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北海由于紧临徐州,与孙坚军所占据的淮南距离较近,也需一得力人选担当太守。吴凡便任命袁绍为北海太守,发布城市方针:自由裁定。
    至此,吴凡所属第二军团共辖有六州十二城,版图几乎达到全国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其具体城市与驻守武将为:
    襄平:太守陈群,所属幽州,僚将吕旷,吕翔,公孙恭。前线都市(否),城市方针:发展内政。
    北平:太守许攸,所属幽州,僚将周昂,韩吕子,公孙康。前线都市(否),城市方针:发展内政。
    蓟:太守审配,所属幽州,僚将袁谭,严纲,阎靖。前线都市(否),城市发针:发展内政。
    南皮:太守荀谌,所属冀州,僚将王mén,公孙度。前线都市(否),都市方针:自由裁定(南皮各项内政数值都已经达到满值)
    邺城:太守张昭,所属冀州,僚将王允,王修,魏攸,单经,阎柔。前线都市(否),城市方针:发展内政。
    上党:太守杨彪,所属并州,僚将陈震,吕威璜,淳于琼。前线都市(否),都市方针:发展内政。
    晋阳:太守逢纪,所属并州,僚将眭元进,蒋义渠,袁熙。前线都市(否),都市方针:发展内政。
    平原:太守陈琳,所属青州,僚将辛毗,辛评,董昭。前线都市(否),都市方针:发展内政。
    北海:太守袁绍,所属青州,僚将公孙瓒,田楷,张燕,袁尚,高干。前线都市(否),都市方针:自由裁定。
    河内:太守田丰,所属司州,僚将吕岱、诸葛谨、孔伷、戏志才,前线都市(否),都市方针:发展内政。
    洛阳:太守张辽,所属司州,僚将吕布,华雄、夏侯渊、曹仁,徐晃,皇甫嵩、朱儁,沮授,荀攸。前线都市(是,目标:长安),都市方针:防备长安。
    宛:吴凡亲自坐阵,部将吕玲绮,颜良、文丑、李湛、周泰、文聘、张任,臧霸,郭嘉,荀彧,韩遂,成宜,杨秋,梁兴,马玩,程银,李堪,侯选,张横。前线都市(是,目标:长安,新野),都市方针:自由裁定。
    如上表所示,虽然吴凡目前辖下城市多达十二座,但前线都市却是仅有两座,这样就可以集中部下主力战将与优势兵力驻扎在这两座城市当中,并且在后方多达十个内政城市的补给下,钱粮极端充裕,此正是《三国志》系列游戏攻城掠地之典型战法。
    换言之,《三国志》中的城池虽多,但并不是luàn打一气,看哪个城兵少就打个城,否则极有可能将己军版图拉得很长,造成众多的前线都市,四面受敌,这样一来再想发展就困难了。
    相比之下,像吴凡这样在攻城中有取有舍,步步不营,前期可能有些缓慢,一旦加以时日,却是后劲十足,终成王道。
    宛城被刘备和刘表联军夺下后,曾经大力发展科技,并迅速将城市升级为巨型,致使宛城的三座特殊设施全部出现,分别为:步兵编制所,弓兵编制所,技术开发所。
    步兵编制所和弓兵编制所,可以分别为步兵和弓兵进行转职,但只能转职一次,也就是目前吴凡军中的重装步兵和弩兵。不过,若是再加上技术开发所,就可以对步兵和弓兵进行二次转职,也是终极转职。
    吴凡手下这支主力部队在经过洛阳和宛城这两战后,部队平均经验全部达到500以上,全部可以进行二次转职。限于步兵编制所和弓兵编制所只能转职步兵和弓兵,吴凡便将二队重骑兵暂时放置一边,将二队重步兵和二队弩兵进行了终极转职,成为近卫军和元戎弩兵。
