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河出昆仑虚,色白。(《山海经》曰:“河出昆仑西北隅。”虚,山下基也。)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潜流地中,汨氵敕沙壤,所受渠多,众水溷淆,宜其浊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公羊传》曰:河曲流,河千里一曲一直。)河曲。
  '疏'“河出”至“一直”。○释曰:此一段释河源所自及远近曲直之势也。故下题云“河曲”。云“河出昆仑虚,色白”者,昆仑,山名。虚,山下基也。言河源出於昆仑山下之基,其初纤微,源高激凑,故水色白也。云“所渠并千七百”者,谓所受之渠,并计凡有一千七百也。云“一川色黄”者,以其所受渠多,沙壤溷淆,故为一川而水色黄也。云“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者,此河自然之势也。故谓之“河曲”。○注“山海”至“北隅”。○释曰:案《海内西经》云:“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北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又《北山经》云:“敦梦山,敦梦水出焉,西注氵幼泽。出乎昆仑东北隅,实为河源。”郭注云:即“河出昆仑虚”也。今注云“西北”者,盖所见本异或传写误。○注“潜流”至“浊黄”。○释曰:云“潜流地中”者,案《汉书·西域传》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去玉门阳关三百馀里,广袤三四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又《山海经》云:“不周山,东望氵幼泽,河水之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郭注云:“河出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山、于阗国复分流岐出,合而东流注氵幼泽。又复潜行,南出于积石而为中国河。”氵幼泽,一名蒲昌海。潜行,浑浑泡泡,水涌之貌,是潜流地中也。《说文》云:汨,水流也。溷,浊也。淆,杂乱也。言水流氵敕其沙壤,所受之渠又多,众水溷浊杂乱,所以宜其水浊且黄也。○注“《公羊》”至“一直”。○释曰:此文十二年传文也。案,彼经云:“晋人、秦人战于河曲。”传云:“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言其河曲之地疏阔,故可战也。引之证河必千里一曲一直之义。然此注以“疏”为“流”,又加“一直”字,误也。
  徒骇、(今在成平县,义所未闻。骇,谐秸切。)太史、(今所在未详。)马颊、(河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覆、(水中可居,往往而有,状如覆釜。○覆,扶服切。,父。)胡苏、(东莞县今有胡苏亭,其义未详。)简、(水道简易。)、(水多约。)钩盘、(水曲如钩流盘桓也。)鬲津。(水多厄狭,可隔以为津而横渡。○鬲,革。)九河。(从《释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
  '疏'“徒骇”至“鬲津”。○释曰:案《禹贡》云:“九河既导。”故此释其名,下即题云“九河”也。李巡曰:“徒骇者,禹疏九河以徒众起,故曰徒骇。大史,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故曰大史。马颊,河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也。覆釜,水中多渚,往往而处,形如覆釜。胡苏,其水下流,故曰胡苏。胡,下也。苏,流也。简,大也。河水深而大也。,言河水多山石,治之苦。,苦也。钩盘,言河水曲如钩,屈折如盘也。鬲津,河水狭小,可隔以为津也。”孙炎曰:“徒骇,禹疏九河用功虽广,众惧不成,故曰徒骇。胡苏,水流多散胡苏然。”其馀同李巡。郭云:“徒骇,今在成平。”“东光县今有胡苏亭。”马颊、覆、鬲津之名同李巡。,云水多约。钩盘,水曲如钩流盘桓也。馀名皆云其义未详。计禹疏九河,云复其故道,则名应先有,不宜徒骇、太史因禹立名,此郭氏所以未详也。或九河虽旧有名,至禹治水更别立名,即此所云是也。