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 第6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莫斯科。

    外面的高大的树木,都已经变得翠绿了,让人舒适的夏天就要来到了,只不过,没有人感觉到夏天的舒适,他们都在担忧着。

    柳德米拉走下了飞机,上了一辆汽车。

    当从港口离开之后,乘坐着潜艇,来到了安全的陆地上,之后,她就被一架运输机给带到了莫斯科,现在,看着莫斯科四周的街道,行人匆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忧虑。

    “柳德米拉同志,斯大林同志让我来接你,你是我们苏维埃的英雄,每一名同志都会向您学习。现在您还能坚持吗?”

    当下了潜艇之后,柳德米拉在当地被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现在,她的脸色还是发白,她忍着肋骨处的疼痛,说道:“能坚持。”

    “如果能坚持的话,那就请您跟我到克里姆林宫去,斯大林同志要亲自见您,提前告诉您一下,您还会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

    听到这话,柳德米拉顿时就露出了憧憬,对于任何一名苏维埃战士来说,苏联英雄的称号,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每一个苏联英雄的获得者,都会受到全国的尊重,将会成为人民的榜样!

    “非常荣幸。”柳德米拉说道。

    车子向着克里姆林宫开去。

    “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经过我们的不断战斗,已经将战线开始稳定下来了,但是现在,德国人的海军,出现在黑海海域,我们要随时应对德国人的跨海登陆,他们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后方。”基里尔…梅列茨科夫大将说道。

    对苏联来说,陆地上的战斗已经让他们怵头了,现在在海上,德国人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想想己方黑海舰队的覆没,简直就让人难以接受,要不是那些主要的负责人都已经死了,斯大林真想亲自把他们给枪毙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第二巴库

    黑海舰队居然在一天之内全军覆没,这个结果,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让斯大林接受的,而更可怕的就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恶果。

    比如,黑海沿岸的那些港口,随时都会被德国人进攻,德国人只要架起炮来,一阵猛轰,就能让人崩溃了。

    “我们必须要做更坏的打算。”又一个人说道:“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随着土耳其的易帜,我们的阿塞拜疆地区,可能也会面临到巨大的危险。”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西部战线,被黑海给吸引过来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阿塞拜疆那里其实蕴藏着更大的风险。

    因为,那里有巴库油田!

    一战属于阵地战,只要有武器,有弹药,就能打下去,但是二战已经不同了,德国人创新地使用坦克来进攻,将这场战争变成了机械化战争。

    谁的坦克多,坦克火力猛,谁就能取胜,而围绕着坦克,又会有大量的附属装备,比如汽车就需要很多,用来运输燃料和弹药。

    这场战争,需要有石油,如果没有石油的话,是打不赢的。

    苏联本来是不用为这个担心的,因为苏联有世界著名的石油城。

    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这座位于里海西岸的城市,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

    这里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早在公元10世纪,就已开始挖井汲油;以巴库为中心的阿普歇伦半岛及其附近海底成为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之一。

    不过,在手工业时代,这里还没有多么引人注意,一直到世界工业化开采石油的时代来临,巴库才大放异彩。

    阿塞拜疆在1873年就已打出第一口油井。20世纪初,巴库油田产量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油田。1901年石油产量几乎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成为南高加索工业中心和俄国石油基地。从那个时候起,巴库便一直以“石油城”而闻名于世。

    巴库油田成为世界上产方量最高的油田,成为南高加索工业中心和俄国石油基地。当时有大量的私营油田,几乎都被美国控制,一直到十月革命后,一切收归国有,巴库成为了苏维埃最重要的石油输出地。

    就在前几年,苏联还一直向德国出口石油呢。

    到了现在,随着战争的需要,巴库的石油生产达到高峰,产量占苏联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一!

    以前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里的风险,总觉得那里离前线还远着呢,最多就是要防范德国人在中东地区起飞战机空袭油田,所以油田部署了大量的高炮。

    现在就不同了。

    随着土耳其的倒戈,如果德国人想要进攻巴库油田,就有捷径可以走了,他们可以绕道土耳其。

    当初,在北非,隆美尔一路推进到了伊拉克之后,就停下了脚步,没有进入伊朗,这当然不是德国不想继续东进,而是没有必要了,因为伊朗本来就是亲德的。

    当初苏联想要进攻伊朗,就是为了扩大巴库的防御纵深,只可惜在德国的秘密支持下,苏联弄得灰头土脸。

    虽然苏联进攻伊朗失败了,但是德国人想要通过伊朗来进攻阿塞拜疆,同样不方便,因为到处都是高山,德国人的机械化部队施展不开。

    现在,如果土耳其也成为了德国的仆众国,那德国就能够从土耳其和伊朗这些方向上,扑向阿塞拜疆了,而一旦巴库被打下来,那是苏联绝对无法容忍的。

    “我们必须要加快第二巴库的开发。”斯大林放下了自己的烟斗,指着上面的地图说道:“贝利亚,你去负责这里,把所有的劳改犯都调过去,两个月之内,让第二巴库的产油量超多巴库油田!”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第二巴库,真正的名字叫做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在伏尔加河中游同乌拉尔山脉之间,总面积70万平方公里。

    作为现阶段储量仅次于巴库油田的大型油田,所以又被叫做第二巴库。

    这里的历史同样悠久,早在十八世纪就发现油苗,但是却一直到了1929年才开始工业开发,前前后后,陆续发现了800处油田,500处气田。主要油气田有:罗马什基诺、奥伦堡、杜伊马兹。

    但是,这些都是刚刚发现而已,由于巴库油田已经足以支撑起苏维埃的石油需求了,这里才刚刚进行建设,开采量相当低。

    在历史上,这里也是在二战期间才开始大规模建设,毕竟当时巴库油田面临危险,苏维埃不得不做新的准备。

    而一直到了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间,才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

    可以说,现在那里还是不毛之地,想要在两个月内,就建设成为超过巴库的油田,这绝对是在说笑话。

    但是现在,有谁敢反驳斯大林的话?

