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民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民科-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香使劲一拐就把贺振国的话打断了,她恨恨的瞪着贺振国说道:“我几年来为了公司起早贪黑旅个游还不行吗!”

贺振国自知说错了话连忙陪笑着,林强生也笑道:“到了香港我安排几个人全程为你们服务,既能省了你们的麻烦还能安全一些!”

“谢谢老弟,姐姐回来给你带个大大的泡泡糖!”林香嘻嘻哈哈的笑道。

马学军和陈燕军性子更合拍一下,两人慢慢的就凑到了一起。这一天他们转完了古董市场又去了深南大道看了看快竣工的电子大厦。

深。圳特区筹备时的1979年,电子业就被这里作为来料加工的主导产业。

在电子大厦动工前的1979年、1980年间,来自内地和香港的电子产业资源便不断向深南大道和华强北交汇处聚集。现在深南大道旁的华强集团、爱华电子、深圳中航集团都是当年广。东省和国家部委在这里设的电子业基地。

可非常遗憾的是,这些企业在2000年之后没有依靠固有技术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反而迷失在了房地产投资大潮当中,他们渐渐发现租赁商铺和盖商铺更赚钱!

此时,广。东省政府将地处粤北山区的三个省属小电子厂(8500厂、8532厂、8571厂)迁入深。圳合并组建为华强电子工业公司,华强北路与华强南路也以此得名。第四机械工业部(后更名电子工业部)在深。圳设立的中国电子技术进出口公司深。圳分部(现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电子大厦的投资方,第四机械工业部还从广。州750厂抽调一批人员组建了深。圳爱华电子有限公司。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更名航空工业部)则在深。圳设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深。圳办事处(现深。圳中航集团)。

这些早期的电子工厂,都以“三来一补”的方式,生产令国人感到无比新鲜的初级电子产品:袖珍收音机、录音机、电子表等。

陈燕军看着弥漫着尘土昏天暗地的深南大道,此时这里的道路两边还能见到大片的荒地,远处还有不少山头没有被削平。这里隔着很远才会见到一处施工单位,远没有21世纪的楼宇林立商铺横行的繁华景象。

“咱们公司不是能生产电子产品吗,这里的电子基地建立起来以后都是咱们公司的竞争对手啊!”陈燕军经过了一年主管物资部门的经历,深深的知道在物资领域竞争对手是最大的敌人。往往陈燕军瞄上了一些生产材料的时候这些资源也同时被好多势力看中,其中的种种阴谋手段简直多不胜数!

“陈哥您抽烟!”马学军凑上前来热情的给陈燕军递上了烟并打着了火。

他对这个总是笑模样的陈燕军印象非常深刻,马学军就感觉这个陈燕军不简单,他能够感觉到在陈燕军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毒辣的心肠。

虽然林强生手下的那个古明也很阴沉,但马学军觉得古明这人和陈燕军比前来简单的太多了,除了林强生其他人生人勿进,相反马学军就喜好和陈燕军这样的人打交道。

两人下了车看向电子大厦,马学军说道:“这里是窗口改革的先锋,给点阳光就能生长的地方,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内陆还真是比不上这里!”

陈燕军看着马学军,马学军一下子惊喜道:“对啊!老板不是让大家想发财的点子吗,我们莫不如提议让老板在这里开个分公司啊!”

“好,这点子值些股份了!”陈燕军想了想,放弃了自己来做的心思,因为他知道依靠林强生能获取更大的财富。

他看了看眼前的马学军,见他还在一心的憧憬着能拿到分公司的多少股份,想到眼前这个马学军肯定会向林强生提议,陈燕军清楚的知道公司有多大的能量,就他了解的那些个实验室里的东西就能轻易的打败这些港澳台商们的落后产品!