    近卫军:君王的近卫部队,战力强悍,负重优异,是步兵部队的终极职业。武器为单手朴刀,并配有燕尾盾(盾顶带有V字形缺口,利于蹲在盾牌后面观察敌情或shè箭),对弓矢防御能力极强。
    元戎弩兵:强大的弩兵部队,所配武器为弩炮,扛于肩上,一经发shè威力惊人,可透穿直线距离上所有敌军部队。配备井阑后由于shè程增加,威力将更加强横。
    终于完成步兵和弓兵的最终转职了,吴凡看着眼前一个个衣甲鲜明,防护严密的近卫军和元戎弩兵,心中也是倍感欣慰。
    下一步,就是商定对于献帝的安排。吴凡对曹cào建议,让献帝继续留在邺城,因为邺城相比洛阳,地处河北腹地,与各路诸侯相距甚远,想要打到邺城十分困难。而洛阳与邺城相比,仅是略显繁华,安全方面差得太多。
    曹cào对此也是深表赞同,便将献帝留在了邺城,并没有回返洛阳。
    不过,献帝毕竟是皇帝,需要在他常驻的城市建造一座宫殿才行。否则,若是让献帝就住在平常府宅,有失皇帝威严,诸侯们就更不会拿他当回事了。
    就在曹cào筹划为献帝建造宫殿的时候,刘晔破解了此前吴凡jiāo给他的邺城西南方向不明阵法的残余竹简,带着阵法图来到洛阳,来找吴凡。
    刘晔先是向吴凡说明此阵法的玄关,听得吴凡一头雾水,随后索xìng让刘晔直接去邺城将那阵法破除,免得日后伤人。为此,吴凡又为刘晔写书一封,jiāo给邺城太守张昭,令其协助刘晔,破除阵法时所需要的一应人力事物全部供应齐备。
    刘晔即刻携书赶往邺城,一个月后,邺城方面传来消息:阵法如期破除。
    不过,在破除阵法的过程中,邺城东南现出一座方圆近五里,深达百米的巨型深坑,坑中一物金光闪闪,夺人双目。士兵前去搜索,却是发现一只铜雀埋于坑心,将之拿到地面后,坑心立即喷涌出大量泉水,直到深坑完全盈满为止。
    那泉水清澈无比,入口甘冽,被远近百姓奉为神水。同时邺城附近多地出现彩虹长挂天际,拂晓金光漫天等祥兆。曹cào在程昱的建议下,就此于邺城建铜雀台一座,即是顺应此祥兆以借天势,同时又让献帝有一个不失规模的安身所在。
第217节 比武大会
    第217节比武大会
    贾诩这时又建言,让献帝以‘诸多祥兆预示我大汉气运将盛’为由,敕令各路诸侯罢兵三年。以目前形式来看,孙坚联盟军已是名存实散,必定会接受这道敕令;而我军这许多年来用兵不断,也是需要休养,正好借此机会罢兵休整。
    曹cào便向献帝请奏此事,献帝自然恩准,由曹cào命人写下敕令,发往各地诸侯。随后,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各路诸侯纷纷罢兵,搬师回程。
    实际上,所谓的各路诸侯,主要指的就是刘备和刘表联军。马腾、刘焉、孙坚、韩玄等几路兵马,要么忙于对付作luàn的异民族,要么兵力损失甚大已是无力出征。而刘备和刘表联军在失去宛城后,虽然有心反扑,并且在新野集结兵力,但面对吴凡的主力军团却也是完全没有把握,借此敕令,正好名正言顺地罢兵。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吴凡的大后方河北,先是经历了袁曹大战,而后又远征乌丸,兵源损失较重,正好得此时机缓解一下。
    既然要在宛城长驻下去,家属自然是要接过来,崔莺莺、貂蝉、玲儿、吴瑛便从邺城搬来宛城,一家人再次团聚。
    时间又过了一个月,建安四年,公元194年7月,全国各地大丰收。同时座落在邺城的铜雀台也完成奠基工作,下一步就是正式开工建造。献帝得此消息十分欢喜,向曹cào谨慎提议:可否召开一个让各路诸侯都来参与的庆祝仪式?
