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阴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窥阴阳-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51章 鉴宝(三)

    戚强军的一番警告,引得刘墨也皱起了眉头,不过那也就是片刻的事情,这些个纨绔的行事作风他是早有耳闻,人老如他这样的,自然不会倚老卖老的去评价什么,帮这些个小子鉴宝断代看的是老一辈的面子,跟他们还真犯不着生气。

    “咦,小军,你这剑也有些名堂啊”

    重新戴上手套,还未将物件取出,老者倒是先发出了一声惊叹。

    邹易原本想退回吧台继续喝他的黄酒,要说这些个物件,还有那一帮纨绔之间的勾心斗角,他是真没兴趣,不过随着刘墨的一声惊叹,也是忍不住看了过去。

    “宝剑无锋,这物件若真是大开门的,可不比那刀头差,一般无锋宝剑都是君王用来祭天祭祖的,迄今为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保存如此完好的物件”

    “这宝剑的铸造用的是淬火法,咦,有些不对啊,这刀身上所刻符文的笔法应该是战国时期的,淬火法是从唐朝的时候才有记载,真是奇怪”

    说着说着刘墨陷入了沉思,他这话刚说出口,一边的余东就乐了,阴测测的说道:“军子,今儿个你可是打眼了,这物件怕是现代的仿制品吧,不过也没什么,这老行家都有打眼的时候,就算是交学费了。”

    “谁说这是仿制品了?”没等戚强军开口反驳,刘墨当先叱喝了一声。

    “这宝剑是有些奇怪,按理说,三国时期并没有关于淬火法的记载,先不说这剑的来历,这人有气质,老物件自然也是有着它独有的气质,就从这剑本身散发出来的气质来看,这剑少说也有一千年的历史了,你们再看,经过这一千多年的岁月,剑身上没有留下任何氧化的痕迹,就连擦拭的痕迹都没有留下,只能说明这淬火法的工艺远高于唐朝时期甚至现在,要说仿制,别说在本国了,就是放眼整个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将材质淬炼到这么精纯的。”

    “我也就只能看出这么多了,这剑明显是有来头的,不过老头子我才疏学浅,没能力为它断代”刘墨一脸惋惜的说道。

    要说这古玩行里真正有名望的,倒不是那些个收藏大家,像刘老这样能够准确断代的人,才是人人敬重的大家,这可不是那些个古玩,花钱就能够买来的,那需要知识的沉淀和积累,没个几十年的浸淫可没这本事。而这种人每为一个物件断出代,那都是一种享受,今儿个刘老没能看出这柄宝剑的来历,心里也着实有些惋惜。

    “这剑有些意思”

    就在刘墨摊牌的时候,一个声音突兀的在耳边响起。

    却见邹易此刻正仔细打量着这柄无锋宝剑,在第一眼看到这柄宝剑的时候他也是兴致缺乏,正准备移开目光,却被那剑身上的符文给吸引住了,凝神一看倒是看出了些名堂,这宝剑本身或许也算是好东西,不过真正的价值却在这剑身的符文上,不知为何,就在他看向剑身上的符文时,这些符文却诡异的漂浮到了空中,逐渐转化中,俨然一副阴阳鱼的图案初具雏形,这是他第二次见到这种图案,第一次是八岁那年,这图案为他减缓了子弹的速度,由此逃过了一劫,不过上一次由于生死关头,并没有能够细细观看,这一次图案就静静的漂浮在他眼前,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尽收眼底。

    等符文彻底变化成了阴阳鱼的图案,邹易按耐不住的凑了上去,准备查探这图案的奥秘所在,只是这图案似有灵性般霍的又钻回到剑身之上,就在此刻,变化陡生,却见那空气中丝丝暗灰色的阴之气仿佛受到牵引般朝着剑身缓缓流去,被阴阳鱼图案中的那条黑色小鱼吸了进去,然而下一刻的变化才是真正令邹易吃惊的。

    却见那黑色小鱼像是无底洞般不停的吸进阴之气,一直过了差不多半刻钟,随着阴之气的不停流入,那阴阳鱼图案开始慢慢旋转起来,随着图案的旋转,一丝丝乳白色的阳之气从图案中的那条白色小鱼嘴里慢慢流出,看到这一幕,邹易忍不住揉了揉眼睛,方才确定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

    也不怪邹易如此震惊,发生在这剑身上的事情,是一种转换,由死而生的转换,将代表死亡的阴之气转化成代表生吉的阳之气,这种转化已经超出了他现有的认知,即便是修道之人也只能不断吸收灵气来压制阴之气的滋生,从来没有听谁说过,谁可以将阴之气转化为阳之气的,这简直就太匪夷所思了。

    “这柄剑难道是那玩意?”

