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称号里的“三国”大家就不要争了,前面有一国,二国作为对比的……
第087节 徐州百姓的期望
    司马徽为那两名护卫兵向吴凡做过介绍后,就向吴凡拱了拱手,呵呵笑着离开了。在人群中三转二转,竟是攸地没了踪影。
    这是典型的特殊人物,之所以出现在自己面前,就是为了引荐这两名护卫兵。吴凡对此十分清楚,因此在看到这般异象后,也不觉得奇怪。
    只是,看到郑龙和邓秀二人,让吴凡不禁又想起了战死的周逊和申威,内心深处泛起一股酸楚。虽然身为大将者,深知战争中伤兵折将再所难免,不过,感情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不受理智控制的。
    吴凡只能尽量安慰自己:古语道,大丈夫战死沙场得其所。这两人也算是有了一个光荣的归宿吧。
    吩咐身边一名青州兵卫士,带几个人去战场上把这二人的尸首找出来,单独挖两个墓冢安葬,与那些成千上万兵士合葬的墓坑分开。又吩咐一名传令兵,策马回去许昌,让田丰指派能吏查查这两人的老家在哪里,家中是否还有父母兄弟,如有,给他们每家三百黄金做为抚恤。这笔钱,是我吴凡的个人心意,只管向崔莺莺要便是。
    青州兵卫士和传令兵相继离开后,吴凡再次看向面前的郑龙和邓秀二人,道:
    “做我的护卫兵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战场上,我不喜欢守在中军,而是偏向于深入敌阵。你们二人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郑龙和邓秀二人齐向吴凡拱手,意气坚决道:
    “吾二人愿与将军共赴敌阵,刀山火海,在所不惜!”
    吴凡默默点了点头,心中的酸楚让他无法说出什么,只能用这种默许的方式,同意这两人担当自己护卫兵的请求。
    抬头望了一眼,彭城县令早已经带着谄媚的笑,带着几个衙役垂手立于城门洞一侧。见吴凡向他望来,连忙拱手点头,脸上笑得更开了。
    吴凡的目光却从县令的头上掠过,望向远处大街上的居民。只见那些居民正聚在一起看着自己和身后青州兵,面容中满是惊恐,每个人手上都攥着草叉或是锄头之类的农具,身体由于恐惧而止不住地颤抖,大有将与自己和手下青州兵以死相拼的架式。
    乱世争战,攻城掠地是常有的事。士兵在主将战败的情况下都会逃散,平民更是没有必要在自势力军队撤走的情况下死战。
    吴凡有些奇怪,驱马前行几步,来到县令面前,目光看着那些居民,口中却是问县令道:
    “这些城内居民,因何如此惊慌,手上还拿着农具,莫非想要与我曹军大战一场不成?”
    这话外柔内刚,带有警喝之意,听得县令浑身一哆嗦,扭头顺着吴凡的目光一看,居民的表现确实和吴凡所说一模一样,连忙命令手下衙役把这些刁民驱散。
    吴凡却是在马上扬了下手,制止衙役对居民盲目动粗,问县令道:
    “你只需如实回答本将军,城内居民这般景象,所为何故?”
    县令惴惴地向吴凡拱手深深施了一礼,小心地道:
    “听闻曹操大人早在得知父亲及全族老少四十余口被陶谦大人所害之际,就立誓要荡平徐州,屠尽徐州百姓。此消息在徐州早已风传开来,居民们这般景象,全为此消息耳。”
    原来是这么回事。
    吴凡听县令说完,抬起手来捶了捶额头。连日来又是行军又是作战的,自己竟然把这件事给忘了。
    早在许昌时,田丰在曹操立下此誓之际,就想向曹操谏言,被吴凡拦下。当时吴凡曾向田丰保证:自己日后会找个合适的机会向曹操亲自阻谏此事的。
    现在,自己已经率军拿下彭城,不久曹操就会率大军赶到。必须及早向曹操谏言,以免曹操真做出屠徐州这种伤尽天下民心的事来。
    实际上,真实历史中的曹操是否屠过徐州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可见作品相关中《曹操为什么要屠徐州》章节)。但《三国志》系列游戏是根据演义而来,而演义中,罗大忽悠为了突显刘备的正统和仁德,极力丑化第一大反派曹操,空穴来风的写法都已经屡见不鲜,像屠徐州这种有些传说的事件更是要浓墨重彩地描上一笔。
    因此,吴凡有十足的理由相信,不管历史上曹操是怎样对待徐州的。眼下这个世界,如果自己不加以谏言的话,曹操在盛怒之下还真就不会放过徐州百姓。
    但是,要如何向曹操谏言呢?
