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军工霸主-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在高层批准卢嘉栋关于军工电子工业发展的方案后,卢嘉栋与刘浩田便开始商讨如何快速有效的从国外引进这些被严格管控、限制出口的高技术设备,当时卢嘉栋便预感到英国为了X市的利益,不会对中国善罢甘休,很有可能利用他在西方世界的特殊地位,背靠美国,联合众多国家对中国相关设备的进口进行阻挠和破坏。

    为此卢嘉栋想出了利用布洛姆贝格穿针引线,依托巴基斯坦这个可以信赖的友好国家为支点,其他边缘国家为凭借,某些挣钱不要命的西方国家为目标的一整套设备引进的实施计划,并与曾在秘密战线工作多年的刘浩田商定了诸多细节和实施方案,不过虽然计划已经制定好,但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从巴基斯坦传来消息,美国将向巴基斯坦援助两部高机动性对空探测雷达,用于检测阿富汗境内苏军空军的各项活动,得到这个消息的卢嘉栋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瞌睡遇枕头,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卢嘉栋却很清楚,美国的这款高机动性对空探测雷达上面所搭载的军用小型计算机与美军刚刚列装不久ANTPQ—37炮兵侦察校射雷达上的小型计算机是同一个型号,那就是ANUYK—16军用小型计算机。

    既然如此,刘浩田和卢嘉栋立即启动早已完善的行动计划,并分头联络布洛姆贝格和巴基斯坦,布洛姆贝格对卢嘉栋所提出的要求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难度,反而是驾轻就熟,即便是在英**情六处的监控下,依然神不知鬼不觉的收买了几名负责前往巴基斯坦进行雷达安装的工程师,而这几名工程的任务也很简单,那就是带齐详细的雷达计算机资料,并在安装的过程中设法让计算机失灵。

    而巴基斯坦则在三军情报局的直接介入下,安排本国特工伺机窃取美国工程师所携带的军用计算机的技术资料以及其他的后续工作,但卢嘉栋将一切安排妥当之际,美国所援助的高机动性对空探测雷达便抵达巴基斯坦,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其中一部雷达非常偶然的发生计算机宕机情况。

    这个情况很快便传到美国国内,负责援助的中情局以及相关制造厂商倾向于立即拆卸下来,空运美国返厂维修,但却遭到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理由是位于阿富汗的苏联空军异常活跃,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根本无法保证巴基斯坦的领空安全,面对巴基斯坦的压力,并征询了前方工程师的意见,美国同意为雷达更换一台新的计算机并要求拆卸下来的计算机尽快运回国内。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中上天注定不想让美国人如此劳累,就在新的计算机安装到雷达上,损坏的计算机第二天就要运回美国之前的午夜时分,位于美国援助工程师驻地附近的巴基斯坦军队一处小型弹药库突然失火爆炸。

    火势借着风力迅速波及美国工程师的驻地,这些美国人很快便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但他们的堆放物资的材料仓库和几间房间却被化作一团灰烬,这其中就包括那台损坏的计算机以及一整套技术资料!

    而这两样东西,在卢嘉栋回国后不久便神奇般的出现在巴基斯坦驻中国贸易联络处,并很快被中国的相关人员接走,至于那些用于军工电子生产制造的全套设备,则是利用布洛姆贝格联系到南非,并以南非的名义向日本西芝公司订购两套,并在回国途中经停中国补给时卸下一套给中国,而中国所付出的代价则是卢嘉栋弃之不用的所谓技术含量超高的45倍口径155mm大口径榴弹炮给南非!

    当然这一系列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的,不但将处心积虑封堵中国的英国人蒙在鼓里,就连中国国内的人对其来历也是知之甚少,对于接触这些设备和机械的人更是要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正因如此,即便是卢嘉栋心中清楚其中的原委,但也不能跟钟晓沫透露半个字,所以钟晓沫的话,卢嘉栋只是含笑倾听,但在他众多的话语中有一句却让卢嘉栋心中久久感动,那就是:

    “如果咱们的炮兵雷达研制成功,秘密战线的同志们定是居功至伟!”(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六章 计算方法上的难题

    用于军工电子工业生产的一系列机械设备、参考样机以及技术资料相继到位后,各项后续工作也相继展开,从厂房的改造到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从对参考样机的研究到各项技术资料的整理;从生产工艺的创新再到人员的培训教育,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和重合度很高。

    中原电子雷达所作为指定的军工电子试点单位,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工作,包括钟晓沫在内的各级中原电子雷达所的领导都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复杂的情况,重点抓什么,优先解决什么,该如何促进协调发展。

    当这些实际性的难题摆在钟晓沫等研究所领导面前时,他们的脑袋里无不是一团乱麻,其实这也并不意外,毕竟研究所的领导们基本上都是搞技术出身,论起技术水平那可谓是各个出类拔萃。

    但他们无不缺乏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正因为如此当见到如此众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资料时,他们都如同得了梦寐以求的宝贝一样高兴的得不得了,不过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系统工作时,钟晓沫等人比遇到极其难解的参数方程还要头疼不已。

    这就如同一位斯文人面前放着美味而又硕大的一块肉,用筷子夹不起来,用刀子又怕耽搁时间,直接用手则有辱斯文,如此一来,便落得面前虽有饕餮美食,却无处下嘴的尴尬境地,好在卢嘉栋提早就预见到这一点。因为卢嘉栋很清楚这个时代除了相关技术薄弱外,整体的管理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而这也是他将办公地点从繁华的北京办到寂寞枯燥的中原电子雷达所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像反舰弹道导弹、国产航母等复杂得多得多的项目,卢嘉栋都有深度参与,因此对于目前炮兵侦察校射雷达该如何高效的推进和开展下去可谓是驾轻就熟,正因为如此,卢嘉栋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促进措施:

    在总的方向上,采取以炮兵雷达研制为重点,各项分系统分头并进的发展方式。为此卢嘉栋将整个研制团队分成理论演算、计算机改进、系统整合等若干个分项目小组,并根据总体要求制定各分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研制方向,以便加快雷达的研制进度。

    在用人方面。卢嘉栋大胆启用新人,比如在计算机领域有着过人才能的宋晓旭就被卢嘉栋委以研究和仿制美制ANUYK—16军用小型计算机的重任,不止是宋晓旭,中原雷达所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被卢嘉栋一一启用。或是担任分项目的领头人。或是作为技术核心在雷达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让有本事的人在应有的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产品生产制造方面,卢嘉栋积极推进无尘厂房的改造工作,为了加快进度卢嘉栋通过刘浩田的从中协调以及上级部门的支持,专门调来一个铁道兵工程团参与厂房的改造工作,与此同时,针对这么一批新机器、新设备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便达到厂房建设与生产能力的同步进行!

    但是对卢嘉栋采取这样措施的质疑也是时有发生的。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作为中原电子雷达所所长的钟晓沫就坚定的站在卢嘉栋一边。除此之外像刘浩田、谭斌、钱磊等军工方面的主要领导都对卢嘉栋给与强有力的支持,所以即便有些许的质疑但也闹不起太大的风浪,因此这套措施在推行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

    就这样,经过卢嘉栋和中原电子雷达所全体科研人员的一致努力,整个炮兵雷达研制及其他配套项目得以高效而快速的向前推进,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便完成了无尘厂房的改造工程,在这个基础上整个炮兵雷达研制团队爆炸式的产生出众多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的成果。

    比如在计算机方面,由于有了ANUYK—16军用小型计算机及其详尽的技术资料作支撑,宋晓旭很快便摸透了其中的原理,并依托已经形成初步制造能力的新式军工电子生产车间,很快便将改进型DJP—140小型计算机研制出来,不但体积缩小了一半以上,重量也大大减轻,无故障时间更是提高到两千小时以上,整体性能基本达到甚至超过ANUYK—16军用小型计算机的性能。

    当然军用小型计算机只是众多突破性成果中的一个,诸如新式ASIC电路、整机自动检测系统、大功率发射机、高精度接收机以及工艺上的集成电路一次性成型、等离子处理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各项成果犹如百花齐放,绚烂多姿,缤纷异彩!

    正是在这些朵朵怒放绚烂的美丽花朵的滋养下,作为炮兵雷达这个最大的根基才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壮大,使得整个雷达的高机动性、高精度性、反应时间快、维护保养方便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很快一部新式炮兵雷达的样机便制造出来。

    对于这部应用了众多高新技术的炮兵雷达,众多参与研制的人员都抱有极大的信心,要知道这部雷达所应用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再加上众多科研人员的辛勤奉献,即便有所瑕疵,可在基本性能上绝对可以用卓尔不凡这四个字来形容。

    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部汇聚无数人希望的雷达,在第一次试机时就出现信号处理能力差、图像显示模糊、抗干扰能力薄弱等缺点,这样的表现无异于一盆冬日里的冷水从头到脚浇到众人的身上,让所有人瞬间为之清醒,雷达这种高技术武器装备并不是解决了硬件问题。其它所有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的,想要达到理想的性能,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新式炮兵雷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在于我们在相关的信号处理的计算方面出现了问题!”

    傍晚时分,在位于中原电子雷达所的理论实验室里,卢嘉栋、宋晓旭等人围坐在一侧的小会议桌前,正仔细聆听着身为炮兵雷达总设计师钟晓沫对炮兵雷达失败原因的分析,此时,他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理论演算稿,不大却有神的眼睛中布满了细细的血丝。说话的声音有些沙哑:

    “说来说去,还是我们应用的具体计算理论出现了偏差,传统的计算方法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在信号处理。数据压缩、图像显示抗干扰能力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以前我们应用的设备较为落后,应用这种计算方法是倒是没什么,可是现在我们融入了大量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这种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便异常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在计算方法这个最基本的基础进行改进!”

    “钟所长,寻找新的计算方法说起来容易!可是真要做起来恐怕比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还要困难得多得多!”钟晓沫这番话刚说完,坐在他不远处的一位负责炮兵雷达整体系统整合的老研究员便皱着眉头开口说道:

    “更何况,即便是咱们有一些模糊的思路和方向,但这种计算的演算、论证以及与雷达的适用程度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数载,甚至是数十载。咱们到底有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经历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这位老研究员的话说得没错,一项新的计算方法无异于在数学领域的一次伟大的创新和发明。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数学创新可谓是不胜枚举,但每一次无不经历漫长的过程,有时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猜想,如哥特巴赫猜想,耗费人类数百年的光阴也没有演算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可见这其中的难度之大已超乎常人的想象。

    而新算法的研究更是如此,就如同在浩瀚的数字海洋中找寻一根绣花针一般,那是需要高超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研究经验、坚韧的意志力以及突发的灵感、无人能及的运气等等众多可控与不可控的因素叠加在一次,才能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场的人无不是在电子雷达领域奋战多年的老技术人员,常年跟数字和公式打交道的他们,很清楚其中的艰难程度,正因为如此,但这个老研究员说完这番话后,在座的几个人无不赞同的点了点头,其中一位跟钟晓沫十分相熟的老技术员更是直言不讳的问着钟晓沫:

    “钟所长,除了创立新的计算方法外,难道就没有其它的办法吗?”

    这位老技术员的问话可谓是将大家的心声问了出来,于是在场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集中到钟晓沫的身上,就连坐在他对面的卢嘉栋也不由得抬起头,直直的望着这位炮兵雷达的总设计师。

    而钟晓沫面对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