《汉书·沟洫志》:成帝时,河是都尉许商上书曰:“古记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县界中。自鬲津以北至徒骇,其间相去二百馀里。”是知九河所在,徒骇最北,鬲津最南。盖徒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枝也。许商上言三河,下言三县,则徒骇在成平,胡苏在东光,鬲津在鬲县,其馀不复知也。此九河之次,从北而南,既知三河之处,则其馀六者:太史、马颊、覆釜,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简、、钩盘,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也。其河填塞时有故道。郑玄云:“周时齐桓公塞之同为一河。”今河间弓高以东至平原鬲津,往往有其遗处。《春秋纬宝乾图》云:“移河为界,在齐吕填阏八流以自广。”郑玄盖据此文为桓公塞之也。言阏八流拓境,则塞其东流八枝,并使归於徒骇也。此九河之名义也。案,胡苏在东光,定本注作东,“”当作“光”,字之误也。○“从《释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释曰:谓《释地》已下凡四篇,其中五岳、四渎及诸山川、丘陵之名皆禹所制也。然山川等名其来尚矣。治水之後,更复改新。言此名是禹所制,非禹始为名也。
  ●卷八·释草第十三
  '疏'“释草第十三”。○释曰:草,《说文》作'A061',隶变作廾。七老切。百卉也。又曰:象野草莽苍之形。《说文》别有草字。自保切。云:“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徐铉曰:“今俗以此为廾木之草,别作皂字为黑色之皂。案,栎实可以染帛为黑色,故曰草。通用为草栈字。”然则此篇辨百卉之名,见於经传者,当为草木之草,故云释草。
  {艹},山韭。{艹各},山葱。{艹劲},山薤。{艹鬲}山蒜(今山中多有此菜,皆如人家所种者。{艹各}葱,细茎大叶。○{艹},音育。韭,音九。{艹各},音革。葱,音{公心}。{艹劲},巨盈切。薤,音薤。{艹鬲},力。)
  '疏'“{艹}山”至“山蒜”。○释曰:此辨四种菜生山中,与人家所种者异名也。韭,《说文》云“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生山中者名{艹}。《韩诗》云“六月食郁及{艹}”是也。葱,《说文》云“菜名”。生山中者名{艹各},细茎大叶者是也。薤,《说文》云“菜也”。叶似韭,生山中者名{艹劲}。蒜,《说文》云“荤菜”也。一云菜之美者。云梦之荤菜生山中者名{艹鬲}。
  薜,山蕲。(《广雅》曰:“山蕲,当归。”当归今似蕲而粗大。○薜,音百。蕲,音芹。)
  '疏'“薜,山蕲”。○释曰:《说文》云“蕲,草也”。生山中者一名薜,一名山蕲,色白者名白蕲。下文“薜,白蕲”是也。生平地即名蕲。○注“《广雅》”至“粗大”。○释曰:《广雅》,张揖撰,以广《尔雅》之阙漏也。曰“山蕲,当归”者,言即今药草当归。案《本草》当归不言名薜及山蕲,是即以时验而言也。故郭云“今似蕲而粗大”,言似平地蕲而差粗大耳。
  椴,木槿。榇,木槿。(别二名也。似李树,华朝生夕陨,可食。或呼日及,亦曰王蒸。○椴,音段。槿,谨。榇,衤亲。)
  '疏'“椴,木槿。榇,木槿”。○释曰:此别椴、榇是木槿之二名也。某氏云别三名也。其树如李,其华朝生暮落,与草同气,故在草中。《诗·郑风》云:“颜如舜华。”陆机《疏》云:“舜,一名木槿,一名榇,一名椴。齐、鲁之间谓之王蒸。今朝生暮落者是也。”郭氏云:“可食。”亦呼日及,五月始华,故《月令》仲夏云“木堇荣”。
  术,山蓟。(《木草》云:术,一名山蓟。今术似蓟而生山中。○蓟,音计。)杨,χ蓟。(似蓟而肥大,今呼之马蓟。○χ,音孚。)
  '疏'“术,山蓟。杨,χ蓟”。○释曰:此辨蓟生山中及平地者名也。生平地者即名蓟,生山中者一名术。《本草》云:一名山蓟,一名山姜,一名山连。陶注云:“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甜而少膏;赤术叶细小,苦而多膏。”是也。其生平地而肥大於众者,名杨。χ蓟,今呼之马蓟。
  {艹前},王{艹彗}。(王帚也,似藜,其树可以为埽{艹彗}。江东呼之曰藜帚。○{艹前},音箭。{艹彗},音邃。)
  '疏'“{艹前},王{艹彗}”。○释曰:此即藜之科,大为树,可以作埽{艹彗}者,一名{艹前},一名王{艹彗},一名王帚,江东呼落帚。
