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痞子圈养计划[书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痞子圈养计划[书法]-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覃松雪压根没看懂那幅字。

    “徒刑砖笔法是什么?”

    “一种形式,直接刻在砖上的字体,秦汉时期比较多。因为很多都是直接用刀刻,没有在上面写,所以字形很多变,没有固定写法,路子野。你看,这个字的风格是不是看起来像个原始人?”

    不修边幅,犹如原始的舞蹈。

    覃松雪点头,明白了。

    “现任中书协主席是隶书和行草最好,他非常推崇隶书,这也有一定的影响……隶书确实能体现以一个人的功底,但无论哪一个名家四体都没有短板,你仔细看这幅字的笔画,除了隶书还有魏碑痕迹,这一笔则是来自篆书……这次回去你先把楷书放一放,开始练小篆基本功。”(书法中的四体指正、草、隶、篆。正包括唐楷魏碑,草书包括狂草小草章草,篆包括甲骨、钟鼎、石鼓和小篆。)

    “你以后写字,要楷书篆化,不能篆书楷化,知道吗?”

    覃父还没详细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覃松雪就插嘴了:“爸爸,那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在你写楷书的时候要加上一点篆书的笔画,颜真卿写的‘明’字就是带了小篆笔画的。但是你写篆书的时候就不能带后来有的楷书笔画,隶书也属于楷书,如果这样写出来你的字一下子就被拉低了档次,清楚了吗?”

    覃松雪:“隶书怎么也是楷书呀?”

    覃父:“四体当中是没有楷书这种说法的,楷书就是那些写得方方正正的字,最早的就是隶书。”

    覃松雪和陈恪之点头表示知道了。而且陈恪之明白他练字已经要步入正轨,不再是涉及些皮毛。

    “爸爸,那我什么时候开始学篆书咧?”覃松雪问。蝈蝈学了五年才接触隶书,而他自觉学书法还没有蝈蝈那么悟性高,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认真些就早一点学。”

    “篆书?覃先生,那个是清小篆吧?”老二陈建军指着不远处的另一幅六尺对联。

    “嗯,学的邓石如。”覃父回答,然后转身对陈恪之道,“先别碰清小篆,学秦代李斯的。”

    陈恪之点头。

    如今书画界越来越推崇一个“古”字,越古朴就越纯正,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杂糅历代书法名家风格集大成,自成一派,每一横都有渊源,每一竖都有根据。邓石如、吴让之的作品已经是清代时期,个人风格浓郁,并不适合初学者。

    “覃先生懂篆刻吗?”聊到邓石如,陈建军自然而然地提到了这个话题。

    “一般般。”覃父谦虚道。

    “一般般?覃先生真谦虚。看来我以后要印章就来找你做生意了,覃先生?”陈建军只会提笔写几个行草,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学篆刻,但又因为喜欢,所以买了很多篆刻的书籍,平时也经常买些石头放在家里收藏。有名的篆刻家要价太高,陈建军觉得不值,参观完这次展览,他对覃父有了大致的判断,知道覃父是有真才实学的,于是把目标放在了覃父身上。

    “哪里哪里……陈律师太抬举我这个写字的了,说什么做生意,刻个章也就是抬抬手的事,只管跟我说就行。”覃父摆摆手。他虽然不精于人情世故,但话还是会说的。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因为两个人基本上属于互利互惠,陈建军也没太推辞,“覃先生,你把我手机号记着吧。”

    “手机号?哦……行……”覃父从裤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电话簿和小圆珠笔。

    陈建军报了一串号码,覃父抄下来:“我们家只有座机,号码是xxxxxxx,嗯……加s市区号。”

    覃松雪看到陈建军拿出手机的时候眼睛都瞪大了,问:“陈伯伯,这个‘四’小大哥大吗?”

    陈建军愣了一下,笑道:“对,是‘小大哥大’。”

    “真小!蝈蝈家里也有个大哥大,比我脑袋还要长!而且好重好重!”说着夸张地用手比了个长度。

    展览上有些字已经被订出去了,基本上都是五位数的价位,有些人写得并不比覃父要好,但覃父的字却远卖不起这个价。

    他覃柏安甘心吗?

