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让奥威尔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通过自身经历以及对苏联的大清洗等一系列事件的了解,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之本质有了自己的判断。

    不便于写事实,就只能寄托于童话故事了。

    刚刚对方说的这句话,就是奥威尔感触最深的,所谓的平等,自由,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

    自己居然还想要去追求这些东西,真是愚蠢啊。

    “好,现在我们谈谈出版的问题,我们打算先期出版四十万册…”

    楼上的会谈,还在进行着,爱琳在楼下,耐心地等待着,窗外,春光明媚。

    就在这时,突然,她听到了隔壁似乎传来了一声声低沉的哭声。

    怎么回事?

    邻居的热情友好,让爱琳早就和他们亲如一家了,现在,听到哭声,爱琳立刻就拔腿向着邻居家走去。

    当她走过去的时候,正好看着邻居家的女主人,五十多岁的奥西维娅,正坐在一把椅子上,已经泣不成声。

    而她的老伴,贝克尔,此时也是饱含泪水,但是,并没有哭出来。

    “咱们的儿子,是好样的!”贝克尔说道:“他一个人,打死了五个波兰鬼子,还都是骑兵,最后一个,是他用手榴弹同归于尽的,没有给咱们丢脸!”

    爱琳的大脑里一片空白,她看到了桌子上,那个白色的阵亡通知书。

    内尔茨,这一对夫妻唯一的一个儿子,死在了波兰的战场上,现在,就是阵亡通知书到他们家的时刻。

    死亡,爱琳是印象深刻的,当初在西班牙,几乎每天都有,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的消失,都会让她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同时,深入进去,她就和丈夫的思想,逐渐接近了,没有谁对谁错,没有正义和非正义,只要有矛盾,有纷争,就会有战争。

    “对,咱们的儿子,还被追认为了战斗英雄,他们整个营,都是英雄!”贝克尔向着自己的老伴喊着:“咱们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虽然这样说着,眼泪,还是从他的眼角里面,流了下来。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

    此时,贝克尔才看到了爱琳,说道:“爱琳,你来了?坐吧。”

    “两位,请节哀吧。”此时的爱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内尔茨战死了,我们很悲痛,但是,我们也为他自豪。”此时,奥西维娅已经停止了哭泣,她向爱琳说道:“爱琳,你能帮我们一个忙吗?”

    “当然可以。”爱琳说道。

    “你的丈夫,是一个作家,他能够将我们的内尔茨的战斗故事,写出来吗?”奥西维娅向爱琳说道。

    将自己的儿子的战斗故事,写出来,这是两位老人的一个心愿。

    而面对着这个要求,奥西维娅能说什么?自己的丈夫,只是写童话故事的?

    “能。”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一个声音。

    不知道什么时候,门口,又多了两个人,一个,就是爱琳的丈夫,奥威尔,而另一个人,就是那个出版社的联系人。

    两人看着奥威尔,刚刚能的声音,是从奥威尔的嘴里发出来的。

    奥威尔和来客已经结束了谈判,出来的时候,听到了隔壁的动静,于是就过来了,当听到老两口的要求的时候,奥威尔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就凭借对方曾经半夜里把自己的妻子送进医院,就需要帮这个忙。

    而奥威尔身边的那个来客,此时也很高兴:“奥威尔先生,如果您需要的话,我会随时帮忙,找人带您去当时的战场,找一些当事人进行咨询。”

    ?奥威尔不解地转头,望着这个出版社的来客,有这么大本事?

    而此时,贝克尔已经认出来了。

    “戈培尔?您是我们帝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贝克尔走上几步,想要看的更清楚些。

    “是的,就是我,内尔茨是好样的,他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又是我们最骄傲的战士,他是帝国的荣耀,是我们的英雄。”戈培尔说道:“帝国,是不会让这些英雄无名的。”

    奥威尔也是一愣,他真没有想到,刚刚这个来和他谈出版的人,居然不是出版社的,而是帝国的宣传部长,难怪刚刚看着有些眼熟。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德国政治家,演说家。擅长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喉舌”,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第三帝国的体制,被认为是“创造希特勒的人”。

