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人阿里埃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飞人阿里埃尔-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不知道什么是‘飞天’,”阿里埃尔直截了当地否认道。

  “哼,好吧。若是你现在还骗我,那就是在欺骗上帝,上帝会惩罚你的:会降祸于你,让你染上麻风病。如果你不是在搞什么骗局的话,你愿意不愿意为上帝效劳?”

  “我整个生命都属于创造奇迹的上帝,”阿里埃尔回答道。

  “很好。你去吧,本。”

  阿里埃尔退出书房之后,牧师自言自语道:“就这么定了!一切听天由命吧。不管怎么说,这是摆脱困境的最好出路了。管他本是谁呢,我要好好利用他一下,要把大批的异教徒们吸引到基督教来,再写上一份出色的报告,最后捞个伟大传教士的名声,载誉回国,至于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就用不着我再操心了,让我的继任者看着办去吧!”

  他接着往下想的就是获奖和荣升了,仿佛自己已经当上了首都神学院的院长,没准儿还能当上主教呢。

  苏珊娜挥动着一叠报纸跑进书房来了。

  “爸爸,我早就说过了,你的那个本是个冒险家。你看看这儿,瞧瞧报上这些于飞人的报道。这肯定是他!”

  “不过他这个人是不是能飞呀?”

  “飞行员也能飞,甲虫也能飞,可他们从来不说自己是在创造什么奇迹!”

  “你听我说,苏珊娜!要是你想早日回到伦敦,那就千万别把报纸给别人看,跟谁也别再说到本的事,什么也不要插手。我求求你……总共也需要不了几天的工夫,到了那时候,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就叮以彻底离开,回英国去啦!”

  阿里埃尔再回到自己房间时发现弗洛伦丝姑姑已经不在柜顶上了。

  原来,她已经求助于自己信仰,从柜顶上下来了,她本想平稳地落到地上,结果却摔伤了膝盖。她暗暗埋怨着自己信仰不够虔诚,回到那间光线昏暗的屋子里去了。

  教堂里出现奇迹的消息在小城四郊不胫而走。可以想象得出,阿里埃尔把人们变得多么疯狂。

  弗洛伦丝姑姑一天到晚折腾,一会儿眯着眼睛蹦蹦跳跳。一会儿恶狠狠地盯住锅子或剪子,像蛇一样噬噬念道:“起!起!我信!……”

  约翰在厨房附近蹦,白搭着气力想腾空而起,嘴里也是又嚷又叫:“我信!跳!……信仰不够。再来一次!我信!跳!再来!再加点儿信仰!我信!跳!……”

  村子里有人从屋顶往下跳,有人试图在水面行走,一面不断狂呼“我信”,结果,不是跌得鼻青脸肿,就是陷进烂泥潭……

  可惜,唉,这些人嚷了半天谁都没有一丁点儿真正的信仰;要不,信仰万能就是胡说八道,关于这一点,那些摔得最惨的人已经高声嚷嚷出来了。

  机不可失。牧师赶紧在教堂门口贴出告示,宣布即将举行盛大的祈祷,祈求上帝显灵。 

第三十五章 事务性谈话
 
  金斯利牧师大获全胜。奇迹所造成的效果远远超出了他的期待。于是他天天布道,来听讲的人多得小教堂里都盛不下了。牧师讲得天花乱坠,他讲了信仰万能,讲了基督教的上帝无所不能,使所有异教的神仙们通统黯然失色。

  现在他吸收入教的人以成十成百地论。他的报告也是越写越精彩。

  实际上来听布道的人对他讲的并不大热心。每回布道让大家等得心急火燎的是显圣者的出场。每次讲道之后,阿里埃尔总要当众表演一番,让惊讶不已的观众开开眼。

  一些新入教的教徒问个没完没了,跟牧师纠缠不休:怎样才能尽快“获得信仰”而创造出奇迹?为什么除了本谁也不能创造奇迹?牧师则竭尽可能解释一番,劝告大家要耐心等待,还提出各种忠告,最后,甚至还编写了一本类似手册、指南的小册子,指导如何坚定信仰。

  人们口中念着背得滚瓜烂熟的待文——对它的意思却是一窍不通,他们念念不忘的是获得了信仰之后能创造出什么奇迹来。应该指出,大多数人并不幻想能移山填海、移星换斗,他们梦想得到的不过是一间新房子、一条新纱丽、一头水牛和驴子,再加上每天能填饱肚子的一把米面已,只图除灾祛病,不求超凡入圣。

