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达河内的当天,吴凡即派出夏侯渊、曹仁、周泰、文聘、臧霸、荀彧、卢植七人,统四万兵马,配备井阑和攻城车各一架,夺取壶关
    同时,又命人前往洛阳,令田丰派部队协同夏侯渊军。田丰得令后,立即派出张任、吕岱二人,率二万部队对夏侯渊军驰援。
    至于河内城,由吴凡亲自坐镇,留四万人防守,其中三万五千人为青州斗士,另有一队五千人的弓兵部队,防备目标为东北方向,驻军达十五万的由袁绍坐阵的邺城。
    壶关虽然易守难攻,但在攻城武器面前却是难以发挥它的优势,尤其吴凡派出的夏侯渊等人皆是历史名将,众人齐心协力,仅用半天时间就将壶关拿下,收降卒万余人。随后夏侯渊挥乘胜之师,与洛阳援军一起直取上党。
    与此同时,接到上党求援后,邺城袁绍派出五万部队,晋阳田畴派出三万部队,同时往上党而来。却未料夏侯渊军攻势异常迅猛,没等这两路兵马赶到上党,就已将上党攻陷,成为吴凡第二军团又一治下城市。敌军俘虏田楷、陈震归降,其它俘虏被夏侯渊释放。
    得知上党失陷,前来增援的二路军队只得各自返回原属城市。邺城袁绍是为了防备在濮阳城集聚的曹军第一军团;而晋阳田畴则是兵粮不足,同时也深知仅凭自己的部队根本就不可能拿下上党,因此只好将部队撤回。
    夏侯渊随后向吴凡送来书信,请示任命上党太守的人选,吴凡即刻回信:任命夏侯渊为上党太守,留文聘、臧霸、卢植三人,以及从河内调派的荀攸、杨彪二人,再加上降将田楷、陈震为其部将;曹仁、周泰、荀彧三人撤回河内。重新发布上党和洛阳的共同统治方针:攻略晋阳时限一年
    至此,吴凡手下第二军团共辖三座郡城,武将在任情况为:
    洛阳——太守:田丰。部将:张任,吕岱,张昭、诸葛谨、孔伷。前线都市:否。
    上党——太守:夏侯渊。部将:文聘、臧霸、卢植、荀攸、杨彪、田楷、陈震。前线都市:是。
    河内——太守:吴凡。部将:华雄、张辽、曹仁、周泰、吕玲绮、郭嘉、荀彧、陈群、皇甫嵩、朱儁、王允。前线都市:是。
    (另:驻守在弘农县的吕布、丘力居、戏志才三人,属于洛阳辖属。)
    这样一来,袁曹二势力就再次进入短暂的僵持状态。袁绍由于兵粮不足,因此采取守势自不必说。吴凡则是河内需要防备邺城,不能轻举妄动;而上党夏侯渊则是刚刚攻下此城,兵员尚待补充休整,也不能立即出兵攻打晋阳。
    唯有在濮阳集结了十五万部队的曹操拥有主动权,可以打破这一僵持局面。实际上,曹操此时正在等待汝南、许昌、宛三个城市运送的兵粮,一旦兵粮抵达濮阳后,立即挥军北渡黄河,攻打邺城
    ……
    先将袁曹两家再陷僵持押下不表,却说青州北海治下东莱县(徐州以北二百余里),一个普通的小村庄。
    如今已是阳春三月,正值天气回暖,万物复苏。村庄中有一户大院,此时正房屋门被推开,从里面走出一人。却是刘备手下文臣之一,孙乾。
    抬手遮在额顶,向着初显生机的旷野遥望了一阵,孙乾回身朝屋内喊道:
    “主公,此时天气正好,阳光照在身上暖意融融,主公不妨出来晒晒太阳,对身体也有好处。”
    话音落下后,过了一会儿,刘备裹着棉被,出现在屋门口。
    这个村庄就是孙乾的老家所在,这个大院自然就是孙乾的家。
    自去年底下邳城外遭遇曹军夜袭,刘备手下文武官员俱自逃散,孙乾一路逃回老家后,花了不少家财,托人往徐州方面四处打听刘备及手下文武官员的下落。却是凑巧从泗水河下游渔民那里,得知刘备和赵云二人被他们救起,于是孙乾将二人秘密接到这里。
    当日刘备与赵云二人双双落水后,刘备已是昏迷不醒,直沉水底。全赖赵云在重伤之下,强忍透彻筋骨的寒意,于水底将刘备寻着,又借急流潜游出百余米后,艰难浮出水面,划往对岸。
    当时虽然已是后半夜,但天色仍然漆黑,又是大雪纷飞,难见度极差,站在对面河堤上的吴凡当然看不到他们。
    天色微亮后,二人被早起的渔民发现,七手八脚将这二人抬回家中。因此,这二人,或者说是刘备,总算捡了一条命。
