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燕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堂前燕归来-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次皇上没有经过内阁,直接下旨调原福建水师提督为两广水师提督,命仲羡为福建水师提督。”安元的脸黑得能滴出水来。

    “唉,你啊,你为什么不想想皇上为什么这么做?”安老头原本想伸手去拿那个茶壶的,但此时马上把茶壶放到了高架之上,自己坐到边上的椅子上。自己空着的手,随手拿起了个镇纸把玩。

    安元想了一下,他努力想让自己能冷静起来。看着父亲,但是脑子里固有的思维,此时就算有父亲的提示,他此时也想不起什么来了。

    安老头看着已经有白发的儿子,想扔出镇纸都没下得去手。轻叹了一声,“你说,我现在在西院里,若是我要做什么,你定不会不同意对不对?但我为什么从来没直接跟管家说过什么,都是让你和你媳妇来做主?”

    安元怔了一下,这不是应该的吗?父母养老,当然不能事事操劳,子女们自然要事事想在前面的。但看着父亲,他问的一定不是这个意思了。

    抬头想想,他也是为官多年的人,目光一凛,“您的意思是,皇上抢先下旨,其实是不让子诚施恩?”

    “你看到背后的意思了吗?”安老头都想翻白眼了,觉得这个儿子真没救了,这种不让施恩的小事,这么久才看出来。这是什么脑子,若这么点小事还要自己问?当自己多年首辅白干的?

    安元这回真的有点糊涂了,父亲想问什么?

    安老头这回不想打儿子了,而是想打自己。他现在终于知道妻子为什么说,她后悔当年把儿子送出去了。在他最好学习政事的时机里,他们把这个机会放弃了。就算他们得到了无尚的荣誉,但儿子在外头被那些人捧坏了。这些年,他脑子里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第98章 来信了

    第一更

    “你由此就能知道,当今的主子是个什么性子。一个连臣下之功都要争的人,你还嫉妒子诚吗?”老头儿决定不跟儿子废话了,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

    “您的意思是,子诚就算将来真的做出大事来,只怕也……”安元再一凛。

    安老头点头,还不错,安元此时还没露出喜色,大局观还在。

    “现在你要想的是,仲羡是你表弟,不管他听不听子诚的话,他和子诚代表的就是安何两家的利益。你在朝中的立场要搞清楚,真的跟着小皇上把子诚和仲羡弄没了,安家危亦。”

    老头不想绕圈子,现在他觉得对儿子这种,还是让他把话说透为好。

    安元的脸色又变差了,不过脑子总算不算差,点头,“这个儿子省得。”

    “你也不年轻了,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儿子孙想。海儿在海外,将来回不回来都无所谓。算是我们留了根。只是老大、老二也各有一家人,你的孙子们也还小,别做自毁长城的事。”老爷子还是忍不住再提醒了一句。

    不过他也不想再看儿子的脸了,不管他此时是不是真的听进去了,他真的能做的,都做了。将来如何,也就只能看他自己了。

    安元默默的回到了自己的院中,安元太太忙过来给他宽衣,之前她不会这么做的,后来跟着公婆一块住了,才发现婆婆这么大岁数了,还在给公公宽衣,她也就不敢懈怠了。

    后来听说,李萍也是这个习惯,曾凡在屋里的事,都是李萍亲手来做,曾凡连一个亲近的下女都没有。这让安元太太偷笑了好久,觉得李萍真真的小家子气,不过,那之后,安元身边的人也就慢慢的换了,安元太太也煞有介事的做些小事儿。

    “老太爷有什么事,不能等老爷更衣之后再去?”安元太太有些不满,看到一脸疲惫的丈夫,忍不住说道。

    安元不想说话,把自己的脸浸入了温水之中。京城的天还是很热,安元脱了那身厚重的官服,此时的脸也是通红的。不过他不想告诉妻子,他此时红着的脸,不知道是被羞红的,还是被涨红的。

    “哦,海儿的信到了,说是到了地方,租住在学院跟前的一所民宅之中,房东是个老姑娘,租她的房子,她还会帮他们做些家事。老爷,这是不是很怪?”安元太太忙说起她认为最重要的事了。

