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牌农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牌农女-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穆皇后的内敛大气相比,梁太后就显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了。

    这老太太七十多岁的年纪,一头浓密的银丝,眉毛也已经花白了。身穿一件暗紫色的万字纹宫装,脖子上挂着一串长长的檀香佛珠。似乎没有休息好,脸色灰败,眼皮红肿。

    两片几乎没有血色的薄唇紧紧地抿着,嘴角下垂,透着一股子狠劲儿。目光阴沉,凌厉盯着叶知秋,其中的厌恶不言自明。

    叶知秋知道梁太后和宣宝锦情同祖孙,素来亲近,所以从来没有期待梁太后对自己有什么好印象。只是刚刚进门,这老太太就如此露骨地表现出不喜,着实让她有些始料不及。

    穆皇后似乎对梁太后的态度浑然不觉,细细打量着叶知秋,笑得愈发慈祥可亲,“人长得标致,又是一脸福相,难怪连咱们那个眼光高得不得了的雪亲王都动心了。”

    叶知秋刚要谦虚两句,就听旁边传来一个尖刻的声音,“长得漂亮有什么用?这女人啊。最重要的是品性,是内在。

    想当年我们入宫那会儿,哪一个不是经过层层选拔,层层考验的?可不像现在,有几分姿色,就能随随便便迈进皇家的门。

    唉,也不能怪咱们皇家的门槛低,谁让兰妃妹妹福薄命短,早早地就去了呢?若她还活着,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儿子被美色迷昏了头。把鱼眼珠子当珍珠捧在手心里?”

    “宁妃姐姐,你说这话可真是伤人心啊。”一个柔柔细细的声音接起话茬,“我虽然不是雪亲王的亲娘,可一直待他和十一一般无二,不曾有过半分偏向。

    皇子的婚事向来都是由太后娘娘、皇上和皇后娘娘做主,我一个只知道谨守本分的深宫妇人,就是想替他操持婚事也没那个能力不是?

    我知道姐姐是通过正儿八经的选秀入宫的,看不上我们这些‘私选’入宫的。不过姐姐,咱们都是皇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何苦在小辈跟前落自己人的脸面?”

    “芸妃姐姐说得极是。”另一个清脆的声音插进来,听着比前两个要年轻许多。“宁妃姐姐,太后娘娘还在上头坐着呢,你就不要倚老卖老了。”

    接连被两个人挤兑,宁妃动了怒气。声音又添了两份尖利,“僖嫔妹妹还是先管好自己吧,不要以为整天跟在人家身后溜须拍马。人家就会把你当心腹。”

    她这话说得隐晦,不过除了莎娜,在场的人都听明白了。

    僖嫔亲生儿子十九皇子尚未成年,又体弱多病,无法跟那些如狼似虎的皇兄相提并论,没有一丝一毫争夺皇位的希望。

    僖嫔为了给儿子找一座靠山,一直在后宫之中左摇右摆。之前与二皇子一系走得很近,二皇子入狱之后,便又站在了十一皇子这边,极力讨好芸妃。

    京中的形势叶知秋听凤康详细说过,因此不难听懂这些人话中隐藏的玄机。

    在她印象之中,芸妃应该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现在看来,那位绝不是个软弱好欺的主儿。也是,在后宫盘踞多年,岂能没有点手段?

    正想着,就听梁太后冷喝一声,“够了,都给哀家住嘴。”

    屋子里瞬间安静了,几位剑拔弩张的嫔妃收声低头,不敢再作言语,气氛变得僵滞起来。

    穆皇后习惯性地站出来圆场,对叶知秋和莎娜笑道:“两位姑娘吓到了吧?宫中日子无聊,各位妹妹凑在一处就爱争长论短打嘴仗,一忽儿争得面红耳赤,一忽儿又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你们别见怪,也不要往心里去!”

    “知秋明白。”叶知秋微笑地回话,“一家人哪有不吵闹的?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嘛。”

    “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儿吗?”穆皇后自欺欺人地遮掩过去,便转而询问叶知秋和莎娜今年几岁了,家里都有什么人,都做些什么。

    待两人一一回答了,笑着转向梁太后,“母后,我瞧这孩子举止大方,进退得体,丝毫不似传闻之中的农户女子那般粗鄙、不懂规矩,倒像是悉心养在深闺的女儿,您看呢?”

