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高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启高一-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少?1点还是2点?”张谭忙问,《魅力纪录》栏目的收视率,一般是在2点左右徘徊,进口纪录片一般是2点多,国产纪录片就只有1点了。
  韩志东没有玩什么“你猜”、“你猜我猜不猜”的梗,很直接的说出来:“哈哈,都不是!收视率达到了3。425%,这是今年《魅力纪录》第二次破3点,上一次还是四月份播《与巨兽同行》的时候!”(未完待续。)
  ps:  最后一天了,求月票啊!


第323章 影响力

  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这些年被煳南卫视逼宫,很多时间段,甚至已经维持不住第一的位置了。要追究其中的原因,无非是不够地方上星卫视那么娱乐化,又走不出自己身居中央的格调。
  弄了太多政治任务,媚上是媚了,老百姓却不爱看了。
  收视率日渐下滑。
  其中纪录片节目的收视率,一向是央视垫底。央视其实很重视纪录片,毕竟纪录片才是最接近影像的本质,否则也不会每年投资拍摄大量的纪录片。奈何就是拍不出来好的纪录片,叫人郁闷。
  哪怕是中央一套,在晚间播放的《魅力纪录》,也只能勉强维持在2点左右的收视率。
  有些太空乏的国产纪录片,只有1点多的收视率,今年最好的时段,是四月播出的英国纪录片《与巨兽同行》,破了3点的收视率,这个收视率在晚间档还算尚可,起码让纪录片与影视、娱乐节目不至于拉开太大。
  整个央视七套下面的纪录片部门,就靠着进口纪录片,找点存在感了。
  谁曾料到,依靠张谭拍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竟然在如此大环境之下,硬生生把收视率做到了3。425%的年度新高。
  “我们台里接到了不少观众打来的电话,对《舌尖》的评价相当高,这些观众都是纪录片的忠实爱好者,就算是进口纪录片,也经常挑刺。能获得他们的赞同,着实不容同意。《舌尖》已经登堂入室。”
  韩志东的兴奋是理所当然。
  不过越到检验成果的时刻,张谭越谨慎:“还是要看今天的收视率。昨天的收视率,更多是受到宣传的影响。”
  他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舌尖》投资成本很大。虽然宣传手段不多,但是这部纪录片的总导演是张谭,仅这一项就够吸睛了。首播第一集的观众,很多人都是冲着“谭张”这个金字招牌而看,可以说起码有一半的收视率,是粉丝贡献。
  除非是铁杆粉丝,否则粉丝的热情是有限度的,作品优秀粉丝肯定支持,作品不好了。粉转黑也是飞快。
  《舌尖》首播集的收视率,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今后几天的收视率、观众粘连度,才是成功的衡量标准。
  “以《舌尖》的质量,收视率肯定不成问题,如果这么优秀的纪录片,在口碑这样好的情况下,收视率还没办法保证,那么我这个主任也没必要再坐这位子。”韩志东大笑着说。
  “好吧。其实我也就是谦虚一下。”张谭也笑了,过分谦虚就是骄傲,面对如今的大好势头,确实没必要谨小慎微。“怎么好意思把韩主任从位子上拉下马,我对《舌尖》的信心,比任何人都足。”
  读档重生的世界。与他上辈子经历的世界,大环境差不多。《舌尖》又有足够的底蕴支撑,想不火都难。
  ……
  在首播收视率宣告破3点之后。《舌尖》的大势就已经成了。
  央视纪录片部门的员工自然是喜气洋洋,颇有农奴翻身把歌唱的兴致,尤其是混过《舌尖》摄制组的一批员工,感觉这腰杆一瞬间就直了。
