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燕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堂前燕归来- 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曾凡忙起身双手作揖,他了解正阳帝,这是应该让两位皇子听政了。

    两位皇子忙向各阁老作揖客套,但两人一齐站到了曾凡的后面,他们也是曾凡的学生。只不过因为他们是皇子,曾凡见他们也是得行礼作揖的。

    曾凡严谨的给两人行礼了,看他们站着,回头看了正阳帝一眼,想想,看向了秦高,“秦公公,烦请为两位皇子备上桌椅及笔墨。

    他不能请正阳帝让他们坐下,这种明显越礼的行为,他自不做,可是皇子站着,他坐着,不是冤枉得罪人吗?请桌椅笔墨,跟自己一块,听他们议政,做点小记录,这就达到了听政的目的,而且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上一次,比站在那儿傻听强多了。主要是,你站在那儿,谁知道你听没听进去。笔记却是做不了假的。

    正阳帝笑了,对着安元指了曾凡一下,“你爹当年就跟我说,烦死这小子了。现在朕也烦他!”

    “子诚是赤诚之人,家父虽烦他之严谨,却最欣赏他这点。”安元多么会凑趣,忙起身笑了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20章 南书房议事

    第一更

    朝政其实说是技术活也是技术活,说是熟练工种,其实也真是。曾凡第一次听时,觉得兴奋异常。可听了十年后,他早就激动不起来了,朝庭有法度,有什么事,万变不离其中。正阳帝拿着折子,跟大家通报哪哪出了什么事,然后问臣工们什么看法,然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看着是积极在动脑,但其实真没什么重要的。

    但曾凡就算是知道最终的解决办法,但他还是会从头到尾的听,因为虽说每次的解决办法大同小异,但是过程很重要,这些过程,是能体现这些阁老们的政治智慧的。

    四皇子名杰,六皇子名瑞,两人其实都挺聪明的,只是在曾凡看来,这两人的性子都有问题。都不适合那个大位。但是,他们是正阳帝惟二的嫡皇子,皇位继承人,只能从他们俩中二选一。

    此时正阳帝让他们一同来学习,只怕又要引来朝臣们新一轮的乱想了。

    南书房议事也就跟平日一样,重要的,不重要的,头天曾凡已经给正阳帝分好了,然后正阳帝再自己看一次,可以酌情处置。把他认为重要的,拿出来跟大家谈谈。

    “哦,子诚,听说你家小猴子喜欢去教堂,你来说说这事怎么办?”正阳帝此时议的是京中一些教堂赠衣施药,引来无数信众,京兆尹上书,觉得不妥。正阳帝看到曾凡把这件他看来是小事的折子却放到了重要的事上面。他第一次点了曾凡的名字,让他开口。

    曾凡怔了一下,看看左右,他进了南书房十年了,但是他只记录,老爷子也就是五年前开始在阁老们走后,自己陪他吃饭时,问问自己的看法,但那只是闲聊。曾凡开头还有点怕,后来跟正阳帝待久了,也就习惯了,倒是能跟老头聊聊天。当然,对政事的理解,他是很小心的,会正反都说,反正,他谨守自己的本分。

    这是老爷子第一次在南书房的会议上,点自己的名,这个,其实不太好。就算自己已经正二品,也挂着大学士的牌子,但他的确不是阁员,此风不可长。

    他迟疑了一下,用放笔的那点时间,脑子里转了无数的念头之后,才抬头站起,“皇上,小猴子只是去看他们的西医,陪小歌儿去的。”

    刚刚动过无数的念头之后,他知道,他不能说什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话,也不能真的说什么解决办法,只是老老实实的回答正阳帝的问题,但这不代表他在议事。

    “小歌儿有所得吗?”

