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之隐形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笑傲江湖之隐形皇帝- 第5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瑾自然是立即作证,证实了张太后所说的一切。正德听了之后,也只得同意了二人的意思,当即就让刘瑾下了中旨,着令安王剿灭风月帮。

    此刻刘瑾又在朝堂之上,提出了这郑旺妖言一事,正德不禁也是勉强提起了一点兴致,有些疑惑的问道:“郑旺一事,不是已经形成了定论了么?”

    “不错!”刘瑾高兴的点头说道,“先帝在世之时,就曾说过这郑旺失心疯,一切都是妖言,不足为信。可如今却有人意欲借助这个疯了的老头,搅风搅雨,污蔑陛下,实是该杀!”

    “哦?刘公又是收到了什么消息了?”正德皇帝却是满不在乎的看了一眼手上的锦帕,头也不抬的问道。

    刘瑾见正德如此无礼,又是有些生气。可如今大事在即,他也是只得强压怒气,继续说道:“不错!老臣得锦衣卫回报,说是安王殿下拒绝执行陛下的旨意,并且为郑旺所在的风月帮伸冤,言语之中,还说当年的事,或许另有隐情,显然是认可了郑旺所言!”

    “岂有此理!”正德皇帝还没有发作,就听得奉天殿后传来一声惊喝,然后就见得一身凤冠霞帔的张太后在一众宫娥、太监的簇拥,仪态款款的走来。

    远远的,众位朝臣就在李东阳、杨廷和的带领下,躬身行礼说道:“臣等拜见太后,愿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平身!”张太后缓缓走上坍圮,来到正德侧面的一个锦座坐下之后,乜斜着眼睛,看了一眼正德,说道,“陛下,郑旺妖言一事,可是先帝定下的,难道你不知道么?”

    “这……”正德皇帝本没有太过在意这件事,虽然这与他身世有关,可他却对自己的身世毫不怀疑,只是如今张太后亲自出面,他也不得不重视起来,看了一眼张太后,发现这位以往雍容华贵的太后,这会儿却气的有些暴跳如雷,额头上的青筋,都能隐约可见。

    当下正德皇帝为难的看了一眼刘瑾,示意他出来为自己圆场。刘瑾得意的一笑,当即柔声说道:“太后息怒,陛下不是不知道,只是这涉案的人,却是陛下的皇叔,因此陛下才有些犹豫罢了!”

    “哼!皇叔又如何!”张太后重重的一拍椅子,直接呵斥道,“这郑旺不过是一介平民,到现在,尚不能证实宫里是否有一个叫郑金莲的女子,可这胆大妄为的平民却就敢妖言惑众,说陛下你是他的外孙,你能认么?”

    “这自然是不能认的!”正德皇帝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当即苦笑着摇头否定道。

    “不错!”张太后见正德皇帝当众表态,颇有些高兴的又说道,“既然陛下也觉得与这平民没有关系,先帝又曾亲自定案,这郑旺也就是一个妖言惑众的贼人了,这等贼人,该不该杀!”

    “额……”正德皇帝一阵迟疑,却是有些不想就此杀了郑旺,他内心深处,还隐隐觉得,这郑旺或许还真的与自己有些关系,否则如何解释那个名为徐子龙的人呢?

第五百五十二章 朝堂

    “该杀!”可是正德皇帝虽然迟疑,他一旁的刘瑾却是反应极快,直接说道,“按照大明律,这妖言惑众,造谣生事的人,理应是判处重刑,何况这郑旺妖言的对象,又是大明皇室,实是该千刀万剐,方能平息民怨!”

    张太后见刘瑾如此说,却是高兴无比,正准备就着刘瑾的话,说下去的时候,不料杨廷和却出班谏阻道:“不可!郑旺妖言一事,在先帝时已有定论!先帝曾言,这郑旺妖言惑众,死不足惜。只是他毕竟得了失心疯,又是一介老朽,先帝也就慈悲为怀,宽赦了他的罪过,准他在京中颐养天年!如今要杀了郑旺,岂不是在违背先帝的旨意么?”