    不过,虽然捡了一条命,但刘备当时极度虚弱,两次遭冰水浸泡,免不得大病一场。在孙乾家每日喝汤药如凉白开般,又用数层棉被捂了一冬,这才缓过劲来。
    缓过劲来的刘备,只是表面看起来似无大碍,实则病根已经无法祛除,表现为极度畏冷,遇到阴湿天气,浑身关节也是酸痛异常;基本上,相当于风湿病的加强版
    虽然如此,总算是活过来了,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了。刘备在咬牙切齿痛恨吴凡的同时,每天焚香祷告,拜谢列祖列宗们让自己保住了这条命。殊不知,这和他那所谓的列祖列宗没有一毛钱关系,完全是赵云舍命救护的功劳。
    赵云虽然也被冰水冻得不轻,但他身体强度摆在那,因此在孙乾家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后,已经完全康复。
    再说刘备,裹着棉被走出门口,久不出屋的他被阳光一照,顿时刺得睁不开眼,缓了好一会儿才适应过来。凝着眉头望向远方,面容带着大病初愈的消瘦,神情更是一片愁苦。
    看了一会儿,刘备叹了口气,摇头不语。
    孙乾见了,急忙问道:
    “主公因何摇头叹气?”
    刘备苦着脸,眼泪刷地流了下来,道:
    “二弟三弟不知生死,往日文武官员失散大半。留得我这病残之躯上不能报天子,下不能安庶民,如此苟活于世又有何用?不如就此追随先帝去吧”
    言罢,作势要撞向门框,被早已感动得热泪盈框的孙乾急忙扯住,道:
    “主公,主公断不可轻生啊云长、翼德皆有万人不敌之勇,当日虽是乱军之中,却并不见得丧命。况且,主公难道忘了?前几日子龙听说有一伙官军在此去西北七十里啸聚山林,拦路抢劫,按照当地人对那首领的描述,却是与翼德颇为相似,因此子龙特意赶去查个究竟。按路程算下来,也差不多该回来了。主公这几日一直在挂念子龙的消息,怎能突然就动了轻生的念头呢?”
    刘备一听,茫然地点了点头,嘴里喃喃道:
    “对,我怎么把这事忘了。子龙此去数天,也该回来了啊。”
    正说着,院门外一阵人声马嘶,刘备和孙乾定睛望去,却见赵云与一人并肩骑马进入院中,仔细一看,与赵云并行之人,正是张飞
    刘备刚刚收回去的眼泪又流淌下来,连忙丢了棉被奔下台阶,与翻鞍下马的张飞抱在一起……
    下一刻,刘备、张飞、赵云、孙乾四人在屋子里围坐在一起,商讨下一步的打算。
    张飞带来二百多名士兵,把手一扬,提议就近拿下一座县城,据地起兵,被刘备直接否决。赵云没有什么主意,孙乾想了想,道:
    “主公,如今曹操与袁绍正值交恶,袁绍兵势强大,手下将官众多,不如我们就投靠袁绍,借袁绍之手消灭曹操,而后我们再寻机东山再起。”
第155节 刘备投袁绍
    第155节刘备投袁绍
    刘备听得点了点头,转而又犹疑道:
    “当年在平原之际,我军与袁绍并不和睦,如今前去相投,恐怕袁绍难以相容啊”
    孙乾的智谋不算高,75点,听刘备说完后凝眉想了一想,摇头道:
    “不然,主公岂不闻敌之敌者即为友也?袁绍与曹操交恶,我军亦然。则此去投靠袁绍,必被接纳。”
    刘备听孙乾这么一说,疑虑减轻了不少,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刘备还是决定先修书一封,投到邺城袁绍处,看袁绍回信的态度再做决定。
    书信由孙乾亲自送到袁绍那里,即是表明诚意,同时也是让孙乾对袁绍查颜观色一番。十天后,孙乾从邺城折返回来,告知刘备:目前袁绍与曹操即将展开大战,手下幕僚分为主战、主守两派,争论不休。得知主公欲前往投奔,袁绍十分欢喜,没有任何回避迟疑,立即当着臣的面修书一封,回复主公。
    刘备闻听,也是喜出望外,终于得个落脚地儿了,怎能不高兴。打开书信看了一遍,袁绍在信中倍言对刘备的赏识之情,自己求贤若温渴,正需要刘备这样的人才,对于刘备的投奔之意,自然是十分地欢迎。