    “是,小歌儿觉得他们的一些方法是很有效的,比我们便捷,不过他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根治。”曾凡想想自己总结的,小歌儿从来就没这么说过,他是个好孩子,他对任何事都抱着要学学看的好思想,怎么可能说这种话,他只是觉得中医脚痛时,可能直接去调养内脏了。而西医却好像能直达患处,不过,他对能不能根治还是抱有疑虑。

    “那猴子有所得吗?”正阳帝点头,小猴子,小歌儿当然还有小溪儿,都是正阳帝耳熟能详的名字,虽说没见过,不过说起来,竟然十分亲切。

    “哦,他去认了洋文,也会说洋话了,主要是小歌儿比较用功,猴子等他时,自己决定也学点什么,顺便也能帮小歌儿译些他们的医书,不过臣很怀疑猴子能办到。”曾凡说到这儿,也不禁笑了,小猴子学洋文很多年了,当年豪哥儿上京时,就暗中资助了一位传教士,小猴子的洋文就是跟那位学的,现在也能看他们的书了,至于说能不能通译,这就非同小可了,更何况是晦涩难懂的医书了。

    正阳帝大笑了起来,他常听曾凡说起自己家孩子们的趣事,不然,他也不会觉得亲近了。

    “你又不让他考会士,他只能找些事做了。让他慢慢试,能学会洋文,洋话,也很好了,让他好好学。”正阳帝点头,再看了折子一眼,纠结了一下,“你们说呢?这些教士在京中收买人心,只怕将来会有大祸。”

    正阳帝也知道不能把曾凡再放到火上烤了,他还年轻,他是留给儿子用的,终于让曾凡坐下,转向了阁老们。

    “皇上说得是,臣在南方,这些教堂也都盖得满处都是了,很多愚民信教,还有就是一些国人,竟自任所谓牧师,去帮这些洋人传教,很是麻烦。”安元说着眉头都皱得死死的,显然这事,他也看到,却又不好管了。

    此时朝政孱弱,这些洋人都被称人洋大人,官又不敢管,只能忍气吞声,安元都觉得可恨,却也无可奈何。

    其它人都闭嘴了,事关洋人,此时大家能说什么。在不能赶走洋人的情况下,他们能做什么?让百姓不去领洋人的赠医施药?还是开个大药铺,也来个赠医施药,说是皇上也在一直照顾他们?所以他们一至认为,写这个折子的京兆尹就是搅屎棒,没事找事。

    正阳帝低头想了一下,又看到侧边,看向了两个已经长大的儿子,“那你们觉得呢?这事该如何处理。”

    “儿臣觉得该严格监视,暗中把控。”四皇子杰忙起身说道。

    正阳帝点头,算是中规中矩,不过也等于没说,若不是严格监视,暗中把控,这折子怎么上来的?

    正阳帝看向了不六皇子瑞,他一向机灵,他很希望他能再提一个更好的一点的建议。

    “儿臣以为曾师傅的话很有意思,他是饱学之士,却让小猴子和小歌儿去洋人那里学习,这算不算是取长补短,将来好以夷治夷。”

    “那么你想让人学点什么?”正阳帝抿起了嘴,但还是鼓励的一笑,等着六儿子给他惊喜。

    “儿子觉得该学点有用的,比如造枪造炮。”果然六皇子是个敢想敢干的主。

    正阳帝想想又把目光留在了折子上,但最终把折子合起来,扔进了留中折,然后拿起了下一个,面无表情说下一个问题了。根本没就没表态这事的该如何处理。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21章 皇子

    第二更

    南书房议事结束,阁老告退,曾凡照例留下收拾东西,他是正阳帝实质上的南书房大总管,所有文书上的工作,全由他总理。而两位皇子也老老实实的站起,送别阁老。然后站在下首,等着父皇的吩咐。

    正阳帝接过了秦高的茶,喝了一口,动动疲惫的脖子,靠在大靠枕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好像把两个儿子都忘记了。

    曾凡和小编修一起默默的做自己的,他知道这是正阳帝休息的时间,让他安静一会,脑子暂时放空,顺便把刚刚的议题再想一下。此时,他决不会打扰到他的。

    终于收拾好了,他让编修先行离开,自己也默默的站在下首。若是平时,他这时就可以叫正阳帝了。两人聊聊天,吃了午饭,他便能回部里干活了。只是今天皇子们也在,他若叫了,不是显得他比皇子们还得正阳帝的宠幸?这种事,就算他现在挂着詹事府侍讲学士的名头,也万不敢做的。

    正阳帝其实也不用人叫,每次让曾凡叫,不过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此时他对曾凡的知进退,还是满意的。当着朝臣和皇子们的面,他并没有持宠生娇。