    邹易心里禁不住做出了猜测,师父曾经和他说过,相传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经创造出一套七星借命之术,在外人看来,就是点着七盏续命灯,灯如果不灭,就可以延长寿命,其实实情并非如此,七星借命不过就是个幌子,真正的手段还在于诸葛亮自创出的一套术法,名为“阴阳易转续命术”,而这续命术的关键之物便是一柄法剑。

    五丈原是诸葛亮仙逝之地,三国交战,诸葛亮在临近甲子之年,领兵伐魏,要说他也是神机妙算,出发前卜了一卦,卦象显示这次伐魏可成功,不过,伐魏成功之时也就是他仙逝之时,为了完成一统大业,诸葛亮毅然决定领兵,一路上可谓是势如破竹,直到行至五丈原,心里没来由的一阵烦躁,再次卜了一卦,得到的却是变卦卦象,也就是说,这次伐魏可能会出现变数,而这变数正应验在魏延此人身上,说起魏延,诸葛亮也是无奈,此人命理奇特,根本无法推算,不得已之下便将魏延派出打探敌情。

    待得魏延离开后,诸葛亮为了确保此次伐魏成功,决定施展“阴阳易转续命术”,为自己延寿一纪(十二年),在弟子姜维的帮助下,诸葛亮在军中耗时一个月终于将阵法布成,而整个阵法的核心便是那悬挂在帐篷顶端的一柄宝剑。

    “阴阳易转续命术”耗时比较长,七天内不得受到任何打扰,否则,无法续命是小,还会导致反噬,加快自身生命的流逝。

第52章 鉴宝(四)

    要说在魏国之中,也有懂的奇门之术的人,那便是司马懿,此人善于计算,在诸葛亮行至五丈原时,也是算出了这次攻伐之战将有变数,正巧魏延在打探敌情时误入了魏营,原本是必死之局,然而,司马懿在看到魏延时,却偷偷命人将他放回了蜀营。

    毫无阻挠的逃出魏营后,魏延心中还颇为得意,如此万军之中也能来去自如,想着回去一定要向军师邀功。

    一路奔波,魏延赶回了蜀军营地,来到军师帐前,却见那营帐顶端居然悬挂着一柄宝剑,心想这可是不祥之兆,哪有将宝剑悬挂在头顶上的,当即拿出长弓,拉弓上弦,呲溜一声,利箭破空而去,等到姜维想要阻止却已来不及,一箭射出,将那悬挂在帐顶的宝剑击落了下来。

    待姜维赶至营帐内,却见恩师的容颜正渐渐老去,当即欲斩魏延泄愤。

    就这样一代军师陨落五丈原,再说那柄被魏延击落的宝剑,有人说已经成了诸葛亮的陪葬品,有人说这柄宝剑被诸葛亮的弟子姜维收藏,也有人说这柄宝剑在司马懿追击蜀军的时候,被他夺取,种种说法都有,只是这一切都随着这柄宝剑的消失无法定论。

    心里有了猜测,邹易越发想要证实,当即就准备拿起宝剑细看。

    “小友且慢”

    没等他的手触及剑身,一边的刘墨阻止道:“这剑可不能就这么拿出来。”

    “不拿出来怎么看剑身背面?”邹易不解道。

    “背面?”

    刘墨眉眼一挑,略带期盼的说道:“某非小友看出了些什么?”

    “能看出什么?我就是一外行,跟着军子来长见识的,看这剑漂亮,想着背面是不是也有这些鬼画糊”邹易哪会上当,装傻充愣胡乱说了一气。

    虽说如此,刘墨还是将手套脱下递了过去。

    擦手,戴手套,这一系列的流程邹易也照着做了一遍,随后才将宝剑从锦盒中请了出来,在翻转剑身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紧张,要真是那柄法剑,这玩意儿于他可是大有用处的,算算时间,老道也没几年了,还等着他去续命延寿呢。

    “这。。。。。。”

