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不是独自行动的,戴高乐的507坦克团,是和第4步兵师一起行动的。

    坦克,是步兵的附庸,坦克的存在,就是为了掩护步兵的冲锋,就像是一战的时候,英国刚刚发明坦克时候那样。

    这点也让戴高乐很不爽。在贝当元帅的支持下,戴高乐在这几年,发表过很多的论文,他的论点,和德国一样,应该把所有的坦克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拳头,进行快速的推进。

    可惜,没有人响应他。

    坐在自己的坦克上,戴高乐望着四周。

    每一辆s…35坦克,周围都有几十名的法国士兵,绝对正规的教科书一般的前进顺序。

    看看人家德国,几天之内,已经兵峰逼近了华沙,德国人是怎么打的?把所有的坦克集中起来,装甲师迅速冲锋,不断推进,进入敌人的纵深,分割包围敌人。

    而现在,法**队,坦克依旧是一个移动的火力点而已。

    这让他很不爽。

    除了他们这支部队之外,在周围,还有11个步兵师,他们一起排成散兵线,沿着萨尔布吕肯一带长32公里的地区前进。

    这样的推进效率,一天能推进上五公里就不错了!

    戴高乐望着天空,头顶上,晴空万里,在这种情况下,己方的轰炸机,也没有出动!

    坦克的冲锋过程中,是需要头顶上的空军方面的支持的,轰炸机,提前把对方的机场、桥梁、军火库炸毁,迟滞对方的增援行动,为己方提供火力支持,这些作战样式,都是德国正在用的。

    己方,已经太落后了!

    发动机在隆隆地作响,190马力的汽油机,可以驱动坦克达到40千米每小时的时速,但是现在,却只能慢吞吞地跟着己方的步兵一起走。

    法国步兵们,端着自己的mas…36步枪。

    约瑟夫迈开步子,走在前面,作为一名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他重新踏上德国的土地,又是另一种的心情。

    现在,他已经是这个步兵排的排长了,他手里拿着的,是在1936年才配发的步枪。替换掉落后的贝蒂埃系列步枪和勒贝尔m1886式步枪。

    mas…36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小、轻便,全长仅仅1021 毫米,重3。71公斤,使用7。5x54 毫米步枪弹,由5发内置弹仓供弹。

    其实,按照计划,排长本来应该使用mas…38冲锋枪的,这是一款性能不错的冲锋枪,可惜,因为要修马奇诺防线,这款冲锋枪到现在还没有投产。

    他扭头,看了一眼炮塔上的戴高乐,这名瘦瘦的上校,现在看起来好像并不高兴。

    伴随坦克行进,也是需要技巧的,坦克的盲区太大,如果跟坦克太近,很容易被坦克碾碎,而且,坦克毕竟是少数的。

    所以,好走的乡间道路,就被步兵们给占据了,他们直接就在德国人的田野里,开动过去,现在还不到3月,田野里面还没有耕作,一路过去,都是平坦的原野,坦克在上面,碾出了两条车辙。

    前面,已经可以看到村落了,那是德国人的一个边界上的村落。

    点燃了一支烟,约瑟夫吸了两口,他总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是又说不上来,作为一名一战老兵,他似乎有一种先天性的警觉。

    “看,法国佬要过来了!”在对面,村落口的一棵大树下,尼伯向拉姆说道:“他们马上就要进入咱们的雷区了!”

    这几天,他们一直就在外面埋地雷,在村子的外面,密密麻麻地布置了一大片的雷区。

    其实,埋地雷不麻烦,麻烦的是将地雷埋得很隐蔽,让对方看不出来,同时,还要标记好。

    上级下来的命令,谁埋的,谁去排,等到打完了仗,总不能让德国的领土上到处是地雷吧?

    尤其是现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每一个地雷埋的位置,都必须要详细地标注好,等着以后排雷呢。

    等到了敌人的土地上,那再随便埋,以后就直接圈起来,标记为雷区就好了。

    现在,等着看好戏吧!

    尼伯看得很清楚,他的毛瑟98步枪上,加装了一个瞄准镜,通过瞄准镜,视野就被拉近了上百米。

    “拉姆,那里的坦克上,是个上校!”尼伯不由得继续向自己的同伴说道。

    来的是个军官!