    有惺惺相惜,也有针锋相对,戈培尔能说会道,获得过哲学博士,对一般人的口才都不以为然,但对希特勒的口才,由衷的佩服。

    在1922年,戈培尔听了一次希特勒的演讲,立即决定加入纳粹党。几年之后,他与希特勒的思想发生冲突,但听了希特勒一场三小时的“精彩之极”的演讲,立即“怀疑自己的看法”,决定要向“这个伟大的人物,政治的天才鞠躬致敬”。

    戈培尔是一个忠心的人,直至最后一刻始终陪伴在希特勒身边,在希特勒自杀不久后,戈培尔在毒杀自己的六个孩子后随即在晚8时与妻子在帝国总理府地下室外自杀。

    帝国灭亡了,他就要追随帝国而去,这样的人,也算是乱世枭雄中的一员了。

    而现在,历史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希特勒遇刺之后,戈培尔同样义愤填膺,何况希瑞克是最初就在希特勒身边的人,是党内的二把手,所以,戈培尔选择了继续跟随希瑞克,为元首报仇。

第三百五十二章 英国第一装甲师

    39年,2月14日。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整个西方国家,都在欢庆着情人节。

    有情人的,和情人一起过,没有情人的,找个情人过,如果情人都找不到,那就和自己的左手过,总之,这一天,一定要快乐。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天,他们却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日子。

    比如,现在,在法国的港口,一支部队,正在从船上慢吞吞地开动下来。

    “嗡,嗡嗡。”发动机的声音,在轰隆隆作响,一辆模样看起来小巧的坦克,正在从船上开动下来。

    这辆坦克,炮塔很小,圆柱形,上面的武器,更是简陋到只有一挺机枪,而下面,平衡式悬挂装置,更加显得造型特殊,一排小巧的负重轮,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个弱鸡。

    此时,驾驶员正在踩动着油门,尾部的福特8缸汽油机,正在轰隆隆地响动着,可惜,仅仅70马力的功率,哪怕就是油门到底,也不够用。

    这就是英国去年才装备给军队的坦克,玛蒂尔达1型。

    这种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1吨,乘员2人,车长4。85米,车宽2。29米,车高1。87米。

    可以看到,尺寸和战斗全重都很小,算是绝对的轻型坦克。

    唯一的武器,就是12。7毫米机枪,而它的最大速度仅为12。8千米/小时,可以说,一只健康的蜗牛都可以和它比赛了。

    相比其他方面的孱弱,这款坦克,却有着和它不相称的防护,车体正面装甲厚度达60毫米,炮塔的四周均为65毫米厚的钢装甲,不用说轻型坦克,哪怕就是现在的主战坦克,德国的黑豹3,侧面都没有65毫米厚。

    这完全是作战思想的不同造成的,虽然发明坦克的是英国,但是,在如何使用坦克上,英国人是有自己的一套的。

    英**方将坦克划分为: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和轻型坦克。

    而作为步兵坦克,行驶速度不要很高,只要徒步冲锋的步兵能跟得上就行;不要求有很强的攻击力,坦克的武器只要有机枪就足够了。但是,装甲防护必须要强。

    也就是说,步兵坦克,就是典型的移动的机枪火力点。

    这种思想,就出现了现在的“玛蒂尔达”1型坦克。

    而就在这款坦克制造的同时,英国也意识到了可能会落后,所以,他们紧接着开发出来了2型坦克,使用40毫米的坦克炮,而全重增加到了27吨,才算是成了中型坦克。

    现在,这款“先进”的坦克,总共生产139辆,主要装备给了英国的第一装甲师。

    英国的装甲部队,组建的时间其实很晚,到了1934年,英国才组建了第1坦克旅,著名的霍伯特出任旅长。

    而在37年,才开始筹划组建了第一装甲师,是当时的参谋总长阿奇博尔德…蒙哥马利…马森伯德以“机动师”的名义组建的。

    当初,按照设想,这个师下辖第1、第2轻型装甲旅,第1陆军坦克旅,以及炮兵、工兵、信号兵等辅助部队。

    可惜,英国在坦克方面的落后,让他们这些想法全部落空。

    现在,这个师下辖一个轻装甲旅,装备轻型坦克和巡洋坦克,以及一个坦克旅,装备巡洋坦克。由于巡洋坦克数量不足,两个旅在装备上,大多数都是轻型坦克。

    也就是现在的这种“玛蒂尔达”1型坦克。

    (也有说法是维克斯mk。vi型坦克,求知道的大大解惑。)