    这几日,梁太后正在为梁国舅私征赋税的事情烦恼,听闻京府已经开始着手取证了,心里火急火燎的,找凤帝谈了两次,并没有从他口中探到“宽大处理”之类的口风。

    梁国舅被软禁在府里,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想问问情况都不行。老太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总觉得她那老弟弟要出大事。

    事情还没有定论,而且是她那老弟弟有错在先,她不能怨怪凤帝不讲情面,便将满腔的忧虑化作怒气,记在了叶知秋的头上。

    如果不是这村姑一心攀龙附凤,搭上九皇子,皇帝就不会出巡到清阳府去,就不会碰见农户拦驾告御状,也就不会责令京府知府详加调查了。

    今天这老太太憋足了劲儿想要挑错抓短,好借着由头教训教训这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可她没有料到的是,一个农家女居然有着不输大家闺秀的神采和气度。

    一言一行都谨守规矩,从进门到现在,该看的看,不该看的连眼角都不曾多捎一下,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挑不出一丁点儿的错处。

    本来就窝火,听穆皇后不住地夸赞,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乜斜了眼睛瞟着叶知秋,“识字吗?”

    “回太后娘娘,识得一些。”叶知秋恭敬地答道。

    梁太后冷哼一声,“女孩儿家又不用参加科考,识那么多字做什么?看得懂《女戒》、《女训》就罢了。就是因为识字太多了,有些女人的心才变大了,忘了自己的本分。”

    这话不好接茬。接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是那个心大忘本的,满屋子的女人都低头不语,叶知秋更是识趣地闭紧了嘴巴。

    莎娜听得一头雾水,目光在叶知秋、穆皇后和梁太后脸上来回打转。

    “你都会做什么?”梁太后接着问道。

    “回太后娘娘,民女会种地。”叶知秋老老实实地答。

    她不会吟诗作对,弹琴下棋也一窍不通,唯一还算精的就是作画。不过她的画在这些人眼中恐怕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还是不要拿出来自取其辱好。

    但凡可以现场演示的,都会不得。农女当然会种地。她们总不会让她在这里种给她们看吧?

    梁太后听了这个答案,眼底闪过一抹怒意。坐在下首的凤玥生怕叶知秋吃亏,忙接话道:“皇祖母,您不是喜欢侍弄花草吗?知秋可是这方面的行家。待会儿叫她过去给您瞧瞧,说不定能帮您鼓捣出什么新花样来呢。”

    “七公主,瞧你这话说的。”宁妃不甘寂寞,又一次抢过话头。“太后娘娘侍弄花草几十年了,说是花草的老祖宗也不为过,难道还不如一个小丫头?

    再说了。太后娘娘那儿的花草哪一样不珍贵,都是她老人家像孩子一样辛苦养大的宝贝。这要是不小心磕了碰了弄坏了,不是往太后娘娘心尖上扎针吗?”

    叶知秋知道这位宁妃娘娘是四皇子的生母,也是闻夫人的姑家表姐。按理来说,她跟这位娘娘之间没什么利益冲突,她不明白这人为何处处针对她。

    虽然她不想惹事,可也不愿被人当作软柿子捏来捏去,于是眼睛看着梁太后,微笑地道:“民女也听说太后娘娘喜爱花草,这次过来特地带了些稀奇的花种。

    有几样是我们那里的花农培育出来的,都是寻常的品种,经过嫁接改良,有的能开出特殊颜色的花,有的一株上面能开出几个颜色的花。

    还有几样是民女的一位番商朋友从番国倒腾过来的,咱们华楚国没有,名字很好听。

    其中一种名字是康乃馨,花色多样,鲜艳美丽,气味芬芳,寓意健康和美好的祝愿。番邦有一个节日叫作母亲节,每到这一天,子女都会采摘一束康乃馨,献给自己的母亲表示感谢。

    还有一种名字是薰衣草,是一种天然的香料,味道清香肃爽。晾干之后可以拿来填装香包、枕头,制成香精、香皂,还可以入茶,有美容抑菌的效用。”

    这个时代应该还没有母亲节,叶知秋这么说不过是为了添个彩头,让老太后心里喜欢罢了,反正这些人也不会特地跑到番邦去查证。

    说话的工夫,两名宫女捧着锦盒来到近前。她接过其中一个,交给梁太后的贴身宫女。宫女仔细检查了锦盒,见没有问题,方才打开来,捧着呈到梁太后面前。

    梁太后听说是华楚国没有的稀奇话中,早已心痒难耐,顾不上找叶知秋的麻烦,打眼往盒子里看去,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十几个形状奇特、晶莹透明的小瓶子……