    尼伯的手痒痒了,他在整个步兵班,是个侦察兵,否则怎么会让他去打探敌情,同时,他的枪法也是百发百中,现在,看到了法国人入侵了己方的领土,还有个坦克上校,他就真的忍不住了。

    班长吓唬过他们,但是,班长又没有在身边看着,他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枪?这么个好机会,放弃掉太不可惜了。

    于是,他将自己的枪,又抬起来了。

    “法国人,好像停下来了。”就在这时,拉姆向尼伯说道。

    一路慢慢地前进过来的法**队,到了这里,反而停下来了!难道他们未卜先知,知道前面是雷区?

    尼伯转动了枪口,瞄准具里,看到了一名步兵排长,正在向着坦克上的上校,不知道在说着什么。

第三百五十八章 戴高乐中弹

    约瑟夫还是发现了什么端倪,他向着坦克上的戴高乐,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上校,前面是德国人的村庄,现在,正是中午的时间,他们应该在做饭才对,但是现在,我们看不到炊烟。”约瑟夫将自己的烟头扔到了地上,狠狠地踩两脚,向着戴高乐说道。

    戴高乐把身体弯过来,才听到了约瑟夫的话,刚刚的时候,他的思绪太远了,现在,他回过神来,立刻就发现了约瑟夫所说的问题。

    的确是这样,前面绝对有问题。

    这个时代,可还没有流行天然气,液化气,对农村人来说,做饭肯定还是燃烧秸秆的,或者木柴,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面,经常冒烟,也没有见产生雾霾。

    只有城里人,才会买煤炭来做饭,而现在,正是做饭的时间,却看不到村落里冒烟。

    这说明了什么?

    要么,村子里的人都跑了,要么,村子里,正在有一个巨大的埋伏圈!

    一路过来,都是很奇怪的,己方入侵了德国人的领土,德国人居然没有阻拦,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这些年来,德国人一直都是对外扩张,占领地盘的,现在,他们居然主动放弃土地?

    德国人,一定有阴谋,说不定,前面的村子里,就有埋伏!

    “绕过去,包围这个村落!”戴高乐说道:“让我们干掉村子里的德国人。”

    作战,必须要按照最坏的情况来,当然就是德国人在村落里,想要伏击己方了!而现在,正好,己方可以包围对方,然后吃掉。

    打仗,没有敌人,那多没劲。

    “是。”约瑟夫说道:“3排,跟我来,我们从侧面绕过去!”

    包围对方的村子,当然是从侧面绕过去,先把后门堵上,然后,再从前面进攻,己方还有几辆坦克助阵,绝对错不了。

    “这群法国人,要绕开咱们的雷区。”尼伯看得清清楚楚。

    布雷的时候,只可能在关键的地方布置雷区,不可能把所有的地方都布置上,那样的话,地雷数量不够,以后排雷也成难题了。

    现在,法国人要从后面包抄,那就会绕开雷区。

    这种情况下,已经来不及犹豫了,尼伯稳住呼吸,瞄准镜的十字线,压在了坦克上的那个上校的脑袋上。

    “砰!”7。92毫米的子弹,飞出了枪口,

    1898年,德军采用了毛瑟步枪做为陆军的制式装备,这款优秀的步枪,在德军服役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14年一战爆发,毛瑟98式步枪更成为德军的标准装备,之后,缩短了枪管,进行了局部改进,成为了毛瑟98k步枪。

    这款步枪,在历史上,是德军的重要武器,也是很多德军士兵唯一的武器。

    这款步枪的射速并不高,但是,它的精度相当高。

    在加装zf41或 zf42瞄准镜之后,毛瑟98k步枪就可以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配有4倍瞄准镜的毛瑟98k步枪可射杀400处的目标,而6倍瞄准镜则可射杀1000米处的目标。

    这个时代,还没有专门的狙击步枪,因为这种普通的栓动步枪,精度就相当高了。

    而现在,随着mp38冲锋枪的不断投产,毛瑟步枪已经是二线部队的装备了,即使如此,在战争中,它将依旧会大放异彩。

    比如现在。

    目标,还在八百米之外,靠着瞄准镜,尼伯就开枪了。

    子弹,从枪口中飞出,以755米每秒的速度向前飞出,而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每秒。

    所以,当子弹到达的时候,声音还不会传过来,这就是远距离狙杀的一个可怕之处。

    你不知道什么地方能飞来子弹。

    600米的距离,连一秒的时间都用不了,而在一秒的时间里,戴高乐能做什么?