    “应该前几个月到了,只是信太晚了。”安元终于从面盆里抬起脸,接过了妻子递过的毛巾,使劲的擦了脸,才淡淡的说道。

    “应该是,上面有日期。真是,从出发到到地方,真正的在海上飘了几个月,还说幸亏是坐的洋船,不然都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不过这信也太慢了,老爷,您说要不要问问英国公使,怎么让信件更快一些?”安太太又想到什么,忙问道,这么写信,一年能写几封?想想都觉得可怕,只怕回头儿子写信来说媳妇有孕,等着信到了,她寄回时,正好赶上他孙子出生吗?想着都觉得可怕。

    “他们急事打电报,不过正事还是写信。”安元也想跟外头联系,倒是真的打听过了。

    “那是什么?能让海儿给我们发电报吗?”安元太太马上问道。

    “好了,把信拿给我。”安元不想听妻子的这些乱七八糟的话,直接要信,至于说妻子刚刚说了什么,他真的做到了左耳进,右耳出,一点没往心里去。

    信是安海写的,详细的记录了他们在海上的生活,还有他们进入英国家庭始末。都是被曾凡训出来的,信看着简单,但条理清楚。

    安元注意到儿子着重的提到了他们此时生活的细节。虽说六人同去,但是他们只租住了两个住家,而不是住在一起。他与溪儿住在一家,而年幼的丁思跟着他们住在一起。就算名义上,丁思是黄歌的妻子,但想到让他们两个孩子生活,小猴子觉得不妥。于是小猴子自己带上黄歌,让丁思跟他们住。

    不过两家相距并不远,散步也不用几分钟。他们已经被容先生安排进了公学读书,然后根据曾凡的要求,惠雅、溪儿、丁思三人也会请一位家庭女教师进行日常的教学。希望她们能尽快的融入新的环境。

    目前,他们没有觉得生活上有什么不方便的,只是洋服穿起来没有常服舒服,感觉被绑住了。而女孩们带去的衣服被英国人当成艺术品,而小溪的刺绣技艺更让他们叹为观止,相信不久之后,他就可以靠着妻子养活了。

    安元看着儿子这不着调的言论十分的无语,不过他们在去时真的没带什么钱。主要是,他们也不知道该给他们带什么,两边的货币体系完全不同。

    当日里,两家人都着急时,小猴子还说可以带一船茶叶去,那就能发财。不过被曾凡打破,茶叶不难,只是你有船吗?顺便又把小猴子批了一通。让他别尽想小道,多出去看看,心胸要放大。

    不过再怎么说也是亲儿子,同去的还有亲女儿。曾凡问了几个人之后,就让人打了些黄金小块。让猴子带上。那不是只给猴子一个人的,而是作为他们六个人的应急所用。曾凡当时强调,那是给他们应急的,他还是期望看到他们除了朝廷的付出的学费之外,他们能够自力更生。就像他和李萍当年一样,夫妻齐心,这不见得是坏事。

    当时安老爷子也听进去了,也不许安元给安海带钱了,他相信他们能处理好。但安元太太也是亲娘,也去打了一百两的小金块让安海带上。不过后来等着他们离开了,小溪儿的陪嫁刘嬷嬷把那一百两黄金退给了安元太太,说大爷不肯带。

    当时还把安元太太气个半死。但也无奈。刘嬷嬷还是安慰了安元太太一下,说溪儿带了些黄金,并没有告诉安海,让她不用担心。不过这个还不如不说,安元太太之前只是觉得儿子傻,现在听说媳妇自己带上一批嫁妆,就让安元太太不爽了。

    一边心骂自己儿子死实诚,一边又有些不舒服。儿媳让人还钱是什么意思。非要让自己知道,她是带着她的嫁妆出去的,可没取用婆家的一分一毫,想向她示威不成?或者说,让儿子跟自己离心?