    而现在,出现在港口的,就是第一装甲师的第一装甲旅的坦克部队,他们从英国大陆,来到了法国,就是为了去参加明天举行的阅兵式的。

    这简直就是个累人的工作!

    当波兰战争爆发之后,英国国防部下达了紧急命令,于是,在驻地里训练的第一装甲旅,开始了一场奔波,他们开动到了港口,装船,一路晃荡,来到了这里,而接下来,还得继续在法国的道路上前进。

    看样子,今天晚上都不用睡觉了。

    第一,这个称号是很骄傲的,而对于第一装甲师,第一装甲旅来说,这个称号,更是沉甸甸的,每次阅兵,都会想到他们。

    坦克手克鲁兹,使劲地踩动油门,似乎是在发泄他的不满,他的头露出来,望着前面的道路。

    “加油,我们必须要赶上明天的阅兵式!”不远处,站在一辆轮式的越野车上,旅长赫巴特,用一个大喇叭喊着。

    这批坦克,很多电台都没有配备齐全,赫巴特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号召他的部队。

    和历史上不同,赫巴特没有退出现役,毕竟,德国的装甲部队,给英国陆军很大的压力,英国需要真正了解装甲的人,而赫巴特,绝对是一名装甲专家,要知道,现在的这款坦克,就是在赫巴特的主持下研制的。

    赫巴特是英国中极少数的“坦克部队万能论“的积极倡导者,发表了许多有关装甲战的论文。同时,他还亲自在装甲部队进行试验和验证,成为英军装甲战理论的先驱之一。

    可惜他的性格比较古怪,好走极端,不合群,历史上在二战前不得不退出现役。在英国陆军眼里,装甲兵当然也需要骑兵将领来指挥。

    一直到二战爆发后,他任英国国民国防义勇军的伍长,后晋升为义勇军的地区负责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丘吉尔首相发现了赫巴特的过人才能,于是力排众议,才让赫巴特“官复原职“。

    而现在,赫巴特没有退役,也没有进步,依旧在他的装甲旅旅长的位置上呆着。

    相比部下,他也恼火,但是,他更多的是担忧。

    德国部队,继续在波兰的领土上肆虐,而根据当初的协议,英国是需要力挺波兰的。

    这次,他们是以演习的名义,蹬上法国的土地的,先期到来的是他的装甲旅,后期还有第一装甲师的其他部队。

    演习之后呢?很可能,他们就需要开赴前线了。现在,他的第一装甲旅,有能力和德国人的装甲师抗衡吗?

    赫巴特虽然骄纵,但是绝对不狂妄,他知道,自己部队装备的坦克,早就过时了。

    德国人的坦克,既有步兵坦克的防护力,又有巡洋坦克的机动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和黑豹坦克对抗,赫巴特没有任何的信心。

    而现在,看着自己手下的这群坦克兵们,他更是暴跳如雷:“克鲁兹,你个蠢货,不要上路面,压坏了法国的马路,我们是要赔钱的!”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戴高乐的坦克

    英国的军队,在向巴黎开进,除了装甲部队之外,还有骑兵部队,步兵部队,战机也开始转场。

    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第二天的阅兵。

    这次阅兵,没有任何的先兆,各个参加阅兵的部队,都是在仓促之中,集结起来的,而对法国来说,他们的情况要好点。

    直接从巴黎附近,找一些部队来充当演习部队,就已经足够了。

    其中,当然要有坦克部队,在这种思想下,夏尔…戴高乐上校指挥的507坦克团,被调动了过来。

    相比英国人的小坦克,戴高乐上校的坦克部队,也不是多么的出彩。

    和英国人一样,法国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