    ——(未完待续。。)

第329章 送礼风波

    瓶子里有的装了花种,有装了花枝或是裹着泥土的花根。盒子里还放着一本精心装订的小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播种和扦插的方法,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日常打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梁太后翻看几页,便看得入了迷。

    叶知秋趁机将带给穆皇后的礼物呈上,是一套精心打造的玻璃茶具,茶壶和茶碗都做成了双层的,既保温又不烫手。穆皇后看过十分喜欢,夸赞几句,顺水推舟给她和莎娜赐了座。

    叶知秋和莎娜并排坐在穆皇后脚边一个很突兀显眼的地方,方便两旁的人进一步端详打量。托这个特殊位置的福,她终于看清了在座各人的模样。

    坐在右边的是一群年纪从二十到五十不等的女人,从衣着打扮上能清楚地分辨出等阶高低。坐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年过五旬的妇人,体型不能说肥胖,可着实当得起“丰腴”二字。

    圆脸浓眉,眼睛略呈三角形,盼顾间总是有意无意地带出几分评判和挑剔。根据刚才发声的位置推断,这位想必是宁妃。

    紧挨着她坐的是一个体型比她小了足足一号的美妇人,看起来只有三十几岁的样子。如果说皇后和宁妃是风韵犹存,那么这位可以说是青春未逝:巴掌大的瓜子脸,秋波荡漾的眸子,水嫩润泽的肌肤,朱红一点的樱唇……

    浑身上下无处不散发着成熟妩媚的风情,仿佛年华停留在了花开最盛的那一刻。

    不知是容貌还是眉眼之间的神韵,与十一有那么一点相似。不用说,这位就是十一的亲娘芸妃了。

    其后那些女人年龄容貌各不相同,或婉约,或清丽,或美艳,总之各有千秋。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凤帝当真是艳福不浅!

    坐在左边的年龄段明显较低,大多集中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比右边那一群更加鲜活有朝气,百花争艳一般,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两个是叶知秋的熟人,一个自然是七公主凤玥,另一个则是与她有过一面之缘且“神交已久”的定王妃,宣宝锦。

    看见七公主对她微笑,便略一点头,算是回礼。

    叶知秋和众人目光交错、相互打量的工夫。穆皇后将那套玻璃茶具挨个拿起来细看,越看越爱不释手。她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喝茶,对各式各样的茶具也格外钟爱。

    因这份礼物送得十分贴心,便又夸赞了叶知秋几句。

    除了穆皇后,宁妃在后宫之中算是资历最老的嫔妃,儿子又有出息,是以一直将自己视为后宫第三人。惯爱打压其他嫔妃,就是对太后和皇后也只是表面恭敬。背地里多有微词。

    虽然打心底里瞧不上叶知秋,可见她给太后和皇后都送了见面礼,没有自己的份儿,心里很不平衡。瞅着空子便阴阳怪气地开了腔,“我先前还纳闷,雪亲王那么精的一个人,出使番国四年多。怎么就带回来两箱子国书和一堆不值钱的破烂儿呢?

    看了送到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手上的东西,我才明白了,敢情好东西都拿去孝敬旁人了。”

    梁太后听她冷嘲热讽。连“孝敬”俩字都用上了,忍不住掀起眼皮看过来,却没有出言呵斥的意思。其他人也都将目光集中在叶知秋的脸上,单看她怎么应对。

    叶知秋也不看宁妃,微微仰头,看向上头坐着的两人,面色谦恭地笑道:“来京城之前,为准备这见面礼,民女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是千尊万贵、品性高华的人,定然看不上那些金银俗物。知秋不过是一介农女,整日跟米粮蔬果打交道,实在拿不出清雅脱俗的好东西。

    思量许久,便请村里大的匠人赶制了几件瓶罐器皿,不值什么钱,只是样子新奇罢了。锦上添花是做不到的,能博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一笑,聊表孝心,知秋就心满意足了。”

    凤康的确“孝敬”了她十船东西,虽然她并不知道里头有没有宁妃所谓的“好东西”,不过她相信,凤康既然敢给她,就一定做了周全的安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