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 第3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谢治平很快就说了一个过桥的方案。队员们也都没有异议,便在班长的指挥下走到桥头,排起了队。
  陈远航第一个站到了绳索之下,蒲英排在第二。
  谢治平则站在他们身边。向裁判示意本队已经准备好了。
  裁判回答:“你们一触绳子,就开始计时。”
  谢治平马上下令:“远航,准备!蒲英,上!”
  陈远航双手握绳,沉身蹲下。蒲英则抓住上段的绳子,两只脚先后踩在了陈远航宽宽的肩膀上。
  谢治平虚扶着二人,一边做保护,一边发号施令:“起!”
  陈远航拉紧绳子,快速起立。蒲英则借他上冲之势——向上一跃。双脚夹住了绳子。双手交替握绳,奋力向上攀爬,不一会儿就爬上了桥面。
  同时。陈远航已经再次蹲下,下一个队员又踩着他去爬绳。
  两名裁判看到中国队员的配合。不禁眼睛一亮,并在心里暗暗估算:用这种方法上桥,每人少爬将近2米的绳子,差不多能省出2、30秒钟了!
  刘妍一开始看到中国队员过障碍时的动作都很灵活敏捷,还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因为亚裔在运动上本来就以灵活见长。
  不过,当她看到桥的另一边,那些已经完成了障碍、下了桥的队员们,都自觉地站在桥底下,给后续的队友做保护,这才对他们的协作和互助行为产生了点好感。
  今天,这些中国队员还给刘妍一个印象,那就是他们身上似乎都憋着一股劲儿。
  当谢治平看到陈远航最后一个通过后,他只是问了一句裁判“是否完成了?能否离开?”,得到允许后便立刻催促手下队员们跑向下一个场地——竟然连裁判的打分都忘了问。
  还是刘妍临走时,匆匆问了一下裁判,知道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得了满分——10分。
  当她气喘吁吁地追上谢治平并告诉他结果后,他只是平淡地说了声“知道了!谢谢你!”,脚下却一点没停。
  周围的队员似乎也没有特别高兴,一个个只知道狂奔向前。
  那个叫陈远航的大个子,还回头看了她好几眼,问:“你跑得动吗?跑不动,我背你跑吧?”
  “不用,我跑得动!”刘妍的嘴角抽了抽,心想:这么小瞧人,就不怕我一会儿不给你们好好翻译吗?
  很快,大家抵达了第二个障碍地点。
  这里还真有用得到刘妍的地方。
  因为桑赛的裁判一直有临时改变比赛规则的习惯,今天负责这个“跨越高低横木”项目的两名裁判一商量,光这么空手跨越栅栏式的横木,难度也太低了,所以他俩决定——每支队伍在过障时,增加运递15个10公斤的塑料水桶的任务。
  要求:水桶在通过时,不能碰到横木,也不能掉到地上;每个人负责运送的水桶中途不能换给别人。
  刘妍听裁判们说完规则,马上又用中文给学员们解释了一遍——当然,刚才的心理活动只是抱怨而已。刘妍她还是很认真负责地翻译,没有乱来!
  其实,谢治平也能听懂裁判的话。在刘妍解说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思考了。
  等她一说完,谢治平直接点了陈远航、黄力等5名个子较结实的男生,加上他自己,一共6个人,每人领两个水桶;蒲英和另两名小个子男生,则各拿一桶水。
  这个项目的规则,基本上没有办法进行协作,全靠个人努力。
  谢治平便让力气最大的陈远航打头阵——探探路,其他队员陆续跟上。
  走出三名队员后,谢治平和蒲英等人都发现,即使是腿长力大的陈远航,在跨越横木时也很费劲。
  因为所谓的“高低横木”,其实几乎全是1米3的高横木,没有几个1米的低横木。
  在双手都被水桶占着的情况下,又要保证水桶不能碰到横木,又不能将水桶放到横木下、等人过去了再提起来——似乎就只能像陈远航那样,双手向两侧平举,就像农村挑水一样将水提过去。
  当他遇到高横木时。身子在跨越时最容易倾斜,重心有些不稳,双臂为了保持平衡,就必须用上更大的力气。
  所以。陈远航在跨了十几个横木,抵达终点时,都会甩着手臂说“酸了”。
  后面几个力气不如他的同学,为了避免违规。速度就自然地慢了下来。
  “加油啊!坚持住!”谢治平挠着头,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给大家鼓劲。
  蒲英只需要一个水桶,但是她的个子最矮,所以她在脑海里模拟了一下自己过横木的动作后,就知道自己过这个障碍也困难了。
  怎么办呢?
