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烘,燎也。(烧燎。)甚,圭也。(今之三隅灶。见《诗》。○燎音料。甚,市针切。圭,顷。)
  '疏'“烘,燎也。甚,圭也”。○释曰:舍人曰:“烘,以火燎也。甚,圭灶也。”郭云:烘谓烧燎;甚,今之三隅灶也。然则圭者,无釜之灶,其上燃火谓之烘,本为此灶上以然火照物,若今之火炉也。注云“见《诗》”者,《小雅·白华》云:“樵彼桑薪,烘于甚。”是也。
  陪,朝也。(陪位为朝。)
  '疏'“陪,朝也”。○释曰:臣见君曰朝,朝之列位必陪重。是“陪位为朝”也。
  康,苛也。(谓苛刻。○苛音何。)
  '疏'“康,苛也”。○释曰:注“谓苛刻”,案苛者毒草名,为政刻急者取譬焉。《礼记》孔子曰:“苛政猛於虎。”苛名康者,以康安也。苛刻者心安之。《左传》曰:“州吁阻兵而安忍”,其类也。
  樊,藩也。(谓藩篱。)
  '疏'“樊,藩也”。○释曰:孙炎曰:“樊圃之藩也。”郭曰:“谓藩篱。”藩以细木为之。《齐风·东方未明》云:“折柳樊圃。”《小雅·青蝇》云:“营营青蝇,止于榛。”毛传云:“棘榛所以为藩。”是也。
  赋,量也。(赋税所以评量。)
  '疏'“赋,量也”。○释曰:谓赋税也。郭云:“赋税所以评量。”《方言》云:“平均,赋也。燕之北鄙,东齐北郊,凡相赋敛谓之平均。”是评量也。
  长,粮也。(今江东通言长。)
  '疏'“长,粮也”。○释曰:谓长食也。郭云:“今江东通言长。”《王制》云:“五十异长。”
  庶,侈也。(庶者众多为奢侈。)庶,幸也。(庶几侥亻幸。)
  '疏'“庶,侈也。庶,幸也”。○释曰:富庶者多奢侈。郭云:“庶者众多为奢侈。”《书》曰:“禄不期侈。”庶又为幸望。郭云:“庶几侥亻幸。”侥者,求见亲御也。幸与亻幸通用之。
  筑,拾也。(谓拾掇。○筑音竹。)
  '疏'“筑,拾也”。○释曰:拾谓拾掇。《金》云:“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马融云:“起其木,拾其禾。”
  奘,驵也。(今江东呼大为驵,驵犹粗也。○奘,徂朗切。驵音租。)
  '疏'“奘,驵也”。○释曰:皆谓大也。秦晋谓大为奘。郭云:“今江东呼大为驵,驵犹粗也。”
  集,会也。
  '疏'“集,会也”。○释曰:《说文》云:集若“群鸟在林木之上”,故曰集,指事也。故经典通谓聚会为集。
  舫,氵付也。(水中'B18C'筏。○氵付音孚。)
  '疏'“舫,氵付也”。○释曰:孙炎曰:“舫,水中为氵付筏也。”郭云:“水中'B18C'筏。”《方言》云:“氵付谓之'B18C'。'B18C'谓之筏。筏,秦晋之通语也。”《周南·汉广》云:“不可方思。”《论语》云:“乘桴浮於海。”注云:“桴,编竹木,大曰伐,小曰桴。”是也。舫、方、氵付、桴音义同。
  洵,均也。(谓调均。)洵,龛也。(未详。)
  '疏'“洵,均也。洵,龛也”。○释曰:李巡曰:“洵,遍之均也。”郭云:“谓调均。”《大雅·桑柔》云:“苑彼桑柔,其下侯旬。”毛传云:“旬言阴均也。”然则洵、旬音义同。洵又为龛,未详。
  逮,也。(今荆楚人皆云Ш。○音沓。)
  '疏'“逮,Ш也”。○释曰:亦谓相及,方俗语异耳。郭云:“今荆楚人皆云。”
  是,则也。(是事可法则。)
  '疏'“是,则也”。○释曰:是不非,则法效也。郭云“是事可法则”,言不非之事,乃可为人法则。
  画,形也。(画者为形象。○画音'B118'。)
  '疏'“画,形也”。○释曰:郭云:“画者为形象。”《考工记》云:“画缋之事,......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是画者为形象也。
  赈,富也。(谓隐赈富有。○赈,之忍反。)
  '疏'“赈,富也”。○释曰:皆丰财也。郭云:“谓隐赈富有。”
