经在这一区域开过去两天了,那么后续在此一地区出现的,就将是紧随而至的运输队了。到那时,再对敌人发起进攻,显然是最切合实际,同时也是成效最高的时候。按照楚思南在前阶段警备师主要干部作战会议上的发言,他的战略意图显然也在于此,只是为什么现在起了变化呢?难道说有什么突然的变化出现了?尼扬斯基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点,在目前这种战况下,整个方面军的零散部队可以说是都集中在了敌后的位置,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部队所需要的,应该是隐藏实力,尽量不去引起德军的注意,唯有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存实力,以待反攻时机。

    如今,楚思南一意孤行,势必要在这一线上围歼一股力量并不是如何强大的德军坦克部队,且不论这场战斗是否能够获得完胜,即便是自己身边这三个团,能够毫发不损的歼灭德军部队,那之后呢?毫无疑问,这一战打下来,如果十几辆坦克全部折损,那么一定会引起德军北方集群指挥部的重视。十几辆坦克,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了。自从苏德开展以来,六月份到十二月份的整整半年时间里,苏军击毁的德军坦克数量也不过才区区不到三千之数。如今,在自己的占领区内,一次被击毁十余辆坦克,这样的损失怎么能不引起德军高层的重视?

    不过,尼扬斯基虽然是有这种想法,也反对进行这一场战斗,但是现在他不敢表示任何反对意见,布伊诺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