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 第5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天,即4月3日夜间,不晚于21点开始退却,各部应做好准备,以坦克为前卫,骑兵及强大的反坦克防御部队为后卫。

    ……

    这次行军应在强有力的后卫的掩护下,昼夜兼程急进。在辽阔的战线上甩掉敌人

    ……

    应在一昼夜间一举跃出60公里以上

    ……

    允许各部队充分利用当地工具并征集任何数量的马拉大车

    ……

    看着巴甫洛夫书写命令,一旁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很有把他一头按在桌子上揍一顿的冲动,现在,军情是十万火急的,这么婆婆妈妈的命令,打算怎么传达下去?

    要是让电报兵发出去,那绝对是电报兵的噩梦,要是让士兵去传达,今天晚上都不一定能到了各个机械化军的司令部里,这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就是在牺牲战士们的生命!

    他终于还是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巴甫洛夫的命令终于书写完了,可以说,这份命令总体上还是不错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果断,只是充满了政工色彩,让人看起来心急如焚。

    如果不是这种拖延症,如果一上来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就接手过指挥权来,然后立刻下令撤退,那么西部特别军区的这几个集团军,也就不会被德国人合围,然后被歼灭了。

    而现在,由于时间的不断拖延,苏联军队的撤退,注定是一场场的可怕的突围战,而且,下达了这个命令之后,巴甫洛夫就彻底地失去了对比亚威斯托克各部的指挥……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三路大军

    狼穴。

    当战争爆发之后,狼穴作为对苏联作战的大本营,就进入了全速工作的状态,希瑞克和自己手下的一众高级指挥官,虽然不会具体干涉前线指挥官的决策,但是他们必须是要统筹全局的。

    到目前为止,进展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尤其是最让人关注的中部战线上,己方的两个坦克集群,就仿佛是两个大钳子一样,即将在明斯克实现对苏联军队的合围。

    “在我们的包围圈里面,会有至少四十万的苏联军队。”凯特尔说道:“我们在苏联地区的战斗规模,已经超过了在欧洲的任何一次作战。”

    这个大包围圈即将合围,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最好的消息了,这次战役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需要让前线的古德里安注意,苏联军队是要困兽犹斗的,他们很容易通过森林地带逃脱,让古德里安在森林的外围布置军队,将这些敌人统统俘虏掉。”希瑞克说道。

    现在和历史上几乎没什么区别,希瑞克已经能够想到结果了。

    历史上的白俄罗斯的这个大包围圈,是一场漂亮的打胜仗,俘虏了苏联三十多万人,西部特别军区算是彻底被打掉了编制,对整个苏联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而己方,就是要比历史上做得更完美,争取不让苏联人逃出去。

    历史上,整个包围是相当混乱的,苏联人的建制都被打破了,悲惨点的,连军长这样的人都没有撤出来,在突围的时候被干掉了,而幸运的,不仅仅是部队跑出来了,甚至伙夫连锅都背出来了,他们居然都没有饿肚子,一路跑到了莫斯科。

    现在,德国的装甲力量已经数倍于历史上,必须要将这个包围圈彻底地包好,不让苏联人逃出来。

    “等到这些人被俘虏之后,我们就要着手建立一支白俄罗斯解放军了。”希瑞克向着手下的人说道。

    在历史上,希特勒一直都坚信纯粹的日耳曼人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对于武装这些俘虏,是相当的排斥的,一直到了43年,44年的时候,才算是松了口,用这些俘虏来充数,弥补自己军队的不足。

    希瑞克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后面还有很多的战斗,现在,从这些俘虏中挑选出一部分来,驱赶着他们去打苏联人,不是很好吗?