    而且,从理智上看,斯大林是有远见的。

    不管再怎么防守,也不可能保证巴库油田万无一失,再多的高炮,也挡不住对方的轰炸机的轰炸,现在德国只是腾不出手来而已。一旦他们决定要动手,巴库油田很快就会被炸得一滴不剩。

    历史上,德国没有出动轰炸机炸巴库油田,那是因为德国人想要获得这里的石油,怎么舍得炸!倒是苏联做了准备,万一这里被德国人占领,那就引爆炸药,炸毁油田,就连英国都有准备,万一苏联人坚持不住了,将巴库油田炸掉,也不能留给德国人!

    现在,德国有利比亚油田,还有中东那些储量超级丰厚的油田,根本就看不上巴库,想炸就能炸!

    现在,必须要尽快开发第二巴库。

    “斯大林同志,我保证完成任务。”贝利亚说道:“我们可以进行开发,但是,我们缺少设备,我们的工厂正在赶制坦克,根本就无法给我们造石油设备,还有大量的加工设备,我建议我们立刻和美国联系,希望美国提供这些支持。”

    对贝利亚来说,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就看付出多少代价了,哪怕把那些劳改犯死一半,也要完成建设任务,但是设备他是无能为力。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苏联英雄

    现在,想要仅仅凭借苏联的能力,打赢这场战争,实在是太难了。

    幸好在美国还有明白人,他们放弃了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全力地支援苏联的战斗,毕竟,如果苏联被德国击败了,那美国绝对不可能在这片大陆上独自存在下去。

    因为有共同的敌人,美国对苏联进行了支援,各种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正在通过阿拉斯加的北极圈内的航线,运输到苏联来,美国人绝对是雪中送炭。

    现在,为了避免被德国人炸掉巴库油田,苏联需要大量的石油设备,需要钻井装备,需要石油化工,这些,当然也要靠美国的支援。

    斯大林点点头:“立刻和美国方面联系,希望他们尽快给我们运输过来!”

    “斯大林同志,柳德米拉同志已经到克里姆林宫了,就在外面等您。”就在这时,斯大林的卫队长进来,向他说道。

    柳德米拉来了?斯大林立刻就露出了兴奋的表情来:“让她进来,让我们见见这位保卫敖德萨,痛击敌人的狙击英雄!”

    这里是红色帝国的首都,柳德米拉也是第一次来克里姆林宫,走在宽阔的走廊上,她感受着这里的肃穆,它见证了数百年的历史。

    当被一名官员带着,走进一间会议室的时候,柳德米拉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一下子就见到了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同志举着烟锅,粗大的胡子撇到两边,正在一边吸烟,一边对着地图沉思,在见到了柳德米拉之后,立刻就露出了笑容。

    “柳德米拉同志,你是我们苏维埃的骄傲,你的事迹,已经被广泛流传,鼓励着我们的战士奋勇作战。”斯大林说道:“现在,鉴于你的表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授予你苏联英雄称号。现在,由加里宁同志给你颁发。”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苏联政治家、革命家、早期的国家领导人。自从十月革命后到去世为止,一直担任苏俄和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现在,加里宁已经老了,胡子花白,但是他的精神状态依旧很好,他举起金星奖章,郑重地挂在了柳德米拉的前胸,这面几乎由纯金制作的勋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编号,外面用银来做外框。

    柳德米拉挺起前胸,让加里宁给自己挂在胸前,此时的她,无比的骄傲,她知道苏联英雄意味着什么。

    “苏联英雄”的称号确立于1934年。当时以沃多皮扬诺夫为首的7位苏联飞行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地飞行,成功地解救北极考察队和“切留斯基”号破冰船。

    后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定,为表彰对国家立下英雄壮举的个人和集体,对有关人员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能够获得这项荣誉的,都是为祖国立下了大功,冒着生命危险的人。

    当时的时候,只有证书而已,后来发现,为了证明自己是苏联英雄,就必须要带着证书,太麻烦了,不醒目。所以,在1939年8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设立“金星奖章”,颁发给对国家立下英雄壮举的“苏联英雄”。

    这枚金星奖章是挂在所有奖章的最上面的,这样,只要佩戴着金星奖章,就能一眼看出是苏联英雄来了。

    “现在,德国正在入侵我们的国家,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柳德米拉同志这样的英雄。”斯大林拿着证书,郑重地放到了柳德米拉的手上:“我们为你而骄傲。”

    “斯大林同志,我请求返回部队,继续在前线战斗,我要杀更多的敌人。”柳德米拉说道。

    她的战斗热情很高涨,她想要继续战斗!

    斯大林带着满意的目光看着她:“柳德米拉同志,有些事情,比上前线作战更重要,现在,党和国家要把更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保证完成任务。”柳德米拉说道。

    “你的任务就是养伤,等到养好了伤,你要去美国。”

    去美国?柳德米拉一愣,这算什么艰巨的任务?

    “你要去美国各个地方做汇报,把我们抗战的事迹,让全美国,让全世界都知道。”斯大林说道。

    斯大林是突发奇想而已。就在刚刚的时候,还在商量向美国要设备的问题,而现在,斯大林就是灵机一动。

    必须要让美国有信心,知道苏维埃能打赢这场战争,美国才会更加有力地支援,如何才能让美国人相信?当然是见到具体的事例了,眼前的柳德米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她要讲述敌人的残暴,讲述她的英勇战斗,一名普通的战士都能有如此高昂的斗志,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灭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