    就在剑身翻转过来的一瞬间,邹易暮然间死死的盯住了剑身的中间部位,在那里有一个明显的小凹槽,很小,差不多只有芝麻大小,不过就是这么个小凹槽,令他彻底失态了。

    “小友,这剑身可是好看”

    刘墨的一句话,将邹易从失神中带了出来,这老家伙也是个人精,刚才后者那些个装傻充愣的话他是一句不信的,从邹易拿起宝剑的那一刻起,刘墨就一直仔细观察着,直到看见他盯着剑身中间的那个小凹槽失神,心里却是暗暗一笑。

    “恩,还不错,就一面刻了那些鬼画糊,这也不对称啊”邹易嘴里嘟囔着,有些不舍的将剑放回了锦盒。

    刘墨对他的话是充耳不闻,高深莫测的笑道:“老头子心里也有个答案,不过却不敢肯定,我将它写在手上,小友帮我看看是与不是,如何?”

    “我哪知道是与不是啊”

    邹易一脸茫然,不过还是点头道:“既然刘老想给我看,那就看看吧,怎么说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嘛。”

    却见刘墨拿出随身携带的水笔,在掌心写下几个字,没给任何人看,拉起邹易,将他带到吧台边上,这才将手掌摊开。

    “刘老,那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的小说吗”

    看到刘墨掌心中写下的诸葛亮三个大字,邹易当即开始扯皮。

    “小说个屁,你小子不也看出来了,还给我装”刘老也是好耐心,不过被邹易这么胡搅蛮缠也是受不了,随口骂了出来。

    知道瞒不过这老家伙,邹易当即嘿嘿一笑道:“刘老你这三堂四院走的是哪条路啊?”

    听到这话,刘墨一愣之下却是不敢马虎,压低声音说道:“老头走的是中庭路,却是进不得堂,入的是梅花园”

    “哦?座上几只鸟?”

    “三只鸟”

    “恩,你倒是混得不错”

    “这也叫混得不错?”

    刘老气苦道:“整天被这帮小子呼来喝去的,我这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河啊。”

    “你这就不错了,现在这年头有几个混江湖的能像你这样自由出入帝王之家的。”邹易很不给面子的兑了他一句。

    “嘿,这倒也是”

    刚才邹易和刘墨的一段黑话,却是清朝时期天地会的暗语,当然现在天地会这叫法已经没有了,清朝灭亡后,天地会就四分五裂,现如今保留最完整的一支便是洪门了。

    “小友,还没请教,你这是。。。。。。”

    “这三堂四院我可没进过,有些渊源罢了。”邹易笑着说道。

    “这渊源怕是有些深了呢,天地会分裂后,以前的黑话说的人可不多了,像现在的洪门,就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暗语。”

    “这么说,刘老不是洪门中人?”邹易好奇道。

    习惯性的摸了摸套在拇指上的白玉指环,刘墨也是没有隐瞒,点头道:“自然不是,天地会分裂那会,有几支没有随大流并入洪门,我这一支便是其中之一,也亏了没有入洪门,要不然可就要背进离乡、远赴重洋了。”

    随着满清帝国的覆灭,天地会也随之分裂,其中最大的一支便是现在依然存在的洪门,由于清政府刚刚倒台,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堪,不过这却是帮会发张的最佳时机,所谓民不聊生时、诸侯征战起,兵荒马乱的年头,家家户户不得安宁,这种时候借着永保平安的口号,洪门发展的异常迅速,就连那些个军阀都要避其锋芒,不过这种发展毕竟上不了台面,无法真正动摇政局。

    孙国父的出现却为他们指引了一条星光大道,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搭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政府班子,不过对外却又另外一种叫法“国民革命军”,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国民党,**,就这样洪门才算是真正进入了政治舞台。

    要知道,孙国父虽然是伟人,可并不代表他的那些个学生门人也都如此,拉拢洪门,不过是这些人拉虎皮扯大旗罢了,等到队伍壮大了,洪门这帮野路子自然就受到了排挤,从核心人员渐渐跌落到了编外人员。

    即便这样洪门当时还继续坚持着,孙国父给他们规划了一副蒙托邦似的梦幻前景,自然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这场仗一直打到了内战,那会的洪门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倒也在**中站住了脚跟,不过这队伍却缩减了不少,一些从天地会跟过来的老人死的死、伤的伤、退的退,真正说到话的都是新上来的后辈,他们心里早就已经失去了洪门精神,再经过老蒋的拉拢,眼看着洪门就要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