    不用担心他们的忠诚,哪怕是刚刚参加白俄罗斯解放军的时候,他们还带着一些侥幸的心理,只要他们手里沾染上了苏联人的鲜血,他们就不会再有回头路,毕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他们可能放过敌人,但是绝对不会放过叛徒。

    “还有乌克兰解放军,也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在一旁,舍尔纳跟着说道。白俄罗斯的合围就在眼前,而在乌克兰,再过几天,对基辅的合围也将会俘虏大批的敌人。

    不仅仅有白俄罗斯解放军,还有乌克兰解放军,总之,现在在狼穴里,对苏联人的战斗,都是相当乐观的,所有人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我们的南部军团,遭遇到了斯大林坦克,据我们的战士反应,我们的最新穿甲弹,无法击穿斯大林坦克的主装甲。”拿着一份报告,凯特尔向希瑞克说道。

    在斯特里河,爆发了一场几千辆坦克的大战,这场大战,几乎算是歼灭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主力坦克部队,同时,这场大战,也爆发出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如何对付斯大林坦克的问题。

    希瑞克点点头:“把缴获的坦克运回来,给克虏伯的工程师们研究,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斗结束后,战场上留下了大量的苏联人的坦克,其中有被击毁的,也有机械故障的,想要找到原因,必须要靠后方的军工专家,斯大林坦克的装甲厚度,按说是容易被己方的脱壳穿甲弹击穿的才对。

    三路大军,两路都是进展顺利的,希瑞克的眼睛,望到了北面上,在那里,还有一支军团正在前进之中。

    在历史上,中央军团和南部军团不断前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但是,北方军团却是毫无建树,他们受困于彼得堡前面,打了几年,一直打到了德国开始撤退,这简直是在丢日耳曼军队的脸。

    希瑞克是不会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其实,北部没有太多的战略要地,那里纬度太高,无比寒冷,对德国来说,即使是拥有了那里的土地,也没有太多的用处,在那里浪费太多的军队,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在北方,却有一个必须要拿下来的地方,就是彼得堡。(为了避嫌,以后基本上都称它为彼得堡,请大家谅解。)

    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200多年来一直是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所以,它是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的。

    同时,这里也是十月革命发源地,之后更名为列宁格勒,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它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共有十条铁路线贯穿其间,其中十月铁路线把列宁格勒同莫斯科和苏联其他些经济地区联结在一起。

    同时,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是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

    如果留着这里,那苏联人出动轰炸机,很容易就能飞到德国首都去,同时,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也会频频出动,对德国和瑞典的海上运输线路造成破坏,毕竟,德国需要的大量的铁矿石,就是从瑞典进口过来的。

    所以,德国也必须要在北方有所行动,北方集团的目标,就是占领彼得堡。

    在这方面,希瑞克是有所保守的,毕竟历史上,那场八百多天的战斗,让德国脸上无光,现在,不能重复这样的场景。

    北方的军团,动作并不是特别迅速的,他们更需要的是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配合,同时,还有己方的舰队的配合。

    这场仗,打起来必须要稳当,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所以,到现在为止,北方的军团,并没有南部的两个军团打得过瘾。

    “希瑞克元首,我们的舰队,已经进入了波罗的海。”就在这时,海军司令向希瑞克报告了一个消息。

    已经进入了波罗的海,那就意味着,一场新的战斗可以开始了。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乱,华东之雄是按照时间线来写的,这样,三路军队必须要穿插着写,如果只写其中一路,总感觉少点什么,南路和中路写了很多了,现在写写北路吧,同时换种方式,从海上开始吧。)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波罗的海舰队

    苏维埃地域广阔,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因此,苏维埃的海军,也被分割成为了不同的几个方向。