  局,分也。(谓分部。○分,部问切。)
  '疏'“局,分也”。○释曰:成十六年《左传》云:“离局,奸也。”杜注云:“远其部曲为离局。”
  忄齐,怒也。(《诗》曰:“天之方忄齐。”音荠。)
  '疏'“忄齐,怒也”。○释曰:舍人曰:“忄齐,怒声也。”郭云“《诗》曰:天之方忄齐”者,《大雅·版》篇文也。
  亻悉,声也。(谓声音。○亻悉音屑。)
  '疏'“亻悉,声也”。○释曰:郭云:“谓声音。”言声音亻悉亻悉然也。
  葵,揆也。(《诗》曰:“天子葵之。”)揆,度也。(商度。○度,徒各切。)
  '疏'“葵,揆也。揆,度也”。○释曰:转相解也。皆谓商度法。“《诗》曰:天子葵之”者,《小雅·采菽》文也。《风·定之方中》云:“揆之以日。”
  逮,及也。
  '疏'“逮,及也”。○释曰:亦谓相及也。《大雅·桑柔》云:“{艹并}云不逮。”
  ,饥也。(然饥意)
  '疏'“,饥也”。○释曰:李巡云:“,宿不食之饥也。”郭云:“然饥意。”《周南·汝》云:“如调饥。”毛传云:“,饥意也。”郑笺释云:“,思也。”然则之为训本为思耳。但饥之思食,意又然,故又以为饥。是饥之意,非饥之状。故郭及毛传皆言“饥意”。郑笺以为思,义相接成也。
  ,重也。(谓厚重,见《左传》。○,之忍切。)
  '疏'“,重也”。○释曰:“谓厚重,见《左传》”者,隐三年卫大夫石昔曰:“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者,鲜矣。”杜注云:“如此者少也。降其身则必恨,恨则思乱,不能自安自重。”是也。
  猎,虐也。(凌猎暴虐。)
  '疏'“猎,虐也”。○释曰:亻谓从禽也必暴害於物,故云虐。郭云:“凌猎暴虐。”
  土,田也。(别二名。)
  '疏'“土,田也”。○释曰:别地之二名也。《白虎通》云:“中央者土,土主吐舍万物,上之为言吐也。”《释名》云:“土,乙耕者曰田。田者填也,五稼填满其中也。”
  戍,遏也。(戍守所以止寇贼。)
  '疏'“戍,遏也”。○释曰:遏,止也。郭云:“戍守所以止寇贼。”《春秋》:公子买戍卫。
  师,人也。(谓人众。)
  '疏'“师,人也”。○释曰:师,众也。《周礼·大司马》:“二千五百人为师。”故郭云:“谓人众。”
  吉,巩也。(吉然坚固。○告,苦角切。)
  '疏'“吉,巩也”。○释曰:谓牢固。《易·文言》云:“确乎其不可拔。”又《革卦·初九》云:“巩用黄牛之革。”若如此说,吉(苦学力)当从告。《说文》别有吉,苦八切,石坚也。字虽小异,其义则同。
  弃,忘也。
  '疏'“弃,忘也”。○释曰:心遗忘。《小雅·谷风》云:“弃我如遗。”
  嚣,闲也。(嚣然,闲暇貌。○嚣,丘力切。)
  谋,心也。(谋虑以心。)
  献,圣也。(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
  '疏'“嚣闲”至“圣也”。○释曰:郭云:“《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谥法》者,周书篇名也。
  里,邑也。(谓邑居。)
  '疏'“里,邑也”。○释曰:谓邑居也。《论语》云:“里仁为美。”《王制》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
  襄,除也。(《诗》曰:“不可襄。”)
  '疏'“襄,除也”。○释曰:谓除去也。注“《诗》曰:不可襄”者,《风·墙有茨》文也。
  振,古也。(《诗》曰:“振古如兹。”犹云久若此。)
  '疏'“振,古也”。○释曰:言久故也。注“《诗》曰:振古如兹,犹言久若此”者,案《周颂·载芟》云:“匪今斯今,振古如兹。”毛传云:“振,自也。”郑笺云:“振亦古也。言德行礼,莫不获报,乃古古而如此,所由来者久,非今时。”是也。
  {封心},怨也。(○{封心}音队。)