    其实杨廷和不知道,此时的郑旺,已经被刘瑾刺杀。他只通过李东阳知道,正德皇帝的真实身世,更知道郑旺确实理应算是国丈。

    本来以他刚烈的脾性,会当场戳穿此事,可念及这事牵扯着大明皇家的威仪,他也是只得以先帝的遗旨来保护郑旺。

    这也是李东阳想做的,毕竟李东阳与子龙见过之后,对子龙印象极好,很想为子龙保下他的外公。只是李东阳身为首辅,为众官表率,却不能轻动。

    不料刘瑾得意的一笑,好似杨廷和的举动全在他的掌握之中一般。他也是没有说话,只是看了一眼张太后。

    果然,张太后猛地站起身来,戟指杨廷和,说道:“杨大学士,本宫本以为你饱读诗书,当是一个知道三纲五常的有德之士,不想今日却说出此等昏聩的话语来!”

    这个训斥可是极为严厉,杨廷和本就是爱惜名声之人,当即就气的脸色涨红,只是训斥他的是太后,他也不能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

    当下他只得气愤不已的抱拳说道:“臣不知错在何处!还请太后明示!”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句话,杨大学士听过没有?”张太后却是厉声喝问道。

    “这……”杨廷和面色大变,半晌无语。

    张太后却不管他,直接说道:“如今郑旺妖言惑众,就算是先帝,也是定他一个妖言的罪名。只是先帝为人慈悲,不忍伤人性命,又看郑旺年老体衰,没几年可活,就把他圈禁京中,颐养天年,可谓是仁慈至极了吧!”

    “是……”杨廷和聪慧无比,已经知道张太后想说什么,只是他一时半会儿,却也是没有想到如何反驳,只得硬着头皮答道。

    “这样宽厚仁慈的优待,这郑旺非但没有半分领情,反而一旦得了空隙,就溜出了京城,去了那宁夏风月帮之中,继续煽动无知百姓,造谣生事!此等忘恩负义的小人,杨大学士,你告诉哀家,该不该杀?”张太后凤目圆睁,等着杨廷和说道。

    “哎……”杨廷和虽然一百个不愿意给郑旺定下罪名,可是这罪名却是先帝所定,几无可反驳,当下他只得颓然一叹,缓缓退到了班内。

    见喝退了杨廷和,张太后也是颇为高兴,站在坍圮之上,对着下面的文武百官说道:“诸位臣工,郑旺造谣生事,污蔑先帝、陛下、哀家,你们说,这样的人,该不该杀!”

    刘瑾站在张太后侧后,得意的向下使了个眼色,那以他马首是瞻的曹元等人立即出班,齐声说道:“该杀,该杀!”

    一时间,在刘瑾党羽的引领下,即便是清流文官以及一些武官,都是走了出来,齐声诉说该杀。

    眼见得朝堂一片赞同,张太后也是笑颜逐开,点了点头,回首看向正德皇帝,说道:“陛下,诸位臣工皆言郑旺该杀,陛下之前也是下过了中旨,这事,哀家看就这么定了吧!”

    “哎!都随太后的意思!”正德皇帝心里隐隐一痛,点了点头说道。

    眼见得正德皇帝也都点头了,这郑旺妖言一事,也就以他被判处死刑而告一段落。

    可刘瑾的目地,却不只是对付一个郑旺,等张太后坐好之后,他又出声说道:“既然郑旺已经判处死刑,那么老臣却想说说,之前陛下的中旨、太后娘娘的懿旨都下发到了安王的手上,着令他剿灭庇护郑旺的风月帮。

    可这安王殿下非但不执行陛下的圣令,反而厉兵秣马,与宁夏镇守总兵姜汉暗通款曲,积蓄兵马,意图不轨。这件事,却又该如何处置呢?还请陛下、太后圣裁!”

    “安王叔忠心耿耿,断不会谋反的!”刘瑾刚刚说完,正德皇帝就否定道,“朕听说那风月帮在宁夏根深蒂固,势力庞大,有宁夏第一帮之称!或许安王叔调集兵马,却是为了要剿灭风月帮准备的吧!”

    刘瑾一副早就知道如此的表情,当即轻轻一笑,说道:“老臣说安王意图谋反,可不是一面之词!月前下令到现在,已经一个月过去了,安王一点动静都没有,反而在积蓄粮秣兵马,难道剿灭一个地方帮派,是需要这般的么?

    其二却是老臣为了调查清楚安王的动向,早就命人前去打探,日前就宁夏镇守太监李增回报,说是安王意图不轨,图谋造反,甚至为了能够成功,他还勾结了许多其他的势力!”