    比如,在41年的时候,苏联海军下辖四个相互远离的舰队。

    其中最大的三个舰队是:以塔林(雷维尔)为基地的波罗的海红旗舰队、以塞瓦斯托波尔为基地的黑海舰队以及以符拉迪沃斯托克为基地的太平洋舰队。

    而在后世,最大的北方舰队,在现在反而是最小的,以不冻港波利亚尔诺耶(摩尔曼斯克附近)为基地。

    当然,还有一些小的舰队,比如白海舰队、平斯克分舰队、多瑙河分舰队等等,这些都太小了,暂时不提。

    而在这个时代的波罗的海红旗舰队,则是苏维埃最庞大的舰队,本来,舰队的基地是设置在后方的喀琅施塔得,不过在去年的时候,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向前移至塔林,喀琅施塔得便留作后方支援基地。

    而现在,随着德国在陆地上的快速推进,波罗的海舰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德国人的北方军团,已经打到了拉脱维亚。现在,我们的基地也随时会面临威胁。”苏维埃的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特里布茨说道。

    拉脱维亚的前面,就是爱沙尼亚了,也就是他们的舰队基地,在这种情况下,波罗的海舰队该怎么办?

    “我们绝对不能看着德国人在我们的土地上肆虐,我们的舰队,可以用舰炮来保护好我们的港口,我们是不会害怕德国人的。”在场的除了舰队的司令和参谋之后,就是各个大型军舰的舰长们了。

    现在说话的,就是波罗的海舰队的旗舰,马拉号战列舰的舰长。

    前几年,苏维埃一直都在计划着建造苏联级战列舰,这给人一个错觉,似乎苏联没有什么战列舰,而且在历史上,苏联海军也没有打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仗,红海军最出名的,还是在陆地上战斗。

    但是,这并不代表苏维埃没有什么大舰,苏维埃毕竟是继承了沙俄的衣钵的,在沙俄时代,还是有一批战列舰的。

    在波罗的海舰队,就有两艘战列舰,马拉号和十月革命号,这两艘战舰,就是波罗的海舰队的顶梁柱了。

    当初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国是在夜间进攻的,夜间复杂气象下,德国人并不能对苏联舰队造成太大的破坏,而且,当时德国的三个方向上的军队的主要使命,是打垮对面的苏联人,他们的战机,主要用来瘫痪敌人的战斗机在地面上。

    再加上是晚上,导致了黑海舰队的军舰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而等到战争开始之后,他们就加强了戒备,虽然德国的飞机经常过来骚扰,也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

    他们的主力依旧是保留完好的。

    “彼得,你认为,我们的舰队就只能充当给地面部队的支援的角色?”听到了马拉号舰长的话,十月革命号的舰长特洛斯基顿时就露出了讥笑:“原来从伊尔别海峡战役之后,我们就丧失了所有的勇气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德国和俄国很多时候都是对手。

    德国海军只要封锁了己方东北部的海域,也就是丹麦和瑞典的南部海域,就会将整个波罗的海给关闭起来,让苏联人的波罗的海舰队变成内海舰队。

    而俄国人在波罗的海里面航行,也很容易就能靠近到德国的东北部,对德国本土发起打击。

    在一战的时候,波罗的海舰队的驱逐舰、巡洋舰和老式战列舰与德**舰进行了几次交战,双方基本势均力敌,俄**舰在火力上的优势有时甚至还使得自己在战斗中略微占优。

    但是,在1915年8月,一支强大的德国分舰队加强到波罗的海,这支分舰队包括了数艘无畏舰和前无畏舰,面对德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俄国人在付出一些损失后明智地选择了躲避,这就是著名的伊尔别海峡战役。

    当时他们避战自爆,和沙俄时代的孱弱的海军是有关系的,不用说别的,手下的水手都经常因为吃不饱而闹事,哪里有什么战斗力。

    而现在,红海军,难道要和当时的沙俄时期一样?这绝对是一种讽刺。

    在历史上,由于德国海军也不强,所以,在战争一开始,德国就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布雷,通过在苏联人的家门口布雷,将整个波罗的海舰队给堵在了家里,除了在彼得堡战役的时候,波罗的海舰队的大炮对着岸上轰,让德国北方军团苦不堪言之外,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了。

    但是现在不同,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