  '疏'“{封心},怨也”。○释曰:谓怨振。《左传》曰:“以死谁{封心}。”
  缡,介也。(缡者,系。介犹阂。○缡音离。)
  '疏'“缡,介也”。○释曰:郭云“缡者,系。介犹阂”,以释水云:“缡,也。”系著则介阂也。
  号,讠也。(今江东皆言讠。○号音毫。讠,火胡切。)
  '疏'“号,讠也”。○释曰:谓叫讠也。《小雅·宾之初筵》云:“载号载呶。”郭云:“今江东皆言讠。”
  凶,咎也。
  '疏'“凶,咎也”。○释曰:谓咎恶也。通见《诗》、《书》。
  苞,稹也。(今人呼物丛纟致者为稹。)
  '疏'“苞,稹也”。○释曰:郭云:“今人呼物丛纟致者为稹。”孙炎曰:“物丛生曰苞。”齐人名曰稹。”《唐风·鸨羽》云:“集于苞栩。”毛传云:“苞,稹。”郑笺云:“稹者,根相迫迮困纟致。”亦谓丛生也。
  ,寤也。(相于寤。○音寤。)
  '疏'“,寤也”。○释曰:谓相干也。寐而觉之曰寤。郭云:“相干寤。”
  ,题也。(题,额也。《诗》曰:“麟之定。”○,了佞切。)
  '疏'“,题也”。○释曰:皆谓额也。注“《诗》曰:麟之定”者,《周南·麟之趾》文也。
  猷、肯,可也。(《诗》曰:“猷来无弃。”肯,今通言。)
  '疏'“猷、肯,可也”。○释曰:皆肯可也。注“《诗》曰:猷来无弃”者,《魏风·陟岵》文也。“肯,今通言”者,《邶风·终风》云:“惠然肯来。”是也。
  务,侮也。(《诗》曰:“外御其侮。”)
  '疏'“务,侮也”。○释曰:谓轻侮也。注“《诗》曰:外御其侮”,《小雅·棠棣》文也。
  贻,遗也。(相归遗。○遗,唯季切。)
  '疏'“贻,遗也”。○释曰:谓相归遗。《诗》云:“贻我握椒。”
  贸,买也。(广二名。)
  '疏'“贸,买也”。○释曰:贸,市也。又为买。郭云:“广二名。”《诗》云:“抱布贸丝。”
  贿,财也。
  '疏'“贿,财也”。○释曰:财帛总名贿。《周礼·冢宰职》云:“商贾阜通货贿。”郑注云:“布帛曰贿。”
  甲,狎也。(谓习狎。)
  '疏'“甲,狎也”。○释曰:谓狎习也。《卫风·芄兰》云:“能不我甲。”《左传》曰:“水濡,民狎而玩之。”
  ,骓也。,也。(《诗》曰:“毳衣如。”草色如骓,在青白之间。○,他敢切。,五患切。)
  '疏'“,骓也。,也”。○释曰:广异言也。注“《诗》曰:毳衣如”者,《王风·大车》文也。毛传云:“,骓也,芦之初生者也。”郑笺云:“,也。”以传解色,未辨草名,故定之也。郭云“草色如骓,在青白之间”者,以《释畜》云“苍白杂毛骓”故也。
  粲,餐也。(今河北人呼食为餐。○餐音孙。)
  '疏'“粲,餐也”。○释曰:谓餐食也。郭云:“今河北人呼食为粲。”《郑风·缁衣》云:“还予授子之粲兮。”郑笺云:“自馆还,在采地之都,我则设餐以授之,爱之,欲饮食之。”
  渝,变也。(谓变易。)
  '疏'“渝,变也”。○释曰:谓变易也。诗曰:“赦命不渝。”
  宜,肴也。(《诗》曰:“与子宜之。”)
  '疏'“宜,肴也”。○释曰:谓肴馔也。李巡曰:“饮酒之肴也。”注“《诗》曰:与子宜之”者,《郑风·女曰(又鸟)鸣》文也。
  夷,悦也。(《诗》曰:“我心则夷。”)
  '疏'“夷,悦也”。○释曰:谓喜悦也。注“《诗》曰:我心则夷”者,《召南·草虫》文。
  颠,顶也。(头上。)
  '疏'“颠,顶也”。○释曰:谓头上也。《诗》曰:“有马白颠。”
  耋,老也。(八十为耋。○耋音迭。)
  '疏'“耋,老也”。○释曰:耋,铁也。孙炎曰:“老人面如铁色。”郭云:“八十为耋。”《诗·秦风·车邻》云:“逝者其耋。”毛传云:“八十曰耋。”《易·离卦》云:“大耋之嗟。”郑注云:“年逾七十。”僖九年《左传》曰:“伯舅耋老。”服虔云:“七十曰耋。”此及《诗传》言八十曰耋者,耋有七十、八十,无正文也。《诗》以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