    刘备得此书信,又经孙乾一番描述,心中大石落定,随后便携张飞、赵云、孙乾三人并二百多名士兵,从北海出发,直奔邺城。
    这二百多名士兵皆是步兵,行进速度与骑马自然不能相比,十二天后,刘备并属下众人才赶到邺城,而这个时候,曹操的第一军团已经开始攻打邺城的白马港(黄河北岸的一个县城)。
    由于刘备一行人在这一路之上,得袁绍手下各州县供给食用之物,同时也将刘备一行人的行踪报知袁绍。因此,袁绍得知刘备即将赶到邺城后,亲自率众将出城十里迎接,场面十分隆重。
    和袁绍一样,袁绍手下的众将们对于刘备的到来也都十分高兴,都认为刘备此番是诚意归降,以后就永远是袁绍的部下,自己的同僚。只有沮授的神情与众人不同,在一旁冷眼看着刘备,表情冷淡。
    却说袁绍执着刘备的手,爱惜之情溢于言表,与刘备并马而行回到邺城,众人皆跟在二人身后。
    进了邺城后,众人刚在宫城正殿坐下,此前在平原。安德港驻防的颜良与文丑二人,同时来到殿上。原来袁绍自曹操发兵攻打白马港后,就遣飞马调这二名战将赶来邺城,以御曹军。
    二人与袁绍见过君臣之礼,坐下没多久,有从白马港派出的传令兵跑来殿上,单膝点地向袁绍道:
    “报大人,白马港已被曹操大军团团围定,守军伤亡惨重。大将徐晃遣在下来见主公,请主公速派援军前往救援稍有迟误,白马危矣”
    袁绍听罢凝眉沉思一阵,转而看向坐在自己面前左右两边的谋士,道:
    “我有意放弃白马港,让徐晃率兵回返邺城,众位以为如何?”
    袁绍此话一落,众人立即窃窃私语,即有赞成,也有反对。郭图由于奉命统率南皮兵将来到邺城,因此也位列在座,此时连忙站起,道:
    “主公,我军兵势是曹军数倍,战将也比曹军多了一倍以上,只要我军集合全部力量,击败曹军易如反掌主公切莫再听信儒生之迂腐言论,贻误战机啊”
    郭图这句话就是说给沮授的。
    袁绍之所以想放弃白马,死守邺城,就是沮授提出的方案。因为在沮授看来:袁绍兵粮不足这个最大的弊端正是曹军突然发兵的根本原因。一旦袁绍派出大军,曹军必然后退,或是转为防守,意在消耗我军本来就不多的一点存粮,等到存粮也告罄的时候,我军就再无回天之力了。
    而守城的情况就不同了,可以抽调出一大半的军队前往其它城市。曹军虽然兵粮比我军要多,但也并非十分富余。期间我军再将抽调出来的军队经北海、平原等郡城渡河袭取曹军粮道,扰乱其后方,迁延一段时日后曹军必退。如此一来,等到七月收粮之后,我军就可全境压下,一举将曹军摧垮
    这个主张虽然显得有些消极被动——守城战,难免让城市遭到破坏,并让城市周边的耕地大量被毁——但是,却是非常实用。至少可以让曹军第一军团无所作为,继而退兵。
    而第一军团一旦退兵,不再吸引袁绍主力,吴凡的第二军团也就孤掌难鸣。可以说,沮授的这个防守策略一旦被袁绍从头至尾贯彻到底,必然令两军局势发生根本性扭转,七月一到,曹军形势绝不容乐观。
    但是,这只是沮授和极少数支持人士的想法,更多的如郭图、许攸等人都是主战:想我袁军起兵至今,哪受过这样的憋屈,历来都是横扫敌军,所向披靡。这样太有损我军声威和气势,令天下诸侯耻笑:被曹军打得像缩头乌龟一样老老实实地在壳里缩着。
    况且曹军相比我军,不论兵势还是武将,都差得远了,他们想玩拖延,我军难道就陪着他们拖延吗?我军可以主战啊,追着曹军打,一直把曹军打赶出河北,有何不可?
    而袁绍也是在战与守之间犹豫不定,听郭图一说,立即就摇摆了此前的防守想法。沮授看出袁绍的心理活动,连忙起身道:
    “主公,为君者应当机立断,坚定军心;切不可朝令夕改,犹豫再三。还请主公坚持既定方案。”
    沮授说完,许攸等主战派纷纷起身建言主战。袁绍听得越发举棋不定,最后紧锁眉头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让众人不要多言,自己要静一静。
    无意中目光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