    “都弄好了?”正阳帝照例还是跟曾凡打招唿。

    “是!”曾凡弓身应着,并没有多余的。

    “去把他们记的东西拿来给朕看。”正阳帝也知道,那些东西根本用不着他操心,十年了,从编修做起的曾凡何曾让自己操过心。他现在操心的就是这两儿子了,他也知道,两个儿子都不是合适的继位人选,可是再不合适,却只能在他们中间选。这是正阳帝心里最大痛,只是这痛苦,却不足向外人道哉。

    曾凡默默的退后,从刚刚四皇子和六皇子的桌上拿上他们的记录,自己也不看,双手奉到了正阳帝的案上,自己再默默的退到了下首。

    “为什么不看,你可没有朕没看,你便不敢看的小心眼子。”正阳帝呵呵的笑了起来。

    “微臣不用看,两位皇子记录得一定非常好。”曾凡也笑了,开玩笑,他做了这两人五年的师傅,他们的性格上是不适合做皇帝,可是他们的书是自己教的,他并没有藏私,怎么做笔记,怎么读书,他多年的心得对他们是倾囊相授的。这些年,他也着意训练了,此时他敢让他们做记录,就不怕正阳帝的审查。

    正阳帝哈哈大笑起来,“好了,你们三个都坐,站着朕怎么跟你们聊。”

    四皇子和六皇子一块松了一口气,但也提了一口气。四皇子没说话,伸手请了曾凡一下,给了他师傅之礼。六皇子眉头微皱,但也知道自己此时无论做什么都晚了,对着曾凡一笑,自己跟着四哥退了一步。

    曾凡弓身一揖,也没说话,自己站在正阳帝的右手边,但并没坐下,再对四皇子一揖。

    四皇子笑了,自己回了半礼,坐了左边上首,六皇子坐左边次位。看他们坐下了,曾凡才坐下。

    一般来说,左为尊,但在此,却不是。此时,曾凡坐的算是客位,而作为儿子的四皇子和六皇子,是作为家人相陪。也体现了曾凡一直遵守的礼仪之道,他是下属,也是客,所以他坐右边上首,而作为身份尊贵的皇子,就算是学生,却也可以坐在左边与自己相对的位置上。

    排位一共也没用几息时间,而且都是在无声中进行着,但这一切,都落在了正阳帝的目光里。曾凡的性子他很了解,现在他主要是在观察自己的两个儿子。

    不过等他们排好了,正阳帝把目光放回了他们的卷子上,两儿子的字都不错,显然曾凡把他们家的好传统也放到了自己儿子们身上。而记录上,两人差不多,不过老四记录得严谨,老六显得聪慧些,记的是要点,还会在要点那儿加上他自己的注解。

    正阳帝再抬头,看看自己实际上的长子,“杰,你为什么只记事情?”

    “是,儿臣愚钝,好些事只怕得慢慢想,于是尽量记得详细些,回去也好琢磨。”四皇子回得中规中矩。

    六皇子目光一闪,忙笑道,“父皇,儿臣也是常向四哥借笔记抄的,他做得好极了。”

    正阳帝笑了,但却没说话,看向了曾凡,“你说呢,是记详细好,还是记要点好?”

    “各有千秋,猴子就是记要点,微臣总说他,不过他脑子比微臣好,微臣有时也会特意抽考,倒也能记住。不过微臣与四皇子一样,要记清楚,每每回看,都必有所得。”曾凡回得不偏不以,聪明人可以仗着聪明走捷径,但他不是。他能站在这儿,就是他比所有人都勤奋,知道世间无捷径可走。

    “那你们说呢?”正阳帝还是温和的笑着,此时目光放到了两个儿子身上。

    “儿臣以为应该视情况而定,读书笔记自是要越详细越好,而对于朝会、议事,总结胜过记录。”六皇子急急的抢先回道。

    正阳帝把目光看向了长子,等着他的回答。

    “儿臣以为六弟说得不错,不过儿臣只是写给自己看,能记多少就记多少吧。”四皇子轻笑了一下,说得慢条斯礼。

    曾凡没有任何的表情,都是他的学生,这种暗潮涌动,他早看习惯了。明明面上,他们兄弟俩在众兄弟之中算是较和睦的,谁让四皇子亲娘死得早,于是由六皇子的娘带大,他们虽非一母同胞,却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