  べ,王刍。(べ,蓐也。今呼鸱脚莎。○べ,音绿。)
  '疏'“べ,王刍”。○释曰:舍人云“べ,一名王刍”。某氏云:“べ,鹿蓐也。”郭云:“べ,蓐也。今呼鸱脚莎。”《诗·卫风》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是也。
  拜,{艹商}ワ。({艹商}ワ亦似藜。○{艹商},音商。ワ,徒的切。)
  '疏'“拜,{艹商}ワ”。○释曰:此亦似藜而叶大者,名拜,一名{艹商}ワ。《庄子》云“藜ワ柱宇”是也。
  蘩,皤蒿。(白蒿。)蒿,苣。(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B113'。)蔚,牡'B113'。(无子者。○蔚,音尉。'B113',去刃切。)
  '疏'“蘩皤”至“牡'B113'”。○释曰:此辨蒿色及有子无子者之异名也。《诗·召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毛传云:“蘩,皤蒿也。”郭氏云“白蒿”,然则皤犹白也。《本草》云“白蒿”。唐本注云:此蒿叶粗於青蒿。从初生至枯,白於众蒿。欲似艾者,所在有之。又云叶似艾叶,上有白毛粗涩,俗呼蓬蒿,可以为菹。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菹”。陆机云:“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一名游胡,北海人谓之旁勃。故《大戴礼·夏小正传》曰:蘩,游胡;游胡,旁勃也。”是蒿一名'B113'。《诗·小雅·鹿鸣》云:“食野之蒿。”陆机云:“蒿,青蒿也。荆、豫之间,汝南、汝阴皆云'B113'。”孙炎云:“荆、楚之间谓蒿为'B113'。”郭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B113'。”是也。蔚,即蒿之雄无子者,故云牡'B113'。舍人曰:“蔚一名牡'B113'。”《诗·蓼莪》云:“匪我伊蔚。”陆机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华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新蒿。”是也。
  ,蓬;荐,黍蓬。(别蓬种类。)
  '疏'“,蓬。荐,黍蓬”。○释曰:此别蓬种类也。《说文》云:“蓬,蒿也。”草之不理者也。种类非一,故有、蓬、荐、黍蓬。《诗·召南·驺虞》云:“彼茁者蓬。”《月令》云:“藜莠蓬蒿并兴。”是也。
  {艹庳},鼠莞。(亦莞属也,纤细似龙须,可以为席。蜀中出好者。○{艹庳},方寐切。莞,音官。)
  '疏'“庳,鼠莞”。○释曰:莞属也。《说文》云:“莞,草,可以为席。”此庳一名鼠莞。纤细似龙须,亦可以为席。蜀中出好者。
  {艹劲},鼠尾。(可以染皂。)
  '疏'“{艹劲},鼠尾”。○释曰:可以染皂草也。一名{艹劲},一名鼠尾。《本草》有白华者,有赤花者,又一名长翘。陶注云“田野甚多,人采作滋染木兰”是也。
  菥,大荠。(荠叶细,俗呼之曰老荠。○菥,音惜。,音觅。)
  '疏'“菥,大荠”。○释曰:菥,一名大荠而叶细。《本草》又名'B194'菥,一名太蕺,一名马辛是也。
  {艹涂},虎杖。(似红草而粗大,有细剌,可以染赤。○{艹涂},音途。)
  '疏'“{艹涂},虎杖”。○释曰:{艹涂},一名虎杖。注云:“似红草而粗大,有细剌,可以染赤。”陶注《本草》云“田野甚多,状如大马蓼,茎班而叶圆”是也。
  孟,狼尾。(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疏'“孟,狼尾”。○释曰:草似茅者,一名孟,一名狼尾。今人亦以覆屋。
  瓠栖,瓣。(瓠中瓣也。《诗》云:“齿如瓠栖。”○瓠,户故切。瓣,方苋切。)
  '疏'“瓠栖,瓣”。○释曰:瓣,瓠中瓣也。一名瓠栖。人之齿美者似之。故《诗·卫风·硕人》美庄姜云“齿如瓠栖”是也。
  茹{艹虑},茅。(今之也。可以染绛。○茹,音如。{艹虑},力居切。)
  '疏'“茹{艹虑},茅”。○释曰:今染绛也。一名茹{艹虑},一名茅。《诗·郑风》云:“茹{艹虑}在阪。”陆机云:“一名地血,齐人谓之牛蔓,即今之草是也。”
  果之实,栝楼。(今齐人呼之为天瓜。○,方果切。)
  '疏'“果之实,栝楼”。○释曰:果之草,其实名栝楼,实即子也。故李巡云“栝楼,子名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