第99章 老两口

    第二更

    “儿子说让媳妇养他呢?不过媳妇在外头这么抛头露面好吗?都说请了家庭教师,也就是不想让他们出去了,为什么还要出来卖绣品?还要卖她们穿的衣服?这传出去,我们安家的面子往哪摆?”安太太看丈夫似看完了,忍不住言道。

    她可是一辈子富贵过来的,身上衣裳纵是赏人也是分给谁的,不是说谁都配让她赏的。他们这样的人家,特别是他们穿过的衣裳,那是有讲头的。结果儿媳还要拿去卖,她简直就觉得自己错了,不该听婆婆的话,让儿子娶了个没底蕴家的女儿,果然处处就透出小家子气来了。

    “子诚当年就是靠着亲家母十指供给,他们家的孩子一直自诩就算没有父母,走到哪也饿不死的。”安元倒没什么感觉,男子未得功名之前,由妻子供给也不是什么难看的事儿。让儿子在外头吃点苦,也能懂点事儿,倒不全是坏事儿。此时看媳妇这么快进入了角色,他倒是放心了,觉得儿子以后真的不用担心了。

    当初他也听曾凡说起过他们在省城的生活,连年礼他们为了省钱,也要自己做。夫妻两一起干活,再一块回家。靠着自己的双手,不靠两边的父母。正是这样,曾凡这些年,一直从从容容的,再差的日子都过了,他从来就没有那种穷凶极恶。也没有豪门公子那种天真浪漫。虽说这些日子他嫉妒曾凡了,但是对他教养子女的方法还是认同的。

    看信就知道,儿子是在告诉他们,溪儿已经找到他们生存之法,请父母不用为他们在英的生活担心。就算没有朝廷的供给,他们也能过得很好。他相信,儿子也不会闲着,他也不会去找自己能做的事,尽快的像曾凡在书院一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他会让自己变得强大。

    只是妻子只看到了儿子的那句调侃,当初溪儿带自己的嫁妆,没收妻子的黄金,为这事,安元太太跟他说了好几次。安元都没作声,当没听见。此时依然固我,并不想接妻子的话,让这事变得复杂。

    “所以曾大人现在对曾太太言听计从?”安元太太气呼呼的坐到了下首。想到儿子以后就跟曾凡一样,对着妻子言听计从,不当父母是回事儿?她都觉得自己要喘不上气了,自己这么大岁数还在婆婆前面装着小心,结果小媳妇现在就不把她放眼里了,将来他们回来了,她就成了功臣,她可是在外头养活过儿子的人,那自己在儿子心里还算什么?

    安元抬眼看了妻子一下,他是男人,当然不能理解妻子的想法,只是挑了一下眉头,苦笑了一下,“多少寒门士子靠发妻供给飞黄腾达,后来抛妻弃子。你儿子……就算溪儿啥也不做,他也得对她言听计从,你别气了。”

    安元太太不作声了,她一下子又气馁了。丈夫说得也是,反正儿子总会啥事都听溪儿的,就算溪儿啥也不会做,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所以自己现在气也白气。

    “所以要想,至少溪儿还肯供给他!”安元看老妻的脸色,点头再看了一眼信。这只是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小溪儿也在信里夹了一张请祖父母安,父母安的小笺。看来她的规矩也还不错,知道要向两层的公婆请安问好。

    “娘看了信没?”安元看了两次后,才看向了妻子。

    “嗯,我请公婆先看的,公婆看完后才把信交给我,让您看。”安元太太忙说道,该有的礼仪她也是懂的,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海儿还是傻子一个,这种讨巧的事,原该让媳妇做的。”安元看看溪儿的请安笺,皱了一下眉头,他突然发现,媳妇的字比儿子写得好。想想,若是报平安的信由媳妇来写,该多么的聪明,显得媳妇的体贴与孝顺。

    “看出来了?定是媳妇怕海儿不好意思,于是不敢写。老太太还说,溪儿的字退步了。”安元太太也翻了一个白眼,若是这字都退步了,那么儿子的字真是让人气馁了。不过也是,溪儿几岁就跟李萍练字,字好在京里是出了名的。跟八岁还没好好读书的安海还真不是一条线上。

    安元的脸又黑了,非要一天之内不断的提醒他,他政事不如曾凡,教书不如曾凡,连教子都不如曾凡吗?

    “也不知道亲家母他们收到信写的什么?”安元太太没想这个,只是想到李萍可以收到两封信,想想都觉得羡慕起来。

    “他们定比你收到的晚,孩子们又不知道他们去了福建,信自是先寄京里,再从京里转福建。”安元把信放回了信封里,交回给妻子,想想,“收好吧,几个月才有一封。”

    这个安元太太倒不用安元提醒,忙拿了一个樟木信匣子出来,把信放进去。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