    吴凡微微皱眉,陷入深思。
    很多时候,同样一个道理,用不同的方式去说给对方,就能获得不同的效果。曹操此时遭遇,换作在自己身上,自己也必定怒火填胸。直接谏言必定难以说服,必须采取一点策略。
    深思中,吴凡无意中看了一眼部下士兵,顿时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心中已经有了把握,吴凡这才策马来到那些惶恐不安的居民面前,于马上向众人拱了下手,高声道:
    “我乃曹操大人帐下威东将军,许昌太守吴凡。尔等所听闻之曹操大人立誓屠尽徐州消息,实乃敌对势力散播之谣言,意欲挑发尔等徐州百姓对抗我曹操大军,死在我军刀下尚不知情。尔等可尽速退去,谣言中所述屠徐州之事,必不会发生。”
    有的时候,安抚平民情绪就要用一些善意的谎言。
    听吴凡这么一说,居民们开始交头接耳,很多人立即就把手里举着的草叉锄头放下,另有些人还是心有疑虑,问吴凡道:
    “将军大人,您所说的这些可是属实?如果曹操大人亲自率兵来到此地后,又做出屠城之事,将军大人届时安枕无忧,却害了我们这些善良百姓。”
    吴凡道:
    “我吴凡身为许昌太守,统治四十余万百姓,治理一方水土,岂会不知民心向背的道理?又怎会做出谎骗民心之事?尔等若是还不相信,不妨现在就与我军开战,死在我军刀剑之下,也就了却了心中疑虑。”
    这番道理刚柔并济,说得居民们再没什么话可讲。因为他们也很清楚,和这些刚刚经历一场恶战的正规军开战,自己根本不可能活得下来。倒不如就暂且听信这个吴凡将军,如果他说的属实,那么我们也就免于一死了。
    有德高望重的老者这时上前,扶着吴凡的马头顿首道:
    “吴将军,我们彭城百姓的命,就全都交给你了。我们愿意为吴将军放下手中武器,只求吴将军不会欺骗我们。”
    吴凡连忙翻鞍下马,扶着老者诚恳道:
    “老丈放心,彭城百姓放心,整个徐州百姓皆可放心!我吴凡必不会让徐州遭受屠戮之灾!”
    提示:你已经触发了“徐州百姓的期望”任务,需要在24小时内说服曹操。
    任务时限:24小时。
    任务奖励:1、30声望。2、与徐州一地所有在野武将的关系变为认识;并且,有一定几率会令这些在野武将主动来投。
    失败惩罚:1、100声望。2、治下(许昌)百姓民心降低,大批居民迁往其它城市。
第088节 谏
    看到这个任务提示,吴凡微微一笑。
    本来他就已经落定决心,一定要谏阻曹操对徐州用屠。现在又有了这个任务奖励,真可谓意外之喜。
    至于那所谓的失败惩罚,在吴凡看来根本不值一提。名声就不用说了,治下人口迁往其它城市?难道自己还能永远窝在许昌吗?又不是自己的专属封地,屁民们爱往哪迁就往哪迁好了。
    当然了,这只是说吴凡并不在乎这所谓的失败惩罚。对于谏阻曹操这件事,于公(民心)于私(奖励),吴凡都要力求成功。
    ……
    午饭后,约莫一个半时辰,曹操亲率的大部队犹如一条白色长龙,浩浩荡荡来到彭城。
    此前,吴凡与夏侯惇两军都已经在彭城城外扎下营寨,两军中间留出足够地方,给曹操大部队扎营。
    在大部队扎营的这段时间里,曹操将吴凡军营的先锋大帐指定为临时会场,命令所有武将到此开会。
    这次彭城大捷,大大出乎曹操意料,自然是十分高兴。之所以能够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下取得大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至少一半以上功劳属于吴凡。于是,曹操当着众将的面,再一次对吴凡褒奖了一番。
    也就是从这一战开始,曹操手下文官武将对于吴凡的轻视心理彻底消除,换之以激赏和尊崇的态度;确立了吴凡在曹操部下众将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开始有人将吴凡作为曹操帐下第一武将的形象刻画心中,只是,这种刻画还不明晰,属于潜意识阶段。