    以献帝的心情,他以为曹cào属下众臣纷纷上报各地详瑞之兆,以及为自己开工建造铜雀台,皆是曹cào忠君爱国,一心要光复大汉的证明;因此也就想借此机会,举行一个全国xìng的庆祝仪式,适时彰显自己的皇威。
    而曹cào此时究竟做何想法,却是谁也不知道,包括吴凡也在内。历史上的曹cào,就是至死未称帝,在如何对待献帝这个问题上,曹cào也许一直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
    曹cào在稍稍沉思了片刻后,就同意了献帝的建议。辞别献帝后,曹cào又与众谋臣商议,具体召开什么样的庆祝仪式最为合适。已经投效在曹cào帐下的shì中李儒提议,不如以献帝的名义召开一个比武大会,各路诸侯手下武将均可参与。而我军武将人才济济,多有武勇绝伦者,正好借此机会向全天下展示我军之雄威。
    这个提议让曹cào十分高兴,当即命人拟写诏书,以献帝之名义通报各路诸侯,召开全国xìng的比武大会。
    于是,本来游戏中单一势力内的比武大会,却是因缘际会变成了一场全国xìng的武将竞技大赛。
    五天后,从邺城赶来宛城的文官,向吴凡报知了比武大会的消息。作为曹军都督,第一武将,吴凡自然是不可能缺席这次盛会。此时距离武术大会开幕尚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吴凡得到这个消息后,在意外之余,自然是每天加紧练习武技。
    实际上,吴凡在曹军中的“第一武将”之名,并不单指武勇,而是综合能力而言无人能及。若是只论武勇,吴凡的优势并不是绝对明显。仅是自己手下的几位主力战将,吕布,张辽,华雄等人,吴凡想要胜过他们都要费一番力气。
    尤其是吕布,吴凡虽然连续三次都将吕布击败,但凭心而论,这三次都是运气帮助了吴凡。
    何况,刘备、孙坚等诸侯手下也是多有猛将,由此,吴凡还真就不能盲目乐观。
    时间平静无bō地流淌,大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比武大会如期举行
    早就听说比武大会要在今日举行,提前数天邺城的酒楼客栈就已经全部爆满。很多邺城居民甚至将家中的厢房打扫一番,充当临时住宿之用,倒也顾客盈mén,借比武大会这个机会赚了点xiǎo钱。至于由此衍生的治安度下降问题,邺城太守张昭早有准备,这段时间邺城的主要治政方针就是提升治安度,因此,虽然外来人口骤然剧增,由此带来的治安问题却是并没有发生多少。
    比武大会的会场,设在邺城中心,铜雀台的台基前。规模纵然不会是绝后,但说它是空前却是没有任何问题。旌旗,鼓乐,号角,仪仗的规模均是异常宏大,令观者肃然。用于比武的“演武台”高达十米,台面长宽各百米以上,十分宽敞。
    在演武台的正南便是看台,献帝以及各路诸侯和手下重臣们,皆坐在这里。除了这些看台上的主要观众,演武台周围被士兵围起的人墙之外,则是慕名而来的邺城周边各城市百姓,早已chéng人山人海之势,
    为了不使各路诸侯生疑,邺城守军几乎全部撤出,仅留一万人的维持治安部队。而每路参与武术大会的诸侯,却可以各带五千兵马,既是为他们各自的武将助威,同时又是让他们心安。
    参加这次武术大会的武将,共有十五人,分别为曹cào帐下吴凡、吕布、华雄、张辽、徐晃、典韦、诸褚、夏侯惇。刘备帐下赵云,张飞。孙坚帐下甘宁,太史慈,孙策。韩玄帐下黄忠。马腾帐下庞德。
    由于每个势力最多只可选派八名武将参加,致使吴凡手下许多主力战将无缘上场,只能在失望间充当看台上的观众了。
    至于刘焉,刘表等诸侯,由于手下没有登得上台面的武将,只好弃权这次武术大会。不过弃权指的是不派武将参与竞技,身为一方诸侯,这次武术大会庆典他们还是要参加的,成为主要观众,坐在献帝周围的看台之上。
    从凌晨四五点钟起,邺城居民和慕名赶来的各地民众就纷纷来到会场周围,很快就挤得水泄不通。及至上午九时,参加这次比武大会的各路武将出场之际,演武台周围的人墙已经绵延出千米之外
    这么一来,后面的人自然是根本看不到比武会场这边的具体情况,只能向前面的人询问,前面的人再向他前面的人询问,如此一个问一个,就形成一副很有意思的画面:比如得知某著名武将出场后,众人的喝采声就像事先排练好了似的,由前至后犹如排làng一般。
    回过头来再说会场这边。上午九时,也就是巳时刚到,布设在会场周围的鼓乐和号角突然同时奏起,近百名位于演武台周围高台上的旗令兵,纷纷将手中代表皇权的金黄sè锦旗于手中旋转起来。这些旗令兵都是从曹军优中选优而来,手中令旗旋转得犹如车轮一般(看过东北二人转的可以回想下面对镜头转手绢的场面),煞是齐整,令人叫绝。
    与此同时,自铜雀台方向,也就是演武台北面,参加这次比武大会的武将开始入场。
    首先第一位,不是别人,乃是……一名大众脸校官,手中高举蓝sè“曹”字军旗。在校官之后……
    第一名,自然是曹军都督,公认的曹军第一武将吴凡。一身银白西天斗龙铠,身披蓝sè披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