“想发财也不必要离开,你做产品我做市场还不行!”陈燕军大力的吸了一口,使劲的把烟头向电子大厦的方向一弹。

第三百二十四章电子城

时间很快到了八月,电子大厦如期竣工,新落成的大厦成了本地人引以为荣的一座建筑也成了深。圳的一个地标。电子大厦建设期间就引来了不少关心特区建设的国内外人士关注,他们从香港的落马洲遥望电子大厦工地,以此来评判特区建设的进度和行情。因为这时的深。圳四周都是一马平川,从香港落马洲可以看到电子大厦,从电子大厦也可以看到落马洲。

这座大楼与周围22万平方米的土地都是被叫作上步电子城,电子大厦的二楼被设为国内出口电子产品展厅,这里开业之后必然会吸引不少港澳和海外客人。彼时来购买收音机、录音机的内地人,也常常在大厦里排着长队。

史翠珊代表东星电子公司和半导体公司同大厦的拥有者中电公司达成了协议,长期租赁了二楼200平方米的展台,租金每年10万元人民币,那是相当的便宜!

中电公司也非常高兴,他们就期盼着国内来的客商越多越好,当然最好是真金白银的拿钱过来,像东星集团这样爽快的客户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要中电公司照顾的关系户。大家原来都是机械部下属单位,同气连枝打断胳膊连着腿也不好死要钱。

同时史翠珊也代表香港事业集团和特区政府签约,在电子大厦及中电公司旁边批了两块土地,说是电子大厦的旁边其实离这座地标很远,皆因为旁边的中电公司。因为中电公司占了上步电子城的一半面积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地主,这也让它有了成为深。圳房地产开拓者的机会!

说白了,林强生想要这片土地就是要做房地产的,这两块土地拿来做厂房用上个10年等到将来把厂房一拆就能盖商业楼租赁商铺每年都有大量的利润。

因为电子大厦已经成了国内发展电子产业的第一楼,以后国内众多的电子企业都会入驻这栋大厦,让它成为带动深。圳电子产业发展的基石

而林强生却是看中了这里的房地产业,现在无论是电子大厦还是中电公司,以及后来者华强电子公司爱华电子等等商家还没有看到深。圳房地产业的巨大潜力,他们那些管理者还在做着依靠生产录音机、收音机、电子表发展中国电子工业的美梦。

可惜外国人也不是活雷锋,甚至他们就是有用这种小产品大量赚走国民财富的心思。产品换代、技术遏制,在发展的道路上领先者给后进者设置了一项项困难,依靠这些初级产品是根本不可能振兴民族工业的!

这些光荣的开拓者实际上扮演了一回扼杀民族工业的刽子手,外国人用这些初级电子产品冲乱了国内的电子工业,造成了80年代到90年代国内电子行业处于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

当然了,电子大厦的建立是为了增强国家电子实力想要以点带面,但这座大厦以及周边的上步电子城实际上却长期受制于低水平的来料加工阶段,就连电子表上的机芯都很长时间是在香港加工生产拿到国内组装成品的。深。圳大量的小厂家就是处在这种低端的组装行业,只能生产个壳子而已。

一个小老板几个工人几台热塑机就形成了一家家山寨的小工厂,电子来料加工业的初衷是好的,但正因为这里离着港澳台太近了,急功近利想要发财的投机者蜂拥而入渐渐的这种山寨做法遍地开花形成本地独特的文化。

林强生的公司由史翠珊领衔,为了来往港澳方便一些,东星公司在香港成立一家空壳公司,然后这家公司在史翠珊的带领下到内地来投资,这家公司变成了真正港企的身份,这个身份在这个地方有着相当大的优惠!

各种优惠措施接踵而至,像土地无偿使用、未来五年免税、出口创汇项目享受优先退税等等让史翠珊等港商惊讶不已的好处!

而像香港事业集团这样带着大量资金来到内地建设的港商还很少,大部分都是来试探的,加上港人认为香港未来前途未卜,这时期的港商虽然由于香港高企的房价而使得加工利润减少但还没有想到把制造业转移到国内。

“深。圳东星电子厂、深。圳电子大世界大厦”两块牌子已经分别立了起来,两处占地面积总共1。5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比后世富士康工厂的面积少了三分之一,但也是相当大了。

史蒂夫波特曼来到了深。圳,中银分行大厦项目被中银方面委托给了贝律铭设计师负责设计。这位设计大师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设计出作品,在这段时间东星物产也不能闲着正好承包了这两处工地的建设。

从美国来的工程师们直接拿出了一套现成的建筑方案,而且这套建筑方案还是颇为现代化的,唯一的缺点就是美国的建筑材料好多国内都缺乏,如彩钢瓦、钢结构、隔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装饰材料,这些材料国内有的还处于空白阶段。

正当史蒂夫和工程师们为材料筹备发愁的时候,史翠珊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她依靠自己外商的身份向特区政府求援轻易的就把建筑材料问题解决了。特区政府不但承诺尽快向两处工地提供建筑物料,而且价格还十分优惠!