    由于吴凡的功绩已经达到升任五品官要求,曹操直接就在会议上加封吴凡为五品官职,军师将军(五品官最高武官官职,统兵上限一万人),晓喻全军。
    吴凡的两员僚将,华雄和夏侯渊由于获得军功较多,也各有封赏。其中夏侯渊官职由讨逆将军升任为破虏将军(这两个官职都是五品,但爵次有高低),华雄由七品官升任为六品官,加封威北将军。
    夏侯惇军由于参战较晚,军功获得较少,曹操口头嘉奖了一下,就此略过。
    接下来,曹操就同众将商讨下一步的徐州攻略。北海孔融和平原刘备相继起兵赶来救援陶谦的消息,曹操已经知晓。而孙坚军的北进中原之举,正如吴凡此前所说的那样,无疑令徐州战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此形势之下,冒然轻进势必对曹军极为不利。曹操与众将商议一番后,决定暂时屯驻彭城,静观时变,再图进取。
    整个会议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曹操只字未提屠彭城之事。不知是被彭城大捷的胜利冲淡了心中盛怒,还是当前混乱不明的战局让曹操无暇念及此事。
    不过,偏偏就有那好记性的文官,在曹操已经宣布散会之际,向曹操询问如何处置彭城百姓。此话不说还好,一说,曹操登时一拍桌案,本来已经平静下来情绪再次激怒起来,即刻命令在场所有武将:今夜子时,全军屠城!
    众将齐应了一声,领命而去。
    吴凡出了大帐后,径直前往自己预先就已经设计好的青州兵军营。此次谏言能否成功,就在此一举了。
    却说曹操,下过这道命令后,站在空空的大帐中,不仅有些怅然若失。
    在此之前,对于是否屠徐州这个问题,曹操也曾做过一番心理斗争。但是,刚刚文官一提起如何处置彭城百姓,曹操顿时想起自己的父亲和家族四十余口惨遭屠杀这起惨剧,锥心刺骨的阵痛让他顿时怒火中烧,毫不思索地就下达了屠城命令。
    叹了口气,曹操有些步履沉重地走出大帐,向着营门走去。
    没等他走到营门口,途经青州兵军营的时候,忽听里面传出士兵的惨叫和求饶声,间有皮鞭抽打身体的声音,十分刺耳。
    这青州兵当初是曹操亲自许诺,保证他们有吃有住,因此才会无条件投降曹军。对于青州兵,曹操是有些特殊感情的,因此在听到青州兵军营内这般异样动静后,曹操就循着声音走了过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绕过几座营房,面前一座空地,只见一名青州兵被高高吊起,无力地佝着头,上身赤裸,只着下身一条长裤,周围还有百余名青州兵双手被绑在身后,跪在地上,不住地求饶。
    再看这名高高吊起的青州兵身后,手持皮鞭用刑之人,赫然竟是吴凡!
    此时,吴凡再次看似很用力地在那青州兵屁股上抽了两鞭,直疼得那青州兵惨叫不止,撕心裂肺。
    曹操很清楚吴凡力大,非常人所能相比。这两鞭抽下去,那士兵得多疼啊,到底他犯了什么错?
    曹操疑惑地走了过去。
    见到曹操走过来,那些跪在周围的百余名青州兵连忙跪行几步,把曹操围在圈中,哭求曹操能让吴将军放他们一马。
    吴凡这时也好像刚刚看到曹操的样子,放下皮鞭,向曹操施了一礼。
    曹操看了看那个被吊起来的已经昏迷过去的青州兵,又看向吴凡,问道:
    “孟玄?不知这名士兵犯了什么过错,不但要他受刑,还要这许多士兵跟着求饶?”
    吴凡道:
    “回主公,此士兵在阵前脱逃,罪不可恕。末将决定对他施以鞭刑后,再处死。”
    曹操扭头看向周围不住向自己求饶的百余名青州兵,不解道:
    “阵前脱逃,军法当诛,此是应当。只是,这些士兵纷纷求饶,又是为的哪般缘故?”
    吴凡满不在乎地笑了一下,道:
    “只杀此一人,难消末将心头之怒。故此,末将决定将此士兵所在之卒兵(一卒为125人)尽数处死。”
    曹操一听,连连摇头道:
    “孟玄,这可就是你的法令不公了。试想若将这百余名无辜士兵处死,日后部下青州兵心中将如何待你?如遇身陷重围之险境,又有谁肯竭力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