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贵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医贵女-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月堡的舅老爷和几位表少爷,对少爷非常亲,老爷夫人过世后,那边就是少爷的半个家。少爷小时候在明月堡度过好几个年头,即便是如今,每年也都会到明月堡陪舅老爷过年。
    明月堡六位公子,只有五公子和六公子以及七小姐与少爷年岁相差小些,五公子风流英俊,年少多金,却是十足的狡猾狐狸,少爷很怕他,常常避他如“蛇蝎”。七小姐刁蛮骄纵,还老爱打扰少爷扎书堆,少爷视她为母老虎。
    唯独金家六公子,笑如春风,温润如玉,少爷打小就乐意做他的小跟屁虫。尤其是六公子双目失明后,少爷更是彻夜陪着六公子,拉都拉不走。
    …………

  ☆、070 红火

070 红火
    六公子后来入了江湖,和谢小迹一起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江湖上留下了美名。
    少爷更是拿六公子当成自己的榜样,还嚷嚷着要和他一块去闯江湖,只是说叨了千百次,就没有一次实现过。
    问原因啊,少爷一日不扎书堆,就跟晒干的咸鱼一般,一点劲都没有。起初,他们想着法的阻止少爷扎书堆,后来看少爷一天要不扎上两次,完全都没了人形,他们也不敢再阻止。由得他扎去,好在少爷每次从书堆里爬出来,总是有很强的兴致和精神头儿,这个时候做事往往是事半功倍。
    少爷不能跟着六公子后面去闯江湖,却迷上了听故事。每次一得知六公子回到了明月堡,不管有多忙都会想着法儿地跑到六公子那里去,缠着六公子说故事给他听。
    六公子那么好脾气的人,加上他自小又疼少爷,对他所求自是有求必应。许多事即便他不愿多说,也耐不过少爷那股缠人的劲儿。于是乎,少爷越听越有滋味,对六公子就跟黏乎了。甚至为了听六公子的故事,少爷连书堆都忘了扎了,表示出了最大的兴致。
    他们这些老骨头,对少爷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也只有舅老爷和表少爷能说得动他。尤其是六公子,赵掌柜发现,六公子说一句话,比他们跟在少爷身后说一百句还要管用。
    六公子的一句鼓励和夸赞,少爷能飞到天上去。为此书堆也不扎了,茶也不喝了,小曲也不听了,最快时间达到了目标,以期望得到六公子再一次的夸赞。
    赵掌柜时常想,要是六公子经常留在明月堡那就好了,那他们的少爷,就不用他们这些个老家伙这般操心了。
    “温姐姐——”
    一阵逆光。不远的街道上,温书一步一步朝百草药铺走了过来。
    “少爷,你念叨的温姑娘,来了。”
    “李老板。赵掌柜,早啊!”温书笑着和两位打招呼,看她笑脸盈盈的样子,心情不错哈。
    “温姐姐,我都喊你温姐姐了,你还叫我李老板,这么生疏,不喜欢。”李承嗣嘟着嘴摇头,这小屁孩,又习惯性地跟大人撒娇了。
    “是啊是啊。我也觉得这个叫法不好,那小老板你说,温姐姐该叫你什么呢?”温书一看他这样子,跟所有喜爱可爱小包子的女士一般,上前捏着他的脸调~戏。
    还甭说。拜这活宝所赐,温书的好心情越加的高涨。又或许是离开了郡公府,在这自由的天地间,心情格外的放松和愉悦,连说话都不必压抑,完全出自本性。而不用想着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哪些话说得,而哪些话又说不得。
    李承嗣借着她指尖的力,一下一下晃着脑袋,“我爹跟我娘叫我嗣儿,我舅舅喊我承嗣,我表兄叫我阿嗣。要不然温姐姐随我表兄的叫法,也叫我阿嗣?”