    去年他看到中国美院在高研班招生的时候几乎是欣喜若狂,觉得他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由于黎家二老的缘故,黎兴敏的经济情况并不好,所以他一开始没告诉她,只是自己在紧锣密鼓地先凑一部分学费,但正准备告诉黎兴敏的时候,黎兴敏先告诉他,她要去省城挂职了。

    这个消息要是放在以前他铁定十分开心,可如今却像一道晴天霹雳。他本打算在那边读几年回来然后在市里成立个工作室,把自己的作品做成一笔大的生意,然后利用自己的人脉把覃松雪和陈恪之推出去,书画界的政界军界的高官都很多,结识之后还可以为黎兴敏上下打点。

    但是黎兴敏要走,组织部已经下了通知,是铁板钉钉的事,也是她一辈子的前途。她走了,如果他覃柏安也执意要走,只有五岁半的覃松雪怎么办?

    纵有万般的遗憾又如何?他不可能为了书法弃自己的家庭不顾,父母死得早,这个世上他只有黎兴敏和覃松雪两个家人了,这个家庭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他只能放弃去进修的机会,把大好的前途拒之门外。

    再等几年吧……或许一切都会好了。覃父在覃母走后的第一天晚上抽了大半夜的烟,覃松雪依然毫不知情,躺在陈恪之的床上睡得正香。

    因为是邀请展,没有评奖,所以所有的作品不求出彩,都比较中规中矩,没有一般省展国展的创意,这也是这次观展的唯一遗憾。

    陈建国和高欣柔都可以签单,所以伙食问题仍然是陈家这边解决的。

    一提到吃,覃松雪就没了参观书法展时的斯文样,等着陈建国发话后,就如同饿狼扑食一般开始夹菜。由于覃母在一旁拦着才没像昨天吃的那么多。

    陈家选的饭店档次比较高,覃松雪和陈恪之在每年年底放学后会跟着覃母和陈父蹭饭,虽然会议餐都是精心准备过的,但仍不比不上省城大饭店的规格。

    这顿饭仍然属于家宴范畴,所以陈建国没有点太贵的菜,和第一天吃的菜也岔开了。

    覃松雪对一道羹印象很深刻,是白色和绿色交织的做成的太极造型,上那道羹的时候吵着让陈恪之把上面的两个眼舀进碗里,尝了一口没吃出什么特别的味道。回到宾馆的时候他仍然在想,这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问他爸他妈也没能解答。

    晚上睡觉之前覃母对覃松雪道:“球球,你觉得陈伯伯过得怎么样?”

    “哪个陈伯伯?大陈伯伯还是二陈伯伯?”

    “两个都是。”

    “嗯……我觉得他们都蛮好的……可以吃好多好吃的东西,还可以去好玩的地方玩。”覃松雪认字虽多,但用形容词的水平停滞不前,想了半天只能憋出一个好。

    “你长大想和他们一样吗?”

    “嗯。”覃松雪毫不犹豫。

    “那就认真读书吧,考个好大学,和陈铭哥哥一样。”覃母捋着他的头发道。

 第24章chapter24

    陈铭是陈建国的儿子,在省城能排进全国前十的n大念大四,也是陈家迄今出的大学生里学校最好的一个,学医,本硕博连读。

    陈恪之这几天都是和他爸妈挤在一张床上,没了覃松雪在身边有些不习惯了。

    来省城的第三天是星期六,陈铭没有课昨天晚上就回了家,陈恪之跟他说想去他们大学看看。

    陈铭原想着复习的,但对于陈恪之的要求还是没拒绝。

    人都喜欢聪明听话的小孩,陈铭打小就对这个一口普通话的堂弟印象深刻,按理说县城来的小孩子应该都和覃松雪一样见到什么都稀奇还咋咋呼呼的,但陈恪之不一样,无论谈吐还是见识都不像一个九岁多的孩子。

    谁见过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在家宴上说以茶代酒敬所有长辈的?