  执导了纪录片系列其中两集的苟玉才,因为性子比较沉闷,往常人缘并不好。
  今天却是很多同事,都主动跟他打招呼。
  “苟导,破3了。”
  “是呀苟导,快到3。5的收视率,可吓坏了好些人。”
  “好看、非常好看,拍得太好了,苟导是有大才华的人呀。”
  苟玉才不好意思的摆摆手:“第一集是陈力执导的,我执导的是第五集《厨房的秘密》和第六集《五味的调和》。所有的文案和创意,还有节奏、风格,都是谭张总导演布置的,我只是照本宣科。”
  同事们便打哈哈:“苟导谦虚了,第一集就有这么高的收视率,往后收视率肯定更好。”
  “就是,苟导的本事,我们大伙都很清楚。”
  “苟导,有空指导指导我呗,《舌尖》摄制组选人的时候,我没够经验过去,当时还不觉得,现在后悔死了。”
  “玉才老弟,回头到我们摄制组转转,大家伙都想让你提提意见。”
  苟玉才不善言辞的回答:“哦,好的,好的。”
  他原本只是兢兢业业的老员工,参与过很多纪录片的创作,不管好的坏的,都是听总编导的吩咐做事,本身才华并不突出。而且性格缘故,十分低调不爱吵闹,加上经常外出取材,在电视台里的存在感很低。
  像今天这样,受到这么热情的待遇,还真不习惯。
  穿过热情的走道,径直来到韩志东的办公室,在敲门的时候,苟玉才心里,热乎乎的,弥漫着久违的兴奋,仿佛刚参加工作那会一样。
  这都是《舌尖》带来的改变。
  苟玉才觉得,或许这部纪录片,就是自己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进来。”
  韩志东的声音,将苟玉才从幻想拉回现实,现在是见领导的时间,不能分心:“主任,找我有事?”
  “玉才啊,你来了。”韩志东十分热情的站起来,示意苟玉才坐下来说话,“最近你手里面,有哪些纪录片的工作?”
  “现在手边只有一个三北防护林建设题材的纪录片。”
  “哦,那好,三北防护林的纪录片要抓紧。”韩志东顿了顿,亲自给苟玉才倒了杯水,“现在《舌尖》的势头很不错,这个系列的影响力不会小,我们应该把工作做在前头,玉才啊,你做纪录片不少年了,有些担子,是得挑一挑了。”
  “啊?”苟玉才有些跟不上思维。
  韩志东亲切的说:“我打算过几天,向上面提议,由你来担任民俗题材纪录片的编导职位。”
  “这、这……”
  苟玉才既激动又感到压力山大,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这是韩志东在提前论功行赏呢。如果他是有魄力的人,肯定立马就答应下来,不过很显然,他不是:“主任,这个,马志宇、赵世鹏他们,比我更适合吧?”
  这两人,也是《舌尖》的分集导演,资格不比他差。
  “老马和世鹏都有安排,就这样吧,你的本事我清楚,不许推辞。”
  话说到这个地步,苟玉才便满心欢喜的点头:“好,主任,我试试。”
  等走出办公室。
  苟玉才的脑袋里,还在眩晕着。
  “或许,《舌尖》真的会是我事业的转折点!”
  再低调的人,心里也是有野望的,苟玉才此时此刻,心头洋溢着奋发的气息。同时,也百感交集,是对《舌尖》的成绩,也是对张谭的佩服。
  他能升职,完全是托了张谭的福气。(未完待续。)


第324章 真的炸了

  苟玉才的升职,背后是韩志东要大展宏图的预示。
  他要借着《舌尖上的中国》这股东风,竞争七套的总监位置,苟玉才都有野望,何况他。之前和钱伟英的竞争,他棋差一招,没巴结好领导,被钱伟英给挤了位置。
  一想到昨天下午,钱伟英在自己面前,蹬鼻子上脸的姿态,韩志东就不舒服。
  现在好了,《舌尖》这是要爆发的势头,竞争才刚刚开始。而且通过《舌尖》,让韩志东看到了一种希望,那就是纪录片的希望。
  一想到这个希望,韩志东就恨不得现在就大干一场:“或许,我可以把纪录片频道做起来!”