    “阿嗣……好啊,阿嗣,从今以后,我就叫你阿嗣了。”
    “好好好。我叫你温姐姐,你叫我阿嗣,说定了。”小少爷一个劲拍着手,兴奋地眼睛都是笑眯眯的,似乎她叫他阿嗣,他就又多了一个亲人一般。
    “对了,温姑娘,方才少爷与我说及更改药铺名字的事,你看……?”赵掌柜把这事一直放在心上,小心翼翼地看着温书,眼神中似乎有着某种期待。
    温书看了他一眼,目中带着了然,赵掌柜忙低下头,掩饰自己的一点心思。温书轻轻一叹,“这个事不用着急,百草药铺这个名字虽然普通了点儿,也未尝不可。更何况一间药铺,最重要的并不是取决于它叫什么名字,而是取决于它做了什么事情。”
    赵掌柜听温书这么说,由衷地松了一口气,心里从早上就有的那一点耿耿于怀也尽皆消逝。或许是他跟着老爷一辈子,对百草药铺投注了太多的感情,哪怕只是一个名字,就足以叫他们难舍和心痛。
    而温书说的这番话,在温书看来可能只不过是理所当然的小事,而赵掌柜为此却充满了感激。
    能够将别人的衷心渴盼和所思所想放在心上,甘于成全的主子,一定是一个好主子。而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做了大夫,也会是一个好大夫。
    许多事本就是那么简单,从一件小事上,往往能看到许多的事情。
    百草药铺关门了,一连关了三天。
    而三天后,轰轰烈烈地迎来了它重新开门的日子。这一日,鞭炮齐鸣,舞龙舞狮,还有众多杂耍,好不热闹。
    人们总是爱热闹的,也喜欢看热闹。且不管这间名不见经传的小药铺,这些年来是多么的乏人问津,有了这等热闹也一个个齐集在此,随着舞动的狮子一起拍手,转圈。指着那热闹的一幕,大声交谈。
    舞狮结束后,李承嗣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先跟各位大叔大婶大爷大哥大嫂问了好,热络地寒暄着。随后告诉大家百草药铺从今日起将迎来了一有力的加盟者,并请来神医坐镇。
    这话一出,几天前来过百草药铺的人立即又闹哄哄起来,纷纷问他是否是几日前来的那位神医。李承嗣含笑应是,于是乎,短短一时间,知道的热火朝天讨论,不知道的听旁边人说起也便马上知道了,其中已经有不少人已经跃跃欲试要进百草药铺看诊了。
    温书在药铺里,有些吃惊地看着外面这一幕。说实话,今日这一出,她之前并不知晓,看这又是舞龙又是舞狮的,应该是那小子一早便打算好的。看不出来,他还有这一手。
    尤其是在渲染气氛方面,望着外面热烈的人群,温书不得不感叹这小子还真是有两下子。
    最有趣的是,她还发现了一些别的事。这些事,她原先并没有发现,直到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李承嗣眼看着众人的兴致都被调动起来了,长话短说,抛出最后一个重磅好消息。“凡今日到本药铺就诊的,不但有神医亲自诊治,而且所购药材一律成本价,一文不赚。”许多病人生了病吃不起药,原因并不是药有多么的金贵,主要是一些药铺牟利太多,药材再加上诊金,一些生活艰难点的平日都不管饱,哪还吃得起药。
    这话一落,已经有不少人冲进了药铺。这些人中,有一些多多少少身上总有一点毛病,不是脖子疼就是肚子疼,再不然就是一些多年的老毛病。反正赶上了,让神医帮看看,那也是福气。
    而有些,根本就没什么毛病,纯粹就是进来看热闹的。真要问起来,他自己没什么毛病,身体也没什么不舒服,却有生病的亲朋,前来咨询一下神医,稍后再带亲朋过来医治,这种说法也是行得通的。
    既然打开门来开药铺,就没有将病人赶出去的道理。
    从药铺进去,后面的宽大院落中,独自僻出一低矮隔间,这便是温书平时为大家看诊的地方。
    后院有个花园,园子里鲜花盛开,遍地的幽香扑鼻而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哪怕满身愁苦也被鲜花冲淡,留下的俱是美好滋味。
    花园的旁边,还有几颗高大的树木,遮住炎炎烈日,留下一片阴凉。上次赵掌柜带温书看这间铺子的时候,温书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又安静的后院。在这样宁静的地方,泡壶好茶,准备把躺椅,坐上一天也不嫌烦。
    而在这样一个地方给人看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药铺通向后院开了一道小门,这道小门平时是虚掩着的,旁边站了人。来看病的人,排成一队,挨个的进去。不用担心秩序紊乱的问题,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冒失的人突然闯进去。