  蒲英低头看了看放在脚边的水桶——这就是很常见的白色塑料汽油桶,桶的上方有个把手。
  忽然,蒲英看到了自己胸前挂在子弹袋上两个“d”环——这是为悬崖索降项目准备的。
  “有了!”
  蒲英立刻解下肩上背的登山绳,将它穿过水桶提手。绳子的两头分别挂在了胸前的d环上。
  就这样。10公斤的水桶。被蒲英背在了背后。
  “我这样运水,符合比赛规则吗?”蒲英先询问一旁的裁判。
  裁判愣了愣,审视了她一番后。回想刚才宣布的规则,的确没说必须要用双手提水。所以也只好点头说道:“可以,没问题!”
  “谢谢!”
  蒲英马上拦住了第四个队员,“等等,让我先来!后面的人,也都像我这样——背水!”
  话没说完,她已经冲了出去,在第一个高横木前,双手一撑木头,身子腾空后带动双腿——一起“飞”过了横木!
  落地后,脚步不停,顺势前冲到下一个横木前,又是一个跳马的动作!
  蒲英的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那10公斤的水桶在她身上毫无存在感!
  “好!‘宁背千斤,勿提四两’!要是早点想到这个法子就好了!”陈远航一边给她叫好,一边又为自己和几个队员刚才耽误的那点时间感到有些遗憾。
  后面的几名队员赶紧如法炮制,就算是背两个桶的,也比刚才陈远航他们双手提水的——快多了!
  刚刚看了英国皇家军事学院红队过这个障碍时的表现的某位英*官,忍不住尖叫起来:“太荒谬了!就像鸟儿一样飞过去——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最后,裁判再次给出了10分的满分。
  前两个障碍下来,中国队表现出了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因此而节约了不少时间。
  于是,在第三个障碍赛场地,他们和先出发2分钟的英国红队,同时抵达。
  这个项目是匍匐爬过“低桩铁丝网”。
  裁判又临时改变了规则,给出了新任务——运送“伤员的担架”过铁丝网。
  所谓“伤员担架”,只是在担架上绑上两个总重90公斤、装满石头的背包。不过,这个准备伤员担架,包括装石头、固定背包到担架上的工作,都要由队员们自己完成,并一起计入比赛时间。
  由于裁判刚刚把规则给英国队讲完,中国队员就赶到了;而且西点的障碍赛场地和国内四百障一样,也是并排设置的,所以,裁判们决定——干脆让两支队伍同时比赛。
  场外这两只队伍的亲友团们,不禁都有些兴奋了,就连观摩的西点军校学员和教官们,也都对这两支队伍的表现很感兴趣。
  裁判大概也感受到了场外的气氛,越发想让比赛尽快开始,所以他在和中国队解释规则时,语速比较快。
  近处有两支队伍大约二十个人聚集在一起,外面围观的也有几十个人,现场的声音难免有些嘈杂,谢治平一时没听得太清楚。
  裁判不想为解释规则多花时间,因为下一支队伍说不定也快过来了。
  他大手一挥,“马上就开始比赛了!规则并不复杂,一会儿你们的翻译,可以站在旁边指导你们。”
  这种情况下,谢治平也不得不同意了。
  很快,比赛的哨声吹响了,围观人群立刻响起一片加油声。
  现场的气氛,和激烈的比赛,让刘妍的语速也不由得加快起来。
  她边说还要边回应谢治平或队员们的提问,“对,先装两个包,再去那边称重。然后几个人再装石头,其他人固定担架!……是的,两个包,总重90公斤,不需要平均一个45公斤!……没错,两个包,装两个担架!”
  突然,平行的英国队已经抬着担架出发了。
  中国队员的动作已经够快了啊,这些英国人怎么更快?
  刘妍不禁紧张地说:“加油啊!快点快点!”