  想看奇迹的人蜂拥而来,连许多欧洲人也开始来凑热闹,先是本地的侨民,后来是闻风而至的旅游者。教堂太小,无法满足大家的要求,于是奇迹的表演只得移到教堂之外进行。

  两个说话带美国口音的人引起了牧师的注意,他们对本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兴趣。“大概这两个人是记者。他们很可能会坏事!”金斯利牧师担心地想道。而且,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有一天,这两个人走到阿里埃尔跟前。其中一个不顾周围人群的喧哗、起哄,用英语对阿里埃尔说:“劳驾,先生,能否占用您几分钟时间,进行一次事务性谈话?”

  使牧师大吃一惊的是,本竟用最地道的英语流利地回答:“愿为阁下效劳!”接着就同他们一起挤出人群,向停在路边的一辆出色的美国造汽车走去。

  牧师看见他们三人坐进汽车里,但车并没有开走,他们在商谈什么。谈话结束后,阿里埃尔同他们道了别,走出了汽车。

  “跟你谈话的是什么人?”牧师在回家的路上问阿里埃尔。

  “两个过路人。”

  “这我看到了。谈了些什么?”

  “他们对我很感兴趣,”阿里埃尔说道,“我很快就得离开您了,金斯利先生。请允许我对您收留我表示感谢,谢谢您对我的照应。”

  牧师略一沉吟。主要的事情已经办了,他自己很快也就要离开,本提前离开也许是件好事。

  “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本,你是个自由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明天。要是您认为有必要,我可以再表演最后一次奇迹。”

  “好极了,我的孩子,”牧师温和地说道,就急忙回家把这个女儿求之不得的好消息告诉她:“本就要走了。”

  “你呀,爸爸,总是说一些让我不愉快的事。”

  父亲莫名其妙地望了女儿一眼,心里想道:“对于男人来说,女人永远是个谜;即使她是你的亲生女儿也是如此!……” 

第三十六章 升天
 
  为了使自己在印度的传教活动有一个象样的完满结局,金斯利牧师决定,借助本的帮助,举行最后的一场“盛大演出”——搞一次像正人君子叶诺赫肉身成仙一样的圣徒升天。

  这样,既可以造成一种异常轰动的宗教效果,同时也是本离去的最佳办法。

  牧师的传教汇报已经写成厚厚的一沓儿,附上了新入教人数的庞大统计数字。主教大人一定会十分满意,会对金斯利这本《使徒行传》式的著作论功行赏。牧师已经像品尝正餐前的小吃一样,搓着双手提前咂摸起成功的欢乐来了。本已经一口答应,想必一切都会万事大吉。该升天的圣徒升天,该回国的牧师当天就可以卷起铺盖开路,踏上去英国的归途。

  升天的喜庆日子到了,朝霞一现,教堂前的那一大片草地上就已经挤得满满当当,不管是乡下佬还是城里人,谁不想更清楚地亲眼看看奇迹呢。连小牧童们也把牲口群往林子里一放,自顾跑来准备观看这难得一见的非凡奇观了。草地上还摆了几排椅子,这是特意为住在本地的洋人侨民预备的。

  不到上午10点的光景,教堂前已是人山人海。不少人是骑着牛驴马骡远道而来的。人们纷纷挤上一辆辆大车,孩子们则成串儿地挂到了大树上。

  弗洛伦丝姑姑照着画上耶稣的服饰打扮,给本缝了一件长袍,连苏珊娜——这可是谁也没能料到!——也用紫红色的石竹花给他编了一个花冠。

  阿里埃尔披挂上阵,出现在人群面前,顿时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牧师庄严肃穆地款款登上专门搭起的讲坛,威严地做了个手势,止住了热烈欢呼,人群瞬时不再出声,虔诚地安静下来。教堂的门窗早已全部打开,庄严肃穆的风琴声响了起来。琴声一停,牧师就开始了布道讲演,但群情激奋,显然等不得他说完了。金斯利只好忍痛割爱,把布道词大加删削。

  阿里埃尔缓缓走到绿草如茵的草地中央,微微一笑,便举起双手,徐徐腾空而起。一阵微风吹来,他长袍的衣襟和头上的长发飘然而动。

  这场面真是光彩夺目,慑人心魄。

  几秒钟之内,人群屏声静息。失魂落魄地注视着阿里埃尔,突然之间,人声鼎沸,喧哗顿起。人们纷纷跪倒在地,神魂颠倒地声声叫喊起来:“上帝啊,你为什么要抛弃我们?”他们显然已经把他当成了上帝本人。母亲们双用手托起自己的孩子,高声大叫:“祝福我的孩子吧,上帝!”