    温书并不介意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没想过刻意隐藏自己,藏头露尾向来不是她的菜,她也没必要故弄什么玄虚。这样不只麻烦,也很无聊。在郡公府她已经不得自由,没必要在外面,还让自己这般束手束脚。
    不过,有些麻烦的人,能避则避,身在后间,对突如而来的人或事总是多了反应的时间。这后院,就像是自己独僻出来的一个小天地,她可以完全地放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赵掌柜嘹亮的嗓门响在百草药铺大堂,随着他嘴中不断吐出的“下一个”,一个个病人进去又出来,出来的人已有不少,队伍却只长不短。随着出去人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行列。
    宁静的后院中,不时传出温书温和的话语。
    那些话语,就像耳畔吹过的风,天边游离的云彩,轻盈温和,却透着一抹让人放心的安定。
    一句平常注意事项,由她道出,大家奉若箴言,没有半分违背。一副再普通不过的药方,由她的嘴巴说出来,仿佛就是能够救命的灵药,严格按照她所说的煎药服药。
    在这天过后,已经不只一个人这么认为了。因为大家都对这位新来的大夫医术十分信服,相信只要按照她说的做,就必然可以无恙。

  ☆、071 看诊

071 看诊
    日中,百草药铺大堂仍有许多人在等待。随着那股热乎劲过去,看热闹的都回去了。
    还有一部分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也都心满意足的走了。剩下的这一些,则是身上都带着病,确系需要治疗的。
    看时候,实在是不早了,赵掌柜便让这些人先去吃饭,等吃完饭后再过来。有些人即便不想走,也不好开口,毕竟大夫自己也是要吃饭的。
    李承嗣今日一上午表现倒是不错,忙着招呼病人,让药铺伙计为大家抓药。有的时候要真忙不过来,他这个小少爷亲自上阵的情况都有。
    李承嗣乃医学世家出身,医术不见得有多么高明,抓抓药看看简单的病是没有问题的。
    一上午的繁忙,让这小少爷坚定了一定要多请几个人回来,要是天天都这么个忙法,那他焉有命在?
    送走了病人,让赵掌柜布置饭菜,自己则去了后院,去喊他温姐姐吃饭去了。
    另一方面,只听得一个个病人出来,如何称赞温姐姐医术高明。他倒要看看,温姐姐是怎么给人看病的,是否真如那些人说得那般神奇。
    后院中,除了温书,还有一个病人。
    李承嗣进去的时候,那个病人正坐在凳子上,伸着手,让温书为他把脉。而由于隔间隔板的缘故,温书并未看到李承嗣的到来。
    李承嗣也不打扰她,只专心坐在石桌旁,注意着温书那边。
    没一会儿,隔间里传来温书柔和的声音。
    “……脉象混乱,身体虚弱,手脚虚浮,嘴唇干裂,正发高烧……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
    “前天晚上,我媳妇儿睡到半夜。感到我的身体烫得跟个火炉一样,这才晓得我是发烧了。”
    “嗯,之后呢。”
    “之后我媳妇儿就拧条湿布敷在我额头上,大老爷们的。发点烧算不得大事,这样应该就没事了,我当时想。”
    “不能大意,有病不能拖,下次要记得看大夫,大老爷们也一样。你也听说过,病来如山倒,万一是什么其他严重的病,耽搁了再想治就麻烦了。”
    “是,温大夫。我记住了。”那位“大老爷们”病人傻笑着摸摸头,“只是,温大夫,这点小病,以前都是不用看大夫的。在家躺上个两天就好了。怎么这次弄得这么严重,没一点胃口,烧也一直不见退。”
    “你这次可不是以往的风寒,比那个要严重多了。你这两日是不是食不下咽,高烧不止,而且心情烦躁,时常觉着口渴。就好像喝多少水都不够,恨不能整个人都泡在水缸里?”
    “是啊,温大夫,你怎么知道的?”那人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里满是震惊,仿佛温书说了多么惊人的事情。
    “这当然是你的脉象告诉我的。”温书笑。怎么每个病人都要问这个问题。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作为大夫,只要细心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询问一些日常,再加上对脉象的掌握。那么什么病症自然也就清晰、一目了然了。外行人看这行,都认为这一行深不可测,难以把握。只有真正学入其中,方知万事都有法门,入得此门,一切都再简单不过。
    这就是为什么,再难的领域,都有属于这个领域的精英了。只因他们已经窥得法门,并且学有所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