    他只是转了下脑袋而已。

    这个转脑袋的动作,救了他一命。

    7。92毫米的子弹,如果正中脑袋的话,那就会从前面打开一个小窟窿,然后子弹在脑袋里面翻滚,将脑浆搅得一塌糊涂,最后从后脑壳,扯开一个大窟窿飞出来。

    这就是7。92毫米子弹的威力,哪怕是在八百米的距离上,也能有这样的杀伤力。

    但是现在,他转了一下脑袋,结果,这颗毛瑟步枪弹头,从他的左眼一侧进入,跟着,从左边的腔骨处,飞了出来。

    巨大的动能,带着他的脑袋,向后仰倒,在被击中的那一刻,他发出了一声惨叫,半截身体向后仰倒,而下半身,还留在坦克内。

    当上半截身体仰倒之后,下半截身体,就被卡住了,一旁的约瑟夫,顿时就是一惊:“注意,对面有狙击手!”

    鲜血,从炮塔上流下来,戴高乐不知死活。

    视野里,出现了两名德国士兵,他们在村落口,向着这边继续开了两枪,然后,两人骑上了一辆自行车,歪歪扭扭地向里跑。

    那肯定是德国人的侦察兵,同时,这也说明了这个村子里面没有埋伏,如果有的话,他们肯定不会在这种距离上开枪。

    村子里的人已经撤离了,这两个士兵是留守的,他们看到了己方这边有个上校,就放了冷枪,然后就要溜掉了。

    这怎么行?对方两名士兵,干掉己方一名上校,还能让对方跑掉?

    “追,赶紧追!”约瑟夫大声喊道,现在,他已经不需要绕过去包围了,直接追过去是最快的,否则,对方就跑掉了!

    两个人,敢向着己方这边三四辆坦克,上百人开枪,这简直就是活腻了!上校受伤,所有人都被激怒了,他们端着自己的步枪,一边跑,一边把步枪放到肩头,向着前面开火。

    干掉这两个可恶的德国人!

    约瑟夫跑得最快,他知道,这种方式是打不中的,他们只能是追上去,对方如果有两辆自行车,那自己肯定追不上,现在,对方两人骑一个,速度绝对没有跑的快!

    追,追上去!

    突然,约瑟夫硬生生地刹住了自己的身体,他的脚底下,踩上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一战的经验,让他顿时就有一股凉意从后背上升腾。

    尼玛,中计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S型地雷发威

    在后世,相当多的军旅作品里,都会出现一个让观众扣动心弦的情节。

    一个人一脚踩上了一个地雷,然后这地雷是松发雷,踩上去不炸,非得松脚了才炸,或者松脚了才跳起来再炸。

    这样,从踩上,到最终脱险,就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利用这段时间,来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展示所谓主人公内心斗争、战友情等等,这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烂俗桥段,也的确是相当成功的。

    可惜,这样的地雷,在现实中,绝对不是这么用的。

    踩下不炸,松脚才炸,这种地雷,难道是专门留给对手来扯淡的?

    当然,松发雷确实存在,也确实松脚才炸,但是,这样的地雷制造和装备数量都不多,而且根本就不是用来给主人公吸引眼球的。

    这种松发地雷主要是做诡雷,配合常规地雷做各种陷阱,杀伤对方的工兵,延缓对方的排雷速度。

    其中,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双层地雷,上面是常规的压发地雷,压发地雷下面才是松发雷;一旦工兵排雷取走上面的,下面的跟着就炸。

    一般的地雷,设计师才不会脑残到让松脚才炸的。

    所以,当约瑟夫一脚踩到这个硬东西之后,他就在心里闪过了一个可怕的念头,现在,时间已经很短暂了,短暂到他只能发出一个警报。

    “注意,我们进入雷区了!”

    刚刚对面打几枪,那就是吸引他们进入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