这也是特区政策的好处,给政策让你发展,全国所有的物力都往这里集中,在别的省份城市千难万难的事情在这里也许就不是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工业体系最全的地区,承担了向关内低价输送100多种基础商品的任务。同样,全国各地的工业基地也都在低价输出物力,而这些物资又全面满足特区的发展需要,深。圳就是这样在全国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管理人员到位、建筑材料也正在有序的准备之中,唯一缺少的就是建筑工人。

“先生,我想我们需要羊城建筑总公司的帮助,也许你可以说服你哥哥的妻子向这家公司的管理者提议派出一支建筑队协助我们!”史蒂夫向林强生说道。

如果是在美国或者是香港,史蒂夫早就自己做主了,但这里却是让他寸步难行的中国,虽然这个国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但外国人也不是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的,没有外事人员成天的‘照顾’史蒂夫就感觉非常不错了,这个国家刚刚打开国门对外部势力外国人还是非常小心警惕的!

林强生想了想对史蒂夫说道:“我想我们也需要建立一支本地的施工队伍,这样我们在中国建设自己的单位就不需要向外部借力了。据我所知,好多世界大企都有自己的建筑体系,我们应该把这个做法移植到这里!”

“没问题,您知道在中国我一切都听您的!但是这种做法在你们东亚地区更常见一些,像日本韩国都是这么搞的确实有非常多的好处,在欧美建筑公司却是希望自己的工人越少越好!因为各种建筑工人协会组织的势力非常强大,我希望老板注意到这一点!”史蒂夫摊了摊手向林强生说道。

“好的史蒂夫,我记住了!要我说美国的建筑工人都是高级蓝领工人,工资也很高,但他们的确够懒的!”林强生调侃的向史蒂夫说道,史蒂夫挂上了一脸无奈的表情。

在深。圳,想要招募到大量工人只需挂在厂门口一块牌子即可,如果想快一些的招到人还可以去市里自发形成的人才市场。这里有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每天都成千上万,尤其到了夏季乌央乌央的黑色人潮让史蒂夫等美国人退缩不已。

没办法,他们只好在人才市场的外围设置了招聘点,两张桌子四个有点文化的年轻姑娘充作招聘人员。

“这家建筑公司招工!”“东星物产,好奇怪的名字!”“走去问问啊!”没多大一会招聘桌的四周就围满了求职人员。

第三百二十五章致命一击

“身体强健没有疾病、吃苦耐劳能忍受长期建筑工作、年龄性别不限、工资月结月薪500元!”有人大声的念出了招工条件。

“这里的工资不错啊!”

“我没有病身强体健,看我行吗?”求职人员立刻涌到了桌子旁差点把四名女招聘连人带桌子一起推倒。

史蒂夫在远处看着求职现场的热烈景象,感叹的和林强生说道:“这个效果不错,看来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人!”

林强生却摇着头否定的说道:“在中国,建筑工人是最不稳定的一群人流动性非常大,如果这些工人不满意工作环境他们是干不长的!”

史蒂夫惊讶的看着林强生恍然大悟的说道:“是不是因为月薪太低的缘故?美国建筑工人的月薪已经达到了2000美元以上,而且他们很稳定很少跳槽。公司调查过香港建筑工人的月薪也最少在2000港币以上,相比来说中国的工人的确是非常便宜的!”

林强生摸了摸下巴说道:“我们必须培养忠于公司并且有着高素质的建筑工人,不能让工头作为工人和公司之间的纽带!要考虑一个合理的管理工人的方法,真正把这些人作为产业工人!”

史蒂夫点了点头说道:“当然,一切的管理方式都是较为成熟的美国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