  与此同时。
  和韩志东的奋发截然相反,钱伟英则阴沉着一张脸。
  他本来以为张谭拍的纪录片,再怎么折腾,也溅不起丝毫水花。谁知道这才播出第一集,网上面的评论就炸了,几乎把这部纪录片夸成了天下少有、国际一流。口碑这样好也就罢了,第一集的收视率,竟然破了3点,比进口纪录片还要高。
  “不会的,不过是谭张个人带来的人气而已,再等等,收视率会降下来的,不降下来不正常!”钱伟英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内心笃定纪录片不能成事。
  不过,他还是抓起电话,给副台长打去了电话:“喂,台长,我小钱啊,对对对……台长有空吗,我想向您汇报一下工作,哎。好的,我这就过去。”
  几分钟后。
  钱伟英出现在赵建军的办公室里。
  确实是汇报工作。一档农业科普节目的预案。钱伟英负责的是七套农业方向的内容,和负责纪录片的韩志东一个级别。都是部门主任。十分钟后,三农科普节目预案的汇报工作结束,钱伟英这才把话题转移到他想说的方面。
  “台长,昨晚《舌尖上的中国》首播,您关注了吗?”
  赵建军不可置否的问:“小韩他们拍的一部纪录片,对吧,怎么了?”
  一看赵建军这样子,钱伟英就知道,对方没关注过《舌尖》。
  也对。身为副台长,总览央视几个频道,哪会对一个纪录片上心。钱伟英便说:“我昨晚有一个工作要应酬,没来得及看《舌尖上的中国》,但是上午台里汇总节目收视率,《舌尖》竟然破了3点。”
  赵建军这才有些意动:“你说什么?破了3点收视率?一部纪录片?”
  “对,听说口碑还不错,网上面有不少人评价,看样子的确拍得不错。”钱伟英摆出一副低姿态。“台长,3点的纪录片,台里也不常见,这个韩志东。还真有两把刷子,让他找对了人,和谭张拍合作拍纪录片。下个月上面考察成绩下来。韩志东怕是要监管七套了。”
  他是故意在抬高韩志东,好让自己摆在受委屈的一方。
  用来试探赵建军的想法。
  赵建军当即就哂笑说:“钱伟英啊。你就这点出息了?3点收视率的纪录片又能怎样,每年买国外的。又不是没有过,偶尔出一部国产的,值得什么大惊小怪。它就是升到4点收视率,也改编不了什么大局。”
  说着,赵建军端起杯子:“你安心做好你的工作,而且不要总是把眼睛盯着下面,要上升到总体高度,纪录片部门出彩了,是整个七套的荣誉嘛!”
  这话就是一颗定心丸,钱伟英当即领会,感激的说:“领导批评的是,我的觉悟还不够高,后面的工作中,努力改正!”
  从赵建军办公室离开。
  钱伟英的心情一扫之前的郁闷,有了领导的保证,他终于可以淡定下来。
  一部纪录片,别说3点收视率,就是给你4点收视率,又能翻起什么浪花,又能掀起多点大的影响力。难道就凭借一部纪录片,便能把国产纪录片整体抬高?
  “我也是杞人忧天了啊,呵呵。”
  ……
  随着首集播出的爆炸性评论,央视七套小小震动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对于央视来说,什么收视率、口碑、影响力,都算不上什么大事,这是央视的底气。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别看煳南卫视年年逼宫,央视动真格了,没人挡得住。
  起码广电是站在央视这一边的,等你煳南卫视太嚣张,我邀广电来一记限娱令,弄不死你也得把你整残废。
  这些年,央视的人,见过的大风大浪太多了,如今一部纪录片,不算什么。
  工作正常做,片子正常播。
  10月9日晚十点四十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播出。
  这一次,韩志东没有值夜班,而是在家里,搂着老婆,神情专注的看着电视。
  “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从南到北,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不仅提供了人身体所需要的大部分热量,更影响了中国人对四季循环的感受,带给中国人丰饶、健康、充满情趣的生活。”
  李立宏的声音,还是那么浑厚,充满娓娓道来的睿智。
  “你们部门拍的这部纪录片,真好看,总算见你们忙出来一部好片子。”韩志东的老婆,是个家庭主妇,不太懂什么影片鉴赏,但是她却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舌尖上的中国》。
  并非安慰丈夫,而是真的喜欢。
  韩志东倒也不好意思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这部纪录片,是谭张策划、编导的,我们台里的水平,还达不到这个高度。”
  “哎,你说那个谭张,怎么就这么有才华,他很年轻,但好像什么都会一样,写小说、写歌、拍电影,现在又拍纪录片,小伙子人长得还挺帅气,一表人才。”
  韩志东感慨:“所以说人生来是不公平的,有人平庸,有人天才,谭张就是一个天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