    陈恪之就是,而且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吉利话张口就来,情感真挚又不做作,态度恭敬却不卑微。

    陈铭对这个堂弟不得不佩服,饶是他也做不到像陈恪之那样,能把话说得让所有人都舒服,当然除了老二陈建军的女儿陈诗文。

    与陈铭不同,陈诗文对陈恪之这个堂弟是有些看不起的,毕竟是小地方来的,入不了她的眼。但从小家教好,陈诗文并没有表现出来,仍然和陈恪之一家相处愉快。只是骨子里的优越感仍在,陈恪之敬酒的行为在她看来就是虚伪奉承。

    陈建国以前本想让陈铭从政,可惜陈铭受了外婆和生病的爷爷的影响,从小就想学医,陈建国不想强迫他,也就由着他去了。

    第三天参观n大的时候覃松雪也屁颠屁颠地跟在陈恪之后边,由于是孩子们的活动,陈铭保证会照顾好两个小孩,覃父覃母就没有跟着去,他们对于参观大学这事儿也是很支持的,不过覃父想的是想让覃松雪能考上一所美术学院或者有书法专业的名牌大学,而覃母则想让覃松雪和陈铭一样念个热门专业。

    但是鉴于覃松雪还小,两位家长还没有就此讨论过,所以没有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发生了分歧。

    n大是一所综合大学,医学院的分数最高,陈铭当年是以全市第七的成绩考进来的。陈铭最想去的其实是帝都的医科大,只是那边的分数实在太高,他还差了几分,于是就报了离家近的n大。

    这是陈恪之和覃松雪第一次参观大学,n大的学习氛围很浓,树林里到处都有看书的学生,还有很多人在角落里背英语,陈恪之专心听了一阵,没听懂多少。倒不是内容高深,而是那位仁兄的口语实在太差。

    “employee。”陈恪之低声纠正了一个单词重音。

    陈铭耳尖,一下子就听见了,诧异道:“你会?”

    “我妈妈是高中英语老师。”陈恪之道。

    “难怪……小学三四年级应该刚开英语课,我还想你怎么连这个单词都会了。”陈铭长得像高欣柔,眼角弯弯的,笑起来颇有如沐春风之感。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陈铭给人的感觉。

    “我们家英语书多,我平时会看一些,不懂可以问我妈妈。”

    覃松雪好奇地四处打量,时不时跑来跑去,陈恪之的视线一直没离开过他。

    陈铭只当陈恪之紧张覃松雪,没太在意,随口道:“多学英语没坏处,天朝马上要加入wto了,就是这一两年的事……wto你知道吗?”

    陈恪之皱了皱眉,摇摇头。

    “也是……你才多大啊,我跟你说这个干嘛。”陈铭失笑,不自觉就把陈恪之当成了个大人。

    “哥你跟我说说吧。”

    “有兴趣?”陈铭一边说着一边在树林里找了个石凳坐了下来,覃松雪不知道累,蹲在一旁玩蚂蚁去了,陈恪之坐在陈铭对面。

    “wto就是世界贸易组织。今年五月份天朝和欧盟的人在帝都签了双边协议,天朝一旦加入了wto,市场就打开了,经济结构势必会发生变化。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天朝并没有和世界接轨,现在是时候调整了……你看着吧,今后十年天朝的变化将翻天覆地。”

    陈恪之没说话,消化着陈铭跟他说的这些陌生名词。欧盟他是知道的,每天中午看新闻三十分的时候这是个高频词汇,是欧洲很多国家的联合体。

    “如果不是我真的喜欢学医,我大概会选经济或者金融……小恪,你想过考大学学哪个专业吗?”

    陈恪之摇摇头,虽然想过要考个名牌大学,但专业这个问题他确实没考虑过。

    “学金融吧。”

    “是……做生意吗?还是银行?”陈恪之试探着问,在他的概念里与钱打交道的只有商人和银行。

    陈铭摆手:“当然不是做生意,说银行还差不多……天朝政府权力大,但说到底仍然是经济操控政治,如果不是邓,天朝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也不会有底气加入wto。申奥为什么会失败?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中国没钱。小恪,听我的,学金融。不懂经济的人,想做一番大事业,学历再高都是白瞎。”

    陈铭自小在省城长大,陈建国又曾经是分管经济这一块的副市长,眼界比同龄人高了不止一点半点,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也意识到了家族的重要性,父辈奋斗了大半辈子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要是在他这一代又没落回去就可惜了。陈恪之是个人才,留在那个小县城太屈才。

    陈恪之仍然在思考,从和陈铭的对话中他清楚地感受到了二人之间的差距。这不仅仅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鸿沟,而是两人生长环境所决定的差别。

    他们的起|点太不一样了。

    他自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