    “李增?”正德皇帝一愣,他却没想到刘瑾竟然能找出人证来,虽然这人证也是太监,隶属于刘瑾的麾下,可刘瑾本身就指掌大明的监察大权,这李增也属于监军一类,他的话,也是不得不信。

    “不错!李增的信使就在奉天门之外,请问陛下,是否招上殿来询问?”刘瑾得意的说道。

    这也就是他控制三厂一卫的好处,只要他说谁有罪名,不怕三厂一卫不能罗织出来。

    只是像安王、李东阳这样的贵戚大臣,却不能随便罗织,而必须能有真材实料。

    好在那安王确实有起事的意图,早就被刘瑾察觉。郑旺被他监视看守这么多年,突然就能被安王救走,其实就是刘瑾故意给安王下得套。

    安王要起事,必须有名头。而郑旺,就是最好的名头。只要郑旺到了安王的地头,说出当年的事来,以张太后的影响力,自然能影响朝臣,借助先帝的遗旨给郑旺定了罪。

    郑旺的罪名一旦确凿属实,那么包庇他的安王,必定也会受到牵连。

    自己只要以朝廷的名义,逼迫安王交出郑旺,如果他交出,自然就失了锐气,不足为患。

    如果他不交出,那么安王就属于同谋的罪名,一样可以借助张太后意图掩盖当年之事的心理,给他定上罪名。

    甚至于刘瑾为了防止安王交出郑旺,再次龟缩,使得自己投鼠忌器,他还故意借着张太后正在气头上,责令手下的杀手把郑旺给杀了。

    这样一来激得安王不得不起事,二来就是能使得郑旺再也无法开口,不能再搅乱他的计划。

    这一切,却是刘瑾在知道安王的大概意图之后,定下的毒计,由不得安王不中套。

    “这就不必了!”正德皇帝对安王的观感倒是不错,先帝在世时,曾多次召见安王,并隐隐有把正德皇帝托付给安王照顾的意思。

    因此要说安王谋反,正德皇帝却也不信。可如今李增身为镇守太监,已经如是汇报了,再加上安王确实举动诡秘,身为皇帝,正德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既然有李增密报,那这样吧!着宗正招安王进京,解释清楚!”正德皇帝还是不信,当即说道。

    张太后却是知道,这安王就是当年的知情人之一,那幅画,已经证明了一切。她无论如何,也不想安王活着到达京师,把当年的事公诸于众。

    毕竟郑旺不过一介布衣,又有先帝定案,翻不起太大的风浪。

    可安王贵为大明藩王,又是藩王之中,级别颇高的塞王,战时还能统领军政大权,在大明宗室之中,颇有威望。

    如果把安王招进京来对峙,张太后却怕他把当年的事说了出来,那时候几可以说是一呼百应,自己这个太后,只怕也难以下得台来。

    当下她问道:“如若安王不肯进京呢?”

    “这……”正德皇帝始终没有相信,安王会谋反,因此也没有想过安王不肯奉诏入京的可能,不由得愣了一下,然后说道,“应该不会吧!安王叔忠心耿耿,又得先帝器重,理应不会抗旨不尊!”

    “可安王殿下不久前就已经算是抗旨了一次!”刘瑾阴测测的说道,“陛下下旨剿灭风月帮,可一个月过去了,风月帮还在,这不是抗旨么?”

    “……”正德皇帝不禁哑口无言。

    台下的李东阳、杨廷和等人也是急躁不已,可张太后与正德皇帝叙话,他们却是没有什么机会插进去,只能站在下面,等待合适的机会。

    “老臣建议,着即调动宣府、大同、太原、延绥以及京营诸路人马,就地待命!如果安王奉旨进京,一切好说!如若他敢有半点迟疑,那就立时发动大军,围剿安王,擒拿他上京问罪!”刘瑾冷酷的说道。

第五百五十三章 驳斥

    “这怎么可以?”正德皇帝想也不想的否决道,“大明宗室藩王何等尊贵,怎么能在反迹未现的时候,就擒拿他呢?”

    “陛下莫不是忘了惠文旧事么?”刘瑾却是没有再说,只是老神在在的站在了一旁,他坍圮之下的党羽曹元立即会意,出列说道。

    “大胆曹元,竟然敢拿惠文旧事来说!”杨廷和逮到机会,当即出声呵斥道。

    这惠文帝也就是大明的第二任皇帝,太祖皇帝的长孙朱允炆。

    当年太宗朱棣起兵之前,他就对朱棣信任有加,一直没有过多防备。

    等朱棣起兵之后,他又下令三军,不可伤了朱棣性命,要把他亲自擒到南京。也就因为这个错误的决策,导致朱棣能够从容应对,最终险中求胜,渡江进入南京,推翻了朱允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