  阿里埃尔飞到钟楼那么高时,停在了半空,做了个请人群安静下来的手势。等大家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大声叫道:“哈罗!哈罗!切特菲尔德马戏团名震美国,誉满全球!哈罗!马戏团近期将来本市公演!请快快去买票!大家还可以看到更非凡的奇迹!”

  说着他把花环向人群里一扔,正好落到呆若木鸡的弗洛伦丝姑姑脚下。

  阿里埃尔往上一冲,从教堂的尖顶上一掠而过,扎到丛林背后去了。

  接着那边就响起一连串汽车的喇叭声,一头受了惊的驴子直着脖子扯开喉咙的叫起来:“咿——啊!咿——啊!……”别的驴子也立刻加入了这场大合唱。

  它们好象在嘲弄被愚弄了的金斯利牧师。 

第三十七章 神仙受聘
 
  以后的事阿里埃尔无缘得见,但它的后果却不难猜到:这会使金斯利牧师的传教大业毁于一旦,为此他甚至有可能被放逐到英国外省穷乡僻壤的教区去。

  美国马戏托拉斯经理之子詹姆斯·切特菲尔德和流动马戏团总管埃德温·格里格,带了十个流动马戏班来到印度。切特菲尔德和格里格一面主持巡回演出,一面沿途了解“当地市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想在印度招募一批演员去美国演出。

  美国的观众不好伺候,非得接长补短地给他们拿出点儿新鲜玩意儿不可,而欧洲的马戏演出,诸如马术、杂技、走钢丝和魔术等等,也跟美国的大同小异,卖不上座。也许,异国情调的节目会取得成功。因此,切特菲尔德和格里格每到一个城市,甚至连路过的乡村也不放过,总要去逛逛市场集市,看看民间喜庆活动,了解一下当地打摊卖艺的情况,跟那些练把式的、耍蛇的、卖唱的、吹吹打打的、玩魔术的和变戏法的江湖艺人们打打交道,想挑些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来壮大自己马戏团的阵容。

  印度人不大情愿背井离乡而浪迹天涯,但格里格把手里的美元朝他们一晃,再用定金和巨额工资相诱,所以还是招募了一个人数相当可观的班子。

  他同切特菲尔德已经拟好方案,要排出一台名叫《印度之谜》的新节目——用上豪华的布景,再叫猴子、鹦鹉、水牛、大象、鳄鱼和法师同台献艺。

  有一天,切特菲尔德偶尔看到一张当地出版的英文小报,上面登着一篇文章,标题是:《他到底是谁?》。文章提到了一个神秘的飞人,此人曾不时在各地露面,但来无踪去无影。

  切特菲尔德看罢文章,笑着递给格里格。

  “格里格先生,您瞧瞧,这才叫印度的奇迹哪!这些地方小报上什么蠢事都敢登!看来印度的读者比美国的更轻信,更蠢。就是我们的那些记者,恐怕也没有一个敢在报上撒这么个弥天大谎。”

  格里格看完文章说道:“要是能把这个飞人弄到我们马戏班子里来可真不坏呀。”

  “那还用说啦!”詹姆斯·切特菲尔德哈哈大笑起来。

  “我根本不是在开玩笑,说的全是正经话,”格里格说道,“我跟几个新招来的印度艺人谈起过飞人的事。他们确信这不是编造出来的。”

  “不过,他们当中自然是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他喽?”

  “有个耍蛇的叫……呸,我怎么也记不住这家伙的名字,他一口咬定说自己亲眼见过飞人在集上掠走一个男孩,带着他飞得无影无踪。”

  切特菲尔德不相信地摇了摇头。

  但他不久自己也相信确有其事了:在马戏团巡回演出的途中,他碰到口称自己亲眼见过飞人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能指出他现在就在哪个地方。切特菲尔德这一回可真来了情绪,他甚至命令改变了演出路线——去找飞人。

  就这样,切特菲尔德和格里格在教堂附近和阿里埃尔碰到了一起,跟他三言两语把事情挑明,然后就进行了实质性的会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