  谢治平却提高了嗓门说:“大家不要慌,一定要把背包固定好!万一途中散架了,可能会扣分呢?”
  他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从昨天到今天,已经慢慢摸准了美国裁判的脉门——如果背包散架,那肯定是伤员摔下了担架,也就意味着运送伤员任务的失败,绝对会扣去不少分的!
  这种裁判风格,大概是为了让学员们加深“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吧。
  当中国队员们抬着两个担架,跑到铁丝网之前正准备放下来过网的时候,一名负责监督的裁判惊讶地说:“哦,不!你们搞错了!”

☆、094章 团结的集体

  “只运一个担架就可以了!快放下一个!”裁判大声解释。
  队员们不禁愣住了,谢治平更是看向了刘妍,用眼神询问:怎么回事?
  刘妍也懵了:不一直都是两个担架的吗?
  裁判见中国队员还在面面相觑,倒比他们还着急了。
  他立刻又加重了语气:“听我的!只有一个!”
  谢治平这才猛醒了过来:当然是听裁判的了!至于刘妍是怎么回事,待会儿再说!
  他回头对抬着第二个担架的4名同学说:“把担架放一边去,你们先过!”
  不用抬担架的蒲英,也赶紧按照事先的安排,先钻进了铁丝网下。
  那4名放下担架的同学,紧跟在她后面匍匐前进。
  最后是谢治平和陈远航等4人,推着那个沉重的担架,在铁丝网下向前爬行。
  因为刚才在两个“伤员担架”的制作上耽误了功夫,中国队大约比英国队迟了20秒左右。
  但是,裁判们却意外地发现,他们推着担架的爬行速度比英国队快了不止一倍,所以和英国队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原来另一边已经先爬过去的蒲英,和那4名男生,正一起拉着一根绑在担架前方的绳子。
  这根绳子,是之前蒲英觉得自己徒手过障——太轻松了,便顺手将自己的攀登绳在担架前端打了个结,准备爬过去后拉一把后面的兄弟。
  现在少了个担架,多了4个人一起拉绳子,自然就比英国队行进得快多了。
  最后。中国队竟然反超了英国队。
  这个结果,大出观众们的意料。
  他们有的目瞪口呆,有的鼓掌叫好——不管怎样,都对中国队出其不意的过障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妍跟着跑到了终点,对着谢治平等人连连鞠躬道:“对不起啊!刚才是我搞错了——是这样的,我几年前参赛时也遇到过运送担架,要求的就是两个担架。所以刚才一忙一乱,我就听成了‘两个背包、两个担架’……影响了你们的成绩,真是对不起啊!”
  “你这一听错不要紧,我们差点……”一个性急的队员忍不住抱怨,但很快被蒲英拦住了。
  “别这么说!我相信……刘小姐,不是故意的。”蒲英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刘妍一眼。
  她的确相信刘妍不是故意听错的,但她也清楚——刘妍对中国学员有很明显的疏离感,刚才在紧张激烈的赛场上。显然是有点走神了。
  刘妍被她的眼神看得脸上发红。
  谢治平过来打圆场说道:“没事没事。谁还没有听错话、说错话的时候?只要注意点。不要再犯就行!好了,我们快点到下一个比赛地点吧!”
  刘妍点点头,跟着他们一起开跑。
  这一次。她的注意力专注了许多。
  她发现,大概是前三项的障碍赛成绩不错。中国队员们的脸上似乎多了些微笑,步伐和动作放得更开了。
  就在中国队奔波在各个障碍赛场时,一直有一辆四人座的电瓶车远远地跟在后面,全程观看了他们的比赛而没有被发现。
  车上坐的正是西蒙尼校长、杰弗里斯上校以及各自的夫人。
  两位职业军人一路上都在边看边讨论。
  当看到中国队员在过“圆木三阶梯”和“横爬滚木”这两个项目时,相比同场竞赛的西点军校某连队,队员的配合更好,单人的速度和技巧也都明显好于西点学员——西蒙尼校长忍不住说道:“这次请中*校参赛,真的没请错!”
  杰弗里斯感叹道:“是啊,让美中两国未来的军官,能这样同场竞技,才能增进我们两支军队之间的了解!看到了这9名被逼到绝境,还能这么顽强的年轻人,我开始相信了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